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100字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100字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是一本由彼得·斯莱特(Peter Slater)著作,人民邮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9.90元,页数:28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一):荒野守望

随着人们活动范围的不断扩张,有很多原生态的自然环境遭到了干扰,甚至是破坏。越来越多濒危物种的出现,也促使我们要认真的地去对待我们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最近我读了《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这本书,本书通过精彩绝伦的野生动物照片以及娓娓道来的生动文字,为读者展示了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那多姿多彩、野性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相处的情感。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斯莱特是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自然专家,他专注研究大自然超过60年,曾出版过20多本自然科普图书。在本书中,用精美的照片与生动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精彩的野生世界。

能够用相机等设备来拍摄记录自然之美,在我看来是一件非常让人羡慕的事情。对于生活在大城市中的我们大多数人,可能在平时,能够接触大自然的机会就非常的少。偶尔出去旅游,也会去一些人流涌动的地方,更关键的是,可能没有那份心情和时间去感受与大自然相处的时光。

在观察大自然的时候,其实我们的脑海中会出现非常多的灵感,这也是因为大自然中往往有一种神秘的治愈的力量,能够让我们安静下来,让我们保持专注。我想起小时候常常会躺在草地里,感觉好像真的和大自然融为一体的一样,非常的轻松,自在,愉悦。

萨莉﹒埃尔默说,自然世界的主题将永远是我作品的一大特色。大自然如此丰富多彩,生命、光线、色彩、质地、性格、氛围皆在其中,因此我从不缺乏灵感。

在这本书中有非常多实际拍摄的精美的图片,能够让我们通过这些图片来了解那些珍贵的生物。比如,我们可以看见鸟翼风蝶是个头最大的蝴蝶。澳大利亚有鸟翼凤蝶的两种,在北部的岛屿上还有更多种。

我们应当用一种友善的态度去面对自然中的生物,毫无疑问的是,其实人类也不过是自然界中的一种生物而已。任何人都不应该认为自己能够凌驾于自然之上。

尤其是对于那些平时没有办法接触到大自然,没有办法看到很多动植物的人来讲,这本书就是很好的一本科普书。

在城市里居住的人们还可以通过参观博物馆之类的展馆来了解这些自然中的生物。比如,如果在上海,上海自然博物馆是内地最大、展示水平最高的自然博物馆。你可以带着孩子,用两个小时,走完地球生命数亿年的发展历程。

很棒的一点是:展厅几乎去掉了所有栏杆、隔离玻璃,孩子几乎可以零距离观赏珍贵的恐龙化石、动物标本。

珍爱大自然,因为这也是我们的家园。关爱各种动物植物,因为它们也是我们的朋友。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二):走进自然,走进澳大利亚

刚子,唯一的顶流。看《独行月球》你印象最深的是什么,一定是唯一的顶流刚子吧,这只金刚鼠也成了这个暑假最为快乐的源泉。提起袋鼠我们最先想到的是澳大利亚,那里是袋鼠的故乡,有着种类和数量最多的袋鼠。科技的发展让自然环境逐渐成为人类活动的地方,而那些动物因为人类的侵入,生存环境越来越小,数量也在减少。野生动物或许谋一天也会成为笼子里的宠物,失去了它本身的野性。

小的时候特别喜欢看动物世界,在那里认识了很多没有见过的动物,伴随着主持人深情的讲解,你绝对会对这个世界上的生物有所喜爱的。当然即使看了很多相关的生物,我依旧害怕蛇和虫子,破茧成蝶后的昆虫我还是喜欢的。如果你也喜欢大自然的一切,那这本书是绝对不要错过的。

《荒野守望 野生世界观察笔记》是由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自然专家历时多年,亲身经历,并且亲自拍摄和绘画的,这本书以鸟、昆虫、袋鼠几个部分为我们展现了澳大利亚野生物种的多样性,当然在这里你看到的只是一部分,但对于喜欢野生动物的我们来说也是一个很好的学习机会了。

鸟类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常看见的,尤其是现在,鸟类已经很亲近人了,甚至在路上你与它可以离的很近。作者生活的地方属于地广人稀,他从小接触自然,是很喜欢鸟的,为了收集鸟类的信息,他也曾很长一段时间居住在野外。不得不说,野外可以看到更多的鸟类,那里才是它们生存的地方。在这本书中你可以看到很多的鸟类,它们或者颜色鲜艳,或者长相可爱,也或者镜头捕获了它们搞怪的样子。鸟类的种类有很多,然而我一直记不住,每次看书也都是看鸟好不好看了,不过鸟是真的好看。观察鸟类的生活习性也是一种幸福的生活。这本书中鸟类的篇幅很多,你会看到各种可爱的鸟类和它们的样子。

