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摘抄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摘抄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是一本由肯•费雪 / 劳拉•霍夫曼斯 / 珍妮弗•周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一):市盈率高低对于收益率真的不重要吗?

刚看了前言和第一章,费雪强调市盈率本身并不能预测未来的收益。从统计数据看,应该也没有错。但这难道不是一个伪命题吗?费雪在讨论市盈率高低的时候,恐怕用的不是价值投资的角度,而是动量交易的角度,市盈率高低确实不能预测未来股价的走向。这种讨论对价值投资者的意义大概就是让其安心持股,哪怕市盈率已经很高了。然而,(价值投资者)买股票当然应该尽量买在市盈率(百分位)相对低的时候……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二):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

在高度的问题上,人们的观点很明确:越高越危险,站的越高,人就会跌得越重,这也是人们看待市盈率的方式。

公司债券的利率是税前数值,因为债券利息可以税前抵扣,而盈利率是税后数值。

当你买入股票时,你实际上购买的是未来的平均盈利率,他很可能高于当前的盈利率。而当你购买债券时,未来的平均利率就等于现在的利率。正因为如此,当前股票的盈利率不必高于债券的收益率,股票就已经更加诱人了。如果你从报纸或广播反复获得同样的投资建议或者对一件事的描述,那么这些信息就没用了。

过去五年中最抢手的股票在未来五年中未必受欢迎,反之亦然。

我不是逆向投资者,因为如果人们倾向于认为某件事会发生,真正发生的可能是另一件事——但这并不意味着两件事正好是相反的。与大多数人的预期及相反的情况相比,不相关的情况更有可能发生,当前,真正的逆向投资者与一般投资者的正确率差不了多少。

人们倾向于认为自己没犯错误,拒绝在亏损时放手,这是人类的天性。毫无疑问,在股价继续下跌时卖掉股票无疑是失败者的行为。但有时你必须承认自己的决定是错误的,你应该把钱投在更有价值的地方。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三):数风流人物,还看今朝!

为啥是这本书?作者的父亲是股神巴菲特的老师费雪,小费雪继承了父亲的衣钵并且总结出3个非常经典的投资方法论! 不得不看!

独家信息是你有且别人没有的信息:可是小道消息(真实可信),也可是自己调查之后的结论,自己独到的观点!

某种程度上,这本书是一本哲学书,解放思想的束缚,指导人们投资不是一门技艺,而是一门科学!

要破除盲从,迷信,人云亦云!要独断,专行,追根溯源!

科学就是人们对一种事物以某种符合逻辑的方法进行的实验和解读。

所以每个投资者,除了是前任科投资者的继承者,更重要的是要批判、修正、补充之前的学说!

若是人云亦云,你的市场收益只会平庸,因为你总相信大家相信的,只能看到别人看到的,不能领先市场,不可推测和预知到未来的可能性。

如果独断专行,不担心别人的看法,你的市场收益方才有可能卓越,因为你总在试图寻找大家没有掌握的信息,预先判断别人未预见到的未来。

不要害怕与别人不一样!要我说在科学领域还存在各种官僚和等级,但在资本市场,超额的收益就是对你独到见解的最好褒奖!

投资大师芒格曾经说过,如果要问我有什么特别之处,不是聪慧,而是理性。

本质上,人类是一群穿着衣服的猴子,只是在最近千年学会了写字,学会了思考。我们在很多情况下的反应,靠的还是动物本能。所以只要保持理性,认识、接纳,并有意识地改正我们的缺点和不足,就可以领先市场大多参与者!

拒不认错,在意别人的看法,害怕被孤立,都是非理性行为,在投资过程中的表现就是愚蠢,盲从,重复犯错。长期下来会严重影响投资结果,变得平庸。

某种意义上,每个人都是自己唯一的领路人,需要勇敢地披荆斩棘,突出重围!

