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再生情缘》读后感精选

《再生情缘》读后感精选

《再生情缘》是一本由杨牧谷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5,页数:25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再生情缘》读后感(一):推荐语--温伟耀

未曾罹患癌症,不懂这场火般试炼的滋味;未曾临于死亡边缘,未必洞悉生命终极的问题。《再生情缘》是作者杨牧谷从患鼻咽癌的经历里,深深体会癌症病人的痛楚和眼泪,以文字记下病中种种、治疗的情况、候诊室与病友的交流鼓励、病中悟出生命的意义,流露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病友的关怀、对苦难的诠释;甚至面对死亡,他仍深深信靠上帝,并大声说:“死亡,我会比你长命!”这确能安慰和鼓励病人,一起跨过生命的限制。多年前初读牧谷的散文,就觉得只可以用“火炼的精金”去形容他的文章。现在因着他的际遇,牧谷连自己的生命也成了“火炼的精金”。

《再生情缘》读后感(二):感同身受之苦难力作

作为基二代,虽然从小被教导圣经中的故事,圣经中的知识,然而在我的生命中,只是碌碌生活,面对变故与困难,时常是一生长叹,然后跪祷在主面前,祷告之“主啊,求你怜悯,将这苦杯挪去,求你帮助”却不曾想到更远,也有《无语问苍天》这样讨论困难的书,杨腓力也可谓洞察入微,然而,在杨牧谷这样深在生死攸关的病痛之中写出的文字,更是入木三分,叫在苦难深处的我感同身受。

我的苦难不再我,在我家人,在我懵懂之年就领略了人生之绝望,前路之无望。而后接触了一些这样的书,因着杨牧师这样的环境,自己患了鼻咽癌,女儿患了红斑狼疮,写出这样深刻的文字,更叫我能觉得有这么一个人,实实在在与我同受苦,与我同受难,且又安慰着我。

在全书的阅读中,最叫我领略深刻的是两点,一则是关于魔鬼的讨论与总结,撒旦所用的伎俩无非是两样,没有的,他要给你,然而要随从他的方法和道路;你有的,他要夺去,你要向他低头才能保持原有的。然而,这一切的实在则是掌握我们神手里,撒旦既是能夺去一切,也不能夺去那永恒的存在。

二是面对苦难的态度,我们往常多问为什么?然而本书提供了一个麽有答案的答案,也确实,看了几本关于苦难的书籍,完全没有让我觉得满意的答案,所以,苦难只是以生命去承载,而非在苦难中质疑而自怨自艾。并且面对苦难,我们时常的祈求是,主啊,求你将这苦难挪去,然后再心不甘情不愿的加一句,然而,愿你的旨意成就。在诗篇的解读中,叫我看见,在世必有苦难,诗篇的作者所求的不是挪去苦难,而是在苦难中叫我看见你,叫我感受到你的同在,而是在苦难中寻求神的同在。

愿耶和华也叫在苦难中的你我,有勇气在主耶稣随时的帮助中面对苦难的人生,切做那受苦之人的安慰着,帮助者。

《再生情缘》读后感(三):读后感之一梁家麟博士

读后感之一梁家麟博士

十多年前,苏恩佩姐妹(我喜欢昵称她“恩佩姐”)一句“死亡,别狂傲”,震撼了初出茅芦的我,将我从自满自足的小天地中释放出来,看见人在照拂只维持数十寒暑的小我之余,尚该关怀外面广袤的世界,承担绵远的历史,并且要我们不耿耿于怀自己衰残腐朽的生命,那么上帝将可使用这副皮囊施行他奇妙的作为,化腐朽为神奇。在苏恩佩姐妹的丧礼上,我决志加入事奉的行列,试试耶稣“凡丧掉生命,必得着生命”的话的真实性。

十多年后的今天,年纪已上一大把,豪情不再之时,捧读杨牧谷牧师的《再生情缘》,听他高呼“死亡,我比你长命”,竟然也有类似的震撼感觉,真不能不为重拾旧我而重拾旧“欢”了。认识杨牧师颇有一段日子,也颇早便得闻他经受癌症的考验。在闲谈交往中,在拜读《时代论坛》的“火之旅”专栏时,一直片段地分享他的病中阅历,作为局外人的我,虽不能说对个中的心得思绪有完全共鸣,但亦曾投上若干的忧虑、祈祷,甚至向上帝挥拳抗议,如今在一个近乎喜剧结尾的阶段里从头到尾重阅一番,颇有异样的感受。

死亡是人生最大的奥秘,也是使生命变得有意义或需要赋予意义的关键所在。“未知死,焉知生”,孔子的话应该倒转来说。没有无有的存在,有便是面目模糊的;没有对生命毁灭的认知,人便完全不觉得要为此时此刻的存在赋予意义,或是将所有的相对事物绝对化、终极化。唯有因着死亡的存在,我们才晓得珍惜生命,也善于为永恒的缘故而谨慎投资生命。以杨牧师渊博的知识、敏锐的观察力,以及复杂得使人吃不消的思考,竟还蒙上帝特殊宠幸,让他添上“曾尝过死味”的经历,又怎么不会产出有血有肉、有情有义的佳构呢?这本书无须代求推荐,我只是在此做个吶喊助威的人而已。

