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树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树的智慧读后感摘抄

《树的智慧》是一本由麦克斯·亚当斯 著 约翰·伊夫林 绘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68.00,页数:27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树的智慧》读后感(一):竟然不枯燥,竟然没有学究气

一开始,我担心自己没办法读完《树的智慧》,害怕枯燥。作为考古学家,作者麦克斯•亚当斯会不会有学究气啊?我发觉麦克斯•亚当斯有点儿意思,是他开始坦白说,虽然居住在森林里的日子是那么美好,但两年后他和太太离婚了,之后他在林子里又待了一年,辛辛苦苦地应付着一切。所谓的“应付”,是他和当地土地规划官吵了一架,那个心胸狭隘的小气男人不准他用自己的木材盖木屋;后来又被几个到活动屋里乱翻不值钱东西的瘾君子痛殴了一顿。我想说,这个森林是有毒啊!那么坦白地讲述,让我觉得这个作者有点儿意思,真是一个有趣的考古学家老头儿。

接着便把这本还算有趣的书翻完了,显然它也不至于深刻到让我记住太多东西,重点是我这个人的记忆力真心不行啊。好在,至少还是学到了三点内容,放下书一周后还能记得,看来是时候分享出来了,不然真的就忘记了。

1.你想知道一棵树有多高吗?你想过怎么才能测量它的高度吗?

需要的工具:一根树枝,皮尺,以及一位小伙伴。

步骤:首先,找根像量尺一样长或稍长一点的树枝,面对要测量的树,闭上一只眼睛,竖直持握手中的树枝,将手臂尽可能往前伸展。目测让树枝底端对准树的底部,顶端对准树顶,前后调整站立位置,让两端刚好对齐。

接下来,将手转动九十度,树枝底端仍对准树的底部,但整根树枝与地面平行。请你的伙伴背贴树干站好,向你的三点钟或九点钟方向直走,直到他的位置对准树枝顶端——他所走的距离便是树的高度。如果需要准确的数据,可用皮尺测量他所走的距离和计算他的步伐长度。

最后,与你的伙伴交换角色重新测量一次。

2.你知道我们每天路过的银杏树,其实是自然界中的植物活化石吗?

银杏在地球上至少有两亿七千万年的历史。虽然银杏目前多被当作观赏植物栽种,但是在我国某些保护区内仍有野生银杏成长,寿命可能超过两千岁。银杏是已知能在一九四五年广岛原子弹爆炸现场一英里范围内存活下来的少数树种之一,若只以为它们禁得起都市的污染,绝对是低估了它们的能耐。

3.每天一苹果,会不会好奇最开始的苹果来自哪里?

苹果并不像表面看起来那么简单。苹果树拥有超过5万个基因,是目前所知最复杂的植物之一。所有驯化的苹果都是单一品种“新疆野苹果”的后裔:野生的新疆野苹果生长于哈萨克斯坦境内天山山脉的山坡上,该国第一大城市阿拉木图原名为 Alma Ata,在哈萨克斯坦境内语里就是“苹果城”的意思。

最珍视并颂扬苹果的国度莫过于大不列颠了,过去几千年来,约有6000种苹果被栽培过。每种在风味、口感和颜色上都有微妙的区别,每种都或多或少的适应了最初“发现”地点的地理、土壤和气候,它们是英国最亮眼的景色和遗产之一。

《树的智慧》读后感(二):原来树这么有趣啊!

小时候看过韩剧《蓝色生死恋》,对剧情已经没有印象,凄美的爱情也只是给年少无知的我一丝触动,只有一个情节至今仍记得。那就是恩熙要回到亲生母亲身边时,对养父母万般不舍,所以许愿相当一棵树,因为树可以一直种在一个地方,不要挪动。虽然事实是,树也是可以移植的,但这大概是我第一次将树和浪漫联系在一起。

说到树的移植,是一个十分讲究的事情,否则树不容易存活。而我们如今植树都免不了要移植,很少有人是从一粒种子开始植树,通常都是从苗圃、花卉市场等地方买来小树苗。就像我今年春天种下的一株海棠。然而看了《树的智慧》才发现,一年一度植树节所在的春天并不是最佳的移植时间,春天反而是适合伐木的季节。要在移植树的过程中减小对树的伤害,最好不过是秋天,因为这个时候树木没有叶子,空气潮湿,没有霜害,树木活跃度最低,所以不会感受到移植的压力。当然也不要选在刮风的日子种树。

