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精选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是一本由[苏]依·尼查叶夫著作,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 元,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一):元素有什么来历

谈起化学,我们先想到的是元素。可以说,化学科学史就是从元素被发现的历史生发出来的。了解元素的历史,能够正确地理解化学的由来及其发展。 化学的发展,几乎从思考物质的元素组成开始。追问物质的性质和其中共通的简单成分,是元素被发现和物质被分解的原因。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是苏联作家关于元素故事的科普作品,讲述发现元素的各种有趣故事。发现元素的科学事业上,在数百年时间里,无数化学家前赴后继、呕心沥血,在其中展现了聪明才智。 通过叙述最重要元素的发现的历史事迹,揭开了一位位优秀化学家对元素的理解、操作实验过程的细节,以及对化学本身的思考和推理,而孕育发现的灵感与机遇的神奇便一一呈现在读者面前。 18世纪后半期,在空气还未被探明其成分之前,它被认为是一种元素或某种均质物质,也无法将其分解为若干简单部分。瑞典年轻的药剂师卡尔·舍勒对于空气在物质燃烧中的重要作用展开了分析研究。 作为助理实验员,他每天工作结束便钻进实验室,思考诸如“空气是如何在燃烧过的烧瓶中溜走的”这样的问题。他发现燃烧过程里,烧瓶里的空气每次都以五分之一的份量在减少。 有个问题一直盘桓在他头脑里,“烧瓶里残留的空气与燃烧时消失的空气是否完全一样?”为了弄清这个问题,他重新查看了实验日志记录,并重做了一些实验,坚持不懈地做研究。 然后他把老鼠放进燃烧后残留空气的瓶子里,结果它立即窒息而死。至此,舍勒明白空气不是单一物质,而是至少源自两种不同成分的混合物。其中占小部分的成分助燃,而另一大部分的成分则对火无感。 因此对于舍勒来说,接下来的任务就是将两种成分分离开来。他回忆起多次无意间发现沸腾的硝石让飞过的烟灰粉末更容易燃烧。于是通过加热硝石他获得了纯净的称为“火焰空气”的空气中助燃的那一小部分。 可惜舍勒尽管发现了我们现在称之为氧气的“火焰空气”,却陷入了燃素学说的迷雾,使他对“火焰空气”的解释变得奇怪,直到另一位化学家推翻燃素学说,相关解释才变得可以理解了。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有趣、有料,是初中生以上学生自学或家长引读启蒙化学基础知识的高质量材料。它引起阅读和思考化学的兴趣,从此让孩子迈入神秘而奇们的化学世界。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二):很不错的元素科普读物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是一部很好的科普读物。不仅仅对孩子可以提升对元素的认知和兴趣,就是对我这样的成年人也是很好的元素科学知识补给——上学背的元素周期表已经忘的差不多了(钾钙钠镁铝锌铁锡铅氢铜汞银铂金……)。书里所涉及的很多知识,我都是第一次接触,新鲜感十足。氧气在以前被称为“火焰空气”空气又被分为“无用空气”和“火焰空气”;

书中简要又详细的讲述了来自不同国家——英国,德国,俄国等优秀的科学家以及他们发现新的元素,以及这新元素的用途的故事。之所以这些元素能被优秀的科学家发现,这些科学家具备了一个共性,就是探究,喜欢研究——为什么。普通人知道怎么用火,而科学家却在想火是怎么燃烧的,又为什么会熄灭。他们又是对科学的执着和保持着几大的热爱,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即使一个实验百次千次甚至更多也乐此不疲,不轻言放弃,直到真相的出现。从空气里提取的氮气要比其他气体里获取的氮气要重,科学家通过千次的实验发现了一个新的气体——氩气。有这样一大批优秀的科学家,用他们的才学智慧,对大自然探究的渴望,对科学的无限热爱,还有超乎常人的执着与耐性。他们的工作让人类对大自然的了解认知不断增加和加深!