坦白说,我最初对杨牧师的经历颇有妒忌之意,也自忖穷一生也写不出类似的出色作品来(这倒与经历无关,纯粹是能力问题)。但身边太太在先睹为快地读完本书的打字稿后禁不住说:“我们千万不要有这样的经历。”经她提醒,我赶快为自己是个无天降大任的小男人而谢主隆恩。

《再生情缘》读后感(四):你若不压橄榄成渣

十几年前外公的去世,是我第一次对于“死亡”的记忆。看着“睡着了”的外公在周围人的哭喊声中被推进焚尸炉的一刹那,我仿佛突然瘫软一般跪倒在地,眼泪夺眶而出。在年幼的印象中,这就意味着和外公的永别,意味着第二天睡醒后睁开眼睛,这个世界上已经永远少了一个疼爱着自己的亲人。于是我问自己的父母:“为什么……”

年幼时因为缺乏营养,胸口的骨骼发育不健全导致比之常人有一个凹陷,也因此从小就和医院结了缘,感冒、喘气、发烧从不间断,后动了手术后有所缓解,但胸口的疤痕和犹如碗口的畸形使我再也不能像其他男生一样在夏天的宿舍里脱去上衣凉快,而明白这必然是伴随在我身上一生之久的印记。于是我问苍天:“为什么……”

大学毕业,辞去理想的工作一心出国,却不断的经历各样的打击,浑浑噩噩折腾了多年,看着身边的朋友都开始立业成家,而自己除了一生的颓废,只赚得家人的担忧,自己的自责。于是我依旧问:“为什么……”

人生每经历一段岁月后回首,会发现曾经的所谓苦难,有些其实是显得矫情了,有些确是使自己的生命显得更加的成熟与丰盛了,但不得不承认,还有一些,即使时过境迁,依旧会问一句:“为什么……”

哪怕自己已信主多年,哪怕身边环绕着我们的弟兄姊妹给过我们多少解答来试图安慰或者回应这句“为什么”,哪怕阅读了堆积如山的属灵书籍,圣经也来回的翻阅了多少次……

约伯记的故事给我们看到的,不会帮助我们减少苦难,或者帮助我们回答我们自身的为什么,那么约伯故事的意义何在?

主耶稣的十架道路给我们看到的,也不会使我们减损多少实际的伤痛,或者给予我们宗教般的安慰,那么主耶稣走过的路于我的价值又何在?

“基督徒蒙召,就是去跟随基督的榜样,蒙召与祂一同受苦,好叫其他受苦的人看见出路。”再一次读到朋霍费尔的这句言词,是在杨牧谷的《再生情缘》一书中。在书籍的封底处有一段关于作者和书籍的话语:

“未曾罹患癌症,不懂这场火般试炼的滋味;未曾临于死亡边缘,未必洞悉生命终极的问题。《再生情缘》是作者杨牧谷从患鼻咽癌的经历里,深深体会癌症病人的痛楚和眼泪,以文字记下病中种种、治疗的情况、候诊室与病友的交流鼓励、病中悟出生命的意义,流露出他对生命的热爱、对病友的关怀、对苦难的诠释;甚至面对死亡,他仍深深信靠上帝,并大声说:“死亡,我会比你长命!”这确能安慰和鼓励病人,一起跨过生命的限制。多年前初读牧谷的散文,就觉得只可以用“火炼的精金”去形容他的文章。现在因着他的际遇,牧谷连自己的生命也成了“火炼的精金”。”

或许这段话本身也很好的说明了基督徒为何蒙召受苦,疾病的意义,苦难的价值,这原本就是一个悲惨世界,但那一位“以马内利”却来到当中与我们同在,使我们看到祂的受苦,使我们在受苦之时知道祂就在我们当中,在隧道的尽头,有光就在前方。

约伯记的故事,使我们在面对苦难时,放下“为什么”的责问,即使我们像神抱怨:“这要到几时呢?”因为这样的抱怨不再让我们将生命对焦在自己身上,而是祈求着神的回应,神的同在。带着盼望,直到有一天可以说:“从前我风闻有你,现在亲眼看见你。”

而主耶稣的故事更让我们在漫漫的苦难长夜中,明白主曾经也带着伤痛呼喊:“我的主,我的主,为什么离弃我?”使我们不再问为什么苦难加诸我身,而是紧紧抓住主的同在,祂曾经走过的苦难之路也使我们能够更加体会到我们不是一个人在绝望之中。至终因着苦难带给更多的人祝福。

想起一首诗歌,“你若不压橄榄成渣”,于是一边阅读书籍,一边收听诗歌,心中默默感恩,在无论怎样的景况之中,主总与我同在。

“你若不压橄榄成渣,他就不能出油;你若不投葡萄入榨,他就不能变成酒;你若不炼哪哒成膏,他就不流芬芳;主我这人是否也要,受你许可的创伤?

每次的打击都是真利益,如果你收去的东西,你以自己来代替。”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