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看上去很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上去很美经典读后感有感

《看上去很美》是一本由文华著作,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019-5,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一):眼皮事大

作者在本书中试图探讨的问题主要有三个:第一个是对于接受整形美容的个体(主要是女性)来说,多大程度是自我解放,多大程度是被男性和市场征服?第二个是整形美容个体的身份重塑、国家权利和市场力量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第三个是审美标准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变迁和保留。

这些问题都很有趣,也赞同作者得出的结论:整形美容行为非常复杂,不要轻易就说完全被洗脑,当然更不要言之凿凿的说自由意志。比如割双眼皮,可能真有几分我的眼皮我做主,但眼皮为悦己者容绝对是少不了的。那里萦绕着意识形态的迷雾,还有市场追求利润的咒语;眼皮是单还是双,这个问题不仅是个体的、民族的,还是世界的!

最后,与问题本身的有趣程度比较起来,本书上述探讨的角度和得出的结论又太过平常,于是不免有些遗憾。但是,还是感谢作者为此付出的辛劳和智慧。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二):消费主义建构的女性身体焦虑?

这个主题特别值得研究,但是内容写的过于通俗。

p92

为了我女儿的将来,一张漂亮的脸蛋是笔划算的长期投资。这句话典型地反映了一些中国家长支持女儿做整形美容手术时候的态度。

p93

只要手术安全,费用在可承担范围之内,父母都支持他们的决定,有些女大学生也会做兼职为手术存钱。当我问她们整形美容的动机时,最常见的答案是在就业竞争中突出自己。(怎么男性就业时候看能力,女性却认为就业要看脸呢?不可否认这是目前的一种普遍现状,但是这是如何塑造和发生的呢?)

p95

漂亮就是资本这句话概括了这种正发生在中国年轻女孩中的现象,她们把通过整形美容活得美丽外表看做一种投资,认为能给她们带来就业市场上的优势。

p159

xx为了达到并维持她想要的身体形象,不仅通过一次性的整形美容手术改造身体,还有长期的身体维持。从这个意义上说,她的想法和行动展示了消费主义的逻辑:得到渴望的美得的、有女性气质的形象,需要通过消费各种产品不断保养身体。换句话说,消费文化的内在逻辑就是无止境的欲望和不断的消费。福柯的身体规训理论说明是人对躯体的控制看成是获得社会的认可,美丽的身体被看成是自律和自控的反映。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三):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拥有春天?

这本讲“整形美容”的书是薄荷实验人类学系列观察中的一本。立足于大概10年前左右的样本,分析为什么整形美容产业在国内蓬勃发展。这个现象与我国对现代化的向往、全球化的文化霸权等等有关系,简而言之,是时代的产物。

整形美容并不是一个新鲜的话题,甚至也不再是一个遮遮掩掩的话题。从大学看到现在的美妆博主,推腻了HR、Lamer甚至更贵妇的护肤品之后,已经纷纷身先士卒的做起了医美的小白鼠。当明星都不再避讳自己瘦下去是因为做了腿部抽脂和瘦腿针,无疑是为红红火火的整形美容界又添了一把柴。

这本书立足于十年前的数据和深度访谈资料,向读者阐明了一个观点:社会结构限制和塑造了女性的整形美容决定。消费主义、个人主义和享乐主义深刻地影响了当代女性对自我身体的认知,“以貌取人”的时代加剧了女性的身体焦虑和身体商品化进程。

换句话说,我们对身体的认识,决定权不在自己手里。

这倒也不是一个新鲜的结论。

关于身体的符号、消费主义对人类社会的塑造,已经有不少社会学家和人类学家前赴后继地做出了研究。甚至就连最近的公众号,也对“贩卖焦虑”做出了不少的抨击。

当“没有丑女人,只有懒女人”成为一个内化的新道德标准,容貌和身材成为“自律”的外在表现,有多少人愿意放弃掉利益,站在标准的对面?

