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的读后感大全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是一本由贾行家著作,新星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页数:33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读后感(一):他的身上,有一种“很古的东西”

这两年,贾行家在得到 APP 上主持一档日更音频栏目《文化参考》,话题涉及时新的《瞬息全宇宙》、《好好告别》、互联网黑话……也有“古早”的《世说新语》、北京人艺、老舍等等。贾行家对它们作观察与评点,单读也曾分享过几回(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读后感(二):一砂一极乐,一方一净土

一、沙子

我们每个人就是一粒沙,每粒沙就是一个世界。经历风吹雨打,到处随波逐流,或聚或散,渐方渐圆。最后,我们找到了自己的位置,我们拥有了不同的世界。

我们做梦,我们苏醒。我们来到这世上,我们在追寻什么?历史学家追求真相,哲学家追求智慧,我们是俗人,我们忙碌一生,回过头来,我们到底做过了什么?我们失去了什么?又得到了什么?

这本《世界上所有的沙子》或许会我们一个思考的方向。

贾行家在书里说:“也许我们最亟需的不是真相,不是智慧,而是让自己的心智如同风中之沙,镇静而清澈地回到这些潮汐中,去观看命运如何展现,世界如何塑造。”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一砂一极乐,一笑一尘缘,恍惚间,仿佛我们不曾来过。

我们可以慢慢走,对自己不作安排,只看看沿途的风景,走到哪算哪。也许,我们可以经历得更多,领悟得更深。

在任何一个时代,最重要的也不是书,而是“平凡而自重”的态度。古时如此,现代亦如此。

本书的每一篇文字,也是一粒沙子,一粒深思熟虑的沙子,一粒经过提炼的沙子,一粒平凡而自重的沙子。书中的每一粒沙子,或大或小,或方或圆,让我们从某一个角度,了解了这个世界的一个侧面。

书中提到奈飞《爱死机》第二季,正巧我刚看过,记忆犹新。贾行家说本剧只有《溺毙的巨人》一集可以看,简直同意得不能再同意了。一个如鲸鱼般大的巨人溺毙在沙滩上,附近小镇上的居民纷纷赶来,他们先是在尸身上玩耍,后来干脆肢解了拿回去当纪念品,直到巨人不复存在。

巨人如同一粒巨大的砂子,当失去了力量后,或从内部解体,或由他人分割,最后化为乌有,记忆也随之消亡,从其他人的世界中淡出,仿佛从来不曾来过这个世界。

贾行家提到了加西亚·马尔克斯的短篇小说《世上最美的溺水者》,与这一集正好形成互文。

人们在海边发现了一个溺死的巨人,镇子里的人都动员起来。男人们寻找死者的家属,女人们给死者做衣服。因为太高大,没有现成的,她们剪了一张帆。她们给他穿衣服、梳头、剪指甲、刮胡子,男人们和女人们一起给他办了一场他们所能想象的最华美的葬礼。回来后,他们对村庄重新进行了装饰。

马尔克斯是《百年孤独》的作者,诺贝尔奖的得主,这部小说完成于1968年。

人们对这粒巨大的砂子的不同看法和作法,决定了自己的模样。人们在决定他人历史的过程中,塑造了自己的历史。

被誉为“近代史学之父”的19世纪德国史学家利奥波德·冯·兰克主张,研究历史必须基于客观地搜集研读档案资料之后,如实地呈现历史的原貌。他强调不以今人偏见来衡量史事,即历史不为道德、宗教、哲学等学作嫁衣裳。

利奥波德·冯·兰克肖像,阿道夫·杰本斯于1875年绘制

当我们身在历史中的时候,我们是看不清的。我们不知道哪一步是历史,哪一步是玩笑。历史是后人总结的,英雄是历史赋予的。真正的英雄不是改变世界,而是改变自己生活的每一天。

书中有大量的历史史实,很多不为我们所了解,但一旦了解,却发现极为重要。可是看出,在讲述的时候,本书尽量不带情绪,不做总结。但是,我们中却可以体味到一种历史的无情与无奈。

