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亲亲土豆》的读后感大全

《亲亲土豆》的读后感大全

《亲亲土豆》是一本由迟子建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283图书,本书定价:28.00元,页数:2012-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亲亲土豆》读后感(一):平凡的爱

在公交上看完了亲亲土豆,它不长,却字里行间流露出秦山对他妻子的爱和担忧,看完后心里很难受,平淡幸福的农村小夫妻却因为癌症从此天人永隔.....

简单的幸福那样近,又那样远,突然想起我喜欢的他,他在遥远的银川当兵,我知道我们之间没可能,他不喜欢我,但我仍在心里默默祝福他可以获得平淡的幸福,不再那么寂寞!

《亲亲土豆》读后感(二):一篇一句

与水同行:故乡早已物是人非,沉淀的记忆有待良人慢慢拨开。

守灵人不说话:为自己所爱的人守灵是一种幸福(真的是吗?是最后的告别吗?不会伤感吗?会不会更像是小孩子拉着妈妈的裙摆不愿放手的执着呢?),灵魂的交流是不需要语言的。

不灭的家族:“我”一度不喜欢听别人说长得像爸,但转念一想挺好的,想他了可以瞅瞅镜子。

白墙:我和我的影子开始了愉快的生活。晚饭后我带你散步还不好?我非常愿意。

亲亲土豆:有些爱平平淡淡,但就是能让人羡慕不已。

《亲亲土豆》读后感(三):又一城

又一城

——迟子建的礼镇和《亲亲土豆》

很多作家都有属于自己的城市,不论是虚构的,或者是真实的:会是莫言那个魔幻现实主义的高密东北乡,也可能是鲁迅记忆中水道遍布的绍兴,会是顾城离开的那个北京,也会是韩少功想要归去的一无所有的故园。不是说特意刻画,但是,一个人的成长的环境永远是在塑造这个人,作者和创作环境,永远不可分割,也许不是他们的家,但是那座城市,就如同伏地魔的魂器,承载的是作者的精神的容身之处,如同池莉笔下的武汉,永远比真实的地域来的美。我不知道我想的对不对,但是我想,在这本《亲亲土豆》中,迟子建,是属于礼镇的。

初读迟子建是看了《文汇报》副刊上对于《世界上所有的夜晚》的介绍,那时候,从这篇中篇小说中那位记者见到的让人觉得有些奇特和恐惧夜晚,居然让人内心如此平静,就如同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经历的所有的夜晚一样。

而在这本书中,1992-1996年的迟子建,用她当时的最为成熟的笔法,为我们展现了一个礼镇,是作家笔下的“又一城”。这片土地是真实的,如同那个年代会发生的故事,那些岁月的流转,时代的变迁;这片领域又是虚幻的、理想化的,是作者的定义,我们见到的,是作者想要告诉我们的。

因为是短篇小说集的关系,不想一一讲述每一个故事给你听,但是,想谈谈《亲亲土豆》。

在这篇小说中,得了癌症的丈夫,想要省下钱,为了心爱的人能够过得更好;而爱着丈夫的妻子,在艰难的环境中生活,承受着丈夫得病的痛苦,装作坚强和勇敢,只希望他能够在剩下日子里能够没有恐惧和忧愁。他们没有说“我爱你”,却在用默默的行动去诠释这三个字。丈夫从医院出走,是为了回到他们的家,给妻子买上旗袍,是希望她能够在没有他的日子里过得更好;妻子守灵的时候穿上旗袍,在他的坟墓中放上土豆,希望丈夫能记得她身上的土豆花样的特别的香味。

小说写得很细节化,这些人很平凡,平凡地如同他们确实是这个样子;迟子建的礼镇,也正是因为这些细节变得精彩、丰富和真实。这个城,是千千万万的城市的缩影,又是一年又一年的生活的化生,这个城市本身不一定精彩万分,却又确实别致和让人惊讶的真诚和动人。

