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100字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100字

《卢梭与反叛精神》是一本由[美]威廉·H.布兰查德著作,中央编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一):哲人大抵如此

也许正是因为他的两面性格,我们才会觉得完整,不寻常的经历、不一样的生活,既可以说是体验也可以说是折磨,我们怎么看他不重要,他怎么看我们才更有意义,也许这也是我们追寻他的原因。仰之弥高,钻之弥坚,唯有敬畏,才能表达我们的尊重。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二):《心理传记学译丛》的最新一本力作

这是由罗凤礼、萧延中老师主编的《心理传记学译丛》的最新一本力作。作者为著名心理传记学家布兰查德先生。此书议题甚好,集中于西方政治思想史上的一位大家:卢梭,运用精神分析的学说分析了卢梭政治人格与性格的起源,揭示了卢梭反叛精神及其个性的矛盾之处,同时也对卢梭政治著作的矛盾进行了详细的解析。

本书适合心理传记、政治思想史、心理学、政治心理学等方面的读者阅读。相信读者能从书中吸取大量的知识营养。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三):害羞都有了答案

卢梭以一个透露内心的勇敢者身份闻名世界。皇室伊丽莎白,托尔斯泰,康德,...都提到过卢梭对自身的影响。

卢梭是心理研究好的载体。一些不为清晰的动机,心理机制的成因。对卢梭影响深刻的事例被作者一个个串联起来,可以理解他害羞性格与家人母亲之间思恋行为是有关的。可以让人清楚的知道,害羞,不敢提及更多要求的性格是有动机的。这种动机不被卢梭本人自己察觉,它完好的影藏在潜意识里。在性格上哪怕卢梭多么奋力挖掘缺陷,都无济于事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四):透视卢梭的强健与脆弱

人类文明史上很少有天才像卢梭这样,他是如此独特,以至于近三个世纪以来,无论是他的生前还是死后,不只是学术圈,甚至连公众都那么为之着迷。这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乃是:卢梭晚年曾经把自己的毕生遭遇写成了《忏悔录》,这部回忆录以其华丽的文笔和坦率得惊人的自我披露,震撼了整个世界。卢梭本来是想借《忏悔录》来澄清他的时代对他的误解,但出乎他的意料之外,《忏悔录》好像获得了它自身的生命,它反倒成了引起争论的暴风眼。卢梭和诸多女性及18世纪其他众多启蒙哲人的是是非非,没有因这部书而变得清晰,反而争议更剧烈。在卢梭诞辰300周年之际,王英博士以中国近来翻译作品中少见的优美译笔,翻译出版了威廉·H·布兰查德的《卢梭与反叛精神——一项心理学研究》一书,该书在众声中呈现出了一个独特的音部。

“三维”透视:

布兰查德的方法

大多数研究者关注的是卢梭的学术思想,但布兰查德独辟蹊径,他试图为大家再现卢梭的心理状态。从心理学家的需要看,如果没有一个传记性的文本,是无法分析一个过去的人物的心理的。卢梭不仅有传记,而且是非常坦率而细腻的自传,所以,卢梭的《忏悔录》就成为布兰查德核心的研究文本。

我们中国有“三岁看大,七岁看老”的说法,而弗洛伊德开创的现代心理学理论也认为,少年的经历往往决定一个人成年的抉择。布兰查德显然是非常赞同这点的。所以,卢梭少年时代和他父亲、家庭教师的关系,成为布兰查德判定卢梭成年后的生存抉择的标尺。这个视角显然有“三维透视”的特征:因为卢梭的自传既然是“忏悔”,本身已经和世上绝大多数的“美白传主”式的传记不同,已经具备了一个自觉进行自我反思的视角,也即其本身具备了“二维”向度。多数研究卢梭的学者根据自己研究的角度或者偏好,选择性地直接借助卢梭的反思来证明自己的观点。布兰查德和这些学者不同,他着力的地方在于,在卢梭用心“忏悔”或是“辩白”的地方,再次以一个观察者的视角,对卢梭的心理进行再分析。这样,布兰查德的卢梭研究就具备了“三维透视”的效果。

强健却又脆弱:

布兰查德眼中的卢梭

卢梭因其《忏悔录》,自他的时代以来一直争议不断,而争议的多数集中在其“道德”层面。人们依据《忏悔录》,认为他是一个充满了“矛盾”或是一个“人格分裂”的人。布兰查德分析出来的卢梭又是什么样子呢?

