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100字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100字

《德古拉的客人》是一本由[爱尔兰]勃拉姆·斯托克著作,漓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页数:2023-1,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一):《德古拉的客人》:请对人性保持敬畏,也永远不要试探它

德古拉,一个注定不凡的名字,哪怕对西方鬼怪故事知之甚少的我,对吸血鬼德古拉的大名都是如雷贯耳,所以看到这本《德古拉的客人》,难免好奇,特别是它还是写出经典的吸血鬼故事,勃拉姆·斯托克的大作,用它来打发春节前的无聊时光再好不过了。 全书收录了十四篇经典的又充满想象力的短篇小说,包含人性与兽性的冲突,对于人性与良心的考验,对灵异鬼怪的敬畏之心,对预言和事实的诘问,短短的篇幅,却给读者带来长长的思考。作者用精炼干净的笔触,恰到好处的文墨,写出一个个精彩绝伦的故事,令人拍案叫绝。

人性与兽性: 在《印第安妇人》的小说里,说了这样一个故事,一对新婚夫妇和一名乐观开朗的陌生人哈奇森结伴游览关押囚禁印第安人的秘密城堡,一座充满了各种刑具的受难塔,途中遇见一只母猫和一只小猫在玩耍晒太阳,哈奇森穷极无聊,用石头逗小猫,却不知道是用力过猛还是眼神太好,刚好把小猫给砸死了,母猫一路跟踪三人,直到哈奇森自己作死,非要试试被捆绑起来,躺在一种叫铁处女的刑具里,最后母猫攻击操作刑具的看守,导致刑具启动,重重砸在哈奇森身上,最后,哈奇森求锤得锤,母猫成功复仇。 作者不带任何批判,写出的故事却并不冷冰冰,反而带着一种警醒世人的意味,故事里的人性并不是一味的好,兽性也不是一味的坏,所有人的出发点都是为了自己。 人类为了自己开心快乐,为了满足自己的私欲,以为自己无所不能,所以做事不计后果;而兽性作为同样生活在地球上的生灵,它们并不比我们脆弱和笨拙,也会为了活着,为了复仇,让人类付出代价。 不得不说我们的老祖宗的智慧,那句善恶到头终有报,不是不报时候未到。敬畏生命,不以善小而不为,也要不以恶小而为之。

预言就一定灵验吗? 阅读这本《德古拉的客人》的过程,心情随着故事的开展起伏不定,不时被鬼怪吓到,被人性恐吓,哪怕是在甜甜的爱情里都孕育着危机。 《吉普赛人的预言》里,也有一对年轻的夫妇,丈夫和朋友去吉普赛人那算命,被预言自己将在未来用刀杀死妻子,画面有血,他们的结婚戒指断裂的画面,他把这些预言当玩笑话告诉妻子,妻子被吓得不行,也去找吉普赛人算命,听到了同样的结果,但是她爱丈夫,又担心会有这么一天,于是她把所有的刀都磨钝了再藏起来,可是就是这么凑巧,某天女孩的哥哥给他们寄了礼物就是一大把狩猎刀,女孩看见丈夫拿着刀走向她,吓得晕过去,丈夫丢开刀跑向妻子,妻子刚好摔在刀上,结婚戒指断裂,手指出血,这就是吉普赛人的预言了。 怎么说呢,故事情节都对得上,但是内容却南辕北辙,预言家只能看见画面,而剧情走向全靠脑补,我曾经很想知道自己的未来会怎样,但是如果知道了,是好事或许不赖,如果是坏事,就意味着我们每天都生活在恐惧中,怕这怕那,束手束脚,还不如一无所知,顺其自然,预言如果真的会发生,提前知晓反而会让我们过不好当下,我们更相信人定胜天,让预言变成笑话。 这就是《德古拉的客人》里两个精彩的短篇故事,短小精悍,随手翻开,都能带来小小的感悟,作为每日的休闲来阅读,不失为一种享受吧。 end。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二):简评《德古拉的客人》