神奇的大自然蕴藏着无穷的“宝藏”等待着被发现使用。我们生活的地球就是由繁多的物质构成,不同的物质间相互“合作”产生了新的物质和自然现象,而这些自然现象又“滋养”这地球,同时也“养护”着生活在地球上的万物。

在我上学的时候只能在实验课上能见到很少的自然元素物质,现在的孩子可以到各类博物馆就能看到形状各异颜色丰富的不同的元素物质。暑假刚带着孩子去了博物馆,正好赶上了矿物质展览,看到了一些平常很少见甚至是难见的矿物质——紫水晶,绿水晶文石、墨晶、石榴石、锰方解石等等。了解到了一些元素矿物质的知识——自然元素矿物质是由一种金属元素或者一种非金属元素构成的单质,或由两种及以上金属元素构成的天然合金。目前已知的自然元素矿物质约有40种,在地壳中含量较少,价值高!在科学馆里看到了光的折射反射现象。

地球上的各类元素物质是非常丰富的,但是很多的物质却是数量稀少且不能再生的,而我们的生存对这些物质有着很大的依赖,所以我们应该在开发新的替代品的同时也应挺高爱护资源杜绝浪费保护环境的意识爱护赖以生存的地球!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三):一本书引导孩子爱上化学

回想以前初高中的时候,最让人头疼的科目就是数理化,大量的公式运用和复杂的推导过程常常人晕头转向。困难常常让人徘徊迟疑,而没有好的方法使得对数理化科目的畏惧加深,让人望而却步。

所以,在自己育儿的过程中,我常常会考虑如何才能让我的孩子能够避开这些困难,让孩子能从小就对这一类学科产生兴趣,从而激发学习、钻研的内在动力,真正爱上它。

最近读到的苏联教育家、青年科学文艺作家依.尼查叶夫的科普作品《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给了我一些启发。

这本书用讲述故事的方式介绍了一系列化学元素被发现的历程。几位科学家在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舍勒、拉瓦锡、戴维、门捷列夫、居里夫妇、伦琴等等。他们自身的故事或传奇,或平淡,但发现元素的故事无一例外地引人入胜、振奋人心。

许多我们在今天看来习以为常、不值一提的物质,都曾经是科学家们反复实验的目标;许多在我们今天看来毋庸置疑的科学知识,在其发现、提出之初,都曾掀起轩然大波。比如化合物的分解、元素的提纯、燃烧的奥秘等等。

为了探索科学的奥秘,无数科学家前赴后继,反复实验,甚至不惜付出生命的代价。科学的大厦就是由无数次的失败构筑起来的,没有失败中积累的经验教训,就没有成功的胜利和喜悦。科学的成功从来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以退三步进一步的曲折方式推进的,对任何一个科学家来说,都是如此。

纵观元素历史上的科学家们,无一不是实践的先行者。他们从对自然的兴趣着手,发现疑问,合理推测,大胆假设,反复实验,小心求证。现在的孩子,缺乏的正是这样的实践精神。我们习惯于背诵定理公式,习惯于把前人推导出来的结果直接运用,这样虽然省心省力,却忽略了发挥大脑思考和动手实践的作用,也错过了通过自己努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快乐。

书中的几位科学家们,从来不觉得科学研究是负担,是任务,恰恰相反,他们以此为乐,而且乐此不疲。独创性地解决问题、发现新元素所带来的成就感,是任何工作都无法取代的。同理,想要孩子在学习中获得快乐,激发其内在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是理想的办法。

在阅读本书的过程中,还有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书中提到的科学实验,大多是可模仿复制的,孩子在阅读后,很可能会想要亲自动手实践。作为家长,一定要在具备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开展实验,量力而行,确保安全。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四):《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我心目中科普书的标杆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作者是前苏联依·尼查叶夫。 年少时最爱的一本书,不是现今爱到骨子里的《红楼梦》、《围城》、《平凡的世界》,而是一本科普读物《元素的故事》,讲的是各个化学元素的发现经过,爱它,不仅仅是因为那些妙到极处的化学变化的吸引,还因为那些发现者们耐得住寂寞、受得住挫折、经得住考验!

这本书就是《元素的故事》的新版翻译,设定的阅读对象是少年儿童,所以翻译语言更加浅显,更加适合阅读者的年龄L特点。 在这本书里,你会发现作者特别强调一个特点,那就是敢于质疑,敢于挑战权威。 这也正是青少年们应该学习的地方。

科学就是在不断否定前人的过程中逐渐成熟的。书中所提到的一些权威观点,在当时被奉若神明,一旦有人去挑战,就会承受一些科学之外的压力,幸亏我们的化学家们经受住了考验,不肯放过,在观察中在实验中发现的一切疑点,抽丝拨茧,最终获得满意的结果。 在这个意义上来说,这本书又有一点像悬疑推理小说了。

