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读后感锦集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读后感锦集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是一本由郭宏文 / 陈艳婷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读后感(一):人生若只如初见

文/初晓 最早知道纳兰性德是因他唯美的诗句“人生若只如初见”,直到后来我才知道,这句诗的后半句竟然是“何事秋风悲画扇”。心中,蓦地一悲,隐隐觉得这是一个有故事的人。后来的后来,我读纳兰性德的传记,我才真实的了解这样一个柔情、孤独之人。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读后感(二):满汉奇人

纳兰性德几乎拥有了世间的一切,却唯独没有快乐,他是一个富贵书生,从小生活在相府之中,他有很多故事,虽然多情但依然专情,他笔下的纳兰词几乎记录着他的一生,纳兰词拥有自己独特的风格,唯美纯净,仿佛一个轻柔的女子一样,慢慢撩动人的心弦。纳兰性德文武双全,只不过英年早逝,只活到三十一岁,这本由郭宏文和陈艳婷联合著作的《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带我们走进这样一个情真意切的境地。

春情只到梨花薄,片片催零落。夕阳何事近黄昏,不道人间犹有未招魂。

银笺别梦当时句,密绾同心苣。为伊判作梦中人,长向画图清夜唤真真。

——《虞美人·春情只到梨花薄》

喜欢这首词,起初的时候,是喜欢它的声韵。后来经过研读,才渐渐的被其中的真情所打动。容若的词,善于用典,生动且不着痕迹。这也是纳兰词高人一筹的地方。但也因此,纳兰词相对而言更加晦涩深奥,有着曲高和寡的孤独。

不记得在哪里看到有人说,纳兰词太过肤浅。当时对于这种评价,我不置可否的放了过去。但于此,我只能说不是纳兰词太肤浅,是你不懂。国学大师王国维先生,喻容若为“北宋以来,一人而已”,况周颐在《蕙风词话》中誉其为“国初第一词手”。这绝非浪得虚名的。所以,少年,莫用无知,来评价你不懂的东西。

谁道飘零不可怜,旧游时节好花天。断肠人去自经年。

一片晕红才著雨,几丝柔绿乍和烟。倩魂销尽夕阳前。

——《浣溪沙》

繁花时节,柔肠自断,竟怕想起而又不得不想起凋花飘零的事来,让人不忍读、不忍看、不忍想。触境生情,重温往事,感叹身世飘零。

雨中的海棠,这繁复的矜贵、简单的可爱、素色的清隽、缤纷的烂漫,能坚持多久?就此,才有纳兰“倩魂销尽夕阳前”的喟叹。立尽斜阳,落照前落红点点的海棠花如女子梦断魂销。

是什么让纳兰如此凄凉?是什么让纳兰如此惆怅?也许,生命的鲜美就在于以如璀璨烟花最灿烂的那一瞬间停格在永恒的时空。

人生若是如初见,第一见到没有任何的情感、没有任何的欲望、没有任何的了解、没有任何伤痛,只是留下了一个隐隐好感觉,挥之不去,现在却无法回到从前去了。人生若是如初见该多好啊。

在赏析唯美诗歌的同时,走入纳兰性德的一生,本书着实不错。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读后感(三):这是一篇假书评

上一次写评论被一群水军抓起来当作另一派水军吊打,使我对书评影评各种评产生了隔阂。说它好也不是,说它不好也不是,且时常离题万里,被吐槽说这不是评论,是吐槽。这篇也一样。这是一篇假书评。

始看纳兰词传首章的时候,我给逸清发了条微信:阴历你是腊月生的吗?她说是。我说我也是,重点是纳兰也是。

拿到这本书的时候,我对纳兰性德的了解属于半吊子,除了知道几句妇孺皆知的句子之外,所有的印象都来自于逸清和一个中学同学夹心。清楚地记得,高二学农的时候,白天在菜园子里游荡,食堂没有凳子只能站着吃饭,晚上是跟夹心住在一个宿舍,一共六个还是八个人,记不清了。那是我第一回听说纳兰这个人,而“纳兰容若”(纳兰性德,字容若)四个字儿本身就是极美的一幅画儿。按现在的话说,当时夹心已将纳兰奉为男神,宿舍夜谈给我们讲了纳兰与三位女子的故事。这次学农之后,我记住了两句,一句“一生一代一双人”,一句“人生若只如初见,何事秋风悲画扇”。其他的,一概不知。

直到大二,逸清反复念叨一句“然诺重,君须记”,这才刷新了我对纳兰的印象,一改往日故人叹,竟添了几分疏狂性情。

金缕曲•赠梁汾

德也狂生耳。偶然间、缁尘京国,乌衣门第。有酒惟浇赵州土,谁会成生此意。不信道、遂成知己。青眼高歌俱未老,向尊前,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共君此夜须沉醉。且由他、蛾眉谣诼,古今同忌。身世悠悠何足问,冷笑置之而已。寻思起、从头翻悔。一日心期千劫在,后身缘、恐结他生里。然诺重,君须记。