理性地运用第一性原理,做别人眼中的狂人,自己命运的英雄!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四):【笔记】事实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

0p 开展市场投资行为,唯一的理性前提就是你确信在某种程度上,通过某种渠道,你能了解到别人不知道的信息。因此唯一重要的问题就是:你知道什么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3p 如果区分事实真相与错误的宣传轻而易举,世界上就不会有那么多伪真相了。要做到这一点,只能用批判的眼光来看待之前的所有信仰—自我审视而不是自我说服。

3p 人们愿意相信错的事,是因为人们很少审视自己的信仰,尤其是他们相信的东西看起来很符合逻辑,而且周围的人都同意自己的想法。人们倾向于反对别人的观点,但很少去质疑自己的想法。

5p 我们要看清事实真相,而不是道听途说。

6p 投资者往往急于获取信息,而他们有渠道获得的信息早已根据投资的数额得到定价。

10p 愤怒是一个很好的警告信号,因为它永远,永远跟恐惧相伴。

11p 学习手艺是不够的,技能无法帮你实现目标。它们与学识和天赋都无法让你在市场活动中比其他人更出色。减少错误决策的方法不是磨练投资技能,而是掌握别人不知道的信息。

14p 当你发现了真理,在短时间内没人会跟你去争夺这个成果。

14p 投资是科学,本质是探索,培养创新思维、保持好奇心和开放的思维,而这是永无止境的。因此,你应该以求知的态度对待投资,而不是用一系列规则来限制它。

15p 你越是需要临时找出证据和限定性条件来支撑你的分析研究,你就越有可能人为地使结果接近你的假设。

16p 大多数人都将注意力集中在磨练技能上,而不是研究自身缺陷方面。

16p 等待我们探索的未知领域是没有边界的。你不需要了解每一件事,当需要了解一些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

17p 经过一段时间,你的知识和阅历都在增长,以前有用的方法现在失效了,之前行不通的事情现在变得有意义。在这些变化的背后,科学方法的基本原则不会改变。

21p 投资者在试图规避他们认为可能发生的风险时,实际上混淆了实际风险与风险认知,这样反而陷入了更大的风险。

31p 如果政客说的话你能忽略掉97%,你就能成为一个更好的投资者,晚上也能睡个好觉了。

33p 当媒体用一个很大的数字来误导你时,你需要考虑到其中的关联性,想想它的比重。

40p 不管你做什么,都不要拖累媒体。媒体是一个过滤器,你可以从中知道其他人都在关注什么,这样你才能够知道有什么是可以忽略的,而把你的注意力放在其他方面。

44p 如果人们倾向于认为某件事会发生,真正发生的可能是另一件事—但这不意味着两件事正好是相反的。

56p 放眼全球,立足当地。从全球寻找投资基准的一个主要目的也是改善人们的思维方式,而从全球的角度思考问题有助于人们更好的理解任何事(包括美国)。

81p 即使拥有先进的技术,同时面临着当代社会的各种复杂性,我们的大脑在进化过程中形成的模式也依然没有改变。

86p 人类的原始本能:在成功时积累骄傲、在失利时避开悔意。让人自然而然地认为,成功依靠的是技巧和不断重复,而不是运气,但失败却只是不够幸运而已。

102p 转变行为:积累悔意,回避骄傲,选择一个基准,制定一个策略,培养比较的思维并把注意力集中在长期目标上,你就可以避免很多认知性错误。

121p 目标始终不变,策略不断变化。

123p 爱预测是人性之一,相当多知名的专家会告诉你,股市行情是不可预测的,接下来就会跟你讲他们认为下一步会发生什么。即使你给他钱,也不能阻止他告诉你他的想法。

129p 孜孜不倦地寻找新事物,而不是把时间花在死守旧事物上面。坚持创新可以让人在投资中始终保持竞争力,尽管大多数人都不喜欢或看不到这一点—特别是金融业。

133p 一个指数的范围越窄,它在一段时间后体现出来的波动性就越高,那么内部因素再怎么改变也无法降低指数总体的波动性。

135p 短期的波动性与长期受益毫无关联。从长期看,所有计算无误的股票指数都会得到相近的收益。因此,小盘收益的不会比大盘更好,而风险缺更大。

136p 数据挖掘:有意或者无意地选择最容易获得的数据来支撑自己的观点。只要选择的数据稍微有些区别,或者更改数据选择的时间范围,整个证明过程就分崩离析了。

136p 人们很少对自己的想法提出质疑、也不会用历史数据来检验理论的真实性。

137p 全球思维不是最好的思维,而是更好的思维。

140p 永远不要参考任何一个价格加权指数。永远都不要把注意力放在价格加权指数上面!