这是我见到的迟子建,以及她的城。也许,你见到的,会是又宜成。

By 林怿

2012年2月21日星期二

p.m.19:58

写于御庭园

《亲亲土豆》读后感(四):温

突然兴起,想要阅读迟子建的书籍,是因为最近读了迟子建《一只惊天动地的虫子》,这是一篇很大气的文章,由一个最极高的词语,来形容这一种最弱小的动物,生动的语言描写让我对这篇文章的作者产生了极大的兴趣。

这部短篇小说集选择了《亲亲土豆》作为了题目,依照作者迟子建的说法是“豆”来自大地,属于“温”,另一方面,《亲亲土豆》这一短篇小说也是最能体现迟子建那时的写作特质,这篇文章也很符合“温”这一特点,淡淡的温情贯穿全文。

土豆在初期引进爱尔兰只是单纯的被当作观赏类植物,土豆这种果实被人所食,直到一场饥荒,土豆被用来当作解决饥荒的食物,才渐渐进入人们的餐桌,成为人们所喜爱的一种食物。而在《亲亲土豆》之中,土豆所充当的角色已经不是单纯的食物,更是一种精神上的寄托。

有人说,爱情总会在时间的磨合下,变成亲情。李爱杰和秦山之间便是如此,或许他们无法“执子之手,与子偕老”走到最后,但是他们的感情应该是不会改变的,他们之间的感情是令人艳羡的,这样的感情就像土豆一样,朴实简单,还散发着淡淡的清香。

文中形成最鲜明对比的便是王秋萍吧,在丈夫生病前,就已经感情不和,而在丈夫生病后,生活更是雪上加霜,早晨早早的起来,去车站排队买票,再转手卖给票贩子,赚十五元这点点钱,中午,还要去收拾剩饭剩菜,一天辛辛苦苦只有赚八十元,还要应付丈夫好不体谅的要求,生活艰辛之极,更让人难过秦山。

不爱,苦苦折磨:爱,无奈离别。生活便是这样的变幻莫测,让人长吁短叹。

《亲亲土豆》确实也是是温的,因为里面带有一种温情,弥漫的是温馨的气息,夫妻之间的深情,朋友之间的互助之情,父母对女儿的舔犊之情,哪一样没有滚烫的温度?哪一样不会灼烧你的心灵?

在迟子建的所有短篇小说中,极大多数的文章,还蕴含着一种思乡之情,淡淡的离愁别绪。第一篇文章《月光下的革命》中,那个骑着一匹马,历经千辛万苦一站一站回到关里的丫丫;第二篇文章中,《与水同行》中,在国外买代表故乡特色的白老祖头像的“我”;《亲亲土豆》中,坚持回到故乡的秦山……如此如此,不可胜数。

迟子建的文章有的一如她的名字一样大气,但也有细腻温婉的描写,文章多是由温度的,迟子建的文章便多是“温热”的,情意绵长。

《亲亲土豆》读后感(五):一颗土豆,一片温情

故事发生在一个叫礼镇的地方,这个地方以盛产土豆为名,镇上哪家都会种植为数不少的土豆,土豆是个宝贝呀,煎炒烹炸煮,样样都是美食,也是礼镇百姓的主要收入来源。在礼镇的人家中,以秦山最为爱土豆,爱到什么程度呢?他能够闻得到土豆的花香味,有过种土豆经历的人都知道,土豆花儿极小,基本无味,而秦山能够闻到花儿的味道,说明他对土豆是多么的喜爱,他的妻子李爱杰,还有一个就九岁的女儿,一家人生活的其乐融融。

然而,在一个土豆花儿开放的季节,平时爱抽上几口烟的秦山忽然咳嗽起来,并且逐渐的严重,甚至咳出了血丝,在小城市的医院检查后并没有确诊,在妻子的陪同下一起买了几斤梨便回了家,吃了梨子的秦山情况有了一些好转,让妻子心里稍有安慰,然而一周之后,秦山又咳血了,在妻子的强烈要求下,俩人来到了省城哈尔滨的医院去检查。

