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100字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100字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是一本由村上春樹著作,時報文化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NT$380,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一):出发

《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2017农历年始读完的第一本书。

第一次看村上的游记,相当的入谜。全书涉及到许多的全世界各地的一些地名,在搜索网站打开地图对照着地名或相关图片一个一个的来看,这样画面感很强。因为暂时只有台湾翻译版(也很庆幸自己在诚品书局毫不犹豫的买了,虽然价格有些小贵,网上对于台版的翻译有许多诟病,但我觉得蛮有意思的,让村上有了些嗲嗲的台湾腔。过一阵子想再看英文版)。特地百度了一下,台译老挝为寮国,初看到书名时还想着这个完全没有熟悉感的国家到底在哪里。

每到一个地方,看到一个新奇的事物,村上春树也总是天马行空的想象着不着边际的东西,波士顿观鲸时他会想着大部分时间耗在捕食上的鲸是没有时间听音乐,上网,做体检的……然后用哲学的观点归纳为和人类的每天的奔忙也许没什么不一样而已;看着媚公河湍急的流水他一直在想像水底的鱼儿是什么样子……当晚上佛塔出现白光时,就想着鱼儿们开始准备入睡了吧……在可惜熊本县的万田坑成为世界遗产时却又想到,也不知道万田坑的想法如何……他的游记还不时的会出现一些小幽默,因为文化的差异,可能我能get到的点也只是一点点而已……

这本游记是作者去过的众多地方的一小部分,实在是令人羡慕的很。如果可以像他那样在这么多的国度留下自己的脚印,感受如此丰富各异的文化该是多么美妙的事情! 或许终其一生,我们能去到的地方始终有限,想着想着,我不禁又在脑中思索着下一次的旅行目地的……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二):【读书半杯茶】之23 秋雨与春树

《门孔》by 余秋雨

《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by 村上春树

写下了这个题目才注意到两位作者的名字还多少有个呼应,一秋一春,一雨一树。画家朋友们,这可是个好题材。

这两本书都是出差时在机场的书店买的。一个在大陆,一个在台湾。两本书大部分都是在飞机上读的。读完后我这个对比一下的想法怎么也丢不了。

余先生的这本书,由十二篇人物、事件的回忆组成,写到了巴金、谢晋、林怀民、星云大师等华人中的名人,也写了自己的妻子马兰,甚至包括一篇给母亲的悼词。余先生的文章中,提到不少他与这些名人交往的趣事,也介绍了其中几位值得尊敬的前辈的处世为人。比如介绍巴金先生的文章中说到他62年的一次发言中对当时上海文化界"棍子横行"的声讨,他的80年代的自醒,和张春桥所谓的对巴金"不枪毙就是落实政策"的无耻言论。余先生总结巴金的前半生是"反封建"、"争人道",后半生是"斥棍子"、"说真话"。这样来评价、总结一位"文豪",对不了解中国当代史的人来说可能有点文不对题,但对于我们这些多少有过些经历的人,这样的评价却是难能可贵。的确没几个生活在二十世纪的文人能做到。余先生也不愧是一位文学家,开篇文章"门孔"中一段情节描写谢晋与残疾儿子之间的父子情深也让人感动。

但这本书看下来,有一种无法抗拒的失望。就像在饭店吃饭,买了碗荷包蛋面,吃完了面,却没看见荷包蛋。

余先生的书中,充满了大量对自己过去成就不可抑制的吹嘘。比如无数次地提到自己是当年是最年轻的在某次大会上的发言人,比如当年被"民意测验"推上了高校领导的岗位,比如自己几十次提请辞职才获批准,比如自己对当权者的抵制,比如自己中东之行后对全球恐怖主义行将兴起的警告,等等。这些事可能都对,但几乎每篇文章都这样那样地提出来,就像让人在吃荷包蛋面条的时候,老是咬到骨头。另外一些细节小事,此如说让别的名人等自己回电话的描述,就很小家子气了。书中最后一章写妻子马兰得罪安徽领导,似乎还为余先生在事业上受挫折,就非常的半遮面。我总觉一个本来可以很凄美的爱情故事,被写得不明不白,半途而废。

余先生早年的书比如《文化苦旅》,我很喜欢。所以这次在机场看见了这本书就匆忙买下来。可惜,没有吃到荷包蛋。

村上先生的书,却让人拿起了就放不下。十篇或客居他乡,或行游四方轻描淡写的回忆文章,让人看见一个心智成熟,对人生充满感悟的壮年男子的刚毅、深邃、淡定。村上先生的文章中也提到过自己的过去,比如重访在意大利写自己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小镇,娓娓道来,让我们看见的不是一个有先知先明充满战斗力的青年(比如余先生提到的自己在期间的情况),而是一个充满不确定,努力寻找自己在世界上位置的青葱的少年,一个能寻找爱情、生活,也会被爱情、生活眷顾的年青人,让人由不得地置身处地。文章的美妙之处,也就出来了。