消费主义的可怕之处不是隐藏了自己的邪恶,而是即使我们都知道这是错的,但是依然身陷牢笼,无法自拔。

我不仅想起了李宗盛《凡人歌》里的一句歌词:

有了梦寐以求的容颜,是否就算拥有春天?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四):作为身体实践的整容

作者把整形美容手术看作身体实践,与各种社会意义和价值观交织在一起。其中有几点很有启发:一是如何理解主观能动性的问题,作者提出“内部能动性”这个概念(不是要忽视对女性身体实行控制的权力结构,而是找到合适的方法来批判造成这种审美体系的社会条件)描述女性在特定历史环境下行动的能力,女性是自由的,但只在她们无法控制的历史、权力和性别征服的结构内自由。

所以,作者整体的观点认为,整形美容手术虽然昂贵危险痛苦,但是一种可以用来控制生活的实用策略,用以增强自信、获得更好的工作和更高的收入。当然要看到这种“自由”选择受到多种力量的影响。在结构性行使能动性,而不是超越这种结构。这一点对我的田野很有启发是相似的感觉。

二是将身体放入中国社会转型过程中,改开快速商品化市场化全球化,中国整形美容手术的流行与中国的社会转型和繁荣的消费文化密不可分,女性的身体是社会不确定性的集中地。

三是作者分析了消费和意识形态如何利用这种身体,如何被媒体的炒作和消费文化制造。中国改开年轻人更强调个人主义享乐主义消费主义,改开后的身体意识形态,整形美容手术的选择被以个人自由的名义合法化。被描述成一种行使自己控制身体、表达自由的个人权利的途径。

这样的民族志书写逻辑框架上学习起来是非常有效的,逻辑顺畅分析清晰。

《看上去很美》读后感(五):审美的文化角力

整形美容手术不仅被描绘成拥抱美丽的手段,还被描绘成一种行使自己控制身体、表达自由的个人权利的途径。在这种论述中,不仅美丽的面孔和迷人的身材可以购买,自由和解放也可以。——《看上去很美》文华 作为85年生人,我记忆中国人对整形的态度曾是十分消极的,那时候哪怕做个双眼皮也好像是干了什么见不得人的事一样。这样的意识形态可能会被90和00侧目。如今,打开小红书,也不乏博主关于各类医美的分享,甚至还有专门的医美app,医美,俨然从私下的晦涩话题摇身一变成为了公共话题。 这样的意识形态变化是很有趣的,于是,找来了由香港中文大学人类学博士文华所写的这本《看上去很美》,想要一探在文化、政治、医学和市场,多方角力下,人们关于“外貌”的理解变迁。 这本书是基于作者2010年的博士论文得来的,而审美是一个快速变化的人文表达,因此也曾担心内容会否已经不再适用于当下。不过,作者是站在更为宏大的历史和经济线索去梳理的,所以大方向上并没有什么问题。 而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在将用医美手段修饰外形视为追求身体控制权和自由的背后,中国女性无法逃离的传统女性性别刻板印象。女性并没有因为获得了医美自由就同时获得了定义美的自由,相反,一种更为苛刻的女性形象被构建起来,人们不喜欢花瓶但也不喜欢温瓶,最好是有着花瓶外貌的温瓶,最好还可以制冷——永葆青春。 说这是男性凝视下形成的女性审美追求,我觉得不至于,现代中国女性没有那么屈服于男性凝视了,但也学会了给自己戴上脚镣[旺柴]当然,这依然是因为我们还处在文化意识形态的转型阶段,而属于中国的现代化女性意识的确立,肯定不可能诞生于整韩式还是整欧式的争论中,只能诞生于中国女性重新定义女性价值的进程中。如果中国女性依然只能从外部环境(比如情感、亲子、义务和责任)定义自己的存在,而不是从自我出发定义周围环境,那一时半会儿就还得戴着传统文化的枷锁追求点半吊子的自由。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