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100字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100字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是一本由[英] 彼得·霍林斯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页数:22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一):如何把自律养成一种习惯?

人的一切痛苦都是对自己的无能狂怒,而自律恰恰是解决人生痛苦的根本途径。

著名作家、演说家吉姆·罗恩曾经说过:“我们每个人必须在,‘自律之苦’与‘悔恨之苦’这两种情绪中选择其一”。而选择自律则往往是内心深处的真实欲望进行克制。

最好的省钱方法,就是管理好自己,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做事一次成功,生活有规律。从某种意义上说,自律又是反人性的。作者[英]彼得·霍林斯在《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书中结合一些脑科学研究,将自律内化为一个不那么痛苦,可以轻松养成且收益倍增的习惯。

如何重塑大脑结构,训练自律的“肌肉”

本质上来说,自律并非一件乐事,除非抱有某种强烈的动机,否则人们一般不会让自己受苦,毕竟自律的人士不吃冰激凌也不刷短视频的。

世上还没有哪种知识、习惯、观念或是攻略能够有助于让自律行为变得舒适。我们不断追求,与其说是自律本身,倒不如说是对各种不适感的耐力能力。构成这种耐力能力的过程也被形象的表达为“锻炼自律的肌肉”。

自律说白了就是对长远的利益而选择短期的不适。如果我们能将不适感排斥心理转化为一种“享受”那么我们将拥有足以战胜一切苦难、诱惑和挫折的强大精神力。在疲惫不堪、怒火中烧,还灰心丧气时,也就是最需要我们自律的时候,应该保持良好的自律。

训练自律的“肌肉”有效手段是削弱冲动和诱惑的冲击力,从而减轻自律的压力。冲动就是想要从某种习惯行为或者重温某种癖好的情绪波动,不仅仅表现在思想上,还会反映在生理上。心理学家艾伦·马拉特将这种冲动叫“冲动冲浪”。

“冲动冲浪”可以用于锻炼自律能力和意志力。这种方法可以指引人们“享受”不适感和抵制诱惑。

“冲动冲浪”可以帮助我们将自己与过往的恶习或者癖好进行切割。比如“我想要抽烟”的想法,转变成“我发现自己有想抽烟的冲动”。这个时候我们不需要抑制自己的冲动,只需要感受当下,尽情的体会,用心观察,最后从容放下。

冲动的力量其实并不来自癖好与诱惑本身,而是在于是否纵容自己的情绪。比如:戒毒中心的患者们,如果他们彻底断了获取成瘾物质的所有渠道,那么他们的欲望和冲动比来治疗中心会明显的减弱。

如果我们能成功将自己对冲动和诱惑的态度从恐惧或顺从转化为好奇,那么这也是一种应对策略。

助长自己冲动的竟是自己。

为什么说助长冲动的竟是自己,当人们意识到冲动会产生不良行为后,会有意的将冲动转移,比如转移自己的注意力,或者设法规避冲动的情绪。其实这种抑制冲动的行为反而会助长冲动情绪,让它变得更加强烈。这种做法会让人产生一种幻念,只要自己不肯妥协,那么冲动便会一直存在。

无数研究表明,对于思想、情绪和感知的压抑,最终只会让它们越演越烈。

对于冲动有效且可持续解决的方案那就是“冲动冲浪”,在学习自律的过程中,试着观察冲动的情绪,同时注意防止自己沦陷其中,虽然过程很痛苦,但这却是先苦后甜的策略,远比与冲动为敌要舒服得多。先必须重视冲动,而不是一开始就想去除它。

通过练习,我们会发现,接纳冲动远比转移注意力或是与冲动正面对抗好太多。

自律从本质上来说是一件让人不适的行为,因此,像锻炼肌肉一样锻炼自己应对不是感的能力很有意义。

本书还介绍了“如何构建自律的环境”“怎样利用社交强化自律”“教你怎样抑制诱惑”等等各种策略提高自律。非常推荐大家读这本《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二):自律即自由,自律的快乐

当自律变成一种本能的习惯,你就会享受到它的快乐。——村上春树

“曾几何时,风华正茂的我,一度饱受着体重的摧残。”一个因为体重过轻的年轻人,因饱受同伴的嘲讽,最终决定增重,同时也将自律养成了一种习惯。

当自律成为一种习惯,生活会多出很多自由的时间。我曾经也因为体重而烦恼,要不是找不出时间健身,就是有太多的理由大吃大喝。终于有个机会,我优秀的舍友决定跟我一起面对体重问题,在那一个学期,每天六点半,她都会准时叫醒还在睡梦中的我,开始在操场跑步,同时开始改变饮食习惯,拒绝聚餐。