143p 通过检验基准来控制风险,追求相对收益而非绝对收益。关注基准风险而非短期风险。

159p 作为投资者,我们似乎总是不自觉地在不存在因果关系的地方创造出因果关系,为错误的投资“真理”找借口。

168p 我们的大脑常常把注意力放在常识和支持我们已有偏见的事情上,而忽略与我们的偏见产生冲突的事实。这导致我们只能看到自己想看到的东西。

185p 只有在边际成本(贷款利率)与边际收入(投资收益)相等的时候,利润最大化才会实现。

196p 只要债务利用的合理,它就是良好的、正确的和重要的。如果我们还有足够的能力承担债务,而且能够获得良好的资产收益,那就没有必要靠截断现金流去减少债务带来的收益。

197p 人们对常识的迷信、证实偏差以及相对思考能力的欠缺造成了自己的担忧。

251p 泡沫在很多时候是预测出来的,而不是实际发生的。如果泡沫真的出现并慢慢膨胀,人们反而看不到它。在真正的泡沫破裂之前,它永远被视为一个“新模式”或者“新时期”,人们一点儿都不担心。

284p 要想坚持检验自己的大脑是不是在做出格的事,并试着不受市场的羞辱,一个有效的方法是制定一个全面的策略。只要策略有效,就能为思考三个问题、进行市场投资提供了基础和框架,帮助实现目标。

285p 策略不是方法,策略是为决策提供指导的计划,帮助你在快要迷失方向的时候回到正轨,市场变化不能靠直觉来判断,必须用三个问题和一个策略来保持大脑清醒。而方法,只是特定时期所采用的具体操作。

285p 风险具有多面性,没有人能够在每时每刻充分理解它。大脑难以同时体会所有的感受,它只会注意到你没有得到的风险,你很容易吧这个时刻的感受误当作全部的风险。而你很少能注意到你已经得到的东西,以及你如果没有的得到现在的东西会有怎样的感受。

288p 保本与增长是完全相反的目标。没有风险的收益是不可能的,没有波动性的增长比你想象中更加危险。而通胀风险又是保本者的软肋,因此,避开所有风险是几乎不可能的。

289p 有效策略的规则: 一、选择一个合适的基准(地图):时间、现金流、收益预期、个人癖好; 二、分析基准的每一个组成部分,判断各个部分的预期风险和收益:控制基准风险的同时提高投资决策的准确性; 三、用不相关或负相关的证券降低预期收益的风险:多样化、不要将一只股票比例提高到5%以上; 四、永远不要忘了自己可能会犯错,所以要遵循前三条规则:控制行为、积累悔意、回避骄傲。

301p 使用集中式投资组合的唯一前提是你绝对相信自己掌握其他人不知道的信息,而且清楚自己没有过度自信,否则风险就会很大。

307p 股票选择从长期看,对投资组合的影响非常小。选择股票的有且只有两个目标:一是找到能够代表整个板块特点的股票;二是找到很有可能远远超过该板块中其他股票的股票(而非最大涨幅的股票)。你不需要选择一只永远保持领先的股票而已。你要做的就是保证自己的准确率过半,其他工作就交给基准来完成吧。

308p 长期受益的70%来自资产配置(持有股票、债券或者基金),20%来自分项资产配置(购买何种股票),以及是否增持外国股或本国股、价值型股票或成长型股票、某一个规模或板块的股票等。股票选择本身的因素只在剩下的10%里。

315p 卖出股票的时机是,在你思考三个问题后,发现基本条件发生了改变,导致你持有股票的原因和参考标准不再是以前的了。

316p 记者通常急于第一个抢到新闻,而不一定能保证报道的内容是完全正确的。

339p 基金是为资金量少、寻求多样 Ghia投资的人设计的。但是他们要为此付出代价—很大的代价:佣金、缴税、顾问费等。而且,共同基金的平均收益无法赶上市场的平均水平(与股票选择无关,而是结构性问题)。

348p 你最喜欢的童话,往往并没有它表面看上去那么简单。

353p 股票不是序列相关的,所以止损往往带来的不是盈利,而是亏损。

355p 除了尽可能地把所有闲置资金都用于退休储蓄以外,其他任何形式的定投(平均成本法)都很大:不但资产的总交易费会大幅升高,而且对投资组合的风险和收益特征也造成了危害。 原因有两点:一是市场未来更有可能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二是人们放弃收益的痛苦只有遭受痛苦的一半以下。

