绿林网

三去一降一补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去一降一补经典读后感有感

《三去一降一补》是一本由厉以宁 / 吴敬琏著作,中信出版集团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三去一降一补》读后感(一):借鉴意义

去库存——去除企业内部库存——保持整洁,为每一个物料和产品都做好生命周期。去除其中落后过时,需要较大存储成本的部分。

去产能——去除重复的成本付出,降低无效需求的产能。

去杠杆——降低账期,加快现金流动,降低资金风险。这是建立在前两者的基础上才能做到的事情,因为若是没有更高更有效的库存周转,就带不来有效的交期。没有更为精准的需求实现,没有更为集中的产能投入,就带不来高质量的产品和支持,也就无法为客户创造更高的价值,带来更为良好的资金。

降成本,补短板,其实是对前三项的一个补充。杂乱的库存和重复的产能就是最核心的成本问题,拿出来更多的资源集中发展更为细分的行业,就可以发展更为高端的技术。

《三去一降一补》读后感(二):时效性~

政策类的书籍时效性很强,每年的情况不一样,政策也不一样,这本17年上半年的书已经好像历经了几个世纪,翻阅这本书之中看到那些熟悉而陌生的改革口号,似乎离我们以很遥远。一来政策解读需要周期,二来集册出版还耽误时间,因此该类书籍可以作为经验总结,不适合当下,最起码他已经不是按照当前的情况经行的解读。

“三去一降一补”、“供给侧改革”、“经济结构性调整”……这些词看上去很枯燥,但通过书中各位专家的经济讲解,这些经常出现在新闻里的词汇就生动丰富起来了,看新闻不至于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如果在政策初放之期,就积极研究,把握好国家机器的改革方向,就可以顺势而为,融入自己的事业,或是生活中,活的会更潇洒一些。

去库存

此处的去库存政策主要指的是房地产去库存,尤其是二三四线城市,是15年末发起,16年、17年贯彻,其中部分就,货币保持宽松政策,向市场投放大量货币,继而扩大公积金贷款政策,扩大非城市居民落户,拉动市场需求,政府的工作的另一个方向是鼓励房企以租代售的方式释放库存,发展租凭市场,另外鼓励房地产适当降低价格,实现去库存中稳定房价,另外通过房企去库存的过程中降低房企的经济杠杆,降低市场风险。

政策释放之后,各地政府积极响应中央政策,为了完成去库存目标,继而实施一系列激活房地产利好政策,比如落户、比如公积金贷款限额提高等……,可是市场是嗜血的,哪有血腥就会往哪里赶,随着房地产政策的刺激,销量节节攀升,继而群体效应出现,买房市场的活了,直接导致16~17年房地产至少在我居住的四线城市的高歌猛进,活生生的从4000涨到了8000,就18的结果来看是,去库存是实现了,但是随着房价的利好,房地产的投资也会错位的跟进,继而又增加了房企的杠杆,随着两年的居民集中购房热潮,民居的房贷也推高了居民本身的杠杆,走向了另一个方向。随着17年的房价飞速上涨,导致周边的政府已经又意识到了去库存已经结束,开始留库存,身边已经有听到了,购买资格都限制,公积金贷款的收紧,因而一轮政策应声而去,又到了一个新的起点。

刚才翻阅了一下19年的政府经济报告中已经去库存一项已经没有看到身影,存在了3年的政策已经落幕。

其余两去

去产能、去杠杆,去产品是要淘汰落后产能,何为落后产能很难用政策界定,即使一刀切也是很难执行,落后产能能存活至今主要是有部分地方政府的支柱产业,有地方财政收入的考量,也有部分就业压力,经济压力。还有大宗商品如钢铁、煤炭之类的大型国企大部分控制,可以强制淘汰,但是淘汰之中的是不是最落后一部分就很难说,但是调整之后,这类商品价格上扬,PPI上去又把下游企业的负担加重。去杠杆,指的是主要是要货币紧收,降低资本无度流入一些产能低效产业,如僵尸企业等,小中型企业当然只能自生自灭,但是相对于地方政府背景的国企就很难说,加之宽松的货币政策又再推高杠杆。

一降一补

一降的目标是降低企业经营成本,营改增是其中一项、今年的降增值税。一补是指补短板,补短板只要是指要发展高新企业的发展,如互联网、新材料、高端制造……等,政府辅以政策倾向之类的,类似于前几年的新能源车,被骗补丑闻绕身的那个。

尾巴

整体来说,政府的方向的对的,问题都是主要在于如何落实。就三去一降一补之间还存在很多矛盾,很多错综复杂的问题,经济学也是一门玄学,不是一两本书能看清楚的,每年年末最好读读政府经济报告,总有那么一两点让那个你能有感悟的。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

公众号:休问我

《三去一降一补》读后感(三):改革——壮士断腕

△背景

自2015年11月习首次在中央工作经济会议上提出,收录了2016年中央智囊团公开发表的讲话及文章,于2017年1月出版。应是智囊团达成共识后,中央拍板,由习提出,再由智囊团出面摇旗呐喊,最后集结成册,传递信息给大众。

△供给侧改革是什么

首先,什么是供给侧?经济发展趋势有两个侧面。一、需求侧。GDP=总需求=消费+投资+净出口。二、供给侧。总供给=劳动力+资本形成+生产效率。2009年后,我们以往都是从需求侧出发刺激经济,如今思路转向从供给侧出发。

其次,什么是改革?全面来说,结构性改革,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对部分制度架构和政府规制架构进行改革,特别是对政府职能进行改革。

△为什么要进行供给侧改革

全球经济增速放缓,我国经济增长乏力,经济下行压力较大。

△怎么进行供给侧改革(三去一降一补)

一、去库存

Why?三四线城市房地产库存多。

How?推动城镇化,棚户区改造,农民工进城。

How we did?应该效果不错,截止2019年初,中央提及去库存次数明显较少了。

二、去产能

Why?产能过剩。

How?去落后产能,将过剩产能转化为有效产能。一带一路。兼并重组。

How we did? 钢铁煤炭水泥行业大整合。

三、去杠杆

Why?

