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现代货币理论读后感摘抄

现代货币理论读后感摘抄

《现代货币理论》是一本由L.兰德尔·雷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59.00,页数:39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现代货币理论》读后感(一):社会主义指日可待

全书的逻辑是:

1、税收创造了主权货币需求;

2、在非兑换货币、非钉住的汇率政策下,国内财政货币政策有很大自由度。

3、在发行国债之前,财政赤字意味着向银行系统注入高能货币。

4、赤字发生之后,通过财政政策+货币政策配合(即债券出售、购买对高能货币调控),影响银行系统的超额准备金,这样,隔夜拆借利率就被控制住了。

5、进一步,通过控制隔夜利率使得利率低于名义GDP增长,赤字就可以永续——即政府债务占名义GDP的比重存在一个上限、政府不可能破产;

6、既然赤字可以永续,那么就能实施全民就业计划!

7、全民就业计划的构想真富有想象力:充分就业、物价稳定兼顾;

《现代货币理论》读后感(二):税收驱动货币与就业保障

税收驱动货币:如果统治者有征税的权力,便可以确保货币的需求,政府很容易就可以保证人们在付钱给政府时会使用货币。建立货币体系的目的,从货币发行者角度来看,在于让资源向公共部门流动。税收的目的在于创造货币需求,政府需要税收,不仅是为了增加财政收入,而是促使人们为得到货币而出卖劳动力、资源和产品。

中央银行和财政部扮演的角色:银行需要在银行的债务人可以使用存款钱贷出存款,政府需要在纳税人可以使用货币来支付税款前支出或贷出货币。政府通过贷记银行账户进行支出,通过借记银行账户收税,并出售债券作为储蓄以外的另一种生息方式。

希腊债务危机表明,货币协定允许市场和评级机构或其他国家和国际贷款人(如希腊一例中三驾马车,欧盟,欧洲央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支配一个主权国家的国内政策,非主权政府则可能成为“庞氏”。由于无法通过税收收入为现有债务付息,这些政府必须向市场借款来支付利息。

1920年美国权力下放,将大部分政府服务下放到州政府和地方政府,迫使他们用税收提供服务。甜甜圈漏洞的出现,城市受到破坏,富有的白人纷纷逃往郊区。随着郊区基础设施建设持续进行,收入不断增加,以相对较低的税率,却可以提供更好的服务利益相关者,税收是为了支付我得到的服务,降低了州政府和地方政府的财税能力。

人民币可以代替美元吗?不,一个净出口国并不发行大量国债,创造了充足的本国储蓄,以吸收其政府债务。

现代货币理论的政策处方是,政府应在不引发通胀的情况下追求充分就业,除了“就业保障/最终雇主”计划,没有人能想出更好的方案了。

《现代货币理论》读后感(三):MMT是“免费的午餐”,不会有前途

罗杰斯 现如今,关于MMT(Modern Monetary Theory,现代货币理论)的话题讨论在经济学界脱颖而出,吸引了大量关注的目光。 该理论的大概逻辑框架是这样的:在使用本币的前提下,由于国家机器本身控制着主权货币的发行权,所以即便政府大幅增加财政赤字,并通过发债的方式从民间金融机构或央行那里吸纳海量资金为此买单,只要不引发恶性通货膨胀便没有问题,是一种合理的政策选项。 说白了就是:钱是我印的,所以不要担心我借了太多的钱而还不上账。只要不引发通胀,大不了到时候我印钱还债就行。 显然,至少从目前来看,这一理论是为工业发达的先进国家量身定制的。因为很难想象发展中国家或新兴国家能够在如此大规模印钱的情况下不引发恶性通货膨胀或严重的本币汇率崩盘现象。 但是,即便是发达国家,这一理论就毫无问题了吗? 答案是否定的。 就算发达国家有着雄厚的工业基础,且发行的货币是所谓“硬通货”,肆无忌惮地印钞、无所顾忌地借钱、随心所欲地增加财政赤字的想法也是疯狂的。 最起码,这会导致所谓“道德风险”,进而使一国的经济活动从根本上陷入崩溃的危机。 换句话说,MMT就好像“免费的午餐”,既然有此等好事,谁还愿意费劲地去工作、去挣钱?而当所有人都坐享其成的时候,经济活动就会停止,“免费的午餐”的美丽肥皂泡本身也会破灭。 没错,“免费的午餐”确实看起来很棒。一定会大受欢迎。政府也会因此得到可观的政治利益,享受国民广泛的支持。因此,至少在执行初期,所有人都会认为MMT是正确的,甚至是英明的。这就会让该政策至少在一段时间内看起来“运转正常”且起到了预期的效果。但是,迟早有一天,会有人为此付出代价。 这是客观规律使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总之,归根结底,总得有人创造真实的财富,而不能仅仅玩弄金钱(数字)游戏。为了得到午餐,总得有人生产大米,因为大米本身不会从天而降;总得有人生产肉类和蔬菜,因为这些东西也不可能从地里自己冒出来。 可见,MMT作为一个理论确实堪称无敌,让所有人都能享受美味的免费午餐也是一个极有魅力的想法,但毕竟免费午餐不会奇迹般地自己现身,并自动来到每个人的饭桌上,它总需要有人生产实物商品、提供真实服务,才能真正实现。 反之,如果每个人都不用上班,却能每晚去夜总会尽情玩乐,结交异性,大把花钱,随心所欲地喝最高品质的日本产威士忌……我们的世界如何能扛得住? 犹记得2008年雷曼危机爆发时,美联储高官曾说过这样的话:“我们不仅要拯救美国,还要拯救全世界。”于是,美联储联手美国财政部立马付诸了行动,他们印刷了无数的钞票,借了无数的钱(后者印刷国债,前者印刷钞票;然后用前者的钞票买后者的国债。这便是著名的QE——量化宽松政策)。 幸运的是,这项政策在危机爆发后,几乎“完美”地运作了十年之久。 量化宽松政策的理论基础,就是典型的MMT,即现代货币理论。至少从表面上看,美国的经验似乎证明“免费的午餐”政策是可行的。因此,也许有一天,某个西方人或至少接受过西式教育的某个非西方国家的人,会因为在MMT理论的研究方面“表现出色”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的奖励——前提是,如果这个人获奖时,世界经济没有崩溃的话。 在MMT理论的狂热支持者中,纽约州立大学的斯蒂芬妮·凯尔顿教授是比较有名的人物。我认为,这位女性学者也许在经济学研究的本业上面并没有留下太多值得称道的成就,却肯定会在那些大力提倡“直升机撒钱”政策的政客中间颇受欢迎。