358p 投资者经常被内容相同而外表不同的东西所迷惑。卖掉看跌期权和买入看涨期权,实际上是一回事。

《投资最重要的三个问题》读后感(五):投资的边界

摘自雪球。

投资者应该清醒的认识到,投资收益的主要来源,是赚取差价,而不仅仅是分红。投资者来市场的目标,是高卖低买,而不仅仅为靠股息过年。巴菲特也是会卖的。

最大的安全边际是企业价值的不断增长。

1、缩小潜在标的的范围

2020年是基金牛,市场在下半年比较极端的呈现出大市值倾向。从理性角度去分析,这个情形是合理的,可以形成逻辑的闭环。即便不考虑基金的马太效应,基金规模的扩大会进一步限制基金的投资范围,研究员研究企业的性价比也随着市值和流动性降低而边际递减。行情对散户的不友好也会进一步增强散户将资金转移至基金的趋势。

这似乎是注册制推进下必然的结果。然而中美资本市场流动性相差太远,美股一个热门股的成交额就等于A股一个市场的成交额,相差实在太大了,面对5000+股票的A股,只能是港股化,而不可能美股化。随着注册制的推进,有限的资金和精力必然被分散,从而降低收益率。为了避免这种情况,所有资金方包括散户都应该缩小自身潜在投资标的的范围,散户尤甚。

对于基金等大型机构而言,缩小范围的重要指标是市值及流动性。但这种行为本质上背离价值投资本质,FF的论文早就对美股进行了研究,市值因素对于收益的贡献是周期性的,对于我们,缩小范围的依据应该更为贴近价值和增长。

2、抑制低估值偏好

我相信,大部分传统的价值投资者,都会有一种低估值偏好。便宜、安全边际的理念是烙印在思维底层的,账面资产和已经取得的业绩是如此的确定,未来的现金流是如此的难以估量和不确定;另一方面PE/PB等估值指标又是如此的直观简单,多多少少都会受到一些影响。保守的思维方式会让人选择性的放弃对高估值企业的关注和研究,甚至在没有研究的情况下直接在内心和言论上宣告一个企业的死刑。

但是,低估值偏好实际上偏离了价值投资的核心——独立思考。企业的价值包含现存和未来两部分,忽略未来的巨大增长犯了严重的错误,从DCF角度,企业价值是未来现金流的折现,企业的价值大部分都体现在未来。

任何忽略企业未来增长只说过去和现在赚了多少钱的行为,都是耍流氓。没有深入研究的情况下,只有资格说不懂而没有资格评判价值,只根据PE/PB就说价格高估低估的行为,也是耍流氓。

企业的未来增长,不是完全虚无缥缈,而是可以推测和预判的,这体现了认知能力。投资者应该抑制自己的低估值偏好,认识到未来增长才是价值投资的核心,便宜和安全边际应该建立在增长的前提之下,而不是仅基于过去已有的业绩。

3、关于增长的逻辑

大部分所谓的投资逻辑都是外在的因素变化,最直观的逻辑是供需变化,需求大幅增长如疫情导致口罩手套、呼吸机需求的大幅增长,猪瘟导致生猪供给的大幅下滑。供需变化体现到产品价格从而影响企业业绩,口罩、手套、生猪、集装箱等等。这种逻辑往往吸引大量的资金去追逐炒作,也会有很多人给你按计算器,营造想象空间。

但是理性的投资者会发现,外部的增长逻辑只能带来短期的业绩boost效果,甚至仅仅是预期的提升,预期的短期炒作之后,往往尘归尘土归土。更为重要的是另一方面,企业的增长意愿和内在增长能力。

企业自身的增长意愿和能力是长期的,是特有的。没有长青的行业,但有长青的企业。不管是手套、生猪、化工,每个行业每个逻辑,最终笑到最后最为耀眼的都是积极扩张冲的最猛的,其内在就具有不断增长的意愿和能力,遇到外部逻辑时爆发出巨大的能量。参考过去两年的英科医疗、恒力石化、紫金矿业、牧原股份、隆基股份等,企业本身已经充满易燃易爆炸的气体,只差一点火星,一遇风云变化龙。聪明的投资者应该追逐那些易燃易爆炸,而不是追逐永远追不上的风。

5、关于增长的意愿和能力

努力增长的企业,并不多,大部分上市公司的目标就是上市,之后就是混吃等死套现,随波逐流。少数有发展野心的企业,提出各自的发展战略,投资扩产或者外延收购,但也要分开来看。有些企业为了扩张不断进行股权融资,IPO完了定增,定增之后可转债,看似在账面上现金很多也没有啥有息负债却不断进行股权融资,这种扩张的代价是高昂的股权融资成本。有的企业本身拥有足够的资本却仍然选择融资,自己家里满屋子钱还问你要钱,是不是很坏。

