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希腊三百年》的读后感大全

《希腊三百年》的读后感大全

《希腊三百年》是一本由[英]罗德里克·比顿(Roderick Beaton)著作,中信出版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99,页数:50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希腊三百年》读后感(一):现在的希腊

说到希腊我们总会回到古希腊,研究那里文明的发生与传承,古希腊人的性格与品质,那里的建筑与艺术,英雄与史诗。

联接亚欧大陆发生的人种、语言、宗教、文化、贸易等等的融合与变迁,创造了多变的人类社会形态与意识形态,孕育灿烂的的人类文明。似乎遥远的希腊更值得让人崇敬与铭记,而对比如今的希腊,它黯然失色了。不断的坏消息从那个地方传来,不可否认债务危机是这个欧洲发达国家面临的巨大问题。记得看过一个旧闻或者说是一个笑话——希腊人不需要欧盟的援助,希腊可以把爱琴海3000多个岛屿卖掉就能够偿还债务。

说来希腊破产也不是一次两次,19世纪初希腊独立战争,希腊人就向英国各个银行借款以反抗奥斯曼帝国的统治,英国人当然答应了,可战争后不到4年,希腊就因无法偿还宣布破产;1893年总理查理拉奥斯·特里库皮斯宣布破产,然而这次破产也带来了大部分希腊基建的完成。1929年大萧条后的三年,希腊人再次宣布破产,是的这次是没整明白汇率的问题。现代希腊的诸多问题在古希腊人看来是粗鄙的,历史在人的思想与意识演变之中发生,也在其中崩坏与瓦解。二战后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并未给重创后的希腊带来希望,而是有大量的资金流向海外,如今看来,近100年的希腊都在做着同一件事蠢事而不自知,数据作假不公开,无度的借贷与缺乏实际判断,甚至是扬奢靡而废务实,这些都源自古希腊人的性情而却违背了其初衷。

所以常常意识到了解一个国家或是地区的历史往往是偏见的,它在历史的长河中总会有不同的追溯与表达,遥远的希腊更值得让人崇敬与铭记,如何不去赞美他们的精神特质。一个国家的兴衰总会在追溯中找到启示,在这300中,希腊人民在乱世中是先驱,他们一次次的捍卫了独立也迎来了复兴,但自身不够强大的国力总会被英美制衡甚至被遗弃,如何看待自己的位置与迎接未来的样子是跟重要的议题。这本书很详尽的写了近代希腊的变迁,却也在西方视角中秉承着西方的价值观念,一脉相承的科普“大局观”,在如今的格局中,总会被敏感如我的读者深深感受着。与之相对的邻国土耳其,甚至是塞浦路斯问题都是在大国的利益冲突中被激化,甚至是民族主义激化的倾向也在其斡旋之中。

世界的秩序需要良好运行的前提在于分享与尊重,类似欧盟各怀鬼胎的这种盟体在一种意义可以说是抱团取暖,也在诸多的背景与前景中看到更多相似的裂痕与无法填满的孔洞。现代希腊更有活力的年轻人,在200周年建国的大日子里,是否能憧憬到不一样的未来与故事,是选择被规划,还是迎来新生呢。

《希腊三百年》读后感(二):希腊文明的光芒

瑰丽的神话、震撼的悲剧、深刻的哲学······古希腊文明的光芒照耀着人类历史,堪称西方文明的源头和典范。西方人有一句话叫“言必称希腊”,可见西方的知识分子和这些文化阶层的人,说话都喜欢引用古希腊的人名以及古希腊的典故。

然而,随着2010年后金融危机一而再再而三地重创希腊,从全世界关于希腊的报道可见,我们并不了解这个现代国家,可以说我们的认知还停留在古希腊文明时代。

那么希腊过去300年间的辉煌成就及文化消亡,是否决定了自2010年以来的希腊政府表现?希腊人又是如何和现代国家建立自己的身份认同的?是否但凡提起希腊便无法逃避地提及古希腊文明?