村上先生的这本书是文学作品,不好介绍太多。转一小段他回答朋友问他为什么要去湄公河上落后地区旅行的话:

"我从寮国(笔者注:就是老挝)带回来的东西,说起来除了少数土产之外,只有一些风景记忆而已。不过那风景中有气味、有声音、有肌肤的感触。那里有特别的光、吹着特别的风…那些风景是否会对什么有帮助?我还不知道。结果或许并没有多大用处,只不过是回忆而已。但本来,那就是所谓旅行不是吗?那就是所谓人生,不是吗?"

推荐村上春树先生的这本书。

高嵩 10.22.2017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三):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我会选择读村上春树

我是在旅居北京的那段时光里,真正地喜欢上了村上春树。

2014年的春末,结束在深圳的工作,做了一趟沿着海岸线北上的旅行。在8月初抵达北京,想着这里挺好玩,又想等着看陶喆九月份的演唱会,就找了份工作,在这个城市做短期的盘桓。这不是人们常常说的北漂,而是带了一点点浪漫的旅居。

那一年零2个月的生活是有那么点浪漫的:同事们都好相处,工作也相对轻松,因为合作伙伴的缘故,有各种话剧、音乐剧的免费票拿,所以那一年我看了很多演出,也借此走遍了北京的大小场馆。

当然,看得更多的,是书。也是在那一段时光里,认真地读起了村上春树。

记得最早是在中学,《挪威的森林》被当做小黄书读过,还囫囵吞枣的读了《海边的卡夫卡》及两三本短篇集子,记得有《东京奇谭集》和《遇到百分之百的女孩》。然而当时根本没有读出个所以然,是随大流的草草翻阅。

2015年初,村上春树的最新短篇小说集《没有女人的男人们》上市,我有幸提前拿到了该书的试读本,读完后略显失望,难道这就是人们常常谈论起的那个村上?便想着系统的读一读村上春树的作品,试图弄明白他的好。

从《且听风吟》开始,3个月的时间里,读了近20本村上春树的书。

记得当时连着写了几篇阅读笔记,记录这趟阅读村上的所得。其中有一篇写道:

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有一种可以称作“村上氛围”的东西,它没那么惊艳,但也决不俗气,如一阵微风,扫过山岗、河流、森林、城市、人心......这是属于春秋季节和煦的风,想必是没人会拒绝,只要你耐着性子读一读,稍不留神就“滑”进了村上的文字世界。

如今读来,仍然是我喜欢村上的原因。

今年2月的某一期《三联生活周刊》的封面主题为《身为村上春树:畅销的青春、迷茫和孤独》。主笔陈晓在一篇文章中写道:

“我们什么时候会阅读村上春树?当离家后面对一个陌生世界不知所措时,当因为这种迷失需要安慰时,村上的文字以一种诚恳、简单的方式提供着安慰。”

这从另一个角度解释了为什么在独居北京的那段时光里,读村上读到入迷。

村上春树的作品里有很多孤独,主角们总是在寻找,可这种孤独与寻找并未传递给读者孤独感和迷失感,反而是一种共鸣与认同。仿佛我们发现了生活中的同类,两个孤独的灵魂突然知晓了对方,虽然依旧在各自的世界孤独着,却多了一份安心。

这样的文字总让我想起美国画家爱德华·霍珀(1882—1967)的画,画里的人明明是那样的孤独(一个人在深夜的咖啡馆,在异乡的旅店,在远行的火车上),却总能给看画的人带来抚慰。

你瞧,即使我们卑微地身处在这个庞大的城市里,却并不是拥有唯一频率的鲸鱼,在水泥森林的角角落落,总有默默散发着相同气息的同伴。

这种感觉,英伦才子阿兰·德波顿称之为忧伤的快乐。

“我觉得寂寞,却是一种温和甚至令人愉悦的寂寞感受,因为我不必在别人的欢笑与交谊中当中独自忍受自己的寂寞与周遭情景的对比,而是在这个所有人都相互陌生的环境里品尝着寂寞。”

所以,当不知道读什么的时候,我就会读村上春树。不管在何时何地有着何种心境,村上的文字总能让我快速地平静下来,然后跟着作者一起去到某个虚构的或现实的地方。

这样说来,村上春树就是我文学上的舒适区。

- END -

关注微信公号【小贝书单】获取更多......

