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精选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精选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是一本由马威著作,上海文艺出版社 / 上海文化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8.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一):评《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

书内容和结构都很简单。

全方位描述了全职妈妈困境;全职妈妈的挣扎……

在最后读者看到了她们找回自我……

女性看似有选择 却是有选择范围的选择 这范围的界定还不是在女性手里……

愿每一位女性都能活出自我 愿每一个人都能活出自我。

书中引用了很多作品影视 除了作者写的 我还能联想到房思琪,「他为什么打我」等等作品。第二本强烈推荐给遭遇家暴的女性 哦对了 家暴不只是肢体暴力 还有控制等……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二):探索,并不边缘

经朋友介绍偶然看到了马威女士的《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一书。应该说这是一本聚焦社会边缘人群的著作。与其说是人类学,不如说是一部杂学书,人类学、社会学、心理学、经济学等等都有涉猎,覆盖了全职妈妈这一群体在社会中遇到的各方面问题,有这一群体的思考、挣扎、探索、适应、反馈,同时,这本书也对现代社会如何包容、接纳、滋养全职妈妈这一群体,更好地发挥他们在家庭、社会中的作用;对男性在家庭中应该承担的角色进行了讨论(尤其是应该如何分担家庭责任而不仅仅局限于挣钱)。

全职妈妈的出现与这一群体数量的不断增长,如作者所说,是改革开放的产物,尤其是21世纪以来的产物。我非常欣赏作者对这一问题的认识——尤其是承认社会主义改造对妇女解放运动的意义。事实就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至少一半时期(40年左右),妇女能顶半边天这句话是经得起考验,并且可以说是令西方羡慕的。社会主义国家给予妇女权益以充分的保障,在劳动、就业、医疗卫生、育儿、休闲娱乐等诸多方面,中国妇女都有着和男性平等的权利,同时,在对国家的贡献方面,巾帼英雄辈出。全职妈妈这一群体的兴起,某种意义上,是社会阶层、分工出现重大变化,社会结构出现重大变革的体现——至于积极消极,只能说冷暖自知。由于这一群体的新起,伴生而来的也是诸多问号,如何调适各种纷繁的关系,这本书可以说给出了有益的探索。但我个人认为,在可预见的几十年,这个问题还不能给出最终的答案。能够结束全职妈妈各种矛盾的,一定是完善的、能够消弭各种在社会和家庭中饰演不同角色的男男女女们的焦虑、满足人民物质生活和精神文化生活、发展需要的社会保障。而这,只能由高度发展的社会主义——来实现。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三):寻找回来的自我

英国著名社会学家安东尼·吉登斯(Anthony Giddens)说过:“21世纪社会学会有长足的进步,这个进步最重要的动力之一就来自于曾经被忽略的人类的另一半人-女性开始说话,开始揭示她们的经验,当女性的知识进入社会学就会有更多的知识得以生产,性别社会学最重要的使命就是性别知识的生产,去揭示历史的、生活的真相。”

综观人类历史,“职业”概念出现时人类已经进入到文明社会,但是“母亲”概念的出现则早于人类使用语言之前。女性生理构造决定了女性有着承担母亲角色的使命,这个使命推动着人类的历史进程,也塑造出女性不同于男性的生活节奏与思维方式。考古学和人类学的研究发现,由于照顾婴儿,成年女性活动半径少于男性;为了给婴儿提供稳定营养,女性擅长采集使食物来源更加稳定;为了降低婴儿生存风险,女性通过更多交流形成互助群体彼此帮忙照应;为了识别婴儿情绪,女性更擅长阅读表情,更擅长于情绪沟通。“母亲”角色沉淀在女性基因中代代传递,深刻影响到人类进化的方向。

被隐藏的声音具有启迪式的能量,倾听与描述看似简单,却是逼近真实的开始,有关全职妈妈的描述不过在说明一个道理-“人与人是否能够抛开性别建立一种平等关系”,所以,这个话题不仅限于女性而且属于包括男性在内的人类全体。这本书要在记述的基础上再稍微前进一步,以全职妈妈们的个人表述为主体,通过人类学资料的并置,现代社会性别与性别制度的反省,反思和探索女性价值多元的可能性,来回应一位全职妈妈的小心质疑:“难道我们女的就只能接受生娃带娃养娃的命运?”来回应一位全职妈妈流着眼泪发出的感慨:“这个社会怎么对全职妈妈这么不友好。”

