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贪吃的小河马》读后感精选

《贪吃的小河马》读后感精选

《贪吃的小河马》是一本由斯图尔特·特罗特著作,天津教育出版社出版的30图书,本书定价:29.80元,页数:201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贪吃的小河马》读后感(一):感觉三观不正啊!

整本书的印刷还是很不错的。页面设计也有趣。可是我每次给小孩读一次,就内心抓狂一次。实在是不理解作者想传达怎样的主题。最后只好将书悄悄藏起来,果断归入待处理的次品。

小河马自己带着东西去郊游,因为他并不想跟小伙伴分享食物,结果被冠上“贪吃”的名头。并且,自己的食物被小伙伴们恶作剧的全偷走了。等它一个人躲起来,想享受美食时,只剩下个空篮子。

这全是莫名奇妙啊。对于分享的故事,并不应该是建立在“必须”与“受罚”的基础之上。

(忍了几个月,还是要吐嘈了,在微店买的,还没法打差评!)

《贪吃的小河马》读后感(二):《贪吃的小河马》:懂得分享才是好伙伴

高尔基教育自己的孩子“给,永远比拿更可贵”。现代社会里,太多的孩子来自于独生子女家庭,被爸爸妈妈爷爷奶奶和姥姥姥爷宠得快要上了天。家中凡是有好吃的都是给孩子吃,什么好东西都要先可着孩子来。把什么好东西都给了他,他却忘了最宝贵的一件事,感恩和分享。

这样的孩子非常容易养成一个坏毛病,就是自私。因为这样的毛病,也非常容易收到他人的指责和捉弄。最近很多家长也注意到了这样的问题,但是很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却流于说教。孩子不仅不愿听,同时因为家中只有他一个孩子而经常让他感受不到分享的重要。

如果你想告诉孩子不会分享会带来什么坏处,不妨给他读一读这本《贪吃的小河马》。这个绘本中描述了一个贪吃自私的小河马本打算自己把好吃的吃掉,却不成想被小伙伴们给捉弄的故事。它带着好吃的出门,见到谁都不敢说自己带了什么,但是在分辨的过程中,小伙伴们却悄悄地把篮子里的好吃的都给拿了干净。等小河马发现的时候,这帮小伙伴把好吃的给还了回来,小河马也终于懂了要分享的道理。

这个绘本把小河马的警惕画的活灵活现,也把他食物被偷的时候的场景画了出来,让后面的故事不显得突兀。这样的设置非常利于孩子们的理解和家长的讲解。

孩子在翻看的时候,很容易被其中的情节吸引。看完全书后,也非常容易地引发孩子们和家长的讨论。这本书的设置和安排很合理,是一本不可多得的绘本。

《贪吃的小河马》读后感(三):我来读,你听你看

吃过晚饭,我问两个小人要不要听故事。“好耶!好耶!”两个小人雀跃着跑过来,一边坐一个,伸着头,看我手里的绘本。

这个绘本叫《贪吃的小河马》。

小河马想吃独食,把美食装在篮子里,打算到一个隐蔽的地方去吃。在路上,它遇到了大象、蛇、鳄鱼、猴子等等,这些小动物问河马的篮子里有什么,小河马很紧张,生怕别人吃了他的美食,把篮子放到身后不让大家看。

绘本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用文字和画面共同讲述一个故事。在这个绘本里,有一个细节,就是不断地用画面来呈现的。当小河马遇到别的小动物问话,就把篮子放到身后。这时候,一只手伸向它的篮子。

我在读文字的时候,小子指着伸向小河马篮子的手哈哈大笑。它发现了这个秘密。

我读的时候无法把注意力分配到画面上,这些小小的细节,等到小孩子笑着说出来,我才发现。小孩子还不认识太多字的时候,在共读的氛围里,他会一边用耳朵听,一边用眼睛看。在听和看的共同作用下,完成故事的构建。

等到小河马来到目的地,打开自己的篮子,瞎眼了,篮子里什么也没有。小伙伴从树丛里跑出来,手里拿着从小河马的美食。小河马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开始和小伙伴们共进野餐。

一个简单的故事,用诙谐的方式告诉小朋友要学会分享。

而我,在这个故事的共读过程中,体会到它对小孩子的巨大影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