很多时候,贾行家不是简单的排斥或赞扬,他独立评论,保持着理智的距离感。提到京剧《四郎探母》,杨延辉兵败被俘,在辽国改了姓名,与铁镜公主成婚。母亲佘太君挂帅出征辽国,他要去相见,公主冒险为他盗了出关的令箭。母子相会。有人不喜欢这出戏,说是“投降主义”。贾行家说,对这种人,“我远远见到就会避开。

民间有各种各样的人,各种各样的事,民间的每一粒沙子各不相同,又都相映成趣,各自生辉。

陈丹青在创作手记里写道:“真正厉害的、有威望的民间人物,往往是矮小精壮的,有如一个攥紧的拳头。”

本书最后说到文学家与苦难,我想起了《西滢闲话》中提到的一个故事。文艺复兴时期,有人游历西班牙。导游指了一个乞丐似的老人说:那就是写《堂吉诃德》的塞万提斯。这人惊异道:“塞万提斯吗?怎么你们的政府让他如此穷困?”导游道:“要是政府养了他,他就不写《堂吉诃德》了。”

经周作人考据,确有此事。

现在的社会,信息爆炸,我们的注意力随时被新的信息所影响和覆盖。对于文明来说,这实际上是一种倒退。

本书的思维是跳跃和发散的。书中不时见到现代著名人物的名字,他们中有历史学家,有艺术家、有作家、有导演。贾行家通过自己的大量阅读和访问,将各位专家学者的思维串联起来,给人以极强的阅读快感。

书中从韦小宝到游民,从袍哥到京剧,或道家或儒家,或环保或地理,或电影或小说,或文字或书法,无所不谈,无所不说,但总有一根若明若暗的线着。

本书写杜甫,写沈从文,写托尔斯泰,写陀思妥耶夫斯基,信手拈来,恰到好处。书中谈艺术、谈文学、谈历史,谈天说地、旁征博引,知识量巨大。精准的语言,淡淡的叙事,读来常有醍醐之感。

书中的每一个部分都简洁而干练,没有长篇大论地说教。每一部分都不长,每个观点点到为止,给读者充分的想像空间。上下五千年,纵横千万里,本书带给读者的是一场思想盛宴。

那么,谁适合读这本书呢?借用贾行家在“文化参考”中的话,每一个给心里保存了一小块柔软之地的人。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读后感(三):自由延伸的阅读:关于历史、生活、当下和我

小冒坚持原创的823篇获取新知,恢复好奇心,开始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在现实和文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今天还是书评,因为我又一次开启短期居家办公,熟练又淡定,解决各种问题。真的是各靠种routine爱好里,感受到一切如常。

说实话,我从没真正想过,自己可能会成为见证历史的一代人。

那些存在于历史的经验教训,冷冰冰的文字和数字终于变成鲜活的现实,历史缝隙中创作出的荡气回肠的故事,变成了现实,发生在当下。

如果人生最大的困扰,仅仅来自于一个普通个体汲汲营营的日常,还能有岁月静好,无所事事的闲暇来抚慰自己,那真的是再幸运不过了。

来自于现实世界的种种,我没太多资格指点江山,也没有能力提供更多的新知和信息,更不想过多制造焦虑。

无论精神还是肉身,都有种被困住的迷茫和低落。所以,我想起毛姆说过的,阅读也许就是当下最易得,最实用的避难所。

逃离密集的信息轰炸,正确但无用空洞的鸡汤废话,但绝对不是逃避现实,不切实际,而是沉下心来阅读和思考,减少心烦气躁,重拾“人间值得”的信心。

我今天很想推荐一本文化艺术类评论性质的对话合集,来自贾行家得到App年度日更专栏“文化参考”第一季的文本凝结。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

诚恳地对话,九大类自由延展的话题,既有社会思想、历史钩沉、人物解读,也有野史八卦、身在江湖,领略文学、艺术、生活的万般景象。

01 回归最原始的阅读快乐

读书最快乐,最自由的时候,就是小时候。

寒暑假的我,可以为了酣畅淋漓地连续阅读,抓紧时间提前赶工完成作业,甚至能为它废寝忘食,日夜颠倒。

那时候的阅读,未必高深莫测,但是毫无功利心,就是单纯沉迷于无用之美的体验感,让心灵神游在路上。

那时候选书也好,阅读也好,唯一的标准,就是:我喜欢,有趣味,有收获。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太丰富了,天马行空,复苏我们早已干涸的想象力,麻木的好奇心。