《树的智慧》总是在不经意间,在优美的行文之间,传递给我们一些有趣的冷门知识,纠正我们常识的谬误。

人类最基本的生存和人类文明的发展,都离不开树,树之中蕴含着巨大的能量。

树吸收二氧化碳,通过光合作用,在为自己的生长提供能量的同时,也释放出人类和其他动物生存必须的氧气。这是树的生物学奇迹。树是工程学的杰作,它花了两亿年时间适应环境并成功存活下来,在和环境的博弈中,它们不断探索生存的方法,解决问题,适应环境。在这个过程中,树只用了五种激素,其中最重要的便是生长素。而水和糖在树木之内的输送,更是力学上的奇迹。《树的智慧》用深入浅出的语言,将树的种种生长机制、防御机制、吸引动物授粉的巧妙方法,全球树木的分布情况,等等,娓娓道来。也用诗意的语言讲述植物进化的各个阶段,藻类、苔藓、维管束植物,再到裸子植物、被子植物。我曾经无数次鼓起勇气看《植物学》那样系统而专业的书,但每次都看着看着就放弃了。而那些最重要的、最基本的关于树的知识,却可以在《树的智慧》中找到解答。

人类可以直接利用树木,获得生存所需的氧气和食物,利用树木制作器物,甚至建造房屋。环顾四周,可以说,没有树木,我们的日常生活也将无以为继。衣柜、书架、床、地板、书籍,还有,根据木材的特性,可以用来做不同的乐器,或者同一个乐器的不同部分,想到这一点,我在听一首钢琴曲或者吉他演奏时,又多了一丝敬畏和惊奇,觉得曲子也变得更加美妙了。虽然现代社会充斥着越来越多的新材料,但历久弥新的木器总会有自己的一席之地。在日本这种地震多发的国家,人们买来一块地建造自己的房屋,木材仍然是首选材料。更别说在古代,木材的重要性更是不言而喻,跟着《树的智慧》,也可以穿越到古代,遐想一番古人制作各种木器的样子。

除了直接利用树木,人类可以从观察一棵树,获得灵感,树在仿生学上也很具有启发性。当然,树在精神层面的象征意义是更重要的。譬如在英国凯尔特人的文化中,德鲁伊教非常重要,而“德鲁伊”的原意就是“熟悉橡树的人”,而橡树是凯尔特人的神圣之物。在槲寄生下接吻,也象征着两性结合,幸福美满,而只有祭司才能去摘槲寄生。树的生命力常常让人惊叹,那些有着数百年,甚至上千年树龄的老树,很自然地就会成为一个地方的某种象征和标志物。

树的用处是它受到重视的原因,但树无用而美好的一面,是它更打动我的地方。《树的智慧》里,作者描写了一年四季因树木带来的变化和美景,呈现了一个个关于树的故事,迷人的欧洲赤松,娇小柔韧的榛树,朴实低调的花楸,充满灵性的山毛榉,不起眼却十分温厚的山楂,都如此惹人喜欢。许多年前,为了画一片山楂树叶,我驻足观察了许久,那种感觉,就像是认识了一个朋友,以至于多年后,我再经过那棵山楂树,会在心里说:“嗨,老伙计,好久不见。”我想,这就是《树的智慧》中,作者描述自己在林中生活之后,面对那些树木,甚至是夜晚的星空的感受吧。凝神屏息,能够听到树的呼吸呢。

在林中生活,这种生命体验,鲜少有人有过,但我们可以跟随作者的笔触,去经历一番。难能可贵的是,作者并没有片面地美化林中生活,他会如实地告知我们林中生活的麻烦之处。

对于我来说,看这本书还有一个bonus,那就是我读着作者的文字,想到树的伟大,就联想到了《魔戒》里的恩特(ent),托尔金真是毫不掩饰自己对树寄予的厚望,在他心里,树的神奇力量。而看到最后,作者竟然专门用了一节讲到恩特(书里翻译的是牧树人),真是于我心有戚戚焉。

如果你喜欢《瓦尔登湖》,应该也会喜欢《树的智慧》,并且,以我之见,《树的智慧》更具有可读性。

阳光正好的冬天,拉开窗帘,泡一杯茶,或者冲一杯咖啡,收起浮躁之心,窝在沙发里,读上几章,细细品味书中的美妙吧。

《树的智慧》读后感(三):若是,树

日月星辰,斗转星移,不过树叶落地的距离。

我是深山之中的树,从很久很久以前就一直存在的一棵树。记得那时没有现在如此精致的爬行动物,没有如此美丽的飞行禽类,我在的那个时代,是很久以前了。

隐约记得,我是被硕大的飞行恐龙携带而来。它无意中把我丢在这空旷的山野之中。后来,我渐渐生根、发芽;阳光给予我温暖,雨露给予我滋润。这里与世无争、这里鲜有访客。我在这里不断地成长、不断地生长。我越来越高、越长越高。在我的周围陆续来了很多新的朋友。他们和我种类不同。我们的衣服不同,手掌不同。但我们衣服的颜色很接近,都是褐色的。一天天,一月月,一年年。我们在这山间安稳度日。