可能,这本书就要回答,女性可以身处更加包容的社会,女性可以拥有更多可能的选择,女性并不需要被某种命运绑缚。在我们这个社会之外,女性在一些文化中拥有着更大的权利,在一些文化中体验更为丰富的情感,在一些文化中享受着亲密不渝的同性友谊。

妈妈们需要看见彼此,也需要被彼此看见,她们就这样相伴着,共同滋养。她们通过组织建立起人与人的连接,通过连接增加了个体生命的韧性,通过韧性支持下一阶段的探索,也通过探索确定了未来的可能,妈妈们因抱团而闪烁出了微光,照亮了自己黯淡的全职生活。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四):如何做好跳桥胖子的后续

许久不见小高,最近遇见,疲惫得很。一个人带两个孩子,还又开了一家小小的服装店,能不累呢。可是,小高却很是开心,用她的话来说,是终于摆脱了掌心向上的生活。

掌心向上的生活,没有体验过的人,或许是没有资格评价。而这,是大部分全职妈妈的缩影。《在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中,有一个叫蕾蕾的妈妈,在她的生活中,如果领着孩子出去,不管是吃还是玩,花费多少,老公都没有意见。而一旦自己出门,老公对她的经济约束就会很明显。她说自己就是一个富裕的穷女人,因为尽管家里有许多钱,但怎么花,能花多少,和自己关系不大。

也许你会问,为什么成为全职妈妈?好多人都说是家庭需要。在书里用一个跳桥胖子来形容,这是源自美国伦理学家托马斯虚拟的经典场景,“电车难题”。一辆电车沿着轨道驶来,轨道的尽头有五位工人,这时候有一位胖子路过轨道上方的桥梁,如果这位胖子掉下去,正好可以把电车卡停,能够救下那五位工人,而胖子必死无疑。

其实,对于家庭来说,全职妈妈就是这位胖子,跳下去,牺牲自己,成全家庭。牺牲自己一个,换来整个家庭的幸福,这是每位跳桥胖子的初衷。

在电车难题中,付出的是胖子的生命。在家庭中,全职妈妈付出职场生涯,那她以后的生活应该何去何从?如何在掌心向上的生活中找到自己的出路,秋子从心理学中找到的路,或许值得尝试一下。

这条路,是一条重寻自我的道路。

首先是发现。发现自己的优势,也可以是自己的爱好。就像秋子,她喜欢阅读,也喜欢写。也可以是欣儿,在一次陪伴孩子的亲子活动中,她发现自己在烘焙上有一点天赋。

其次是行动。秋子不知道自己写得怎么样,于是写了再说,从自己跟前写起,慢慢写到所有的女性,越写越顺手。欣儿开始在家里捣鼓甜点,从不需要烤箱的绿豆糕做起,后来添置了烤箱、华夫饼铛等一系列专用设备。

最重要的一步是承认,不仅仅是自己的承认,还期待他人的。于是,秋子把她写的内容发到了公众号上,慢慢地,获得了读者的认可,粉丝已经积累到6000余人。欣儿gengtian的烘焙也有模有样,虽然她很少在朋友圈等自媒体大广告,但总有人给她下单。她已经拥有了自己固定的客人,忙得不亦乐乎。

秋子说,做一个非典型的全职妈妈,也挺好。孩子需要时,第一时间回应。当孩子不需要时,就安安静静做自己。

是的,做一个全职妈妈是胖子跳桥式的牺牲,但是,一旦有时间,还请做回自己。哪怕一直在全职妈妈与自我之间反复跳动,也好过在他人的框架中过自己的生活。

《你的名字,不止是全职妈妈》读后感(五):全职妈妈们的出路在哪里

女性作为弱者, 需要被关注, 被看见, 被支持.

我自己作为一个职场妈妈, 深刻的理解到了"妇女能顶半边天"的意味.

