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来日方长》读后感精选

《来日方长》读后感精选

《来日方长》是一本由[法]路易·阿尔都塞著作,上海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9.00元,页数:4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来日方长》读后感(一):原本可能是履行义务的事

这出荒诞悲剧的主角即是名满天下的哲学家路易•阿尔都塞。他是法国最具原初思想也最受争议的知识分子之一什么是能够去爱呢?就是拥有自我的完整性,拥有其“力量” ,不是为了取乐,或者出于过分的自恋,而正好相反,是为了有能力做出馈赠,没有匮乏和保留,也没有懈怠,甚至缺陷。同样,什么又是被爱呢?在背上用力的拍打,彼此招呼,从屋子的这头向那头召唤,欢笑,咒骂,说些污言秽语。 我在这群陶醉于劳动和叫喊、筋疲力尽的人们的世界里自由地往来。但如果我未曾这样有幸,我就必须出庭受审。而如果我出庭的话,我就必须答辩。 这本书就是我在那种情况下本该被迫做出的答辩。而我的全部要求,就是人们允许我答辩;请人们现在允许我做这件原本可能是履行义务的事。

《来日方长》读后感(二):不能被定义的人生

我花了一天时间什么都没干就看这个,看完之后可以说心里五味杂陈,这是一本好书,但是不能算是传记。从阿尔都塞的视角我也重新观看了一遍马克思、拉康、萨特、梅洛庞蒂,甚至还有福柯、德里达、戴高乐、李德胜。

我对阿尔都塞的私生活与幻想并不大感兴趣,仅以看小故事的姿态在看,至于以其个人生活经历延展出的政治与哲学、历史与人,是值得我联系自己生活做进一步加工的。

阿尔都塞是个真性情的人,至少他的自述很真诚,我不想把他说的有多么伟大,他也确实不是老百姓常说的那种伟大,但他作为康米人和马克思主义理论家,是名副其实的,与同时期的很多知识分子相比他是独到的,这就够了,可康米战士越是坚定越容易遭受孤独,也许不是遭受,也许是的......

《来日方长》读后感(三):很感动他讲他是由自己欲望走向了马克思

做了一万多字的摘抄,很感动,守林人外祖父一起的农庄生活,对身体的发现,对体力活动的感激,与妻子最早的相识,一生都在确认自己的性欲里做的挣扎。

所有摆脱幻想的努力都是与对马克思的研究同时进行的。 是我的欲望引导我走向了马克思。

对马克思的认同,对马克思的“改写” 以及,他对自己明晰严密的文风的自觉。

到最后认同 生命(对一个人文学者其实内核就是“历史”)是一个自然的历程。

认识到爱是自由,给予。

对斯宾诺莎的尊敬, " 提前预支",对各个提到的哲学家思想的细缕剖析,关于自己不退党,而反对党的位置,与朗西埃的争论, 有辩解。

马基雅维利、斯宾诺莎和卢梭 ,混有三者,只多了劳动-价值论的马克思。

一生爱恨情仇,最终认识到 (我以为)生命不过是一个自然的历程。 “意识形态也是物质的存在” ,唯物主义的,但不是历史主义的。 没有尼采,没有救赎,也没有基督, 天主教的影响没有读到, 称萨特是耀眼光彩的心灵但写的不过是“哲学小说”, 赞赏福柯, 拉康和朗西埃的,后者写了小册子《阿尔都塞的课程》反对他,并且是从反对他开始。 反对任何开端, 认同斯宾诺莎,“从来都在人为的事实之中”。

对意识形态的存在的坚持。 称社会主义不过是毛屎坑, 没有哲学上的老师,在政治上也几乎没有老师。

《来日方长》读后感(四):生活有悲剧,但总体是美好。是的,毕竟来日方长

读完阿尔都塞的自传,我只有一种感觉:世界上可以分为两种自传或者回忆录,别人的和阿尔都塞的,我真的没见过这样自己锤自己而且全是实锤的,你想批评他吧,他如此诚恳,你想骂他吧,他渣的明明白白,你甚至似乎觉得:好吧,这样坦诚,总比满口仁义道德的伪君子好。

很多人了解阿尔都塞都是因为他是福柯的老师,或者他是马克思主义的传播者和研究者之一。这本书他自己说这不能叫做自传或者回忆录,只是写给朋友看甚至写给自己看的一种记录而已。

