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读后感1000字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读后感1000字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是一本由戴辉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9,页数:2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读后感(一):华为成长背后的故事

戴老师作为华为公司成长的经历者与见证者,在本书中讲述了华为在中国移动通信发展起步中诞生、中国移动通信成长中壮大、中国移动通信走向世界中引领的种种艰辛与不易、探索与创新、跟随及超越的故事,读起来非常接地气。

通过本书,我深刻的感受到了移动通信背后从香农理论突破(0-1)后,在1-N推广发展过程中的曲折,不仅仅涉及到技术方面的突破和进步,还有对市场需求的预判和把握,以及国家、组织、公司、普通大众等等各方利益和需求的博弈,还有公司自身各种战略的制定、人员的调整、各种不确定性事件的影响,一步小心就可能功亏一溃,书中这样的例子有许多。公司是这样,人生也类似。当前,5G技术已经大规模的应用,6G的相关研究也在加速推进,华为在其中扮演了极其重要的角色,已经成为我们国家ICT领域最具创新性精神的代表之一。这两年在美国的打压和国际经济受到冲击的背景下,华为公司承担了很大的压力,但投降不会有出路,唯有迎难而上,用创新开路,用突破架桥。

就像书中所提及的任正非先生所言“华为现在的水平尚停留在工程数学、物理算法等工程科学的创新层面,尚未真正进入基础理论研究。重大创新是无人区的生存法则,没有理论突破,没有技术突破,没有大量的技术积累,是不可能产生爆发性创新的。”现在我们的技术和工程能力已经得到了很大的提升,并且华为也已经在基础研究领域做了全球布局,下一步希望在华为这样的企业和中国高校能做出更多的理论突破和创新,就像当年的贝尔实验室一样,为人类智能化时代的到来提供更多的中国贡献。与诸君共勉!!!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读后感(二):《华为通信科技史话》

用几天的时间快速阅读了一下《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这是一部比较有意思的历史传记,可以看到华为从小到大的过程。其中华为经历的一些机遇和挫折也是当时时代的缩影,也可以对我们了解当时那个时代的历史有一些帮助,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看一看。 说到华为我可以把他理解为中国科技的代表,5G和鸿蒙还有芯片的研发作为国内领头羊的地位毋庸置疑。面对国外的垄断和制裁,华为现在扛着巨大的压力艰难前行,如果华为倒下了,那么中国的科技发展也一定会受到重创。倘若如果在网上再碰到华为的黑粉,就可以推荐给他们这本《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让他们去了解一下华为的历史,读史明智以后能支持一下国产的品牌。 用一个华为的故事来激励大家: 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看到美国摄影家亨利·路特威勒创作的一组名为《芭蕾脚》的摄影作品后深受感触,在他的授意下华为公司买断了其中一幅作品的广告播放权。在使用这张照片进行华为广告的制作之前曾经在华为公司内部进行过一次调研,其中对这张照片持负面评价的华为工作人员占96%之多。面对大量的反对意见,任正非力排众议,还是使用了这张照片作为那年的华为广告。任正非更是亲自做出了注解:“一双跳芭蕾的脚,一只是好脚,一只是坏脚。华为就是那只坏脚,如果不展现出来,外界一直觉得我们是那只好脚。这就是华为,痛并快乐着。” 痛并快乐着!

《华为通信科技史话》读后感(三):一部华为血泪奋斗史

今天,是否还有人记得摩托罗拉,诺基亚,爱立信这些曾经的王者,是否还记得当时使用大哥大,寻呼机,小灵通,全球行,移动梦网的年代。这三十年来,时代的进步真的是日新月异,一批批大厂倒下了,新技术不断更新换代。不变的是,华为依旧屹立,并且有越做越大,越做越强之势。不禁使人好奇,是什么导致华为能战胜众多国内外强手,站在科技之巅?《人类简史》里提到大猩猩的社团不能很大,因为他们没有形成共同的文化,数量多了以后,就不容易团结,人类因为有讲故事的能力,可以通过共同的信仰把所有人联结在一起。对企业而言,这种联结就是企业文化,那么,企业文化从何而来呢?特别的,对于华为这种几十万雇员的超级企业,它的企业文化,现如今大家常提的“狼性”又是源自何方呢?