梁汾即顾贞观,自入纳兰府做了塾师,便同纳兰明珠之子纳兰性德成为挚友。然顾贞观自认身份低微,面对出身权相府院的纳兰,不得不有所顾忌。可纳兰岂是以身份论交之人?因作《金缕曲》一首,抒发自己对知己的信诺,书及淡泊之志。逸清因而说他“真”。我看,不如说,天真。

“德也狂生耳”,德是“狂生”啊。偶然间,落入京城的世俗污垢,谪为显贵子弟。若将杯酒浇在赵州的土地上,哪有谁与德一样心意。原本疑而不信,故而识君之后更成知己。青眼相加,对酒当歌,拭尽英雄泪。君不见,月如水。

酒逢知己千杯少,今夜与君同醉。且由他,毁谤嫉恨,古今如此。哪管得悠悠身世来去,冷笑置之而已。一念及此,德深深懊悔。相识一日知心,望得千载情谊,只恐怕,须结于来生缘里。“然诺重,君须记。”

纳兰擅用典,如“有酒惟浇赵州土”,语出李贺《浩歌》,喻一杯酒浇在赵州的土地上,也只有平原君一个人值得我景仰,此以平原君比顾贞观,可见顾于纳兰之重。又如,“青眼高歌俱未老”,典出竹林七贤之一的阮籍,相传他遇尊敬之人则青眼正视,遇嫌恶之人则白眼蔑之。

近来零零碎碎读着嵇康的传记,倒对阮籍的印象颇深。除说他青白眼分人而视之外,高兴时还喜高声长啸。七贤齐聚时,众人比赛啸声,最后自然是阮籍夺魁。纳兰写“青眼高歌俱未老”,是在自比阮籍,同时是以竹林七贤况他渌水亭雅集。

渌水亭是纳兰建在府邸旁的一处幽静之所,他时常引三五好友,填词作对,觥筹交错,颇有兰亭集之意境。可以说,纳兰虽生为满人,却对汉族魏晋风骨甚以为然。他的好友中,不仅顾贞观“皎洁疏狂”、朱彝尊“江湖载酒”、严绳孙“轻舟五湖”,有甚之者,他的发妻卢氏在其笔下堪为“林下风气”。这“林下风气”是东晋女诗人谢道韫的美誉,指的便是如竹林七贤一样的隐逸风采。

山花子(林下荒苔道韫家)

林下荒苔道韫家,生怜玉骨委尘沙。愁向风前无处说,数归鸦。

半世浮萍随逝水,一宵冷雨葬名花。魂是柳绵吹欲碎,绕天涯。

词中,纳兰以“林下风气”的谢道韫譬发妻卢氏,亦见卢氏在纳兰心目中的地位。也就是这样一位韵致风雅的女子魂归九泉,才令纳兰极尽悼亡之词,发“一生一代一双人”之语。

纳兰身边围绕着这样一群风华恣肆的士子,实在羡煞旁人,真可谓:“谈笑有鸿儒,往来无白丁。”纳兰的渌水亭也似“南阳诸葛庐,西蜀子云亭”,虽身居相府官邸,却心住竹林陋室,东篱南山。“自是天上痴情种,不做人间富贵花”,真性情,真才学,何尝拘泥于门第之见。学术界有说,纳兰性德是贾宝玉的原型,别的不说,单说这份痴情又不羁的风骨,已有八分像了。若有不像,也是那贾宝玉极恶读书,更别提词才学识了。

只可惜,正是纳兰的才情万丈,才教他被康熙皇帝牢牢地锁在了身边。康熙虽说恃才爱才,却还是忽略了对纳兰更加重要的林下性情。纳兰在康熙身边做侍卫,原本是炙手可热的大红人,却始终愤懑不悦,无奈压抑自己不羁的天真,自由的心性。影视剧里过多地宣扬了他与康熙关于表妹嫁作帝妃的纠葛,事实上,真正困顿着他的,是康熙那终究无法反抗的威权。纳兰身为世家公子,就算不为自己,也要为父亲纳兰明珠着想,从侍康熙,访南巡北,扈从之余,更兼作词赋诗之责。此可谓:

负娴熟武艺,任奉陪侍郎。纵杰出诗才,作应制篇章。

也只有好友雅集,方可排解他内心的忧郁。康熙十八年(1679年),朝廷设博学宏词科,召集天下名士进京大考。纳兰趁机邀诸多好友汇聚渌水亭,行联句游戏。联句游戏是古代文人常玩的诗词游戏,乃定下一韵,联句成词。大观园中的海棠诗社是一人一首的同韵诗,渌水亭中则是一人一句的联句词。

浣溪沙•郊游联句

出郭寻春春已阑(陈维崧),东风吹面不成寒(秦松龄),青村几曲到西山(严绳孙)。

并马未须愁路远(姜宸英),看花且莫放杯闲(朱彝尊),人生别易会常难(纳兰性德)。

曾有人问我:你这主页上单独一篇没前言没后语的,写的什么?我说这就是“联句”,只是如今诗词人稀,我们这联的是小说。才不论联的是什么。与谁联的问题,方为此中真意。

《纳兰性德:他是人间惆怅客》郭宏文 陈艳婷 著

《嵇康传》顾志坤 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