视频说书/原创书评/精选书单/线下读书会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四):世界旅行者的好奇之眸 ——读村上春树《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

不知道什么原因,作家这个职业给人的第一印象总是“宅宅的”。这种刻板印象,大概是无论写什么东西,作家都需要长期伏案工作的缘故。但是,这世界上也有完全不宅的作家,村上春树就是其中一个典型。不看不知道,散文真奇妙。自从村上出版了《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我的职业是小说家》等几本散文集之后,他的生活一股脑地被展示在读者面前,我们才蓦然发现:村上居然是一个马拉松爱好者,他的写作无比地遵循规矩,他翻译了好多英语的小说,更重要的是他好喜欢去全世界各地旅行!

既然已经去旅行了,自然不能白去。村上把旅行中间的见闻写成文字,发表在杂志上,积累到一定数量就编辑成书,于是便有了一本又一本的“纪行文集”。我看过的就有好几本,而在台湾地区出版的这本《你说,寮国到底有什么?》则是最新出版的一部“旅行记”。书名中的“寮国”指的是老挝,但是整本书却未必只是关于老挝,而是村上在世界各地旅行后写下的文字,其中就包括美国、冰岛、希腊、芬兰、老挝、意大利、日本等等,所以内容还是很丰富的。

从这本书可以看出村上真的是一个“不安于室”的作家。他一言不合就出走,还特别懂得如何旅行。他的旅行方式不是观光客式的赶场子,而是在旅行的地方安安心心住下来,慢慢体验当地的生活,同时还带着自己的书稿去写。似乎逃开了日本的环境他才能创作得更好,例如书里就提到他的代表作《挪威的森林》是在希腊的小岛上写的。书里还说起的另外一段经历是他在意大利的好时光,他和太太两人经常开着车去托斯卡纳选购超好喝的葡萄酒,并且到城镇里的餐馆享受美食,在小旅馆投宿。这种漫无目的的旅行持续一周左右,又满载着葡萄酒回到罗马,随后在家一边拿着葡萄酒杯一边在书桌前写小说。

这样的村上,不再是那个带有神秘感的作家,而是懂得享受生活的普通人。与此同时,他还是一个天真的、对世界抱有好奇的大男孩。在书中,村上身为作家的细腻观察和冷静思考比比皆是,同时又带有些许的冷幽默。在冰岛,他发现由于远离欧陆导致的古老语言的留存,发现冰岛的羊、马和猫的特殊性。在熊本,他会思考那作为地方代表的熊本熊在增殖、衍生、膨胀成一个产业之后带来的后果。更有趣的,是他在波士顿对鲸鱼为了活下去只能不停地吃而没有任何娱乐与精神活动的换位思考。这些旅行中的经验和省思,因为带有村上式的古灵精怪、异想天开而别有生趣。

书中,村上写到旅行与记忆的关系问题。在他看来,旅行中曾经去过的地方,所有的美景带来的感动,都是瞬间性的,只能用心去记忆下来,存放在记忆的抽屉中。他写道:“我从寮国带回来的东西,说起来除了少数土产之外,只有一些风景的记忆而已。不过那风景中有气味、有声音、有肌肤的感触。那里有特别的光、吹着特别的风。耳里还留下谁口中发出的声音。还记得当时心的震动。那是和只有照片不同的地方。”(第189页)那旅行过的地方,那曾经逗留过的场所,在旅行者后续的记忆中,或许都会如村上所写的这般柔软而蕴藉吧。

但是,对于旅行者来说,更加值得思辨的是日常与反日常的关系。毋庸置疑,旅行是一种反日常的经验,是从日常之中抽身而出,在另一重时空中进行体验,而旅行的悲哀正在于我们终将要回到日常之中。“回到我本来所属的时间性中。迟早都必须回去的那个场所。”(第121页)但是,旅行的经验却是非常重要的,它给我们带来新的看待世界的视角,并以此重新擦亮被习以为常的生活所遮蔽和压抑的“好奇之眸”:

“不过在琅勃拉邦,我们自己想看什么,要自己去发现,必须以自己的眼睛,花时间去观察才行(只有时间多得是)。而且必须随时勤快地运用自己的想象力。因为那里并不是我们可以适用现成基准和知识,以大量生产的作业流程处理情报的地方。我们对各种食物必须去除成见地去观察、主动去想象(有时妄想)、去衡量对照前后、做出取舍选择。”(第183页)

旅行激活了眼睛,也激活想象力,促使旅行者去省思既有的生活模式和生活框架,并且开始发现世界的多重性和另一种生活方式的存在。村上对这个问题的思考无疑是有启发性的。

村上是一个职业写作者,他虽然以小说家举世闻名,但是其散文也别有风味,这种风味尤其体现在“旅行记”和“专栏”中。身为“小确幸”的始作俑者,村上的确对日常生活有一套自己的见解,也发明了一套独特的生活方式。往复之间,他不仅发现了旅行的美,也发现了日常的美。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读后感(五):旅行,大概是件好玩的事情