企业文化不是凭空产生的,大多数时候是直接与其发展历程直接相关的。通过科技老兵戴辉的这本《华为通信科技史话》可以让人了解到华为从小到大,从弱到强的历史。一提起华为,很多人首先想到的是华为手机,华为手环,华为云等等。不知道现在还有多少人记得华为是从交换机开始做起的。《华为通信科技史话》恰好可以补上华为从做交换机到做手机终端的发展历程,从而对华为的企业文化窥得一斑,对华为为什么能成功有所认识。

俗话说“成功的方式千姿百态,失败的原因大体相同”。我们很难复制别人的成功,却可以从他人的失败中汲取教训。作者深刻的分析了更先进的技术WiMAX为什么失败了,即便WiMAX为4G的进步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但技术再先进,如果得不到足够的产业链支持,也没有用。小灵通为什么失败了?因为它的先天缺陷。甚至,德国和日本为什么在电信领域失败了?因为电信领域的技术变化太快了,德国和日本企业更擅长精雕细琢,在快速变化的电信市场跟不上全球技术进步的脚步。但在机车、医疗设备等领域成为常青树。要想获得成功,只能在恰当的时间做恰当的事情。书中作者常提到的一句话“领先三步成英烈,领先一步成英雄”就是这个意思。特别的,提到3G技术,在很多人的印象中就是昙花一现的感觉,在08年09年的时候,3G技术仿佛刚出来没几年就迅速被4G技术取代了。其实,3G技术很早就提出来了,为什么在中国这么短命呢?作者给出了深刻的分析。

在3G技术如火如荼发展的时候,华为在做什么呢?华为敢于天下后,在大力发展GSM业务,真是没想到吧。一直以来,众人以为3G替代GSM,就像GSM替代大哥大一样自然,实则不然,在对GSM技术进行了深入分析后,华为发现GSM市场还大有可为,世界这么大,不止有欧美强国,还有东南亚,还有拉美,还有非洲的广大地区,基础建设差,数据需求小,GSM正合适。借着与众不同的眼光,华为依靠GSM打了一场漂亮的翻身仗。华为的成功深刻的体现了在恰当的时间恰当的地点采用最恰当的方式的行事理念。

创新当然是进步的源泉,但也不能只创新,创新要与应用有机的结合起来才能发挥最大的作用。就像任正非提到的“利用率低于70%,新开发量高于30%,不仅不是创新,还是浪费,它只会提高开发成本,增加产品的不稳定性”。有限的创新,合适的创新,找到适合自己的路,才是最重要的。

表面上看,华为的发展似乎一直是一帆风顺的,没有经受过什么挫折,实际上,看完这本书,你会发现,完全不是这样的。90年代初创的华为,也曾面临着去TI流ASIC芯片,不成功便成仁的艰难境地,即便在20年后今天,流一颗ASIC芯片也难以保证第一次就成功,何况20多年前,华为当时也是面临着极大的生存压力。在这种压力下,催生出了华为艰苦奋斗的生存理念。当时的大城市被阿尔卡特等国外的大公司占据,华为就去农村,去偏远地区,去大公司不愿意去的地方开发市场,初创的华为产品质量不过关,就依靠服务积攒口碑,一步一步的,华为走出了一条自己的“农村包围城市”式的道路。只要客户满意了,就有办法和大公司竞争。华为的亚非拉战略就是这样一步一步走出来的。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了,华为居然在欧洲打败了诺基亚等欧洲巨头,赢得了欧洲市场。罗马不是一天建成的,华为的成功也不是一蹴而就的。

本书是一本随笔式的记述,读起来荡气回肠,一个下午就可以快速的浏览一遍,有种读武侠小说的感觉。书中有些小地方略有瑕疵,但不影响对整体脉络的解读。推荐对华为历史感兴趣的朋友读一读。

作者在书中提到了一则关于自己的小故事,也挺让人感慨的。作者说自己97年去华为面试,现在的华为轮值董事长,当时的面试官徐直军问他“你是逻辑思维,还是形象思维?”作者说“逻辑思维”,徐直军把桌子一敲“那好,通过”。后来,他才得知,即使回答形象思维,也一样能被录取。可见在当时加入华为是多么的容易,20多年后在华为已成为巨头之后再想加入可就困难的多了。感慨当时环境,其实也是佩服作者的勇气,毕竟,以名校毕业生身份加入在当时看来尚不明朗的华为,何尝不是一份勇气。 愿我们都有勇气走出属于自己的路。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