《希腊三百年》作为一部希腊近现代文明史实的书籍,为我们揭开作为影响欧洲局势的重要国家、世界文明史上的伟大国度,介于东西方之间的希腊的那些不解之谜。

本书作者[英]罗德里克·比顿,伦敦国王学院现代希腊及拜占庭历史、语言和文学荣休教授,前拜占庭和现代希腊研究系主任,希腊研究中心前主任。

西方文化发展到今天,跟我们中国文明一样,也是博大精深、源远流长。追根溯源,西方文明有三个根基。一个就是古希腊的文化,就是那些务虚的东西,比如说文学、艺术、神话,包括奥林匹亚竞技会、悲剧、哲学这些东西,都是西方受古希腊文化影响的。

第二个根基就是罗马。罗马相对于古希腊文化来讲更多的是务实的东西,比如制度、法律、管理体制、公共工程等等。

第三个便是基督教的信仰和它的价值观。一直到现在,西方文明还叫基督文明,他们信仰基督教,他们的价值观包括他们的契约精神、诚信意识、家庭观念,都是来自于基督教。

古希腊是一个仰望星空的民族,超逸浪漫,而罗马是一个俯抱大地的民族,功利务实,这是两个民族一开始就很明显表现出来的差异,所以到了罗马之后,你会发现在艺术上、哲学上、悲剧上,就没有特别多的建树了。

只是在漫长的历史中希腊经历了重重战火的摧残,遭受了各种变迁,在近三百年的历史中,战争占据了希腊文明发展的大部分时间,罗德里克·比顿以传记的形式记录下希腊近三百年来的挣扎与转变,旨在让读者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希腊文明,了解希腊的历史。

《希腊三百年》带我们看透希腊的起源与兴衰史,重温希腊近三百年历史中的具有里程碑式的重大事件,了解改变希腊现代文明关键人物,揭开古希腊文明的神秘面纱,探索最真实的希腊,让你在近三百年的希腊文明史中窥其希腊文明发展至今的根本原因。

《希腊三百年》读后感(三):当代的希腊时间

如果提到希腊,必然会想起黄金比例,雅典女神,奥林匹克运动会,还有柏拉图与苏格拉底……那个历史如神话般辉煌又让人艳羡的国度——但这些都是古希腊的。它们都不在《希腊三百年》( Greece: Biography of a Modern Nation)所描述的三百年里。这么说来,希腊三百年是希腊的三百年近现代史。

希腊时间。这是这本书作者罗德里克·比顿(Roderick Beaton)提醒我们的一个认识当代希腊的有意思又重要的点。以这本书所讲述的内容,将希腊时间分为三种。首先是算法中的时间。希腊有两个时间算法,一是儒略历法,以儒略凯撒名字命名,通称“旧历”,它一般出现在1922年以前的希腊语的历史书籍上。另一种则是格里高利历法,以教皇格里高利十三世名字命名,被称之为“新历”。格里高利历法是西欧国家通用的历法,1922年以前(包括1922年),旧历比新历早12天,1922年以后则早13天。

以上是被计算与记录的时间。希腊时间还有第二个时间,那就是“先行者时间”。作者强调,“在现代,希腊人往往是先行者”并且以此作为《希腊三百年》要探讨的主题之一。为何是先行者?这要从“脱欧”开始说起。过去英国脱欧消息轰动全球,似乎这一“壮举”是英国首创。本书作者提醒我们:早在2015年7月之时,希腊就差点第三次退出欧元区。“脱欧”首先发生在希腊,首先面对生存抉择的也是希腊,即使作者国籍是英国。

这其实也给了我们启发,人们回顾历史似乎总在国家面临经济危机尤其生存危机的时候。

第三个希腊时间,也是这本书要强调的,就是当今时代的希腊时间。这个时间定在1922-1923年,主要是1922年,希腊在被近乎摧毁的状态下重生。希腊当地人在接收来自周边难民的同时,以重建希腊之姿态明确对“国家身份”的认同,尽管此后希腊仍要面临内乱与独裁政府的统治,以及独裁造成的希腊的第二次内战。这个时间最值得关注,因为当代希腊的身份——一个被称之为“民族国家”的身份,正是从这个时间开始。如何马上变成希腊人和现代人(西欧人),是时代抛给当时的希腊人的命题。当今希腊人,似乎更认可自己国家的历史从这一刻开始,当然他们并没有放弃与远祖的亲属关系。