最开始最不能适应的不是在寒冬中跑步,反而是改变饮食习惯。北方人喜欢吃面食,减肥要少吃碳水,每天减少碳水的摄入量简直让人崩溃。好在会选择喜欢的蔬菜作为补偿,再加上和舍友一起督促,一个冬天竟然达成了减重指标,这种成功的喜悦让人难忘。

从那以后也培养了早起和跑步的习惯,时间好像多出了很多,能够应对繁重的学业,还能够有时间做自己的事情,整个学期变得很充实。

然而每到假期,培养起来的自律也会被每天无规律的作息而打乱。因此自律的建立需要一些事情来维持,即使如此,自律仍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在《自律,是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中,详细介绍了自律的来龙去脉,作者披得·霍林斯是以神经科学为依据,教你激活自己的行动力,提升专注力和意志力,营造自律环境,并最终养成自律的习惯,终结倦怠,成为自己人生的掌控者。

一、各种心理学定律,帮你实现自律

因为作者是一名心理学硕士,所以这本书写的也很有心理学的味道,各种心理学定理随处可见。

例如40%原则,既人们通常觉得自己好像做不下去了,但是实际上才发挥了40%,还有百分之六十的潜力有待开发,所以当自己坚持不下去,不妨再撑一下。

安慰剂效应,是一种积极的暗示。当人们坚信自己能够做到什么,这种强大的精神力量往往可以真的实现。

延迟满足效应,既将好吃的放在最后,学会延迟满足,会让我们展现出更佳的自律能力,知道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并做好短期效益和长期收益之间的权衡。

二、构建自律环境,强化外部环境影响

环境因素对人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氛围感”。为克服自身惰性,强化外部环境的提醒作用,往往会有非常好的效果。著名行为主义心理学家华生非常强调环境对人的影响,同样,作者也是受良好环境的影响,养成了自律的习惯,成功增重。

如何构建自律的环境,如何利用社交环境强化自律,作者更着重强调心理环境,即强化某些良好的习惯或决策。比如在完成一项必要但无趣的任务后给自己一点小小的奖励,哪怕一顶帽子和一些小纸条来做个抽奖游戏。

在社交环境中强化自律,比如自己总是有人督促才能学习,不如就参加一个学习小组,组内成员之间进行相互鼓励,当组内成员表现出某方面的自律时,要表示热烈庆祝。

一个充满支持鼓励的氛围,会让人的思想和情绪充满自律的韧劲。

三、保持乐观心态,在自律的同时享受自律和快乐

自律是不容易的,是否要选择过自律的生活,可以通过问自己一下几个问题来做决定:

1.我是否真的想要成为一个自律的人?

2.我正在做正确的事吗,还是仅仅在做容易的事?

3.现在我吃的苦,今后会带来怎样的甜头?

4.我现在神志清醒吗?

这四个问题可能会让我们在面临诱惑、干扰或是冲动的时候冷静下来。

最后,保持乐观的心态,活在当下也是尤为重要的。“培养乐观心态的过程其实也是一个自我和解的过程”,“培养乐观心态最简单的办法就是在日常生活中注意自我感受和保持自律,无论在思想上还是行动上都需如此”。保持乐观的生活方式,慢慢也会吸引到积极向上的人,从稀松平常的事物中看到希望和蕴含的力量。

因此自律即自由,自律就是坚持一种积极向上的生活方式,让自己可以更轻松乐观,这才是自律的价值所在。

《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读后感(三):学习这套脑科学专家的方法,实现自律没有你想的那么难

最好的省钱方法,就是管理好自己,好好学习,好好锻炼,做事一次成功,生活有规律。——屠龙的胭脂井

拿起书本准备学习,突然发现有个东西要用手机查一下,于是打开手机,打开手机后发现平台推送的内容,想着看完之后再查,结果刷着刷着2小时过去了,早已忘记自己打开手机是要干嘛了,最后就只能一边懊悔一边骂自己不自律。相信这是很多人的日常写照。

我们深知自律很重要,但为什么就是做不到呢?有没有好的方法让我们自律起来呢?还真有这么一本书——《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作者彼得·霍林斯是一名心理学硕士,专注研究脑科学和学习方法10多年,多部作品在亚马逊年度畅销书榜单上,包括今天的这本《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

这本书告诉我们影响自律的负面因素,以及就这些因素构建一个自律的环境,再借助一些辅助的方法,通过科学的训练,每个人都可以做到自律,真正掌控人生。

每年初,大家都会制定很多很多的计划,健身、减肥、看书等等,出发点都是好的,可是为什么总是不了了之呢,用不着到年底,大家就把这些计划抛之脑后,那究竟是什么因素拖了我们的后腿呢?作者在这里给我们列出了4个破坏因素。

什么叫做虚假希望综合征呢?就是我们总以为改变是一件轻而易举的事情,比如说:

从不肯少吃一口饭的你说:我一周要减肥瘦十斤!