《德古拉的客人》,这本书的作者是文学史上的“吸血鬼之父”、英国维多利亚时期哥特派代表作家、爱尔兰的勃拉姆·斯托克先生,由欧阳耀地先生翻译。作者通过这本书为大家讲述了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故事,探索了生与死、已知与未知、动物和人类、梦境和现实之间的界线,揭露了人性的贪婪。

这本书共讲述了十四篇短篇小说,分别是德古拉的客人;法官的房子;印第安妇人;生生不息的黄金之谜;吉卜赛人的预言;阿贝尔·本汉纳回来啦;鼠的葬礼;血手噩梦;克鲁肯沙滩;老霍根:未解之谜;孪生子;命运之链;血色围栏;预见者。

主人公要在沃尔帕吉斯夜,也就是4月30日驾车出发。出发的时候慕尼黑虽然阳光灿烂,但是刮着寒冷的北风,当天可能会有一场突如其来的暴风雪。所以在路上他总是惊惧地环顾四周,在穿行地势较高、大风横扫的高原的时候,他看到一条很少有人走的小路,向下像是可以通到一个小巧又蜿蜒的山谷,就想让车夫约翰走那条路,问他为什么不想去。约翰下了车后向他伸出双手,乞求他不要去,还画着十字“沃尔帕吉斯夜”。他们两人的交流非常困难,最后经过长时间的交流沟通,约翰决定回去,而主人公选择走那条小路,去约翰反对的那条路。

《法官的房子》中总是笼罩着一种阴郁、死亡的气息,年轻大学生和一只邪恶的硕鼠较量,开始他们只是各做各的,因为马尔科姆森有很多事情要忙,所以只是用手边的物品去砸它,并没有与它进行长时间的较量。快午夜的时候,他打算好好犒劳自己,决定要设置一个捕鼠圈套。可是硕鼠并不进圈套,只是咬绳子,他追它,他就跑得无影无踪了。

纽伦堡最初并没有很多人知道,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在蜜月旅行的时候,希望可以有人可以加入他们,与他们同行。所以当来自内布拉斯加州枫树县血峡区峡城的伊莱克斯·哈奇森与他们在法兰克福车站相遇的时候,随意地说他要去看欧洲的长寿城的时候,他们就提议说一起去。然后伊莱克斯·哈奇森就变成了他们中的一员,与他们同行。因为他的加入,主人公和他的妻子很少有争吵的时候,总是想方设法找两个人独处的机会。

书中的每一篇小说虽然都很恐怖,但是我从中看出了人性的多变和真实,可以让我们不自觉的进入作者描写的世界之中,这本书非常值得我们阅读并推荐给身边的亲人和朋友。

《德古拉的客人》读后感(三):除了吸血鬼,就没别的故事能吓到你?

喜欢看惊悚恐怖片的朋友们大多都看过吸血鬼系列的电影,阴森的地下巢穴世界,尖利而长的牙齿刀锋,鲜血顺着口腔流出,肆意在地面上铺染,每一帧残酷的景象都给人以极大的视觉冲击。

作为文学史上的“吸血鬼之父”,来自爱尔兰的勃拉姆·斯托克创作了众多以吸血鬼德古拉为主角的长篇小说和短篇故事,不少被改编为电影搬上荧屏。在影院现场感受这种恐怖氛围是一回事,阅读作者的短篇故事,在文字营造的奇异世界中感受心跳则是另一回事。

这部《德古拉的客人——勃拉姆·斯托克奇异故事集》,一共收录了斯托克14部短篇故事。也许是考虑到读者朋友们大多对吸血鬼系列故事耳熟能详,这部奇异故事除了开篇的《德古拉的客人》与吸血鬼有些许联系之外,其它故事基本上与吸血鬼无关。

也正因为与吸血鬼无关,才能让我们领略到作者文学创作的功底,不执于一端,而是对恐怖世界的创造有独特而丰富的经验。而且,相比较有形的恐怖景象,通过对外在世界不同认知、形成独特感官印象的恐怖氛围,可能更会让人毛骨悚然、刻骨铭心。

