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1000字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1000字

《善与恶的彼岸》是一本由拂雷德里希·威廉·尼采著作,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310图书,本书定价:20.00元,页数:2007-1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一):震撼…… 欣赏

尼采的文字 让我全身发抖 这是第二个人给我这种感觉

第一个是鲁迅……

偶然阅见 原来 鲁迅也是读过尼采的书的 不知道 大师读另一位大师的书会作何感想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二):尼采的恶龙

尼采说,与恶龙缠斗过久,自身亦变成恶龙。我无意跃过恶龙,只愿,我与恶龙缠斗良久,自己依旧皎洁。

He who fights too long against dragons becomes a dragon himself;and if thou gaze too long into the abyss,the abyss will gaze into thee.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三):尼采很好,翻译弱到爆爆爆爆爆

尼采的书,中文版有多个译本,个人感觉以周国平翻译的为最好。这本书是我大三时候买的。买这个译本,完全是因为逛书店的时候,书店里,《善与恶的彼岸》只有这一个译本。

买的时候没仔细看,买回来之后,当晚后悔。虽然尼采的诗性哲学,行文间的意义本就难明,但是,——!!!你妹的翻译!你也不至于胡乱翻译吧!!!!!语病连篇逻辑混乱,让我联想到了著名的梨花体(两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唯一的共同点就是,荒唐)

首先说封面上“上帝死了,成为你自己”这一句话,首先,“上帝死了”是尼采说的,但是人家可真的真的没说上帝死了以后成了“你自己”,后一句,应该是译者自己理解的吧;其次,你妹的!!!!!“上帝死了”是尼采在另一本书《查拉斯图拉如是说》里提到的,这本书里根本没这个观点!!!!!!!!!!的你把这句话放在这本书的“封面”上!!!后面还加了半句自己胡乱理解的!!!!

其次,请翻译解释一下“上帝死了,成为你自己”这句话前后之间的逻辑关系。尼采哲学是很难理解,但是人家前后句都是有严密的逻辑关联的。你这句话前后的逻辑是什么??崩溃了~上帝死了,不存在了,怎么又突然变成你了?难道你也是死的,不存在的??死掉的你和死掉的上帝之间有某种本质上的关联???

崩溃中~~~~~正文中的逻辑混乱懒得写了————因为我根本就没办法读完。

杭州市江干区下沙博库书城,你还我血汗钱!!!!!!!!

《善与恶的彼岸》读后感(四):读《善与恶的彼岸》随感

个人感受下来,尼采的书并没有传统哲学书清晰一贯的逻辑性,而是满溢着激情与热狂的片言隽语,这是其长也是其短。所以窃以为没有一点阅读积累最好不要急着去尝试,否则不仅容易片面化,还难以体会其妙处。

从审美的角度来看,一个伟大的诗人,就应该让他在梦中战斗至死。然而我还是要说,逻辑就是逻辑,规律就是规律,不管你如何否认,它还是存在。尼采的书中对一切的评判流露出的是一种强烈的权能欲,这种东西在审美领域内我非常赞赏,然而在现实中有多么危险我想大家都明白。进一步拿些上不来台面的话说吧——以心理学来考量的话,几乎可以认定尼采的内心深处是充满了对这个世界的恐惧和不安全感的——一个健康的人又怎么会想着去控制一切呢?真正的强大是不会鄙弃弱小的,尼采不明白这点是因为他不相信世界上有真正发自内心的同情、有超越等级差别的爱。然而我觉得每个人只要仔细观察一下自己的内心就知道这不真实。很大程度上,尼采对强者的推崇不过是在安抚自身脆弱的自尊心。

但是不可否认,尼采是伟大的。他的伟大在于他为人生在道德与神秘的形而上领域外又重新开辟出了一个审美的领域、一个诗的领域。而这个领域是理性和逻辑无容身之处的,因而也是无法反驳的。我相信每一个体会过内心不安分冲突的人、每一个直面过自己内心黑暗的人和每一个对昂扬的力量和生命力有过想往的人都会与尼采发生共鸣。顺便说一下,大学哲学课上有不少人上去讲尼采,当然内容无非都是百度得来的干瘪的条条框框。读过尼采的书后我回想起那一幕觉得真是可笑:大多数人如果真正读过尼采,绝不会这么喜欢他。

公认地,尼采是一个哲学家,更是一个诗人。粗鄙如我,从书中也感受得到他那近于狂暴的内心奔突。当我吹着空调躺在床上读他的书时,我常常感到一种愧疚——一部以血书成的作品被人以这种方式阅读,岂不荒唐?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在读他的书时对号入座,认为自己属于高贵的一类人。说实话,这种意淫每个人都难免,可是当你喝着咖啡坐在沙发上阅读、完事还大谈尼采的时候,还是知道自己几斤几两的好。

说到底,论真诚的话,根本没有多少人有资格谈论尼采。我也没有,而且我也只读过他的一两本书,还要参考周国平先生的著作才能略有所理解。这么说可能得了便宜卖乖,但是请相信,我绝对是出于对尼采的敬意、出于对一个以血写作之人的敬意、出于对一个赤诚思考人生之人的敬意。

以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