一个多年的老烟民说:我明天开始要彻底戒烟!

从不运动的你说:我明天要跑步十公里!

从未完整看完一本书的你说:我今年要看300本书!

估计只有喊出这一句口号的时候才感觉自己是有目标的有快感的,但实际操作的时候,总会被各种各样的困难劝退,例如团队聚餐、闺蜜聚会这种场合你根本做不到节食;老烟民接到别人递来的香烟顺手就点燃了;躺在床上的你关掉晨练的闹钟告诉自己再睡十分钟,结果睡过头了;打开一本大部头的书看不到一页就犯困了……

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目标定得太大,根本无法短期内做到,要知道胖子也不是一口吃胖的呀,所以减肥的时候怎么老想着短期之内就可以瘦下来呢?针对这种情况,作者彼得·霍林斯给出了建议,那就是小面积地改变,不要想着一步到位。

比如戒烟的老烟民,可以从一天抽一包烟调整为一天少抽1根,一个月内烟量减少到一半;看书的可以不要一上来就看大部头,可以先从自己感兴趣的看起,哪怕是小说,也可以先从看一两页开始。

这么做的好处就是降低操作的难度,并且有了正向的反馈,我们更容易坚持下去,规避了这些虚假的希望,才能让我们保持自律。

拖延症大家都很熟悉,甚至在办公室都常常听到“截止日期是第一生产力”这样的自我调侃。拖延症的本质倒不是因为懒散,而是太多人认为要等到那个“时机成熟”、“万事俱备”这样的一个绝佳时刻才开始。

然而事实上就是我们永远等不到这样一个完美时刻,因为这种100%的确定性根本就不存在,当我们要做某项复杂的工作时,别再给自己的完美主义找借口,立马就去行动。就像谢丽尔·桑德伯格在她的书《向前一步》中提到的:“完成好过完美(Done is better than perfect)。”

因此,马上去行动就是治疗拖延症的良药。

减肥期间的你大晚上还喝了一杯奶茶,你不会把它叫做缺乏自律的行为,不会告诉自己这是自律路上的绊脚石,而是会给自己找自我安慰的借口,美其名曰:犒劳自己。

本该起床跑步锻炼的你为自己的赖床行为开脱:昨天已经跑了3公里,我的表现已经很棒了,今天要好好休息睡个懒觉。

在作者看来这种自我开脱的行为就是毒鸡汤,会把我们的自律毁于一旦。那应该怎么办呢?《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这本书建议,当我们意识到自己在找借口的时候,马上把它当成一个锻炼自己的好机会。

例如当自我开脱的念头冒出来时,我们就需要意识自己正在与不自律的行为找合理辩解,因为一旦产生这种自我辩解,我们的自律能力就会被大力削弱,所以应该及时审视这种行为,实事求是,让自己保持责任感,不应该任凭这种合理化的自我辩护发展下去而丧失自律。

帕金森定律是英国的一名历史学家西里尔·帕金森提出来的,一般指的就是:规模越大,效率越低。就是说无论我们有多少时间来处理某件事情,我们总会把这所有的时间都花完。

比如说老板让你补充一份表格,第二天再交给他。你打开表格一看,觉得格式不太好看、字体不太好看、应该在首行加个颜色更醒目吧……于是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在制作图表上,而实际上补充信息可能只需要1个小时。

用帕金森定律来解释就是,人们一旦获得时间富余,就会把工作延展以填满多余的时间。这种情况作者建议我们直接缩短时长,让自己更高产和高效。例如你只有一个小时来补充表格里的信息,那就会关注补充信息本身,而不再去关注格式或字体的问题。

知道了这么多破坏自律的因素,那我们就要避开这些坑。当然,除了这些因素,还有一个就是我们所处的环境,环境的塑造对自律的影响也是至关重要的。

构建有益于自律的环境,本书中给出了方法:

我的包包里总有一两罐口香糖,这是哪来的呢?都是我去超市买东西时,在收银台排队买单的时候顺手拿的。看了《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才知道,原来这些收银台都是精心设计过的,原来它是一个依靠转移客户的注意力才谋取利润的通道!