来到了医院,便直接住了下来。

秦山,人在病床上,心却在土豆地里,心心念念的对妻子说“该是收土豆的时候了”。

妻子被告知秦山是癌症晚期的时候,整个人像是掉入了“黑咕隆咚”的井里,内心被巨大的悲哀征服,绝望到没有了泪水。为了掩饰内心的慌乱,妻子从医院的花园里偷偷的摘了一朵花儿掖在了袖口里,带给秦山看,秦山却耿直的说“还没有土豆的花儿香,更没有妻子的身体香”。

本来因为确诊而内心伤悲的李爱杰,和同是病友妻子的王秋萍一起解酒浇愁,醉后便一觉睡到了中午,李爱杰马上和王秋萍一起来到了医院,病床上已经没有了秦山的身影,连护士都不知道他去了哪里。

李爱杰内心极为崩溃,害怕秦山得知自己的病症之后想不开,寻了短见,便从松花江边寻到铁路交叉口,再到公园幽深的小树林,一切的可能自杀的地方都让她们找遍了,可就是没有找到秦山。

百般寻觅之后,李爱杰内心断定,丈夫肯定瞒着自己回到了礼镇。于是打点行囊,便回到了礼镇。

田野上一幅美丽的秋收图,大家刨的刨,挖的挖,连邻居家的狗狗都在地里殷勤的跑来跑去。

远远的看到,秦山猫在自己家的地里起土豆。午后的阳光沉甸甸的照耀着他。

两行眼泪从妻子的脸上滑落,滚烫。

收完土豆之后,东北地区便进入了安逸的冬日,而秦山却消瘦的越来越快了,几乎不能进食,却常常一言不发的看着妻子。在一个落雪的傍晚,秦山突然对妻子说,上次从哈尔滨给她买了件东西,当秦山层层打开包装纸的之后,一条宝石蓝的软缎旗袍,泛着动人的光芒。

两天后,秦山闭上了眼睛。

礼镇的人都来帮助李爱杰料理后事,但守灵的事情,李爱杰自己来承当,她在屋子里穿上那宝石蓝的软缎旗袍,守着温暖的炉火和丈夫,由晨至昏,由夜半到黎明。直到出殡的那一天,才换下了旗袍。

由于天寒地冻,在这个季节去世的人的墓穴都不可能挖的太深,所以覆盖棺材板光靠那点冻土是无济于事的,人们一般都是拉一车煤灰来盖坟,等到春暖花开了再培新土,当人们准备拉煤灰的时候,李爱杰突然拦住说“秦山不喜欢煤灰”,并拿起几个麻袋,吩咐几个年轻人,“往麻袋里装土豆吧”。

于是,礼镇看到了一个不同寻常的葬礼,秦山的坟堆上堆着饱满的土豆,被雪后疲惫的阳光照射着,使整个坟墓洋溢着一股温馨的丰收气息。

葬礼之后,李爱杰最后一个离开秦山的坟,刚走了两三步,忽然听见背后一阵簌簌的响动,原来是坟顶上那一只又胖又圆的土豆坠了下来,一直滚到李爱杰的脚边,像是一个撒娇的孩子在期待妈妈的亲昵呢。

李爱杰轻轻嗔怪道:还跟着我的脚呀。

故事到此,告一段落,一个悲情的故事,读到最后,却能够让人不自觉地弯了唇角,这是一种非常特殊的温暖,借助土豆这个介质,将夫妻间的深切感情表达到了极致。小说当中没有歇斯底里的喊叫,没有泪眼滂沱的哭泣,以非常平顺的语言,阐述了彼此之间的深情,真正是情至深处便无声。

这便是迟子建的风格,即便是自己内心寒冷如雪,也要把这雪融化了给干渴的你送上一缕清泉,就像当时读“全世界的鹅毛大雪,谁又能听见谁的呼唤”时,虽然最终的结局是茫茫的冰冷,但是整部小说不断出现的温情,就像冬日里温暖的小酒一样,时时驱赶着寒冷的存在,和《世界上所有的夜晚》中的“我想把脸涂上厚厚的泥巴,不让别人看到我的悲伤”一样,至今再读《亲亲土豆》,依然是对细腻入微的情感表达极为欢喜赞叹。

一颗土豆,一片温情。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