特别适合,一有闲暇就打开一篇,利用好碎片化的时间,开启一场有意义的阅读。

比如,他谈 “人类不值得”——从人工智能的种种,引出科技创新的伦理问题。

曾经科幻题材的影视剧和书籍作品,寄托了人类无尽的想象,甚至还会启发科技进步。

但一不留神就会发现,我们以为只存在与虚构故事里的情节,也许正悄无声息地发生在身边。

昨日硬核科幻,也许早已变成今日问题层出不穷的魔幻现实。

也许丹·布朗2018年的解密悬疑小说《本源》里那个耸人听闻的大胆预测——新的生命起源说和我们人类的何去何从。细思之下,居然也变为情理之中

比如,他也与时俱进,谈一代又一代的流行网络用语现象,很多名人大V在悼念袁隆平先生时,把“国士无双”打成了“国土无双”,大众不只是在围观一场基础教育,乃至义务教育的连环追尾惨案,也是在目睹一场文化语境的崩溃。

作者反而不带预设,不作价值评价,介绍了很多出乎意料的冷知识:

我们习以为常但其实是 “外来词“的词汇,譬如“原理”“作用”“自由”“政策”“经验”“解决”“现代”“宗教“,这些词都收录在专家编著的专门词典《汉语外来词词典》中,各有各的历史沿革。

关于口音和方言,层出不求的网络用语,引申到中国文字其实属于“自源文字”,表意性高。

就是因为可以不依靠其他民族的文字,通过表意、象形等方式独立创造出来的,信息量才会这么大。

听不懂包含着YYDS这种词,看不懂颜文字,火星文的人,在“另一种文化“群体面前,是不是也一样可以被”鄙视“无知,粗俗,老土?

他分享的更多是一种思考的方式:

这些词并非孤立产生,而是始于网络经验,成于情绪。

当这么多说中国话的人们,使用的基本词语都不一样时,用什么来谈共识呢?

所以,使用语言应该像使用工具一样小心,以免伤到自己。

这不就是阅读最棒的魅力:

它可以让人保持清明头脑与心灵,小憩片刻,重整出发,对抗生活中的压抑与虚无。

02 可以拓展的时间和空间

主题阅读和写作,可以密集地拓展思维深度和人生维度,不悬浮于现实世界,接地气的同时,又能收获一个比现实更有趣的世界。

他的第二场对话,是“无乡的乡愁”,他在观察当下和生活。

他可以从哲学角度,谈意识形态里“ 我和你”的结构,可以理解为个体与群体,自我与他人,我和你,我和它的主动被动的关系。

他可以从短视频里一时火爆的“曹县梗”,县城和一线北上广,家乡和第二故乡的取舍抉择,淹没在短视频这种泛娱乐化的形式中,而让热闹的大众都忽视了最起码的尊重,理解和共情:

每个人的家乡和生活都值得保卫,都值得严肃的叙述。

泛娱乐化的快餐文化,短平快的粗浅传播,都指向了一个问题:超注意力。

人在超注意力中,每时每刻都要把自己填满,不能容忍一分钟的无聊。过载的冗杂,反而导致了更容易浮躁浅薄的“空心病”。

而第九场对话,则是“异乡与他乡”,用他个人特有的文学艺术的视角,新颖的解读。

从“天才和时代”来看屈原,提出干净和美的沈从文的文字,被推至极致,也是种悲哀

从外国人的评价换个视角理解评价杜甫,不在“只缘身在此山中”:

03 为什么还要阅读

最近很喜欢的一首歌词:

“你快乐过生活,我拼命去生存,几多人位于山之巅俯瞰我的疲倦;

你界定了生活,我侮辱了生存,只适宜滞于山之谷整理我的凌乱。”

少年不识愁滋味,等到开始明白人生窘境,会发现,在无可奈何的时刻,还能给自己搭建一个空间,多么不容易——属于自己的避难所。

获取新知,恢复好奇心,开始关心自己,关注他人,在现实和文艺之间找到一个平衡点。

小小的无所不思,为自己在内心留一小块柔软之地,用阅读+思考,寻找一个又一个“平凡人生也值得好好活下去”的理由。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以上都能达到,也会让我觉得,看这本书,听这个专栏的人,都是素未谋面的伙伴,大家能欣赏同一种思想和文字,也是一种分享。