我进去超市之前有想过要买口香糖吗?没有。买口香糖完全是临时起意。发现了吗?也就是说我们的行为是容易受到外界干扰的。

既然容易被干扰,我们就要做出一些干预的动作来避免被他们影响,应该怎么做?五个字——眼不见为净。

例如,吃完晚饭往沙发上一坐,看到桌上的曲奇饼干,我们不假思索的拿起一块就往嘴里送。利用眼不见为净的方法,把它收起来放在厨房的柜子里,让它不出现在我们视线内,就可以大大减少它带来的诱惑。

又例如,我们走进一家甜品店,在纠结吃蛋挞好呢还是吃芒果千层好呢,这个时候应该转身就走,又或者对自己严厉一些,见到甜品店绕路走,从源头就阻断这种干扰。因为我们的终极目标就是:构建一个不存在任何干扰和诱惑的环境。

当我们感到快乐时,大脑会分泌出一种神经递质,叫做多巴胺。它会让我们产生快感,同时这种快感会诱使大脑越发偏爱那些容易引发多巴胺分泌的行为。

当然,追求多巴胺分泌也是有好有坏的,它是一种两面性的行为。比如有些人发了个朋友圈,就迫不及待地想要看有多少人点赞,有多少人评论。像这种产生的小小快感也会变成对多巴胺的迷恋,不知不觉中被多巴胺牵着鼻子走。

但是,与此同时,我们也可以利用多巴胺的这个特点,设法给大脑设置一套奖赏机制。比如说,我们可以让自己的积极行为得到适当的奖励。

例如跑步和冥想都是良好的习惯,我们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机制:

当我早上冥想30分钟过后,我就会给自己来一杯我喜欢的拿铁;

当我跑步5公里后,我就看一集当下最火的电视剧。

通过这种奖励的手段来强化我们的正向行为,养成良好的习惯,向着自律又靠近了一步。

当我们首次打开某个手机App时,它都有一些默认选项,通常我们也不太会去看这些条款是什么,直接进入下一步,因为这些默认选项对我们来说符合最省力原则。

既然是这样,那我们就可以把它活学活用到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比如我们一打开手机,第一反应就是打开某个常用的App,利用这个默认选项的方法,我们就可以把这个常用的App拖到手机桌面的最后一页,让它不能总是第一时间出现在我们面前。

那些常常剁手的朋友们,就可以把那些购物App删掉,把真正想买的东西写下来,然后再下载回来对着购物清单来买,这样也可以减少不必要的浪费。

又或者你在纠结明天要不要去跑步,那可以先把运动服放在床头,第二天起来就可以看到;想要练琴的朋友就可以把琴谱放在桌上;想要画画的朋友就把画笔放桌上,这些默认效应可以帮助我们强化自律,而且最大的好处就是它不需要我们花费太多的意志力就可以实现。

简单来说,就是用眼不见为净的方法消除外界干扰,利用多巴胺的分泌来让自己更加专注,同时还要利用默认效应来做出最佳决策。

利用延迟满足的方法保持自律需要一些辅助工具,其中一个就是10-10-10法则。当我们丧失自律的时候,我们就可以问自己:10分钟、10个小时,10天后,我的感觉会发生什么样的变化?

例如,我现在吃了这块蛋糕,10分钟后嘴里可能还有蛋糕的香味;10个小时后蛋糕已经完全被消化,自己也意识到节食计划受到了影响;10天后彻底认为自律被打破无法恢复,埋怨自己不够自律充满悔恨。

特别是当我们的计划还处于初期,还未养成某个良好习惯的时候,哪怕只有那么一次放松自律,也极大可能导致长期目标的失败。比如说,我们在健身的计划上偷懒了一节课,那么有可能后续也有偷懒的可能性;减肥节食期间多吃了一块蛋糕,后续可能继续多喝一杯奶茶,又可能直接放弃减肥的想法。

利用10-10-10法则,可以迫使我们去思考未来,会让我们考虑当下的行动对未来有什么影响,无论是好的影响还是坏的影响。如果是坏的影响,我们就可以及时阻断;如果是好的影响,我们就可以进一步保持。

说到底,彼得·霍林斯的这本《自律,一种可以养成的习惯》就是为了让我们做到无痛自律,真正掌控自己的人生。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