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

作文是通过文字来表达一个主题意义的记叙方法。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以下是关于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欢迎阅读与收藏。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一

听说鸭蛋放在醋里会有变化。我半信半疑,想试试这句话是不是真的。

中午,我从冰箱里拿出一个鸭蛋,鸭蛋非常光滑,是椭圆形的,非常坚硬,淡青色。我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的速度把鸭蛋放进塑料杯里,再小心翼翼地把白醋倒上去,盖上盖子,鸭蛋躺在瓶子里,漂浮在白醋中,悠闲自得,就像宇航员漂浮在宇宙飞船中。

到了晚上,我一看,啊!鸭蛋一半已经开始隐隐约约变透明了,鸭蛋壳外有许许多多晶莹剔透的小泡泡,就像颗颗小珍珠,他们不时地往上冒。

第二天早上,我连外衣都没穿,就三步并作两步地来到鸭蛋跟前,蹲下来,睁大眼睛仔细观察。咦!今天气泡少了一点,我百思不得其解,原来的青色变成了淡黄色。我小心翼翼地触摸着蛋的表面,天哪,原来坚硬的蛋壳竟然静静变软了,还有一些弹性呢!

第三天下午放学后,我像风一样飞奔到蛋的前面。啊!泡泡无影无踪了,似乎已经风平浪静,我赶紧伸出手摸了摸,蛋就像剥了壳的一样,比昨天更光滑了,软绵绵的。

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呢?我问爸爸,爸爸说:“是因为蛋壳的主要成分是碳酸钙,而醋的主要成分是醋酸,钙遇到酸会有化学反应会变软。

啊,放在醋里的鸭蛋真神奇啊!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二

今天,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实验,老师拿来了一个生鸭蛋、一个杯子、一瓶水、一袋盐。

老师把水倒进杯子里,再放一个生鸭蛋进去,这个蛋就像潜水员一样,直接沉到了水底,一动不动,像睡着了的孩子。老师又加入了一些盐,鸭蛋还是一动不动的沉在水底,老师用木条在水里转出一个水龙卷风,鸭蛋还是被一只无形的手拿住又沉到水底了,老师又加入水的30%的盐,鸭蛋像轻飘飘的气球漂在了水面上,又像胜利的将军骑在了水马上,凯旋而归。我们惊叹不止,连连称赞真厉害,真神奇。

通过这个实验,我发现了许多道理,比如说:加盐,水的密度会大大的增加,加盐水的浮力会变得很大,浮力会增加。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三

《端午的鸭蛋》说课

一、教材分析

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性对学生的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因此,人文内涵丰富的文章成为语文教材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本单元的课文意在让学生关注各地的民俗,了解民生和民间文化,并通过这些有声有色的民俗风情画去感受自身日常生活中蕴涵的无穷乐趣。而本文又属于民俗文化中的食文化,小小的鸭蛋,让我们感受到它背后的文化意味和浓郁民俗风情。

二、学情分析

处在青春期的学生,有强烈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对文学作品有一定的独特体验和看法,并且有表达个人观点的欲望,传统文化对当代中学生来说,应该是比较疏远的话题,学生缺乏认识了解传统文化的机会,更不知道如何欣赏传统文化,需要教师指导。

根据本单元的特点和学生的实际情况,本课确立了以下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积累词语,掌握“掩、门楣、苋菜、籍贯、城隍庙”等词的读音、字形。学习运用“肃然起敬、囊萤映雪”两个成语。

2.了解作者及其散文“小叙事”的创作特点。

3.了解各地端午习俗,了解作者家乡独特的端午习俗,理解作者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4.感受作者散文闲适自由的创作风格。

过程与方法:

1.朗读课文,感受本文的情趣,真正实现美读课文。

2.理清行文思路,整体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情感。

3.揣摩语言,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增强语感。

情感态度、价值观

培养学生关注日常生活细节的习惯,引导他们在平淡的生活中发现情趣,发现诗意。品味作者平淡而有味的语言特色,学习本文自然传神的表现手法。提倡珍惜传统文化,激发民族自豪感。

