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100字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100字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是一本由[黎] 赛费迪安·阿莫斯(Saifedean Ammous)著作,无机械工业出版社出版的284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一):最好的经济学教科书

作者继承了哈耶克“自发秩序”的经济学理念,并且发扬放大,解释种种社会现象,包括虚拟货币。

make sense,以及大量的案例,

文笔辛辣,观点鲜明,like it!

凑字数。。。。。。。。

凑字数。。。。。。。。

凑字数。。。。。。。。

凑字数。。。。。。。。

凑字数。。。。。。。。

凑字数。。。。。。。。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二):币圈大佬兼御用学者的口嗨

此书不是经济学家写的,比特币信徒的一本自吹自擂宣传稿,我估计这本书是币圈御用学者的命题作文。所以经济学和金融学价值不大,希望从中学习经济学和货币金融学的要慎重。 我估计写作顺序大概是,币圈需要御用学者出本书了,先根据平时的比特币宣传文章写出了第八九十章,觉得作为一本书太单薄了,然后根据比特币两大特点——去中心化和总量有限,强行拼凑出前七章的爽文。写的爽,骂的爽,但毫无立论。作者作为经济学的业余爱好者,只能把口水喷向凯恩斯和弗里德曼,就好像对着两个布偶扎针诅咒一般。怀揣着一堆虚拟币在市场上传教式叫卖游说,唯恐错过任何一个发财的机会。 作者显然掌握了互联网流量密码,偏激和争议,语不惊人死不休。 前7章没什么经济学和金融学价值,可以直接从第八章开始看一点比特币的常识。看完之后,就会觉得比特币不过是去中心化的邮币,距离货币的未来,大概还有金本位那么远吧。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三):凯恩斯养活了多少人?

现代社会运行的一部分逻辑是基于传统经济学,而传统经济学的发展无论东西方都是在几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中积淀下来的人类生产力与生产资料及财富分派的共识性精华。比特币要想取而代之除非重塑人类文明或者在虚拟世界重新组织人类经济生产生活的秩序。作者在传统经济学的大门口窥了一眼,看到了一个叫凯恩斯的家伙在给大家发钱,然后为了兜售自己商品用看到的传统经济学关于货币的定义来给自己的商品一个合法性后开始数落发钱的凯恩斯,一切问题都是你们发钱造成的,可作者没想明白的是发钱正是现代社会运行的齿轮,其即是原因又是结果,要看清发钱影响的两面性,且好处大大多过坏处。且不说作者用最没价值的论据以大部头论述传统货币的无用外,作者连自己鼓吹的比特币的研究也是很肤浅的,全书后半部的论述简直糟糕透顶,维基百科抄过来也比作者写的更有深度更让人理解吧!看完这本书把我这个比特币坚定的看多的人看的开始怀疑比特币的价值了,也算是作者的本事。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四):2021年11月——关于比特币的几点思考

今年比特币和以太坊都暴涨,也吸引了我的注意(以前认为都是忽悠)。现在读完了这本书,用这篇文章记录我的几点思考。

黄金如果不做货币了,至少饰品和工业用途还在,还能卖出去。但假如比特币失去了目前的升值势头,开始下跌了,我能用它干别的吗?是不是就完全失去价值了。

思考:考虑到书中提到“雅浦岛上的石币系统”,岛上那些大石头就没有实际用途,但还是做了货币。看来只要大家公认了是货币就行。

如果持有比特币就能确定升值,没有人会舍得用它去交换别的产品或服务吧。就像优秀公司的股权一样。如果是我,不到万不得已,我不会去动用比特币去买东西的。

当然,也许只是现阶段涨幅大,以后升值幅度就温和了。温和升值的东西做货币应该还行。

我认为,想要抵抗政府带来的通胀,并非只能选择比特币。把钱换成优秀公司的股权更划算。因为比特币相对美元的涨幅只是反映了通胀,而优秀公司的股权增值是超过通胀的。股权的流动性也是不错的,虽然不是全球流通。