开篇就用杀妻一事吓坏读者,战战兢兢往后看,才明白这个人经历着抑郁的一生,他从原生家庭的悲剧开始讲起,到自己常年与抑郁症抗争,以及因为欲望走进马克思。这一切真实到让读者瞠目结舌,无话可说。

p283

“我接受了朋友们数不清的探望,每天一位,我的朋友们彼此商定,绝不让我独自一人度过一天。我该多么感谢他们啊!其实我是命令他们来看我。我的医生知道这很重要,就这样我在朋友们的陪伴下度过了一个又一个漫长的午后时光。重要的是他们在场。有个女友织毛衣。有个女友带着书来。我能够容忍他们默不作声,因为我已经不再是独自一人了。可是为什么我像个暴君要求别人来探望我呢?可能是因为抑郁症的至高无上的权力吧,也是由于我能够行使这样的权力,以便暂时地终止那些紧紧抓住我的对孤独和被抛弃的焦虑。当没人来看我,当偶尔某个男女朋友让我感觉被抛弃了,我便会重新陷入一种更严重的抑郁症形式。”

这一段给我的震撼和启发较大,在几乎人人都有点抑郁症,不说自己抑郁过似乎都不好意思出门的时代,很少有人去剖析抑郁后对于友情的暴力式掠夺,因为我抑郁,所以我有理,这样的态度,似乎只有阿尔都塞直面自己的内心,血淋淋解剖出来给大家看。这也是读整本书最大的感受。

最后用293页那段著名的段落结束:生活,尽管有悲剧,但毕竟还是美好的。我已经六七十岁了,青春不再,但我终于感觉自己——因为我不是为了自己而被爱——我感觉自己从未这样年轻,即使一切都快结束了。

是的,毕竟来日方长。

《来日方长》读后感(五):這本書好貴啊

其實我買這本書也就是想看看法國知識份子的八卦的,他媽的阿爾都塞一個勁地在給自己做精神分析。總之他的悲劇在於,他的母親通過他愛著的卻是一個早已死掉的男人,造成了他深信他自己以及他的身體都是不存在的,他潛意識里想通過毀滅一切來證明這一點。試想,如果這個情況發生在一個三流小說或者動畫裡,主角絕對不會像阿爾都塞這麼神經質,並且還會上演一個蹩腳的自我完善歷程。事實上,這些哲學家的現實總是要複雜的多的多了。嘖嘖

然後,他那些法共的破事實在是有點複雜,我沒看出個頭緒來、而且他頻頻接觸那些精神分析師,讓他的心理變得難以捉摸,很多地方都被他說的都像是做夢一樣(其實他病重以後就基本上是天天在做夢)。好像法國的知識份子都是這個尿性——比如羅蘭巴特啊(什麽“夢幻般的寫作”這是什麼東西?),什麽福柯和德勒茲之類的。你能大致明白這些字面意思,卻完全不明白話里他到底想表達一種什麽樣的感受。

雖然這種自我分析的學術性成份相對較少,但是總讓我覺得和榮格自傳里的思想一樣複雜,不過榮格的自傳多麼積極向上充滿著能量,這本書簡直就是一本阿爾都塞的悲劇史。好像他從生下來就註定了是個神經癥患者了,他那苦大仇深的調調表現在和他內心有關的每一句話中,反正我有時候都被這些句子搞得有點神經質地感到焦躁。

說到底,這種水平的知識份子,一時半會想要理解他也是無稽之談。不過這些自傳倒是有些去神化的效果,薩特的一些趣事被他寫的像弱智一樣。這倒是挺有意思,可能這也是最大的樂趣所在。法國的知識份子和哲學家除了薩特和梅洛,還有于連之類的(克裡斯托娃我就不知道了),給我的印象差不多就是這樣——一本正經地夢囈。讀了他的自傳反而覺得他們這種情況更複雜了。可能他們的語境和我們差的確實太遠,我覺得法國的近代思想在所有西方國家中和我們的語境是差地最遠的。也有一部份也是因為像羅蘭巴特這樣的人比較喜歡耍滑頭吧。

人類的精神問題,果然他媽的比宇宙的奧秘還複雜嘖嘖。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