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潘金莲的发型读后感1000字

潘金莲的发型读后感1000字

《潘金莲的发型》是一本由孟晖著作,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5.00,页数:1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潘金莲的发型》读后感(一):聊以记流年

此番再版装帧精美了许多,却是无语至极,一拆三的主意恐不是任谁都敢想的,打着方便读者选择阅读的旗帜价格翻倍,真是妙招~然而错过了前几版,虽是有些坑爹,苦于实体书难求终是入手了一册,读起来却是另一番滋味,所载固然有趣,却无非是些杂谈小语,断不至于被某些粉奉为“系统专著”,何况还有些重复之嫌,比方说花钿一物,便是用相似的论调、相同的诗文,花了整三篇功夫在反复说明,如果说读第一篇还算有些趣味,再二,再三,实在是乏味又无语,出现这种情况多半是因为原文乃是刊载在某书刊上的小文,然而既然要集结出单行本再赚一次钱了,就不能再花点时间修订一番么?

《潘金莲的发型》读后感(二):《潘金莲的发型》重点归结

此版仅涉及服饰

一、花钿始于南北朝,历经隋唐五代宋,诗词中多有提及,材质有绢纸香粉金箔甚至珍珠立体式样,以呵胶贴于女性额头眉间两颊与发髻,有翠金黑多色,易掉落。

二、䯼髻罩住女性头发,为已婚标志,头发银丝金丝象征等级地位,明《金瓶梅》中宋惠莲为银丝䯼髻而搭进一条性命,可见一斑。明朝时宫廷民间皆以䯼髻打扮,女性整体衣着宽松,呈金字塔形,《明宪宗元宵行乐图》中有直观形象。

三、纶巾是披巾、披风,而非头巾,纱质轻薄,为便服,闲居时穿,亦有质地厚实款以冬日御寒,甚至有白鹭羽毛支撑的豪华纶巾,盛行于西晋南北朝。晋代名人多披巾裸身,以示任诞放达,可见竹林七贤画像。

四、衣衩于汉末魏晋时从波斯传入中原,唐人采用衣衩为方便马上行动,后渐流行,无论男女皆采用。

五、约明中期以后,由于纽扣的普遍运用,造成了立领出现,而之前中原服侍的领子样式基本只有一种直领。明代前中期,女服完全承袭元代汉族女服形式,拘谨无趣。

六、清代女性从小束胸,胸部扁平。民国时女短袄出现,终于将女性从几百年的长袄大褂中解放出来。

七、唐代织金技术发达,元代织金锦发达。织金:以金线作纬丝织花,使织物呈献黄金光泽。早在南齐,便有以孔雀羽线、鸟羽线织衣,自唐以来盛行不衰。

《潘金莲的发型》读后感(三):额黄 翠钿 潘金莲

自小就不喜欢四大名著,总觉得吴曹罗施四老对女性刻画有失公允:《西游记》,女子非狐即妖,不是想吃唐僧肉,就是想断取经路;《三国演义》,女子国色天香,却只是英雄身边若有若无的点缀,用过即弃的棋子;《红楼梦》女人真是多,哼哼唧唧,哭哭啼啼,大观园关不住的小家子气;《水浒》更吓人了,一百单八将就仨女的,还一个母大虫,一个母夜叉,活得比男人还爷们。好不容易有个美貌佳人一丈青,却是脸谱化的描写,死得也潦草,还不如荡妇潘金莲有画面感。 小时候看央视《水浒》,王思懿饰演的潘金莲媚到骨子里,难怪阅女无数的西门庆会一眼误终身。偷汉子毒夫的荡妇,自然博不到好名声,再美艳动人,也要加上几分媚几分妖几分浪,似乎这样才能体现出毒妇该有的水性杨花,太清纯可人便是破坏了意境。于是,潘金莲的扮演者自当是温碧霞、王思懿这般风情万种的女人,若是换成林心如、刘亦菲,红酒变成白开水,瞬间没了滋味。 但潘金莲真的是樱桃小口桃花眼,摇风摆柳水蛇腰吗? 古代仕女画以及现代影视剧,擅于给女子扮上“素钗挽青丝,罗裙迎秋风”的娇俏模样。这份娴静与温婉,深得女人意,又讨男人心,加之当下“以瘦为美”的审美标准,“绰约多姿”似乎与“杨柳细腰”“青丝如绢”画上了等号,各朝各代佳人都被演绎成一种味道。殊不知,体现明代风韵的潘金莲需把满头秀发塞进窝头状的䯼髻,穿上喇叭裙、喇叭裤、喇叭衣,扮成西门大官人眼中一等一的风流。只不过,兰陵笑笑生口中的“赛观音”若穿越到现代,定被视为“移动的金字塔”,哪还有毒杀亲夫、兴风作浪的份! 前不久,刘亦菲版花木兰定妆照在网上引起轩然大波,大黄脑门配高原红脸蛋的装扮,打破了国人对“对镜贴花黄”的想象,“种族歧视”“辱华”的阴谋论再次甚嚣尘上。其实,额黄、粉面配花钿的妆容是南北朝以来女性最喜欢的妆术之一,除了黄色的“花黄”,还有绿色的“翠钿”、黑色的“假靥”,以及各色花朵制成的“花钿”。细细想来,花朵贴面,再配上浓烈的腮红,确实少了些美感。但在古代中国,女子颦笑摇曳间花落一地,身影远去,却留下一室花钿,确实会让士大夫们心驰神往,其效果不亚于现代女性留给情人的一处吻痕、一缕幽香。 潘金莲的䯼髻、李清照的时装、南朝的裙裤、民国的女袄……孟晖带着读者走入古老中国,跳跃在随笔散文间,感受中国古代女性的豪放与内敛,端庄与妖娆。人类对于美的理解向来不存在放之四海而皆准的固定评判体系,朝代、民族或个人,均可凭自身喜好,选择悦己却不一定悦人的衣衫鞋帽。正如作者孟晖所说,任是谁的审美习惯,也都只是出于时代的塑造而已,而历史上女性的装扮从不肯遵循一种固定的标准,无论好看赖看,都是不同时代塑造的独特个性。古老的额黄闪瞎了现代人的眼,现代工艺造就的蛇精脸或许也会吓爆后世的胆。世界越宽容,审美越多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