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优雅的物理》读后感精选

《优雅的物理》读后感精选

《优雅的物理》是一本由[法] 艾蒂安·居永 / [法] 若泽·比科 / [法] 艾蒂安著作,南海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8.00元,页数:3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优雅的物理》读后感(一):时尚中的物理学

当这本书给我介绍建筑中的物理学时,我觉得,ok,这个是预期之中的事。

但当它开始给我介绍时尚中的物理学时,我突然就觉得不困了:

我一直很喜欢像三宅一生这样以压褶和塑性作为美学制高点的面料,但是从没思考过面料里的物理学。虽说“物理无处不在”,但时尚和物理,这两件事情在我脑子里从来没有交叉过。物理里的折叠方法,我可以想到折纸,想到DNA折叠,想到航空涂料,但确实从没想到过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经纬线的走线方式——其实都遵循物理学的潜在定律:

好吧,我现在得用新的眼光来看待时尚业从业人士,并像谢耳朵不愿意承认社会科学也是科学一样,别扭地承认时尚界也是存在物理大师的……一个伟大的打褶大师和面料剪裁师必然要对“奇点”、“曲率”手到擒来。

作为一本物理学科普,这本书做的最好的一点可能就在于跨学科。比如上文讲到的时尚中的物理,又比如动植物行为中的物理学。松果为什么在干燥的时候打开、在潮湿天气里闭合?蕨类植物如何利用物理定律把孢子喷射出去?这些跨学科话题的选择很容易让一个对物理没什么兴趣的人(比如我)因为对时尚或自然的兴趣而愿意了解物理。

此外,这本书抓住了很多生活中常见的小现象。比如那种硬的卷尺,伸出不远的话可以保持直立,但继续伸长会突然一下子垮掉、瘫软下去。我可能在生活里无数次重复过这个过程,但从没注意过其中的“突发失稳”问题,而同样的问题也常见于鲜切花的突然软掉——放了几天一直直挺挺的花茎,经常会突然一下子塌下去。

我觉得这本书非常适合家里有小朋友的家庭,因为它在每一章后面都提供了能在家里重复的物理小游戏。如果家里有一个对物理比较了解和喜欢的成人,那么用这本书就可以为小朋友讲解一系列的物理概念、现象和定律。但挑战也是存在的——这本书在介绍每个物理概念的时候并没有展开很多,因此如果小朋友做完物理小游戏之后开始连环发文“为什么呢?”家长无法在本书中找到直接能喂给小朋友的答案,而需要自己在本书科普的基础上再把自己对物理概念的理解进行儿童化、以确保小朋友能听得明白。

《优雅的物理》读后感(二):艾蒂安和若泽没说错,物理果然优雅得很

初中和高中课程里边,物理课程的重要性显而易见。那么不妨问一句,物理好学吗?回答当然可想而知,定然是各种各样,估计抱怨和抨击得要偏多一样。毕竟,物理作为一门课程而言,学习的难度确实高——但在是日常生活中,物理的应用也确实非常多,与日常生活有着非常紧密的关系。所以,的确应该好好学习物理——哪怕是文科的学生,也应该尽可能多地了解一些物理与日常生活联系非常紧密的一些知识,说不定什么时候就派上用场呢?

但是没想到的是,在两名物理学专业研究者,艾蒂安·居永和若泽·比科看来,物理这一门学科不但没有那么让人望而生畏,而且他们用的词还很让人觉得出乎意料之外——他们说,物理是“优雅的物理”!难道“优雅的”这个定语果真冠在“物理”之前,的确是名副其实吗?

新经典引进的由两位作者合著的这本《优雅的物理》,装帧自不自说——非常精致,就来说一说内容吧,比如说一说内容是否真的如标题所言,是“优雅的物理呢?

物理知识,单就高中来说,就已经堪称琳琅满目的、,涉及到运动学、力学、电磁学、光学等方面,学习的难度很大。但是,在《优雅的物理》一书中,艾蒂安·居永和若泽·比科讲述的,却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已经习以为常的一些与物理知识有关的内容。比如,他们认为的佛罗伦萨圣母百花大教堂“惊心动魄的美”到底缘于什么,为什么会有这么高的评价?比如,现在认为是非凡建筑的法国巴黎的地标性建设——埃菲尔铁塔,在它施工过程中乃至于建成之初,为什么会有那么多负面的评价?埃菲尔铁塔之所以会有一个“如此特别的外形”,其中所涉及到的物理知识究竟是什么样的?等等。

看了《优雅的物理》这本书,得出的唯一结论就是,物理确实不是很多人臆想中的那个物理一样枯燥而乏味,而是充满了乐趣,或者完全可以用“优雅”一词来形容。这一点确实让人想不到。