作为一个心理分析师,布兰查德尽到了自己的义务,他采用了中立但同情式进入分析对象的方法,而非简单的道德选择。在他冷峻的解剖刀下,卢梭终于呈现了一个完整的人格:“他(卢梭)是理性的,但同时在不断合理化的过程中。他一直在努力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说出他怎么想的,描述他看到的生活。在18世纪的模式化和礼仪世界之中,他的诚实是不断更新的。更进一步而言,他有能力传达一定程度的敏感性,在脆弱的背后,怀着恐惧的、有时是迟疑的,对于被爱的渴望。”(中译本,第141页)换言之,卢梭是强健的,因为他坚持不理会时代的舆论气候,一直在理性地更新他的诚实;他又是敏感脆弱的,因为他有“被爱”的渴望!

各取所需:如何读

布兰查德的卢梭研究

我们怎么读这部书呢?笔者以为,布兰查德的作品对分析所有天才式人物的心理具有典范意义。但布兰查德研究的是卢梭,而卢梭又是所有天才中罕见的有自我解剖勇气的人物。正因为如此,他的《忏悔录》,和圣奥古斯丁的同名作品一起,被称为人类文明史上最伟大的两部自传体杰作。所以,我以为读《卢梭与反叛精神》,不只是读布兰查德的分析,更要通过它,读者自己来判读卢梭。如果人们只是猎奇,好奇于卢梭的情感生活,但又嫌《忏悔录》规模过于宏大,则读布兰查德的作品不失为最佳选择。(袁贺)

《卢梭与反叛精神》,[美]威廉·H·布兰查德著,王英译,中央编译出版社,定价:49.00元

《卢梭与反叛精神》读后感(五):【书摘】

序言

很多生物和自然现象都对人类有威胁。但经常只是某些确定方面的威胁,或者有时会给人警告的信息,使人免于灾害。只有人类,学会了在友善的姿态下,掩饰自己的恶意。我们对魔鬼的感知源于这种能力,没有哪一个关于罪恶的故事完全摆脱了这种模式。从小红帽的故事里咧着嘴笑的狼外婆,到哈姆雷特发现的秘密——一个坏蛋可以永远面带笑容。更要命的是,虚伪比狂热、暴怒更加罪恶。

当与18世纪的巴黎社会骤然相遇时,卢梭发现了罪恶的秘密。他的第一篇论文质疑了科学和艺术对道德的影响,但并没有真正把握到科学和艺术的力量。对卢梭而言,这绝不仅仅是个科学和哲学的问题,对真理的诚恳追求与华而不实的博学表演,人真诚的自然天性与文明城市中的虚饰礼仪,这其中的区别才是卢梭真正想描绘与表达的。任何场合都有规定好的行为模式,这样的社会不仅给人戴上了面具,也开启了罪恶之门,这里,一个魔鬼可以伪装成绅士的样子。

在艺术装饰了我们的仪表,教会我们用做作的语言激情地说话之前,我们的道德是原始的,但是自然的;行为的不同在你所看的第一眼就宣告了不同的个性。人类的天性并没有变得更好,人们在可以发现彼此的安逸中寻求安全;这种优点,我们已经不能理解其价值,它带来了很多罪恶。