这边为各种新闻和魔幻现实上头,那边就想甩开彻底摆烂的失望,还是想认认真真过好每一天。

阅读之于我,和冥想一样,可以从中汲取平静的力量,可以慢下来,放空,排除杂念,尤其是当下,更容易凝神静气。

我周围依然是,不阅读的人数更甚,人到中年,也想得非常透彻,谁也无法改变谁。

但我还是想呼吁一下,在整体性低落和信息爆炸的浮躁中,三个步骤维持情绪稳定,心态健康。

保持独立思考,适度屏蔽负面信息,离开各种APP,和世界cut off空出来的时间,

一起读书吧。

作者:小冒,年读120+本书,两大视频网站入驻作者。

用刻意练习写出多平台50w+,用爱发电。立志通过写作改变人生,坚持工作、娱乐、阅读、写作和自我提升五不误。

愿意写深度思考剧评+书评的娱乐生活杂博。

百家号/头条/腾讯新闻读书账号@芸淡风倾爱读书,影视剧评账号@芸淡风倾。

公众号/豆瓣@芸淡风倾,微博@芸淡风倾_紫薰。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读后感(四):热辣的对话,新鲜的探索:九个重大的话题,共同指向思考的意义

1.读书,捡拾关乎人类命运的渺小沙粒

在这个短视频横扫世界的年代,想要做到独立思考,着实不易。一来,是因为知识的获取,实在太容易,网上一搜索,似乎没有什么解决不了的难题。二来,观察周围的人,你会发现,如果不是有考试的需求,大多数人已经不屑于,去真正用心地记住什么东西。

大家都是这样做,看起来似乎也没什么问题。科技的发展,推动着时代的进步。裹挟在这世界中的人,却似乎越来越不灵动。

做个“乌合之众”,是如此地容易,以至于有一天,我们幡然醒悟,想要有点不平常的创造,还要费好大的力气,去对抗这巨大的惯性。

人云亦云,忘记思考,是可怕的,也是危险的。好在,还有人清醒着,愿意去做大众思想的启蒙者,优秀理念的传承者,现实主义的批判者。

这个人,就是贾行家。

贾行家,这个人在百度百科上的介绍,很简单。只有两行字,似乎看不出什么特别之处。如果不是包含着他的代表作《潦草》和《尘土》,我都怀疑,这百度百科上的名字,只是一个偶然的雷同。

如果你了解“得到”这个软件,对于贾行家,你一定会了解得比百度百科还要多。

据他说,贾行家只是网名,取代了曾经的“阿莱夫”。这名字和“得到”APP的“文化参考”专栏融为一体,如今的他,是得到的专职作家,而并非百度百科里所说的“非职业作者”。

他很独特,能在“得到”开设自己的专栏,这至少说明了他在所属领域上拥有一定的成就。他很勤奋,每天“日更”,第一期的“文化参考”专栏,一年的时间,他每天创作3300字,一共275讲的内容,每一讲的内容,都诚意满满,干货多多。他很谦逊,尽管他身后已经有数万的学习者,可他依然觉得,自己的创作很难超越那些历史长河中的智者。

“文化参考”,我们可以用“得到”软件去听,贾行家会用新鲜的思考,调动我们已经日渐疲软的大脑。同时,我们也可以用来看,经由他整理编写的这本《世界上所有的沙子》,就是他对自己第一季“文化参考”的精华整理。

相比于过耳就忘,我更喜欢用阅读来把知识沉淀。《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这本书的名字,真的是妙!用贾行家的解释来说,这个灵感来源于安妮·迪拉德的《现世》,“世界上大多数的浑圆沙粒,不管它们此刻在哪里,都曾在沙漠里度过一段随风飘扬然后坠落的岁月。”

这意思并不过于深奥,所有流传至今的古老思想,亦或者现世震撼人心的行为艺术,大都有着沙子般的历久弥新的过往。贾行家从文化、艺术和文学中间,提取出九个对话的焦点,为我们整合出一场别致的思想盛筵。

在阅读《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这本书的时候,我常常会感到自己的无知。就像贾行家在序言中所说,“时间从不急迫,急迫的是我们;世界并不残酷,残酷的是我们的无知,以及对无知的容忍和放任。”