当科学家们最终得到结果的时候,他们的快乐绝对不亚于侦探破解了谜案。 虽然这本书的故事我早已经非常熟悉,但是我还是按照习惯,按部就班地从第一篇开始看。这本书建议你不要跳着看,不要随意看,一定要从头到尾按顺序看,因为科学有科学的脉络,后面一些元素的寻找是在前面发现了一些元素的基础之上,这个顺序打乱了之后,脉络就不清晰了。

比如你必须得先学习了门捷列夫表格,然后才能看到按照顺序排列好了之后出现的那些空格是怎样一个一个的被填满的,只有按照顺序去阅读,你才能感到预言的快乐和门捷列夫元素周期表的伟大。当那些周期表上空白的房间一个个迎来了他们的主人的时候,你不由得跟着心生欢喜。 当自然界中存在的元素一个个被发现了之后,那么人们才能按照门捷列夫周期表的特点,去做原子量的加法和减法,制造出新的元素。 我特别喜欢看里面那些所谓妙手偶得之的故事,因为我知道那些个所谓偶然的背后藏着科学家们对于科学严谨的态度,一点奇异的现象都不肯放松的负责。 比如18世纪后半叶,瑞典一位普通的药剂师舍勒就发现了每一次燃烧,无论使用什么样的密闭容器,容器中的空气都会减少1/5,那个年代空气被认为是一种物质,不能分解,舍勒没有被这种权威观点所拘束,他做了无数的实验,最终发现了,空气可分解,空气中也存在着不同的空气类型,而其中的一种,舍勒把它叫做“火焰空气”,火苗在它中间燃烧会燃烧的特别茁壮,这种非常神奇的空气分子,今天我们把它叫做氧气。

《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读后感(五):《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化学其实很有趣

作为一个理科生,深知化学这门学科的难度所在。孩子即将进入初中,在接触这门科学之前,还是挺希望她能对此有个基础的了解的。

众所周知,学化学第一步就是要先背元素周期表,可是你知道元素周期表是怎么产生的吗?在这之前人们又是怎样判断元素的存在的呢?《给孩子讲元素的故事》这本书可以给你一些答案。

这本书是前苏联知名教育家、青年科学文艺作家依.尼查叶夫写于80几年前,现在看来有些内容还是挺经典的。以故事的形式记录了18世纪中期到18世纪末期部分化学元素被发现的过程。

简单总结几条个人阅读后的感受以及孩子可以从中学到的点:

1、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开篇所提到的卡尔.舍勒,是瑞典一名年轻的药剂师,从学徒开始做起,也做过助理实验员。在他工作之余,利用药房的一些化学物品,做自己喜欢的各种实验。他既没有上过中学和大学,也没有寻求过他人的帮助,全靠自己的兴趣,刻苦钻研,用简陋的设备制作各种简单的实验仪器。在孜孜不倦中,发现了“火焰空气”,也就是后来为我们所熟知的氧气。

2、 内驱力的重要性

英国学者汉弗莱.戴维,小时候是一个淘气顽皮的男孩子,对学校的课程完全没有兴趣,喜欢钓鱼或寻找各种野禽,老师们都觉得他未来不可能会成才。

偏偏在十六岁之后,接触到了配置药片和药水之后,对于化学实验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为了弥补自己的无知,他制定了一个相当困难的自学计划。一两年时间内,让自己成为了一个学识渊博的人,因此成为了皇家科学研究院的知名学者。

3、 化学相关的知识

从元素被逐渐发现,到门捷列夫发现元素周期规律是一个比较漫长的过程。但是门捷列夫通过规律推算,预言了很多元素的存在以及特性。

通过这本书,孩子可以简单了解到元素的一些特性,比如原子量、密度。简单的知道射线是如何被发现的。

书中很多科学家在比较艰苦的环境中依然能坚持科研工作,这一点也是我们孩子现在很缺乏的精神。

既然是给孩子的元素故事,从家长的角度,个人也想给编辑们提两条建议:

1、 可以适当的插入一些图画,加深孩子的印象,帮助孩子深入理解。坦白说,作为一个化学相关专业的人,书中有部分内容我看起来都有些费解,孩子理解起来应该也是需要较长时间的。

2、 既然是科普书,建议更严谨些,译者是一位优秀的俄语文学博士,但是对于化学可能了解的还不够深入。这本书2022年出版,目前我们已知的化学元素已经达到了118种。但是后记中所写的元素种类还是92种,如果没有特别的说明,很容易误导孩子。

科技发展迅速的时代,多了解一些过往科学家们的故事,对于孩子学习的确有很大的帮助,也期待有更多类似的好书出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