重点:把握文意,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

难点:品味平淡自然而又韵味十足的语言。

课时安排:2课时

三、教学方法分析

如何让学生学会品味传统习俗文化呢?还是那句老话:“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本文的一些童年趣事、过节习俗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教师以“情趣”二字为切入点,通过朗读赏析品味语言,引导学生逐步从表面感知、分析感悟、反思归纳、最后上升到初步领悟中国传统文化的思想高度。

本文所写内容丰富,语言富有表现力。根据文章这一特点,我认为应该充分发挥学生作为阅读主体的作用,①采用朗读法,引导学生反复朗读,用心品味;②合作探究法;③延伸拓展法(引导学生从课内延伸到课外,从教室走向社会,增加知识储备)。

与教学过程相照应,我设计了如下的教法与学法:

教法:导入——阅读——拓展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四

科学课,讲台上放了一只盛着清水的塑料杯、一个新鲜鸭蛋、一只筷子和一包盐。

“老师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啊?”同学们开始因好奇而议论开了,眼睛始终盯着黄老师,希望黄老师能尽快告诉答案。

也许是黄老师也感觉到我们的着急,平时喜欢卖关子的他这次破天荒说出了答案——鸭蛋上浮实验。

实验开始,同学们伸长脖子,全神贯注盯着黄老师手中的鸭蛋。黄老师小心翼翼地把鸭蛋放入清水中,鸭蛋晃晃悠悠沉了下去,黄老师又拿了少许盐放入水中,用筷子搅拌让盐尽快融化,不一会儿,只见鸭蛋在水里旋转,像在跳舞….“鸭蛋并没有浮上来?”有同学急着嚷嚷,“大概是盐不够吧。”黄老师一边回话一边再放盐搅拌,水变成了乳白色,这时,鸭蛋晃晃荡荡竖在了杯底,像个学步的娃娃,黄老师再搅拌,一直搅拌着,把我们的心也搅拌的更急……突然,鸭蛋慢吞吞从杯底往上冒。

“实验成功了!鸭蛋终于浮上来了!”教室里顿时热闹起来。

“你们知道鸭蛋为什么在清水里浮不起来,而加了盐却浮起来了呢?”黄老师示意安静后提出了问题。同学们你瞧瞧我,我瞧瞧你,都答不上。“是因为鸭蛋在盐水中受到的浮力比清水中受到的浮力大。”我们听了,恍然大悟。

课后,我琢磨着:浮力是怎样产生的呢?它到底有多大呢?

看来,有太多科学奥秘等着我去学习、去探索。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五

大家观察过鸭蛋吗?今天,我就告诉大家我家有趣的鸭蛋。

晚上刚吃过饭,爷爷的朋友来我家做客,还带来了满满一袋的鸭蛋。我拎了拎,沉甸甸的,心想:这么重,里面肯定装了不少。想完,我把袋子轻轻地放回地上,打开袋口,利索地把蛋一个一个挑出来。突然发现这些蛋是那么的大小不一。有个蛋非常大,特别醒目,简直有鹅蛋那么大,我估计它是个双黄蛋;有些蛋很长,就像火箭一样;有些蛋很小很小,还没我一个指头大呢。

挑着挑着,我迫不及待想吃蛋了,立马叫了爸爸来煎鸭蛋。爸爸挑中了“鹅蛋”,一打破壳,里面“跳”出了两个小黄蛋。我惊喜地喊道:“呀!果真是双黄蛋!”爸爸说:“你吃了这双黄蛋后,考试就能得双百了。”

不一会儿,蛋煎好了,金黄金黄的,看上去好吃极了。我随即狼吞虎咽地吃了起来,真香。

我一边吃一边斜眼看着旁边那群鸭蛋,它们仿佛在对我笑呢!我暗暗地说:“下次,我一定要把你们全都‘消灭’掉。”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六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端午节不久就到了,想必大家对去年过端午节的情形仍记忆犹新吧!现在我就介绍一下我家乡的端午节吧!

