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经典读后感有感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经典读后感有感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是一本由涂道坤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2.00元,页数:2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读后感(一):开卷阅读,心理治愈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是涂道琨先生有关《了凡四训》的心理学解读的著作,他的妻子和女儿也参与一起写作。《了凡四训》是明朝袁了凡先生为教训子孙后代而写的一部家训,原名《戒子文》,后来在民间广为流传。此书分为四个部分:立命之学、改过之法、积善之方、谦德之效。书中描写的是了凡先生一生的亲身所闻和自己终极一生得到的各种做人、处事的经验,从更深层次的意义上阐述人生的真谛。

涂道琨先生是用《了凡四训》来解读心理学,讲述可以通过人们的努力去改变命运,“人的命运天注定”只是一般人的看法。而袁了凡先生通过现身说法,向儿子讲述了命运的真相,说明了人们完全可以掌握和改造自身的命运,断恶修善,灾消福来。消极被动地听从命运的安排,只能知命认命。根据立命之学积极的改造命运,则是积极有益的。了凡先生一生原被算命先生算定,不差分毫,虽然少去了迷茫的痛苦,同时也没有了人生的追求,而人生总是有那么一点不可知的意味才能过得兴致盎然,回味悠长,直到遇到了云谷禅师改变了他的一生,只有积极去改造命运,需要用心去修炼道德,用功去做自己的事业。我们经常说,心态会影响个体的思维、思维会左右个体的行动、行动会导致个体的命运,其实就是这个道理。

保持良好的心态,多积善行,不计较一得一失,时刻记得提醒自己,让浮躁的心静下来。谁能救自己?谁又能解读自己?只有自己,从我做起,从心做起,才能改变自己的个性,改变未来的生命走向。这本书可以告诉众人,人的命运是可以改变的,改变的方法就是要多积善行,多培养善德,要有一个好的心态。命运可以改变,改变命运是掌握在自己手里, 人只有提升自己的道德标准,以至诚为立人之本,明辨善恶的标准,扶正自己的思想及心态,才能逐步把握自己的命运,开始改变自己的命运。

读过这本书,原来对人生长路的迷茫,不知所措的我顿时茅塞顿开,眼前豁然明朗。作者是将从心理学的视角,把艰涩难懂的中国文化传统,结合现代人的实际生活,用《了凡四训》的践行所得到的感悟和智慧,重新解构、分析,为我们揭开了凡先生如何真正改变自己命运的奥秘!引导我们如何利用其中奥秘去看清我们的命运模式!教我们如何用简单易行的方式去翻转我们的命运。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这本书带你开启蜕变之旅,以心理学视角学习《了凡四训》,内容平实而无虚华,却又不失犀利,常常一针见血点到问题核心,又承接地气。往往一个复杂的理论,用几个现代的实例讲解就变得简单易懂,把中国优秀文化传统跟西方心理学结合,是这本书的研究和实践的成果。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读后感(二):悟道&觉醒“方程式”

一本书,如果能够能够通过文字充分地传达信息和知识,那么就可能是一本有意思的书。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作者从心理学视角,模拟了明代重要思想家袁了凡《了凡四训》情境,并将这种情境做了“现代化”的延申和演绎,包括用到了当代国际心理学的一些概念和研究成果,可谓别有新意;用现代语言加上创意想象,重新讲述了袁了凡的部分故事情节。同时,作者甚至还引用了发生在自己身上的闹离婚和“破镜重圆”来诠释“你现在拥有的,是你过去的暗示”。而当初袁了凡不就是在半仙的“算命”谶语暗示下而绝望沉沦、形貌枯槁的么?

用围棋的黑子白子的绞杀博弈,来解说功过,倡导填写“功过格”;用打麻将时的“换风”,来形容用一种改变来促动更多的改变;用大卫的雕塑过程,来提示去芜存菁、发掘自我本真、改过自新;用曹德旺的成长故事解析“认知融合”与“认知解离”……