昆虫世界是我不想接触的,但这本书中的内容我居然看进去了。书中介绍了好几种蜂类,拍摄的角度也可以。书中介绍了一种蛛蜂,给我的感觉它好像蚂蚁啊,而且还会搬家。而且它的习性也好像蚂蚁。书中的蜻蜓拍摄的很好看,小时候农村的夏天蜻蜓是很多的,抓蜻蜓也是那个时候的游戏。特别是红色的火蜻蜓。书中的蜻蜓感觉很常见,不知道我们小时候看到的蜻蜓有着怎样的名字。飞蛾类也是很漂亮的,去博物馆的时候看了好多种蝴蝶,都是很漂亮的。这一篇章里还有蜘蛛,我是拒绝的。

袋鼠是很可爱的,它是澳大利亚的萌兽,一点不像《独行月球》的刚出场是的刚子,而是后期可爱的刚子。当然这里的袋鼠应该不是金刚鼠。澳洲野犬也挺萌的,有点像田园犬。最后一部分应该的插图太漂亮了,瀑布给人的视觉效果太震撼了。

很喜欢这本书中的插图,有一部分是摄影,也有一部分是作者的绘画,都是很漂亮,很可爱的。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三):大自然送给孩子的礼物

记得有一次带儿子去动物园,儿子问:为什么长颈鹿不生活在草原上,大象不生活在丛林里,老虎不在森林里……为什么这些动物要被关在这里呢?我没有太在意儿子的问题。没逛多久,孩子似乎不太喜欢这里,我们就出来了。在等车之际,儿子在草丛堆里观察蚂蚁,竟然足足看了半小时,不是我催促着该走了,他还不舍得走。也许孩子更能接受大自然原本的样子,更容易与大自然亲近。

当儿子拿到这本《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时,惊呼原来小动物们是这么有趣可爱,可惜很多鸟类和昆虫自己在生活中无法看到。《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这是一本震撼呈现自然之美的影像日记,其中的每一张照片都是展现了荒野精灵精彩瞬间的佳作,彷佛那些生物就在你的面前触手可及。

书中介绍了很多奇特造型的鸟类,也有古怪脾气的昆虫,从图片中可以看到他们时而优雅、时而蠢萌。你甚至能感受到这些荒野精灵的呼吸和想法,具有身临其境般的阅读体验。原来野生动物的世界比你想象的更有趣。这是由澳大利亚荒野守望者彼得.斯莱特,从六十年拍摄的无数张照片中优中选优,把最精彩绝伦的,都放进了这本书。彼得.斯莱特是一名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自然历史爱好者。他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拍摄鸟类,他观赏并研究大自然60多年。

全书280页全彩印刷,数百幅直击心底的自然荒野影像,纵览大自然的各类野生动物,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这是一本值得珍藏的野生动物自然画册。

不光图片精彩,它更是一本野生动物鉴定手册。平时连动物园都不一定有的动物,现在就在你的眼前,不禁让人赞叹自然直神奇。 本书通过精彩绝伦的野生动物照片以及娓娓道来的生动文字,为读者展示了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那多姿多彩、野性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相处的情感。

这是一本兼具自然知识和人文之美的科普图书,适合青少年了解自然中的生物知识。书中以叙事的形式描述作者与每幅照片的故事,每一张图片都具有代入感。

我们努力创建和谐社会,而真正的和谐是什么?它决不仅仅是一个小区邻里间的和谐,也不仅仅是人与人之间的和谐,还一定包括大地上万物和谐而快乐地共同成长;人对自然万物,有一种敬畏,有一种顺应,有一种默契。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四):比起人 动物更有意思

最近整理邮件,看到了大学实验课的内容:

毕业后没有从事动物科学专业相关的工作,十几年过去,再回头看这些名词好陌生,这些知识压根就没在我的脑海中停留过。我的同学们有的在自然保护区研究珍稀动物,有的在从事养殖业,而我离那一行业越来越远了。当初毕业时,不顾一切想要远离那个专业,如今却时不时觉得,也许和动物打交道更适合我。比起和人,我更擅长也更喜欢和动物相处。当然,人生走到这一步,这些念头也只是想想而已。