优秀的企业用自身创造的现金流进行再投资,这样的扩张是良性的扩张,是增长能力的体现。虽然短期内用哪种融资方式满足自身增长的意愿,可能差别不大,但没有增长能力空有增长意愿,最终只能是竹篮打水一场空。2020年志邦和金牌的对比可以作为一个借鉴。投资者应该选择既有增长意愿,又具有足够的扩张能力的企业。虽然并不是说股权融资的企业就是不好的企业,关键在于股权融资换取的收益,但频繁融资是很重要的减分项。

6、竞争优势和投资逻辑

竞争优势是能帮助企业建立商业价值获取利益,而别人没有的东西。投资逻辑是从现实信息出发,根据常识和因果逻辑推理出来的企业未来增长预期。竞争优势有时候本身就可以成为投资逻辑,有时候会成为增长逻辑的结果。逻辑更多时候是来自外在的可变因素,比如某些国家政策、规划、突发事件等,竞争优势比较长期,难以改变,比如喝酒人们会优先考虑茅台,恒力炼化的成本就是低于业内平均,紫金就是可以从贫矿中开采出更多的资源。

有竞争优势未必能基业长青,但基业长青的企业,必然有其竞争优势。企业的扩张应该以获取竞争优势为阶段性目标,比如规模效应,协同效应。为什么很多投资者喜欢寻找有扩张计划的企业投资,也正因为企业扩张可以带来新的竞争优势。已经拥有竞争优势的企业,往往已经不便宜,适合在行业暂时困境时比如需求短期下滑的情况下收入囊中。

7、行业长远空间的重要性

同样的增长和行业地位,同样的市值水平,可能两个企业会出现估值上巨大的差异,这往往并不是因为市场情绪或风格,而是行业空间的区别。万亿空间的行业,小市值快速增长的企业可能给到200倍PE甚至更高,百亿空间的行业,同样市值的企业可能也就给10-20倍PE。

很多时候,投资者分析企业会忽略行业的因素,纠结于这么好的公司这么高的增速怎么估值这么便宜。其实不过是因为分析的时候遗漏了行业天花板。选择的时候,大行业小公司,从同业公司那里抢份额,公司要有较强的竞争优势。小行业大公司,从其他行业那里抢份额,行业要有广阔的发展前景,或者竞争优势特别强可以扩散跨出现有的小行业。

8、关于认知碾压及变现速度

投资是认知的变现。必须承认,很多厉害的投资人的认知水平的确是超过大部分人很多很多。认知本身可能谈不上对错,但是有高下之分,高级的认知可以自成系统,形成逻辑闭环。而低级的认知会被高级的认知渗透、碾压、替代。

资本市场上,价格是由交易形成的,交易者是受认知影响的,因此价格就是群体认知的映射。价格变化也就是资金变化是基于群体认知的变化,本质上是高级认知替代低级认知的过程。在没有新增信息去打破认知闭环的情况下,认知碾压的情况非常明显。举个栗子你在雪球上看了某大V关于XX的分析和预期,在没有获得新信息的情况下感觉他说的很对,推翻了原本对这个企业的看法。

一般情况下,认知在群体中的扩散是比较慢的,也就是认知变现速度比较慢。巴里博士在次贷危机发生前很早就大举做空,中间也承受过巨大的亏损压力。然而牛逼的投资大佬都找到了其独有的提升变现速度的方式。巴菲特选择直接进入董事会,改变经营分红策略,把企业隐藏的价值翻出来放到桌面上给人看。ARK直接公布自己的操作,让人们去思考企业的潜在价值,大量的跟风资金会选择跟随从而接受任何可能的看涨认知,有句话叫涨出价值,其实就是关注度提升同时认知扩散。其他大型机构比如高瓴和易方达其实都出现这样的情况,只不过是阶段性公布,没有ARK这么绝。

认知的快速变现,减少了高级认知者的风险和机会成本,可以避免在认知扩散过程中新负面信息对认知的破坏,可以加快认知变现周期的循环从而更快的复利。简而言之就是,狼的牙齿更锋利了,没有认知能力的羊被吃的更惨了。投资者除了提高自己的认知水平之外,只有退出一条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