为何18世纪初期不能算作希腊时间?毕竟现代希腊国家形成于此时。罗德里克·比顿确实花了相当的篇幅来说明这个时期的希腊所处的形态,但是他也提出了一个问题,即在18世纪,有哪些人希腊人?假若认为“在奥斯曼帝国统治之下,希腊族群很容易分辨”,这是个误区。奥斯曼帝国用宗教来分类其统治的臣民,加之边远地区也散落着说写希腊语的人群,这些人群并不只是精英阶层,而他们的生活环境也因地理条件被分割得零散。有学者提出“希腊社区”“无政府状态的公民生活”等概念来形容当时的希腊与希腊人,显然这一时期的希腊仍不具备足以构成“民族国家”的条件。如果罗德里克·比顿只想为当代希腊写一本“传记”(Biography),那么18世纪更适合算作“前传”(prequel)。

除此之外,书中其实还提到两个关键时间,2015年“希腊之春”与2010年以来的“实验室”。这其实是两个事件构成的时间,他们某种程度上也算是希腊时间,但也不算。在罗德里克·比顿看来,希腊之春,只是一个堪比古希腊经典悲剧的“闹剧”,而希腊因危机向外求援却被当作“矿井中的金丝雀”,与上述所提的“先行者”的形象设定简直大相庭径。不过希腊人似乎也习惯了这些标签,时不时拿出来强化一下,以此获得更多的帮助。不得不说,希腊作为一个当代民族国家发展至今,都离不开希腊人民的努力与选择,所谓“希腊时间”,不过是对以人民作为主角的历史标上一个记号,让人民永远被历史记住,永远被后世记住。

《希腊三百年》读后感(四):拿掉古希腊文明的光环,你会发现,现代希腊的命运是如此曲折

璀璨的文明,往往在岁月里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于是,人们提起希腊,自然而然地会想到古希腊文明。作为孕育了西方文明的摇篮,古希腊文明有太多被人称道的地方,比如哲学、医学、科学、艺术、雕塑、戏剧等,都是人类的宝贵精神财富。

然而,当许多欧洲人以“我们都是希腊人”为荣时,真正的希腊(或者说希腊共和国)以及希腊人却遭遇了诸多的磨难。他们不仅要面对集体共同身份的质疑,还要忍受其他帝国的欺压和整个民族的分裂与重组。

正是在这样的艰难处境中,希腊仍在屹立在世界的面前,就像曾经的中国那样,这实在令人赞叹。在英国国家学术院院士罗德里克.比顿的著作——《希腊三百年》中,就详细地描述了褪去耀眼光环的希腊是如何演变为一个现代民族国家的。

从1460年开始,希腊就处于奥斯曼帝国的统治之下。不过,随着18世纪欧洲革命浪潮的彼起彼伏,接受希腊语教育的东正教精英也在进行反思。为了不再生活在奥斯曼帝国统治者的阴影下,也为了实现对自由的渴望,他们决定奋起反抗。

最终,思想的变革导致了希腊革命的爆发。当希腊人为了自由宁愿付出生命时,奥斯曼帝国所考虑的只有极端的镇压和报复。在那段时期,破坏和屠杀是常态,也是本能,而希腊就是在这种恐怖、嗜血、相互仇恨的风暴中诞生的。

一个国家的建立是重生,也意味着百废待兴。希腊无疑是民族国家这条道路上的先行者,不过,它也注定在西方的目光下成长。是的,从表面上看,希腊成为了一个拥有主权的独立国家,但实际上它更像是欧洲一些国家的殖民地,处处受到制衡。

试问,一个连国王的任命都要得到允许,一个不经过商谈就被卷入欧洲战争,一个财政接连破产的国家,能有多少话语权呢?果然,在这个世界上,有时候只有拳头和实力才能讲道理。直到后来,这种形势才算有所改变。

相比之下,另一个由希腊人构成构成的国家塞浦路斯在经济方面的情况则稍微好些。尽管它和希腊一样,曾经面临着经济危机,但是却很快从这种危机中走了出来。那么,为什么面对同样的局面,希腊却越陷越深呢?这无疑与其所做出的选择有关系。

在书籍的最后,作者提出的一个观点让人印象深刻,大概是说希腊像欧盟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金丝雀,或者是身先士卒的先锋。这让我想起了塞缪尔.亨廷顿在《文明的冲突与世界秩序的重建》所说的那句:“希腊不是西方文明的一部分,但它是古典文明的家园,而古典文明是西方文明的一个重要来源。”希腊与欧洲的关系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它们彼此独立,却又相互影响。

《希腊三百年》是一本专门为希腊量身打造的“传记”,作者将那些真实的历史事件加以解读,并通过丰富的视角讲述了关于希腊以及希腊民族的现代发展。在我看来,读这本书最好有一定的世界史基础,不然还是挺吃力的。