中国政府一方面大力提高女性参与社会劳动的机会, 整体来说女性因为可以选择在职场打拼还是开拓了很大的空间与选择权. 但确实有蜡烛两头烧的情况, 白天要上班, 晚上要家务和育儿. 一方面男女同工同酬 和 女性职场上升空间还是有一点窄, 女性因为育儿导致精力不足够分配到工作上的事实, 女性从事服务业等原因, 也导致女性普遍薪水较低. 因为薪水更低, 对家庭的贡献更少, 作为女性更加擅长, 所以在女性没有什么话语权的情况下, 家务和育儿的工作也自然就落在女性头上. 而男人作为既得利益者, 有意无意的淡化女性事实上在打两份工 (职场和家务育儿)的事实, 整整一两代女性都是做了牺牲.

在过去的年代(60年代到90年代初), 在厂矿企业单位大包大揽的情况下, 单位有托儿所 幼儿园 医务所, 还有单位宿舍, 有些还有子弟学校(9年义务教育), 那时候上班也不需要996, 上班通勤路程短, 娃的接送也相对简单, 上小学了就都是和邻居家或者自己家的哥哥姐姐们一起去的了, 不用大人接送. 相对来说这种情况下, 绝大部分家庭都是双职工, 孩子呢就集体养育, 家务呢就大部分还是女性在做.

进入千禧年之后, 随着国企下岗潮, 这种单位包揽的养娃模式日渐式微, 慢慢往社会化 家庭化养育转化, 成本越来越高, 另外一方面随着经济发展, 男方的收入养活一家人也能负担了, 慢慢全职妈妈们就多了起来, 也就有了马威的这本书, 做了一个相当全面的观察.

我读这本书有两个比较深刻的印象. 一个是富裕家庭的某全职妈妈, 没有固定金额的零花钱, 老公利用节庆红包的发放来曲线影响他不认同的老婆的行为 (参加公益项目等). 这个例子里面的老公, 是比较大男人主义的, 希望老婆在家当金丝雀 围着灶台和孩子转, 不希望老婆有自己的想法. 另外一个是"养育孩子需要一整个村庄", 集体养娃, 社会化养娃.

马威这本书写了非常全面, 9个章节很面面俱到了, 当然在这么薄的一本书里已经是非常难得了. 每个点都提了一些, 作者分享了很多延展阅读资料, 可以扩展来读. 至于解决方案, 很多也是需要整个社会来提高的, 当然个人也要先有相应的认知.

我自己总结的几个方向 (当然有点乌托邦的意思, 姑且做个梦):

1. 社会化养娃 - 托幼机构: 设置从3到6个月开始的普惠非盈利甚至长期来说政府包揽的托幼机构(也可以只送半天), 解放职场妇女及全职妈妈. 目前小学之前的养娃都是靠个人, 这部分成本其实蛮高的. 可以召集或用政策引导50岁之后的退休大妈去托幼机构做义工/志愿者. 如果(土地)场地由政府免费或低价提供, 租金和人工都能大幅降低的情况下, 又不允许利润太高, 这种托幼机构是可以非常低成本运作的.

2. 社会化养娃 - 活动场地: 设置宽松的安全的公益性质活动场地, 就在住宅附近步行可达, 比如建筑条例里面像规范日照小时数那样, 强制要求配置相当比例的土地面积作为育儿场地, 包括篮球场等运动场馆, 儿童爬梯 和沙坑, 无障碍通道(方便推行婴儿车). 就近入学有个好处就是同学们大家都住的近, 放学了可以一起户外玩耍.

3. 社会化养娃 - 饮食及家务: 开发推广方便煮食的婴儿辅食等. 中餐做起来是非常复杂的, 要在社会上推行一个共识, 接受一些简单食谱, 全职妈妈们不需要花太多时间精力去准备一日三餐. 电器普及起来, 蒸烤箱 洗烘一体机 吸尘器这种不需要消耗太多人力的要及早用来解放妈妈们. 有消毒水及高温其实就可以杀毒了, 为什么要手洗袜子呢.

4. 妇女权益保护及税收支持: 学习日本, 全职妈妈有权分一半退休金. 学习德国等欧洲国家, 家庭结构里有全职妈妈的, 有退税支持, 最好是退到全职妈妈的个人账户哈哈. 或者国家给全职妈妈按照孩子的个数发补贴. 包括医保养老金什么的.

5. 灵活的就业小时: 可以打散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