就像《法官的房子》。如同《聊斋志异》中赶考的书生,需要找一个宁静的寺庙或者村野院子安静读书备考一样,临近考试的大学生马尔科姆森也需要一个安静的地方读书。于是,他来到了这座充满了荒谬偏见的房子里,不顾别人的劝说租下了。也如同《聊斋志异》中的鬼故事一样,马尔科姆森在这座长久无人居住的房子里遇到了怪事。

这是一座闹老鼠的房子,一到晚上就闹个不停。但是,当一只硕大无朋的老鼠出现时,其它老鼠倒安静了。这只老鼠难道是“鼠中之王”?还是另有隐情?而且,这只大老鼠隐身的地方就在房屋主人画像的旁边。房屋的旧主是个法官,绞杀过许多犯人,因判刑严厉和仇视犯人而让人望而生畏。这只大老鼠与法官画像日夜相伴,这二者之间又有何联系?

不管怎么说,这只大老鼠与大学生对峙上了。一到晚上,这只大老鼠就顺着钟绳爬下来,虎视眈眈地盯着马尔科姆森。是不是因为马尔科姆森占领了它的地盘,扰乱了它清静的生活,必须将马尔科姆森赶走?我们不得而知,我们只知道,初生牛犊不怕虎的大学生马尔科姆森,在画像与老鼠的幻像中逐渐迷失,他能敲响报警的钟声,得到解救吗?

如果说这种有画像、有动物多方配合制造的恐怖气息还比较形象客观,可以直面抗击的话,《命运之链》则更加充满了诡异的色彩,非看清事实的真相才能逃离恐怖的深渊。之所以这样讲,主要是这篇故事的恐惧氛围来自个人的想象,外部环境只是充当了制造恐怖的道具。如果能够保持头脑清醒,一切并不那么可怕。

故事中,男主人公住进了一座具有悠久历史的庄园。房间的陈设、墙上的壁画都散发出历史的气息。在这座园子里,他即将迎来美丽的姑娘——庄园女主人为他介绍的相亲对象。但在这位未曾谋面的姑娘到来之前,一些奇怪的事情就在发生。而当姑娘来了之后,男主人公对这种莫名其妙的事情感到更加恐惧,因为可能要波及到美丽的姑娘。但是,直到最后他才明白,他不过是“环境和自己狂乱想象的牺牲者”。

成年人的世界不乏诡异事件,而由孩子们无意中制造的血腥事件则更加让人不忍直视。《孪生子》讲述了一个关于孩子的故事,悲惨事件的制造者是两个孩子,沦为悲惨事件受害者的是一对还在学步的孪生子。虽然一句话就能将整个故事讲完,但作者营造的恐怖、悲愤以及仇恨的氛围,需要一字一句认真阅读才能感受得到。

故事中的哈里和托米在圣诞节时,各自收到了一份装有新刀的礼盒。刀成了他们消遣娱乐的玩具,而通过刀的锋利程度一较高下,则成了两个小男子汉之间最为有趣的比赛。渐渐地,他们厌倦了刀子争锋的游戏,但对博弈的刺激丝毫未减。破坏家具,打碎厨具,对较量的狂热高居不下。在玩完了没有生命的玩意儿之后,他们将手伸进了有生命的领地。

家养的宠物兔,成为他们从虐待中享受较量刺激的对象。兔子供应不上,小猎犬、野猫、红雀、松鼠、羔羊等接续下去。所有的动物都用尽了,博弈的热情依然高涨,直到他们看到了这对孪生子。结局的残忍不忍描述,对这种残忍的判决更是出乎意料。这则故事,如果我们只是看到孩子内心的恐怖,那是肤浅的。联系到社会上发生的许多熊孩子事件,可能会让我们思考更多,尤其是为人父母的人们。

作为维多利亚时代哥特派代表作家,勃拉姆·斯托克的奇异故事创作一如哥特式建筑一般高耸神秘,置身其中就会被阴暗而又悲怆的气氛包围。这种氛围的传递,不只是借助现实世界并不存在的灵异怪兽,更是源自内心对主观世界的未知恐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