在《优雅的物理》这本书中,两位作者显然非常有耐心,他们图文并茂地讲述了日常生活中的事物背后的那一种“动人心弦的美”到底是一种怎样的“动人心弦”。而他们,确实也以自己的讲述,把这些“优雅的物理”所涉及到的事物或者现象,到底何以称之为“优雅”讲得非常透彻,感觉确实如此,没有丝毫疑问。

现在世人中的埃菲尔铁塔,壮观、美丽,什么样的溢美之词都可以用上,都不为过。但在它建设的过程和刚建成时,得到的评价可不是现在这个样子!但是建筑师坚持下来了,因为他是有依据、有道理的,而不是心血来潮。从埃菲尔铁塔到其他的物理现象,比如形状,比如织物,比如玻璃,比如生菜叶,不要以为它们本来就是那个样子,实际上,它们之所以成为那个样子,就是因为它们符合某种物理常识,必须得是那个样子而不是别的什么样子!其中的真正原因,有图有文有真相,可以去领略一下两位作者的论辩之美!

原来以为这本书很难读懂读透,结果却完全不是事物所想的那样。《优雅的物理》是一本非常有意思而且值得读一读的书,而且读的过程中不会觉得那是一本和物理有关的书,而是非常有趣的一本书,是完全可以一口气读下去的那一种。

《优雅的物理》读后感(三):发现平凡生活背后的优雅奇迹

最近几年,各式各样的穿越剧充斥了我们的视野,尽管看上去很美好,但要是较起真来的话,穿回去当古人应该是很不方便的呢,没有手机、电脑、外卖、番剧、肥宅快乐水……现代人实在很难生存啊。所以说,科学改变世界。这句话虽然听起来老生常谈,但的的确确是个真理。其实,根本用不着那些高科技,只要想想一个东西,就足以说明这个问题了——玻璃。

玻璃的历史相当古老,在中国古代,玻璃有各种各样的名称:琉璃、琅轩、料器……等等。然而,这些古玻璃和我们现代理解的玻璃有很大不同:通常体量很小,只能做成珠子、小动物之类;也不怎么澄澈透明,基本上就是啤酒瓶子的水准。因此,中国古代的玻璃大概只能做成把件或者小瓶子小碗之类的东西。

中国古代的玻璃器

所以,没有现代意义上的玻璃会怎样呢?没有玻璃,就不会有镜子,古代所谓的铜镜,只能照出一个模模糊糊的影子,想要对着它修眉画眼线挤黑头,那还是算了吧。没有玻璃,窗户就只能糊一层纸,不透光、不保温、看不到外面的风景,而且夜深人静的时候,保不齐会有某人蹑手蹑脚地窜到窗户根底下,舔舔手指头,在纸上戳一个洞……

这家人昨晚到底经历了什么……

说得更广泛一点,没有玻璃,汽车、火车、飞机、轮船,大概都只能选择敞篷模式,让驾驶员感受强风吹拂。没有玻璃,也就不会有望远镜、显微镜、摄像头、灯泡、光纤……一句话,没有玻璃,现代文明简直无法想象。

所以,正是这看似平平无奇的玻璃,改变了我们的生活。

不过,它真的平平无奇吗?

在物理学家眼里,没有什么东西是真正平平无奇的。在《优雅的物理》一书中,欧洲科学院院士艾蒂安·居永和三位来自巴黎物理与化学工程高等学院的物理学家同事们一起,致力于用科学的眼睛发现日常事物之中不可思议的美——其中自然也包括玻璃。

玻璃的特别之处到底是什么呢?就拿它和另一种常见材料——陶瓷来对比一下吧。中国是瓷器的故乡,很多人也都曾在商场里体验过亲手制作陶器,大致上就和小朋友撒尿和泥(并不)的原理差不多,用泥捏好后,送去窑里加热。经过所谓的“烧结”过程,泥变成了陶瓷(这在《优雅的物理》中也有相当有趣的叙述)。而玻璃则恰恰相反,是要先将一坨没有形状的玻璃膏送去加热,加热后的玻璃会变得软趴趴,此时趁热塑形。当然,这么热就不能用手捏了,而是要用吹的。

趁热塑形。《优雅的物理》插图

正是“加热后变得软趴趴”让玻璃拥有了异乎寻常的可塑性。至于为什么,《优雅的物理》告诉我们,玻璃是一种介乎固体和液体之间的东西——玻璃体。如果说固体是秩序,液体是无序,那么玻璃就是冻结的无序,这种奇妙的特质使得平凡的玻璃不再平凡,赋予了它无与伦比的实用性和流光溢彩的美丽——以及易碎的倒霉毛病。