《现代货币理论》读后感(四):一些摘录与一点思考

现代货币理论是如何看待中美贸易逆差的:

美国政府从不向中国借钱解决财政赤字问题。(Ch4.3)

如果中国决定摆脱美元并抛售美国国库券又该怎么办?好,如果真的出现了这样的行为,那么美元当然会面临着贬值压力,但中国同时也会遭受损失,其美元资产相对于人民币贬值。幸运的是,中国并不想让美元崩溃。在某种程度上,中国也不会停止持有美元,中国希望美元保持价格坚挺,从而使美国人持续购买中国出口的商品。(Ch4.4)

如果一个人可以理解发行债券是主权政府意愿性的运作,债券只是同一个政府下同一个央行的替代账户,那么,无论是否有人持有政府债券或债券是由本国人还是外国人持有,债券都与政府的偿付能力和利率无关。(Ch4.6)

可见,中美贸易战的本质是与美国的债务无关的,不考虑美国的国家战略,美国总是渴望更多来自中国的物美价廉的进口品,也就是更高的贸易赤字。

现代货币理论的核心观点之一:税收驱动货币

即使没有黄金支持,美元依然在世界范围内炙手可热,所以,认为货币需要贵金属支持的观点是错误的。(Ch2.2)

政府不需要税收来弥补支出,相反,政府必须在纳税人用货币交税之前,就向市场支出(或借出)货币。先支出、后收税才是合乎情理的顺序。现代货币理论认为,征税的另一个原因在于减少总需求。…… 理想的情况是,税收反经济循环周期变化——经济膨胀时税收增加,经济衰退时税收减少。这能使政府对经济的净贡献反周期变化,有利于稳定总需求。设置税率的原则是政府的预算结果(无论是赤字、平衡还是盈余)与充分就业相一致。(Ch5.2)

可见,货币的本质是支持赋税。人民从事生产、服务活动,就需要向政府支付税金,而支付税金就需要持有政府认可的货币,这可以是符木棒、金币,也可以是现代纸币、银行账户的电子凭据。

货币政策与财政政策

既然政府可以“自缚双手”,它们当然也可以随时解开绳子。…… 这些提议显示出通过施加债务上限来约束财政部有多愚蠢。(Ch7.5)

除非一个国家可以出现连续的经常账户盈余,否则,政府的财政预算需要持续地偏向赤字支出,以促进经济的长期增长。(Ch7.6)

如果我们只把闲置资源投入出口生产,便不会产生任何的净收益:本国居民的工作更加“辛苦”,但从总量上看,由于供给本国居民的“蛋糕”并没有增加,实际上,没有增加任何的消费。…… 对于一个发行浮动汇率货币的主权政府来说,追求贸易顺差比寻求财政盈余更没有意义,最大化经常账户盈余将增加实际净成本。(Ch7.9)

设置财政预算更多体现其指导意义,而设置预算上限更是自欺欺人。

通货膨胀

CPI更多是一门艺术,而不是科学,因为我们不得不为当时不存在的东西估计价格。(Ch9.1)

似乎只有那些实行固定汇率制度或承诺兑换外币或黄金(如外币债务)的国家存在恶性通货膨胀和货币危机。(Ch9.2)

经历过恶性通胀的国家也有共同的问题:社会动荡与政治动荡、内战、生产能力崩溃(这可能是由于战争)、弱势政府、以外币或黄金计价的外债。(Ch9.4)

量化宽松实际上相当于把银行在美联储储蓄账户里的资金(国债)转移到活期账户中(准备金),因此,银行盈利减少了一两百个基点。我们的“通胀战士”可以不用担心了,因为量化宽松不会引起通货膨胀。不管创造了多少准备金,它们都被安全地“锁”在央行的资产负债表中,无法脱身去引发通货膨胀。(Ch9.5)

汇率

我们观察到,在现实世界中,发展中国家的钉住汇率政策通常符合精英群体的利益——他们喜欢购买进口的奢侈品,喜欢在佛罗里达州度假。这些国家通常大概有一半的人口没有工作或只是个临时工。(Ch10.5)

哈哈,还记得前几年的新闻头条——“保汇率”吗?

现代货币理论的宏伟目标——追求完全就业(真是社会啊~)。我的看法是这个理论模型是对的,作者也做足了论证,但是考虑到人们一旦认识到有某种程度的政府兜底,创新、工作的积极程度势必会打上些折扣,整个社会的生产力水平也有可能会出现停滞。也许,明斯基学派的现代货币理论有孤立地看待经济问题之嫌——至少在本书中没有相关的讨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