《希腊三百年》读后感(五):希腊这纷纷扰扰的三百年啊

余目所视,若土之美,无比于此谷场也。 ——狄奥尼修斯·索洛莫斯:《被围困的自由》(1826-1829)

希腊地图

提起希腊,我们能说的真的太多咯。古希腊文明如此灿烂,在历史长河中是让人赞叹的。对我来说,首先想到的是希腊神话故事的宙斯、阿迪斯、波塞冬三兄弟加上赫拉、雅典娜、维纳斯、阿波罗等给我们带来了很多有趣或狗血的故事。其次,雅典作为奥林匹克运动会的发源地,我们似乎忘不了2004年夏季奥运会雅典城的五环在水中的熊熊火焰。喜欢旅游的朋友可能喜欢去雅典卫城、爱琴海等著名旅游景点去感受一下浪漫的欧洲风光。然后,很多人都知道在希腊的地理在欧洲,在地中位置海附近,同时也在巴尔干半岛等等。历史爱好者则对波斯和希腊的波希战争意犹未尽,同时还对雅典和斯巴达之间的分分合合而两眼放光。我作为一名老师,也跟很多届学生讲过希腊字母(比如α、β、γ、δ、ε等),当然也讲过罗马数字,因为专业确实需要这部分知识。小时候的我对希腊的印象就是一个历史悠久、经济发达离着很远的欧洲国家,然而长大了看新闻才知道,希腊这几百年的纷纷扰扰,战火不断,还不断有常态化的政府破产等债务危机,这些槽点也是令人震惊或者心碎的。

爱情海

英国伦敦国王学院教授、英国学术院院士罗德里克·比顿一书《希腊三百年》,带领我们一起了解希腊的众多不解之谜,也让我们了解从1718年至今约三百年的历史。作者从政治、经济、历史、地理、文化、艺术、思想等多方位分析希腊的经济危机的来龙去脉以及和周边国家的爱恨情仇,我们从中可以看出作者对希腊这片土地爱得深沉,同时也能感受到作者对希腊那种恨铁不成钢的郁闷。

作者比顿分十二章讲述希腊演进的故事,并在前言中作者讨论了希腊人是谁?探讨了集体身份认同的演变过程。比如,对于希腊人的亲属关系,1963年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希腊作家、诗人乔治·塞菲里斯在接受演讲中给出了最为精妙的描述,他说“我不是说我们(与古希腊人)有着同样的血统,因为我对种族理论有种恐惧感,但是我们依然生活在同一个国家,我们看到同样的山峦隐没在遥远的海平线上。”对于是西方的“Hellenes”还是东方的“Romioi”这个问题,作者也从语言学角度给出了自己的答案,同时还对希腊前文化部部长玛丽娜·墨蔻莉对于两种身份的认同,即一次是作为呼吁埃尔金大理石雕塑回归希腊的最具感召力的代表人物,那是一个典型的西方选择;另一次则是作为东方身份认同的坚定的倡导者,她满怀鄙夷的挑战西方思维观念中的官僚习气。

玛丽娜·墨蔻莉,希腊前文化部部长、戛纳国际电影节影后,1920-1994

我们随作者的笔下会发现东正教在希腊人民心中的地位,会了解奥斯曼帝国对希腊的劣迹,会熟悉一个个领导在历史舞台出现,会对1832年希腊民族独立而兴奋,同时也对近代希腊内战、一战、二战、还有上世纪独裁等事情而惋惜,一个拥有几千年文化历史的希腊,在2004年奥运会可谓是昙花一现。

2004年雅典奥运会开幕式中在水中点燃的奥运五环

曾经的希腊多么美好,也就跌落的多么惨烈。我们同时对塞浦路斯这个饱经风霜的国家也表示同情。如今,债务危机笼罩这整个希腊,政治冲突、社会变革、经济动荡的希腊是我们不希望看到的。作者不但分析了历史,同时也展望了未来,也许作者没有预判到疫情的蔓延吧。

绅士、淑女穿着西方最新款式的时装,可以徜徉在大道两边,或者坐在一位美国游客描述的“像巴黎咖啡馆一样”的咖啡馆外面,欣赏由马拉动的公交车缓缓驶过。

也许这样的希腊会因自己国家格言“不自由毋宁死”而满血复活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