在他的第一篇论文中,他试图调查人类罪恶的起源。这里,尽管谴责科学和艺术,然而他又塑造了真理的偶像,并使它等同于美德。我们无法相信,在来到巴黎之前,他从未遇到过一个有罪的人,或者,他自己从未对任何人犯过错。他并没有达到他在自己身上寻找的那种完全的坦白和真诚,但显而易见的是,他有种强烈的渴望。一个人可以热爱美德,寻求个人的诚实,他可以抛弃一切外在的保护和伪饰,只显现出本来的样子——这是心理学中最为诱人的秘密。

让-雅克·卢梭是探索真实世界的少数开拓者之一,那是一个与我们日常所浮游的表面完全不同的世界。探寻到深处,一个人能看到从前未曾发现的陌生和模糊的世界。这是一幅荒谬的图景,充满了矛盾。毫无疑问,一个习惯了文明世界虚伪的人,在这种状况下,发现一切超越了他思考所及的范围,那么他只有在矛盾和悖论中漂移,无法逃脱。在这样的深度,卢梭承受了孤独,还有令人恐惧的灵魂的死亡,但他可以为人类记录下自己的经历,留下危险的警告,并期待他人理解他所经受的考验和磨难。

卢梭遭遇的问题,似乎成为现代人都必须经历的困境。科学家发现了远远超过我们接受能力的众多事实,但真理,诚实地说,反而离我们更远了。加缪(Camus)曾说,不是一个真理,而是许多。每一个民族、党派,每一种人类的创造物都抓住了其特殊事实的解决办法。这些年里,灵活的理论家们令人惊奇地把真理转化为教义,这些教义成为扩大权势的工具。让人自由的渴望成为可以输出的商品,与那些古老征服的热情相比,人类为此流了更多的血。对于性满足重要性的发现,使人们可以满意地为一切做广告,从香水到避孕药,这给广告商们带来众所周知的笑容。

我们有充分理由寻求这样一个社会,它在公共政策和私人关系中都鼓励真诚和坦白。现代文明市民们遇到折磨时,必须承受严峻的考验。乌托邦已经被抛弃,古老文明的承诺已经打破,人与社会之间那条危险的边界被舍弃。从这一点出发,我们必须有充分的理解力去解决这个时代最具挑战性的社会问题。

让-雅克·卢梭寻找并发现了个人诚实和好的政府之间的关系,打开了一扇通向崭新研究的大门。意识到这一任务需要非同寻常的道德勇气,他宣布自己准备好了这一冒险的旅程。站在后来者的立场上看,加上最近获得的有关人类天性的洞察,很明显,卢梭没有意识到他所面临的风险。在他努力要构建一个良好社会模型的时候,他不得不直接面对自己的弱点。不过,他的失败并非一场完全的溃败,在宽广的范围中,他推翻了他自己那个时代某些神圣的谬误。当他努力要说出关于自己和社会的真相时,他带领我们面对真理相对的本质;经由他的诚实,他向我们展现了简单的、未经深思的诚实的局限性;在他对坦白的期待中,无意中质疑了我们所有人的真诚。