我的家乡――永昌,位于祖国的大西北,是座古城,历史悠久,可如今也只是知道者微乎其微的小镇而已。在彼,人们留心于早晚的云蒸霞蔚,四时的风花雪月,并不太在意小小的端午节;在此,人们向往着都市的灯红酒绿,生活的纸醉金迷,而忽略了小小的城镇。他们都喜欢心目中美好的东西,却不知在此边陲小镇中,端午节也是热闹非凡的。

家乡的端午习俗可谓多种多样。插茱萸。在端午的前几天,人们就弄一枝茱萸(或一柳条)插于门楣之上,据说可以驱妖避邪。戴香包。大人们用布缝制成小布包,并将艾、苍术、板蓝根等草药包于其中,让孩子或戴于项下,或系于腰间,可增强免疫力。我的家乡由于缺水,所以并不像江南等地划龙舟。在我家乡,最典型的风俗便是吃粽子了(有些地方吃油糕)。将糯米洗净,并配一把包,用棕叶宝成三角锥形,蒸熟,便成了香气四溢、味甘可人的粽子了。在永昌吃粽子有一个讲究,那就是在吃之前先祭屈原,在祭祖先,然后才能吃。

我最爱吃粽子。每逢端午节,我总要吃个够,直到再也吃不下为止。妈妈做的粽子十分可口。轻轻将棕叶撕破,便露出了又白又嫩的糯米糕,忍不住吃一口,甜汁溢入口中,那感觉简直妙不可言。曾经沧海难为水,除却巫山不是云。吃惯妈妈包的粽子,吃起别人包的,总觉得有些干涩,不如妈妈包的香嫩。

不知怎的,每次吃粽子都会有同一种感觉。满口喷香的糯米,氤氲香气中,仿佛升腾起成败英雄不灭的屈原,自己也仿佛回到了失落千年的楚国。不禁对靳尚、张仪与郑袖的卑鄙无耻嗤之以鼻,为屈原的气节所折服。何为英雄?生死契阔,气吞山河?金戈铁马,仰天长啸?都不是!而是喜笑悲歌气傲然,九万里风鹏正举!隐隐的,似乎可见你将那无尽的沉沦抛进滚滚汨罗江,只有那涓涓流水重复着永不改变的晨昏。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你的心胸可吞日月,可囊星汉!整个世界因你而美丽!折断柳条留不住的,是岁月的裙袂,挽短罗衣留不住的,还有你追寻真理的脚步……

忽然,一切都消失了,只剩下幽雅的餐桌。原来,手中的粽子已尽,才明白富贵名禄过眼云烟,君王霸业恒河沙数,最终空留叹嗟,沉沦不已……

粽子在口,母亲在身边,家乡在心中。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七

端午节的由来和习俗作文600字 家乡的端午节

每年五月初五的端午节,在杭州人眼中可算是一个大节日。白天,人们划船、赛龙舟,傍晚,家家户户赶做起粽子来,还准备了一桌丰盛的菜肴。一到夜晚,人们便团聚一起,吃着粽子,聊着家常,好不热闹。是什么原因让人们这么重视端午节呢?那还得从一段传说讲起。

相传古时候,一位名叫屈原的人看到自己的祖国被欺凌,心如刀绞,肩负使命身处险境,却始终不忍舍弃自己的祖国,受尽凌辱却坚守自己的名节,在走投无路之时于是便投河自尽。屈原死后,百姓们痛苦万分。渔夫们纷纷带上自己的工具去捕捞屈原的尸身,有些人则往河中扔糯米团等食物,以防他的尸体被鱼吞噬。之后,每当端午节的时候,人们都会想到爱国的屈原,用各种方式来纪念他。

随着时间的推移,当年做糯米团的事情以及吃粽子的习俗被保留了下来。制作粽子看似十分简单,但每一个步骤却极其讲究。首先得将粽子叶清洗干净,并且将它折出一个角,围成一个圆锥状的凹槽,绝不能有空袭,再将淘好的浸满酱汁的米倒入粽叶中,在米过半时放入一块肉。之后用糯米将粽叶填满,并用红绳将粽子包裹严实。呈现出一个有四个棱角的小绿塔。最后,将在制作完成的粽子放入水中煮熟,过了一段时间,粽叶的清香便慢慢溢满房间的每个角落。