每一粒微小的沙子,他们的历史,都在挑战着我们的想象力。在文化、艺术和文学的领域,我们总会受到同样的思想冲击。

从整本书的体例上来看,《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这本书,真的是既散乱又清晰。散乱的是,他提到的这些话题,我们常常不知从何说起。清晰的是,所有的关于历史的、生活的、当下的和“我”,以及所有的关于美和文学的思想沉淀,它们无一不藏在我们的生活里。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风吹过沙漠,我们留下的步履,已了无痕迹。“今夕是何夕?”这是贾行家与读者的第一场对话。

而这场对话的结局,由于他的选材,其实早已经注定了受众面的狭窄。耽于娱乐的大众,是不屑于阅读这样的书籍的,思考时间以及宇宙洪荒的大问题,无疑是自虐的。

我们不知今夕是何夕,然而,这疑问,依然非常地有意义。贾行家从自己的专栏中,整理出了8篇与时间有关的文章,他不直接说出自己思考的最终结果,却能把我们引领向更深邃的境界中。

说实话,刚开始读他的文章,是有点费劲的。作为一个还算专业的读者,我承认自己的浅薄。好读的书很多, 但稍微难读点的书,总是更深刻。

《世界上所有的沙子》,它的深刻,一方面因为其主题本身的深邃,另一方面,还因为作者贾行家自身格局的博大。

他旁征博引,很多有趣的观点,就在这种碰撞中生成。而作为读者的我,常常回不过神。有些思考的角度,我从未涉猎过,有些熟悉的论点,他竟然能有如此新奇的切入方式。

如果让我论述“时间”,很可能它最终会成为抒情诗滥觞之作的集合。而贾行家,他却从科技、人工智能、穿越、感知、语言、时代以及独特的“杀马特”现象等角度,去阐述他对于“时间”的独特理解。

阅读的时候,我甚至会忘记“时间”的存在,但贾行家的每一篇文章,都在从不同的角度,揭露着时间的属性。这是当下社会中,难得的严肃思考。这思考,是费力的,是不讨好的,却是非常有必要的。

我们想要重新唤醒独立思考的能力,就首先不能逃避这些关乎命运的重要话题。贾行家不仅仅说“时间”,对于“乡愁”、“江湖”、“生死”、“历史起源”、“心智”、“格调”、“艺术”以及“文学”,他都做出了这样的探问。

这探问以“对话”的形式展开,纵横古今,贾行家拉来了无数的艺术家、学者、思想家,和我们坐在一起,平等地对话。

阅读这些对话的时候,我甚至都能够感受到大脑神经元,它们不断忙碌地断裂与重建的全过程。我把那些贾行家引用的名家名篇,都做出了重点的勾画。关于《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这本书的拓展阅读,那才是一个更为浩大的工程。

可这些,依然不够。“大众参考”,用语音的形式,让人得以在十分钟的时间里,获得新鲜的思考。可这十分钟,不是我们自己思考的十分钟。阅读《世界上所有的沙子》,想要把这些新鲜的思考透彻理解,这本身就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除了进行拓展式的主题阅读,在这本《世界上所有的沙子》里,我还惊喜地发现了两位我非常喜欢的作家。一位是金克木,他有本书,叫做《书读完了》。还有刀尔登,在当代作家中,他很独特。因为融合了传统的精神,他对于当下的解析,总是更深刻。和金克木一样,他也有类似的观点,甚至比金克木的观点看起来更果决,《不必读书目》,是他的代表作。有意思的是,刀尔登《不必读书目》里的书,恰恰是金克木最喜欢的那一拨书。他们说出来的话看似相反,但实则殊途同归。

算上《世界上所有的沙子》这本书,他们都指向了一个命题,那就是——独立的思考的意义。缺乏独立的思考,就算是《论语》这样的经典,也没有阅读的必要。世界上的每一粒沙子,都有自己不平常的命运。我们若是丧失了思考力,大体上,是连沙子也不如的“傻子”。

作者谦卑地捡拾起这些沙子,小心地投掷于我们的心湖,引来读者内心未曾预料的惊涛拍浪。这是贾行家的功德,这是我们读者的幸运,这是浮躁世界里,最珍贵的宝地。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