书中,作者的意思是,各国政府真拿比特币一点办法都没有。因为它是分布式的,它的密钥仅仅是一串单词,人们可以记在脑子里。

我对这点持不同意见。如果真的到了危及政府经济的那天,政府可以关停比特币吧。具体方法:

FBI可以搜查运行比特币节点的电脑,甚至把人抓起来。还可以关停比特币的矿场,到那时比特币价格肯定暴跌,进一步导致用比特币的人减少。

总之,作者似乎假定国家永远不会动粗?挺理想主义的。

《货币未来:从金本位到区块链》读后感(五):关于比特币,一些主要的观点

1 比特币成为得到验证的可靠的电子现金和电子硬通货。尽管比特币是数字时代的新发明,但它试图解决的却是自人类社会形成以来一直困扰我们的古老问题,即找到一种既被其持有者完全掌控,又可以长期保值的货币。比特币不但改善了之前的“价值存储”方案,而且它作为数字时代健全货币的适用性,更会让反对者大吃一惊。

2 商品需求的不匹配:时间、空间、价值不匹配。

3 投资与货币有三点不同:首先,投资产生回报,货币并不产生回报;其次,任何投资都有失败的风险,但货币本身携带的风险系数相对最低;最后,投资的流动性不如货币,每次将投资变现都需要付出较高的交易成本。这三点不同有助于我们理解为什么对货币的需求永远存在,为什么持有投资永远不能完全取代持有货币。

4奥地利经济学派创始人、边际效用理论的创立者卡尔·门格尔(Carl Menger)指出,某种商品能够在自由市场上被选择成为货币的关键性质,是它的适销性--无论何时,其持有者在市场上以微小的价格损失出售该商品的便利性。

5商品的相对适销性可以参照前面提到的需求匹配的三个层次进行衡量,即商品在价值尺度、空间和时间上的适销性。在价值尺度上具备良好适销性的商品可以方便地分割成更小的单位或者组合成更大的单位,随便持有者想出售多少,都可以实现。空间上的适销性意味着运输或者随身携带此商品的便利性,进而意味着单位重量适宜的货币媒介通常价值很高。对很多有潜力行使货币职能的商品来说,满足以上两个特征并不是特别困难,而第三个要素--时间上的适销性(未来的保值能力),才是货币之所以成为货币的最核心的特征。

6 纵观历史,所有的货币形式都有一个共同特征,就是存在某种限制新货币单位的生产,以保持现有货币单位的价值的机制。生产新货币单位的难度决定了货币的硬度:增加供给难度很高的货币被称作硬通货,增加供给难度不那么高的货币被称为软通货。

7存量-增量比是一个可靠的指标,可以表示某一商品作为货币的硬度,以及它是否适宜承担货币角色。如果人们选择使用低存量-增量比的商品储存财富,该商品的供给就会在这之后急剧增加,稀释储存者的财富。这样的商品若被选为价值存储的工具,不大可能实现保值的目的。一种商品的存量-增量比越高,就越可能穿越时间保持自身的价值,因此在时间上的适销性也就越好。

8、软通货陷阱:任何物品,一旦被用作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带来供给的增加;任何供给可以轻易大量增加的物品,一旦被选择成为价值存储的载体,都会毁灭存储者的财富。从这一陷阱可以推知,任何成功承担货币角色的物品,必然会有一些自然或人为的限制,限制其流入市场的增量,以保证其保值能力。

9 奥地利经济学派对健全货币的定义从来不是教条主义或客观主义的,健全货币并不特定是某种商品,健全货币是通过市场上人们的自由选择自然浮现出来的,而不是由当局强加给人们的,货币的价值是由市场互动决定的,不是政府强制规定的。自由市场货币竞争在产生健全货币方面无情而高效,只有选择了正确货币的人才能跨越时间将可观的财富保存下来。政府没有必要自己动手将硬度最高的货币推向社会,社会会先于政府干预发现最适宜的货币。如果说政府干预有什么作用的话,也只会是阻碍货币竞争的进程。

10 货币充当交易中介,推动劳动的专业化分工;货币的价值存储功能使人们考虑长远,激励个体将资源用于投资未来而不是即时消费;货币记账单位的功能使人们可以进行经济盈亏计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