杠杆高。分三个角度,企业,居民,政府。国企杠杆率攀升,资金效益低。居民杠杆主要为房贷,其次车贷。原因是一二线城市房价上涨预期较高。政府固定资产投资较高,产能过剩。

How?

去无效的杠杆,加有效的杠杆,提高经济效益。地方债务不托底。国企改革,重组。对所有企业一视同仁。

How we did?

国企股份制改革,由管企业向管资本转变。

四、降成本ok

Why?

企业税负重,企业融资成本高,尤其是中小企业。

How?

1>营改增,减税匹配减政,降费。

2>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发展直接融资。

How we did?

1>从营改增,到增值税税率一降再降,降低制度性成本,对政府部门收费有所规范。推行政治体制改革。

2>推行科创板,注册制,推行ABS等。

五、补短板

Why? 产业经济、城市管理、民生保障、社会治理、环境建设等有短板。

How?金融供给侧改革,简政放权,制度创新。

How we did?加快金融供给。政治体制改革。

好像归根到底,还是要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但是政府仍要有作为。

不过,刚看了一个说法。市场化能解决一些问题,有一个前提是市场里的买家可以理智地选择对自己确实最有利的产品。然而这很多时候是做不到的,尤其是当对产品效果的判断这件事复杂程度超出大多数买家的认知能力的情况下,典型的例子就是基础教育。

我认为,一是目前发挥市场的作用在大多数情况下是可行的。二是可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进行调整。

△看完的感受:

所谓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自己管好自己就已经很难了,何况是平天下。从身为经济学家的智囊团们达成共识到中央的政治家们拍板,再到顶层设计的落实与一层层下达到基层的实施。我看书中种种改革方案终于实施,也看仍有很多工作顶着压力努力推进。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感觉说了很多遍了?大概知易行难。毕竟,所谓改革,就是动既得利益,难。

这里想到了褚时健。我非常佩服能够实现自己理想的实干家。他很会做事,又不仅仅会做事。他知道他想要的是怎样的结果,便在不违背个人原则的情况下。他把一个亏损的玉溪卷烟厂带到红塔集团经历了很多次的打怪升级,也就是改革。改革,是自己在革自己的命。从他的案例中,我看到改革最好的方式是让所有革自己命的人得到比之前多的利益,所谓把蛋糕做大,让大家尝到甜头后一次又一次的乐于接受改革。但我也看到他下军令状时的一腔孤勇,令我钦佩。

结合如今的改革,钢铁去落后产能,供需关系缓和,一定程度上应该是提高了价格,有所盈利。具体宏观情况我也不明晰,无法做出判断,还是希望能坚定的走下去,时时慎思有否问题。

△结合我个人的工作经历

其实我本人是学财务的,对宏观经济算是没什么基本框架的,对微观算是有实践意义上的了解吧。我自己做审计看过很多企业。就拿一家房地产行业的分包商来说吧,虽然上游大企业有想吃供应链全程的想法,且这几年好像不那么景气。但正所谓只有在退潮的时候,才能看出谁一直在裸泳。这家公司算是有技术的,但是它的内部管理是有问题的,比如企业制度激励不足等。他们公司还算一家大企业,效率还有很大提升空间,其他小微企业应该更是了。这家公司去年进行了改革,比之前还是要好一些。大概不管人或企业或国家,很容易安于享乐,总要等下雨了再来补屋檐。如果大环境已经是只能接受的了,那么我们应努力改变自己,让自己成为活得久的那个,无论个人,企业,国家,概不如此。

“书到用时方恨少,事非经过不知难”。我很喜欢这句话,也很欣赏优秀的企业家,他们是实实在在做事的人。很希望有一天我也可以有自己的企业。

△结语

我曾觉得那家提到的企业,现金流很差,银行还贷款给他,虽然利率很高。而且,我的标准可能高了,因为我不清楚银行的信贷体系。但我一想,还有更差的吧。不借肯定死,借了还有希望活。不管如何,有些事坚持才能看见希望,开始就放弃了,那就是必死无疑了。

有道是,信心是黄金。无论个人、企业,还是国家,都应有信心。喜欢极限挑战总导演严敏说的一句话:“希望大家真正的在认清社会、世界的真相之后,依然勇敢地去热爱社会、热爱世界,热爱我们前进中的中国。”导儿真是让人喜欢的紧。

最后引用skiptomylo_u的一段话:“中国人民对更美好的物质和精神生活的追求与向往,这句话不是说说的,而是切实存在的。这种内生的、底层的强大动力,只要不衍生出民粹主义和民族主义,而是与爱好和平、勤劳奋斗结合在一起,就是一个国家最强大的力量源泉。从这个角度来说,过程是曲折的,前途是光明的。势还在往上走。”

p.s.本书豆瓣将破折号后半部分当做副标题,影响读者进行供给侧改革的搜索,不妥,望改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