在阐释“积善之方”的段落里,作者写下了这样的文字,应该应景----“闭合是封闭,是囚禁,是生命的暗夜”。作者还引用了英国作家查尔斯.威廉斯的一段话:“我们生活在一个交流的世界中,谁阻碍交流,把人与人割裂开,陷入疏离、隔阂和孤独的绝境,谁就是在作恶”。当下的世界,为什么要倡导多边主义?为什么要提倡开放和交流?为什么必须反对侵略战争的发动者?道理正在于此。有个曾经看到过的信息,说是翳情出现一段时间之后,中国的抑郁症患者增加了七千万人,不希望这是真的。但如果是真的,那一定是过度芬闭之过,不当坊控之错。

在诠释袁了凡的人格成长和心理疗愈过程的话题下,本书作者有如下解说:人要完全释放自身的潜能,必须真诚……真诚是人格完整的表现,也是心理治愈的目标。

本来,古文的阅读对大多数读者来说可能是一种挑战或负担,但这本书“恰巧”帮助读者在深刻理解《了凡四训》这个古代文化遗存上实现了一种“穿越”,而且还给予了现代心理学意义的“赋能”。

好的心理治愈,是不是只需要一次?其实并不一定如此。但是,一定有一次是非常关键的。每一个人的生命历程,都会遇到各种各样的“沟沟坎坎”,如何应对?怎样选择?经常是一种挑战和考验。从哲学意义上,正如本书所提到的,“有前因,必有后果。因果法则至高无上……”。

那么,如果有机缘,轻轻地翻开这本书并沉浸其中,或许就是那“关键的一次”。

★袁黄,出生于明嘉靖年间(1533-1606初号“学海”,后改“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其所著述的《了凡四训》,融会禅学与理学,劝人积善改过,强调从治心入手的自我修养,提倡记功过格,对后世产生了重要影响。

《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读后感(三):《了凡四训》这篇古代心理学“家训”,可能还缺一个“虚构”的结尾

《了凡四训》这篇古代心理学“家训”,可能还缺一个“虚构”的结尾

虽然随着社会节奏与压力的加快和加重,中国人的心理问题也是“水涨船高”,可大家对于心理治疗的接受度,似乎增长得没有那么快。毕竟大家更习惯于对熟人倾诉,特别是在酒精的刺激下,而对于那种在一个陌生人面前,自我“解剖”,还有时间限制,每一秒都在收费的环境,会有很大的抵触。毕竟中国人没有去向神父“告解”的传统。

但这不意味着在中国传统故事中,就没有心理治疗的“先例”,《好的心理治愈只需一次》这书至少是开了一个好头,不仅是从国外“进口”经典和最新的心理学著作,同时也向自己的传统老故事中,找到心理学的“最新”解读。

比如这篇家训《了凡四训》,篇幅不长,在书后有附录。讲了一个宿命与反宿命,精神控制和反控制的故事。作者袁黄(1533-1606),初号学海,后改了凡,后人常以其号了凡称之。袁了凡是明朝重要思想家,是迄今所知中国第一位具名的善书作者。

袁学海小时候遇到一个姓孔的算命先生,后者算得极准,说他何时能考上秀才,当上县令,都一一应验,但还算出袁学海只能活到53岁。于是他的思维被宿命论给禁锢住了,得了“抑郁症”……后来他遇到了云谷禅师,在栖霞山中二人进行无声,及有声的对话,也恰似告解与心理治疗,之后学海改号为了凡,三省己身,勤作善事,写功过格,不禁锢自己的思维,而是勇于走出去,终于放下心防,活出自我来。

这虽然从某种角度来说,只是个古代的劝善故事,但要是从心理学角度来分析,又是个走出抑郁症状态的“新问题”,毫不过时,甚至有点超越时代。当然围绕着《了凡四训》的主线索,凌道坤老师也会将思维发散,提到相关的心理学小故事,比如欧亨利的小说《最后一片叶子》,以及曹德旺的一些故事,甚至自己成长中的一些亲身经历,来加以补充与拓展。

不过要是以一个特别系统和完整的故事结构来衡量的话,袁了凡这段往事,可能还缺少一个环节,那就是姓孔的算命先生,他是事情的“始作俑者”,对于袁先生日后的心理困境,应该负上极大的责任。那么他当初具体是什么样的心理,来这么算命,是否料到会这么准?他跟别人也是这么算的吗?后来他是否知道那些人被他算进了一个“绝境”中?假设后来,当袁了凡已经走出了自己的心理牢笼后,他要是机缘巧合,又遇到孔姓算命先生的话,二人又会“碰撞”出什么样的火花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