除了吃粽子,划龙舟也是精彩的节目之一,人们用划船的方式,来驱赶那些食肉的鱼群,为此,每当这时候,各地的人们还会举行划龙舟的比赛呢!划龙舟这个习俗已经深深融入了江南百姓生活中。

端午节不仅是为了纪念屈原,更是用不同的方式来寄托了对家人朋友的美好祝愿以及爱国情怀。端午节就这样,在人们的欢笑与实践中,一代一代地流传下去。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八

今天是我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

因为放假,所以我起的比平时稍晚一点。当我睁开眼睛的时候,却发现我的手上脚上都被带上了五彩线。五彩线是由红、粉、黄、绿、蓝五种颜色组成的,很鲜艳。妈妈告诉我说,端午节带上五彩线会给自己带来好运的。

洗完脸后,我就来到了餐桌前。满满的一桌,真丰富啊;有大大的三角形粽子,还有香喷的鸡蛋、鸭蛋、鹅蛋。看着这么多好吃的,我的口水禁不住流了出来。

正准备开动时,爸爸发言了:“知道今天为什么要吃粽子吗?哪位“同学”知道请举手回答?”

这可难倒了我了,我就装作没听见,等待爸爸解释。爸爸告诉我说是为了纪念我国古代一位伟大的诗人屈原,真没想到一种食物也有故事。

爸爸讲完后,我已经迫不急待地想和他们做游戏了——顶鸡蛋。

我在盘里随手拿了一个个头较大的鸡蛋,先和爸爸来了一个对决。而我的力气太小了,一个回合下来,就输给了爸爸。但是心里却不服输。心想:“可不能这么算了。”我又去洗鹅蛋,想和妈妈较量一番。

只见妈妈在盘子中左挑右选的,好像里面藏了大将军。我好奇地问妈妈:“你在选什么?难道鹅蛋还会有什么不同吗?”听完后妈妈耐心地说:“你看这鹅蛋好像都一样,其实里面的学问大着呢!首先你要看蛋的形状,要选“小头”尖一点的,这样的蛋会比较有优势一些;其次要看鹅蛋的外壳,光滑、细腻、颜色匀,这样的蛋壳更硬一些。根据这些特点选,一定能获胜。”

我半信半疑地选了一个鹅蛋,就开始跟妈妈较量起来了。

我双手紧紧地握着鹅蛋,使上了浑身的力气,顶啊,顶啊,只听见叭的一声,我赶紧收手,紧张地看了一下手中的蛋,我手里的鹅蛋竟然没破,还是好好的,“原来是妈妈手里的蛋碎啦,太好了,我赢了!我赢了!”我兴奋地边喊边跳,爸爸也高兴的拍手表示祝贺,妈妈看着我高兴的样子也笑了。

真是一个难忘的端午节啊!

端午节的鸭蛋仿写作文篇九

每年的节日有很多,端午节在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传说是为了纪念屈原而设立的,又称端阳节、午日节、五月节、艾节、端五、重午、午日、夏节。虽然名称不同,但各个地方的人们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是挂艾叶菖蒲、吃粽子、喝雄黄酒、挂香袋,有的地方还要赛龙舟。

端午节这天,奶奶准备了粽叶、糯米、肉,包起了粽子。我学着奶奶的样子拿起一大一小两片粽叶,折出一个角,往折好的角筒里放一把浸泡好的糯米,塞了一块大肥肉,再用糯米盖严实。我开始有点沾沾自喜,心想:真简单,一点都不难。可是当我想把粽叶盖好的时候就遇到麻烦事了,怎么盖都不行,老是有糯米掉下来。我急得团团转,幸好有奶奶帮我,她让我把糯米弄掉了一点,这才盖起来。最后一步是把粽叶用绳子扎起来,粽子一定要包的紧才好吃。包粽子是手艺活,看起来简单,其实一点都不容易。

在端午佳节,人们用各种活动纪念屈原,一代接着一代,才形成了蕴涵人们深深的情感、承载民族文化的传统风俗。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