这本书最好被描述成对卢梭和他的政治理论的心理分析。但是,我曾经尝试,不管是否可能,避免使用心理分析术语。从皮亚杰(Janet)的时代开始,卢梭就是一个令人迷惑的心理分析主题,之前的著作几乎已经仔仔细细地考察过他。博洛尔(Proal从精神病学的角度研究过他,斯塔罗宾斯基(Starobinski)?完成了一项非常敏锐和具有穿透力的研究——卢梭的观念和透明(transparency)的概念,盖埃诺(Guéhenno)完成了一项传记性研究,探寻到卢梭个性的许多方面。尽管有如此众多有益的研究,关于他的心理特殊的一面依然没有充分发掘出来,而这一点,我相信,对我们时代有着独一无二的重要性。这就是他在政治领域的著作,尤其是关于政治革命的那部分。顺便提一下,我头脑中“政治”的概念比伏汉(Vaughan)在《卢梭的政治著作》中使用的词语含义要广泛得多。在卢梭那里,几乎每一个概念都蒙上了一层政治的色彩:《爱弥儿》,一本讨论教育的书,也是他最为深刻的政治著作之一,一个人找到了控制思想观念的基础,在《关于波兰政府的思考》中,这一概念得到了更强有力的应用。由于我所解释的政治领域十分宽广,所以,我所研究的卢梭的政治著作,和伏汉相比,范围更广,但却不及他全面。比如,我研究了第一篇论文,《给阿尔伯特的信》和《爱弥儿》——这些都被伏汉忽略了——而我没有仔细讨论《山中来信》和其他卢梭零散的政治论文,篇幅的限制和必要的卢梭生平的讨论使更为细节化的研究不太能成为可能。呈现出他的生活和政治著作之间的关系,似乎比给出他政治观念的进一步例证更为重要。我试图追溯卢梭童年成长的轨迹(施虐和受虐),呈现他成年个性的道德基础。我试图把这一点作为他丰富的心理生活的基础,来解释个性和政治信念之间的联系。而很多精神病学著作和其他作者已经探讨得很详细的地方,本书都作了必要的略过。在大部分时间,我也跳过了以下一些作者的著作,比如卡西尔(Cassirer),休马甘(Choulguine),柯班(Cobban),德拉瑟(Derathé),杜尔克凯姆(Durkheim),亨德尔(Hendel),他们有效地揭示出影响卢梭政治观念发展的心理之外的重要因素,比如加尔文教和日内瓦。我还略掉了一些被卢梭批驳的学者,如孟德斯鸠和格劳秀斯,和其他一些他吸纳了其观点的学者。

我的目标不是提供对卢梭著作全景式的评价,这在之前很多人已经做过。不过,一些卢梭的热诚追随者们的表现,似乎证明他们从未阅读过卢梭的著作。卢梭讨论观念,不过,有一种流动的感受和情感回荡在他所有这些观念的背后,即使是那些他用最雄辩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观念,似乎他一直告诉他的读者:“不要如我所说的那样做,如我所感觉的那样做!”他的一些观点与法国大革命的领袖们直接相悖,在很多方面,他是个保守主义者——即使在他自己的那个时代。但是革命仍然把他作为一个英雄来膜拜,他的著作,在很大程度上,塑造了法国大革命的方向和情感氛围。我的观点是:革命者们了解他,他们以卢梭的名义号召的很多东西,在他的著作中是找不到的,如果单纯从智力角度去阅读的话。这也许就是为什么这些年卢梭就像一个谜,学者们研究其著作,整齐地排列出他的观点,而把文本从它们的语境中抽出,这些观点甚至不能吹动一个人脑袋后面的发丝。

我希望把读者带回到卢梭那个时代,让他们像卢梭一样感受,我期待他们能感觉到当卢梭面对敌人时内心的愤怒,他的骄傲和自我厌弃之间矛盾的痛苦。我希望能够传达给读者卢梭特有的卑躬屈膝的傲慢——内在的傲慢,而不是仅仅作为一个观察者,因为我确信革命者和卢梭有同样的感受,通过这一点,他们辨认出了他。

但是,我并不想仅仅局限于欣赏卢梭的感受和感觉,如果我们能够发现他在寻找真理途中是如何失败的,那么,关于他和我们自己,就还有很多值得研究的东西。运用智力和心灵理解他,实际上同样重要,甜美的空气掩饰了他强烈的敌意的冲动,这一点非常突出。他热爱人类,特别是其中的弱者,但是在甜美的面具之后,隐藏着巨大的破坏性力量,假若它经由现代武器的装扮,就有可能摧毁整个世界。我想,穿透卢梭美丽的面具十分重要,因为在今天的美国常常看到他的灵魂在游荡。在美国,有一些事情,非常美好,非常善良纯洁,就像卢梭,我们想要拯救世界,我们同情世界上不幸的人们。但是,正是这种同情中的某种东西令我感到恐惧,如果我们无法带着批判性的眼光,深刻地考察其背后的根源,并进一步审视我们对正义的追求,我不知道它将会把我们带向何处。

……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