美丽的玻璃器皿。《优雅的物理》插图

然而,并不是所有的玻璃都脆弱无比,将炽热的玻璃液滴入冷水中快速冷却,就会形成这种酷似泪滴的玻璃珠,它有个非常浪漫的名字——鲁珀特之泪。

鲁珀特之泪。《优雅的物理》插图

鲁珀特之泪的头部坚硬异常,即便用大锤敲打也无法将其破坏。然而,它也有个致命弱点,就是那根细细的尾巴,只要轻轻捏爆这根小尾巴,整个玻璃泪滴都会瞬间化为玻璃粉末。

这又是为什么?它的刚强与柔弱其实都来自同一个东西——应力。实际上,仔细看看鲁珀特之泪的照片,它身上美妙的虹彩花纹就是内部应力的标志。这个现象似乎非常奇怪,而且无足轻重,但我们身边常见的钢化玻璃正是利用这种原理制造出来的。钢化玻璃杯、玻璃幕墙、汽车风挡玻璃,这些平凡到我们通常视而不见的东西,无不悄悄闪烁着和鲁珀特之泪一样的绮丽光芒——物理学的优雅之光。

(碎裂的钢化玻璃,它的裂纹显现了应力结构。《优雅的物理》插图)

这就是《优雅的物理》想要告诉我们的。长久以来,很多人都觉得物理学研究的是火箭、摩天楼、核电站、宇宙黑洞、平行世界,是各种让人不明觉厉的“高大上”之物。但其实,物理一词的本意是“万物之理”,所谓万物,既包括天上的群星,也包括掌中的微尘。千层蛋糕、珍珠项链、莫西干头……在这些稀松平常的事物背后,是交叠结构、悬链线、表面张力等等复杂有趣的物理学原理。这些原理,并不总是以枯燥、刻板、毫无美感的形式,像一本教科书一样呆立在你的面前,而是悄悄潜伏在一切意想不到的地方,以一种独特而优雅的方式存在,展现着构成这个世界的美丽秩序。而要想发现它们,你需要一双物理学的眼睛来重新理解我们周围的世界。

不相信吗?那就让我们来看一下似乎最缺乏美感的东西吧——破塑料袋。我相信,除了著名电影《美国丽人》中的两位主人公,很难有人会觉得这玩意儿值得一看。

《美国丽人》中,两位主人公全神贯注地看了半天破塑料袋随风飞舞的录像

但塑料袋之美并不一定是这么形而上的东西,只要仔细观察破塑料袋被撕破的断面,就能发现惊人的秩序。它的断面仿佛波浪般起起伏伏,而将波浪放大,又会出现新的波浪,起伏的方式和最开始的“大波浪”别无二致,而这新的波浪,又是由更小的波浪组成的……波浪复波浪,波浪套波浪,直到波浪的大小和塑料袋的厚度相当为止。无论放大多少倍,破塑料袋的结构都依然故我。这种模式不仅出现在塑料袋上,也出现在生菜叶子、鼻涕虫、菜花等等看似彼此毫无关系的东西身上。这就是物理学和数学领域中大名鼎鼎的分形。通过计算机模拟,我们可以制造出极其复杂瑰丽的分形图案,然而它们背后的基本原理和破塑料袋的断面并没有本质区别。

塑料袋断面的微观结构。《优雅的物理》插图

分形艺术图片,其基本原理和破塑料袋一致

这就是四位物理学家在《优雅的物理》中试图传达的第二点:通过揭示看似不相关的事物背后的奇妙联系,用全新的方式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事物。科学,不仅是让生活更为便利的工具,也是让我们更好欣赏这个美丽世界的窗口。

不过,这么有趣的事情,又怎么能只是欣赏呢?当然不会。在《优雅的物理》的35堂精彩物理课后,附有35个随手可做的小实验,能让我们足不出户就亲身体验到物理的乐趣。还记得前面讲过的玻璃吗?我们可能没法到威尼斯的玻璃作坊亲身感受华丽玻璃容器的制作过程,却可以在家里轻松模拟。因为,葡萄糖和白砂糖的混合物也是玻璃体物质,吹糖稀的原理和吹玻璃并无二致。如果有心的话,说不定你可以在家练就一手吹糖人的绝活呢。同样,我们也可以做出糖版的鲁珀特之泪、打造巧克力钻石、重现《追忆似水年华》里的水中花、在客厅里打肥皂泡乒乓球……让严肃的物理活泼起来,让枯燥的日常优雅一下。

《优雅的物理》内文——如何在家模拟吹玻璃

所以,这就是物理,远在天边又近在眼前,复杂得令人望而生畏,又时时透出简洁明澈的秩序之美。如果你对这世界充满好奇,何不跟着四位法国物理学家一起,让物理走进日常,让日常变得优雅,让优雅变得触手可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