“每周读书”以前介绍过安藤忠雄的《安藤忠雄都市彷徨》,孙东纯的《迟到的间隔年》,石田裕辅的《不去会死!》,这些都是阅读起来十分愉悦的书。

最近我读了村上春树的《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这本书读起来很舒服,不过和上述三者有所不同。安藤忠雄的思考有其专业深度,文笔优雅技巧娴熟;孙东纯的文字比较质朴,并不深奥,但是经历真实动人;石田裕辅的文风最为朴素,无甚技巧可言,但胜在故事独特,单车环游世界颇为奇幻。

村上春树与这三者全然不同,虽是游记,但是行文继承其小说一贯的亲切,叙事方式与第一人称小说无异。这部文集的故事并不出彩,但作家的体验与思考十分独特,是一本可以在轻松阅读的过程中频频点头的书。

我也翻阅过些并不好玩的游记,只是没有在博客发表出来。同样是旅行这件事情,同样是写作出版,为什么有些作品让人开心有些却令人厌烦呢?

如果把人比作一个黑盒,旅行可以看做黑盒的输入,游记写作可以视为输出。

输入的形式有很多种,旅行只是其中之一。旅行的方式又有不同,旅行社带团,多人自助游,单人随性游,或徒步或骑行或自驾或扬帆。每个人在旅途中所视所闻所体验所感受大抵决定了黑盒输入端的信息量与信息价值。

黑盒的处理能力因人而异。假使同样的时间地点同样的旅行方式产出基本雷同的信息量与信息价值,那么黑盒的处理能力与处理方式就决定了输出的信息量与价值。比如同样去冰岛,擅长讲故事编辑视频的 YouTuber 可以产出有趣的视频,擅长写作的村上春树可以产出游记,普通大众可能会产出剪刀手纪念照。同样是视频、游记和照片,黑盒的能力决定了是否能够输出以及输出物的质量。

令人厌烦的不是拍得模糊或者构图奇怪的照片,也不是过分抖动收音很差的视频,当然也不会因为小学生水平的写作技巧。以我读过的令人厌烦的游记来说,他们大抵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自视过高。

作者会有这种心理是很容易理解的,以前我们在介绍《影响力》的时候有提到,人类的认知模式会潜意识认为相近的事物具有相似的属性,所以和名人合照的人似乎就获得了名人光环的庇佑一般。而炫耀心理又会让人们乐于把这种低成本取得的光环通过互联网对外广播。

旅行大约是相似的东西。有些作者会在游记里或显式或隐式地透露出“能在这个地方旅行是非常厉害的一件事情”,而一旦读者意识到真相并不如此,在这个地方旅行的成本不过是一张机票一份签证而已的时候,就会有一种不过如此的感觉。

前段时间我读到一本勇闯无人区的游记,这件事情本身难度系数很高,能做到这件事情的人在某种意义上值得尊敬。但因为作者在行文中再三提及自己的旅程是举世无双的创举,又因为不是职业作家,文笔繁冗无趣,作为读者来说阅读体验也是非常糟糕的。这本书技巧平平不是问题,但三句不忘吹捧自己让本就艰涩的阅读雪上加霜,终于读不下去。

《你說,寮國到底有什麼?》是一本游记文集,村上春树因为职业与兴趣的关系,多年以来旅居世界各地。所见所闻固然异于常人,作家的见识与态度,文笔与思考,决定了这部“输出”不会太差,至少不会令人厌烦。

是书里我最喜欢的一句。大都市是一个巨大的囚笼,行走在其中的囚徒们来来往往,日日夜夜,亦步亦趋地跟随时代的潮流。作为囚徒的一员,我也无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各样的事情,疲累的时候我会想要踏上旅途,切换到另一个平行世界,假装在深山老林里悠闲地享受活着的自由。

很多信息的输入是无法通过浏览互联网,阅读书籍来获得的,不去亲自踏上碎石路,淋一场雨,捧一把雪,听一听海浪的声音,闻一闻鱼市场的味道,大抵感受不到这个地方的魅力。更不用说与当地人聊一聊天,尝一尝当地特色的食物了。

有人喜欢通过广告文案抬高“旅行”的价值,有人喜欢发照片的时候把“旅行”吹成神圣的仪式,但很少有人关注“旅行”本身。旅行,应该是一件好玩的事情。不管通过什么样的形式在什么样的时间去什么样的地方旅行,应该是令人开心的(除非你是在流浪),而且仅此而已。旅行并不神圣也不是人生必需品。

我喜欢旅行,不仅因为可以暂时离开囚笼,也因为可以在旅行的过程中,体会活着的自由。

2018.06.29/中午 于 T.i.T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