有猿人在我周围安居,层层的叶子为他们带来最早的庇护;他们围绕我唱歌、跳舞,他们在我的身上留下最早的文字,那相形的字符刻在身上,虽然疼,却是他们珍视我的写照。他们视我若神明,遇到些什么,总会来到我的身旁。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依偎在我身边的感觉、喜欢他们珍视我的感觉。我喜欢他们,喜欢他们笑、喜欢他们歌唱。我的朋友总会招待他们,不同的果实,彩色的树叶。这是送给他们最好的礼物。

阳光映射

猿人渐渐蜕变了,他们开始有自己的语言。他们开始刀耕火种。他们无意间携带我的子女走向不同的角落。这深山之中,因为我的存在,竟也热闹了起来。更多的人聚集在这个地方。水源被引来,土地被开垦。他们在我周围生活、生长。一切都是那么得美好。

不知道什么时候,日子悄悄变了。

人们穿着地愈加时髦。他们不再敬重我。我身边的朋友一一被他们带走。有的成为纸张的来源,有的成为装修的饰物……曾经的美好被打破了。小河开始污浊,天空变得灰蒙蒙,动物们很少出现了。我的身体经常感到疼痛,伸出的手掌有的萎缩了。他们不是我认识的那些人了。

我开始了沉睡,开始了封闭。体型硕大的我,不断地萎缩,不断地萎缩。

“妈妈,妈妈,你瞧!他是那么高大。”很多年后,我被这样的声音唤醒了。一个戴着蝴蝶结的小女孩惊奇地望着我。她稚嫩的小手抚摸过我粗糙的皮肤。无意间,她的眼泪落下。“你看,这是远古人类留下的图腾;你看,他那破损的皮肤下,漏出的是年轮,那是他的年龄。”妈妈拉着她的小手,轻轻地接触着我,试图了解我。一时间,那熟悉的人好像又回来了。

花朵萦香

我睁开双眼,周围恍如从前。梅花鹿在我身边安居,鸟儿在手臂上歌唱,记忆中的蓝天、白云在我头顶漂浮。

我是树,山间的一颗树。许久之前就存在的一颗树。有些动物认识我,它们被我的汁液定格成了琥珀,人们惊喜地发现着;我是树,山间的一颗树。很久之间就存在的一颗树。有些人类考究我,他们被我的年岁所震撼着。我与世无争生活着,我安安稳稳生活着。我爱着这世间的一切。我爱和人相处的感觉。

我是树,于山间存在的一棵树。时间的印记,是我手掌中的无声距离。

《树的智慧》读后感(四):《树的智慧》:了解人,还是从了解树开始

《树的智慧》:了解人,还是从了解树开始

树,画出一道风景,是因为它能被人类的眼睛看见。

树,写就一段历史,是因为它的年轮与人类的纪年暗脉相连。

树,示意一段地域,是因为它的分布中映射出人类跋涉的风情。

树,是人类生活中的一个不可或缺的存在,我们人类从树中获得了太多的视觉元素、历史启迪、地理征候还有精神营养。

但真正地从树的外在与内在等多维空间中去了解树的所有内涵,似乎并不多。

我们看似了解树,但似乎我们并没有系统地感知树的所有真相和面目。树值得我们细究,值得我们发现。

英国学者麦克斯·亚当斯所著的《树的智慧》,正是一本全景式地展现树的各种风姿的书,很难确定它属于哪一种体裁。我觉得在它的众多的章节合成的树的立体图景中,它有对树的散文化的文学性记述,特别是全书中,穿插在各个章节里的“春夏秋冬”四个季节里的树木变化,几乎就是一篇精彩绝纶的关于四季的散文作品。英国散文它有深刻的传统,特别是对景物的描写,在英国文学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比如前一阵子我曾经读过的十八世纪英国作家所写的《塞尔伯恩博物志》,便是一篇篇优美的英国风情散文的集成。

《树的智慧》中,还有一部分,是对具有英国特色的一些树种的介绍。我们中国人想到树,必然会想到中国人熟知的树,如白桦、槐树等等,英国也有着它代表着自己“国家特色”的树。在书中,作者相继对这些典型的英国树种进行了介绍,包括桦树、花楸、紫杉、榛树、山毛榉、山楂、栎树、白蜡树等在内的十二种树木相继展现了它们的个性、气质及风韵,这个部分相当于中国史书中的“列传”部分,了解这些英国有代表性的树木,也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在英国文学中它们显示出的特别的喻意与意境,树与人类的文化,就是这样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树对人的最直观的影响,是在视觉印象之中,但它更在人的精神领空,焕发出一种心灵的感应,不同的文化里对树的认知也必然是不相同的。我们回到树这个原点,去了解异域文化的特质,能够起到追根溯源的效果。从树这个角度,去体味英国文化中的由树确立起的精神能量,可以说是不可缺少的一项功课。这本书里对与英国文化、风情交织在一起的树的介绍,正起到了这样一种从文化语境里去感知植物生长隐秘的独特效果。

而在《树的智慧》中,最重要的部分,当然是介绍了“树本身具有的智慧”。

树的智慧体现在哪里?

在这本书中,作者也是采取碎片式的方式,展现了树身上凝聚的那些让我们忽略掉的智慧棱块,当这些棱块合成一起的时候,我们的确看到了一种不可思议的完整的“树的智慧”。它包括:

——树的繁衍智慧。任何生命都要繁衍后代,而树不具备这种天生的繁殖后代的天赋,但树的智慧,是为了生存,能够借力发力,撬动生存链,让别的生命为自己服务。在《昆虫出现前的性》中,介绍了树在没有昆虫帮助它授粉的时段里,巧妙地利用了风的力量,来实现自己的生存延伸,为此树让它的花粉设定为“细小、光滑、干燥的球形颗粒”,随着风,弥散在森林之中,达到了花粉流动的目的,而更奇诡的是,这些花粉上还带着“些微的正电荷,花朵则正好带负电”,从而产生异性相吸的神奇效应。在《制造种子》一节中,作者介绍了种子里,寄寓了树的为繁衍后代所积存的智慧,它包括“种子大小、数量、第一次生殖的年龄、传播方式、发芽方式以及生殖频率”,比如种子要小,数量要多,为分散失败的风险,种子还会“延迟”发芽,我们更为熟知的是树会将种子包裹在可食用的贿赂中,这正是我们人类能够享用植物果实的意外的收获。

——树的竞争智慧。看看森林里千姿百态的树,既有争斗也有合作,而它们之间配合是如此天衣无缝。为了竞争,树必须长得高大,占据空中有利位置,但树木太茁壮,也容易被风吹倒,所以,“树木的设计在长得高大与具备大面积收集器之间进行了折中”,而为了节约能量,冬天到来的时候,它会褪去树叶以减少无谓的消耗。看似漫不经心的树,却在它们的生存中,悄无生息地为自己攫取着最大的利益。

——树的维生智慧。在《太阳能板》一节中,作者认为“树叶简直是物理、化学和微观架构上的小小奇迹”(P38),提供了树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激素》一节中,介绍了树巧妙地通过内在的机关,传输生长所需要的各种激素。《水力学》中,我们看到树在内在的结构上,运用了水力学原理输送生长所需要营养。树的内在结构中,就像是安装了一个高精密的机械,每一个环节巧夺天工地密切合作,维持了它的绿意盎然的生命本色。

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智慧,却促进了树的繁荣与茂盛,在我们人类的忽略之外,树给我们以不一样的惊喜。但是,我们要知道的一点的是,在对“树的智慧”的认识过程中,更多彰显出的是人的智慧。人有多大智慧,便对树的智慧有多大的了解与把握。所以在《树的智慧》中,作者还用更多的篇章,介绍了人类利用树的智慧。在全书的第一篇《启蒙》中,作者就介绍了人类对树的外在认识,是从模糊到清晰,从大写意到逐步细化的,作者说到了一个有趣的现象,在一四八二年佛罗伦萨画家所绘制的名为《春》的一幅作品中,虽然背景里的那些树木美仑美奂,但是却很难称得上是实指的树木,而直到三百年后詹姆斯·沃德在十九世纪初完成的水彩素描《老栎树》中,才第一次描绘了真实树木。可见人们对树木的真正认识,正是与人类的认知能力发展并驾齐驱,同频共振。

正是因为树的智慧的背后体现着人的智慧,所以书中还有很大的篇幅,介绍了人类如何利用树木,为我所用,将树融入到人类的社会、文化、生活之中,像弓箭对树的弹性的运用,木炭对树的能量的利用,人类建筑对树的硬度的移用,使得树与我们人类社会社会难分彼此,荣辱与共。

《树的智慧》一书给予了我们文学的美感,更在这种看似随意的笔触中,介绍了树的运行机制,以及对于人类的影响。全书像一部镜头多变的长篇册页,既有带着个人视角的树的特写,也有全景式的树的秘密透视,它让读者能够追随作者对树的亲近与接近而涌上一份身临其境之感,更在高屋建瓴的角度,去了解树背后更深层次的智慧之光,应该说这本书能够让读者在文学与科学的两条线路上获得并轨通行的双重收益。

%E��Пݐ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