不过,最近读了这本《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精美的图片和朴实的文字,着实打动了我。人不一定非要走到自然中才能发现动物,身边即是自然。比如在屋檐筑巢的蜂类,比如小区的流浪狗,它们都是自然的一部分。以前我在奥森附近工作,每天下班后都要走到园子里,观察植物和动物,一直走到天黑再回家。热爱自然的人是幸福的,即使生活在城市,随时可以进入另一个更自由的世界。

虽然这本书中是澳大利亚的生态系统,但动物的可爱和凶猛不分国界。我对一部分动物曾有偏见,不喜欢鬣狗,觉得它丑陋而凶残,后来想想,那应该是我作为人类的偏见。和人类一样,鬣狗也有自己的生存方式,它首要的目标是活下去,以人类的社会规则去定义动物,充满自大和无知。如果鬣狗可以评价人类,或许会觉得人类才是地球的凶残杀手,在这一点上,我同意鬣狗的看法。

有趣的书籍是让人类了解自然最好的途径之一,《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这本书正是这样的途径。人为什么要了解自然,因为只有在了解自然后,才会对自然有敬畏之心,进而才能保护自然。然而,无论一部分人怎么努力,人类还是在一点点地蚕食野生动植物的生存空间。每当看到那些吞噬塑料而死去的海鸟,我都有一种无力感,为自己成为人类的一员而羞愧。但我相信,自然不一定在乎这些,看似人类在毁灭自然,但自然屹立不倒不会被毁灭的,最终毁灭的是人类。通过这样讲述自然之美的书,能够让更多的人了解自然,热爱自然,对地球上的动物和植物都充满敬畏和好奇之心,这正是这本书的意义。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五):如果说,我们能看到的自然不是真正的“自然”

在《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这本书中,来自澳大利亚家喻户晓的自然学家为我们展现澳大利亚自然界当中较少被人类影响的一些生物,以及他在观察、拍摄这些生物的过程中,于荒野中所见到的生物百态。

书中大量高清彩图、精美的手绘和生动的文字,将大自然中的野生动物真实而美好的一面呈现出来。在观察与拍摄的过程中,作者常常使用隐蔽屋等方式,尽可能在不影响野生动物的情况下地接近飞鸟、昆虫及其他生物,同时也尽可能地减少自己的行为对自然生态产生的影响。

尽管在自然公园、在郊外、在动植物保护区,放眼望去我们能常见绿树、飞鸟和走兽。然而在彼得·斯莱特这名从事大自然研究逾60年的自然专家看里,真正的荒野、真正未受到人类影响的纯天然环境才是野生动物的最佳归宿,但令人感到痛心的是,这样的地方在他所居住的澳大利亚已经处于迅速消失的境地。而这,也是全球不同地区都面临的境况。

在2019-2020年,由于受到干旱天气以及持续上升的气温的影响,澳大利亚丛林引发了一场持续燃烧数月的大火。有统计数据表明,这场大火焚烧了超过5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向大气层中排放了超过3.5亿吨的二氧化碳,成千上万的人被迫逃离家园,数量高达30亿的动物受到严重影响,其中大约有5亿的哺乳动物、爬行动物和鸟类在大火中死亡。

澳大利亚大火(图片源于网络)

在自然灾害面前,人类与其它生物都显得无比渺小。这场火灾也引发了更多人关于保护自然环境的重视。大到国家,小至每一个人都应该为这片我们所生存的地球做些什么。

彼得·斯莱特与专业自然摄影师拉乌尔·斯莱特、萨莉·埃尔默共同通过这样一本书呈现出野生动物们优雅、可爱等种种属于它们的真实而自然的一面,以及它们在野外生存和走近人类世界的不同表现。在详细讲述他野外观察这一过程的同时,也带来了他的人生经历和感悟。书中那些生物所展现出的美好,是对生存于大自然美妙生物的一场赞颂,也是对人们保护环境、爱护野生动物最好的提醒。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六):《荒野守望》将视野放宽,将来生存环境恶化,人类未必能够有这种动物适用。

很少有人能这么多机会去接触荒野,几位作者的经历与作品都让你羡慕不已。而据作者介绍,在澳洲这么大“荒漠”,无论去那里旅行,只有稍加留意,就会发现人类的痕迹,对人类的无孔不入有种无话可说之感。书上讲,几千年来,人们一直在改造澳大利亚,砍伐森林,引入有蹄类,引入猫和狐狸猎杀鸟类、哺乳动物、爬行动物,不科学地焚田,引入外来植物逼死本地原生的牧草。以这些手段改造得来的生态系统,远远不及原来的那个天然的大自然有趣。

然而,在澳大利亚的自然界中,还有很多没那么容易受影响的生物。对它们来说,人类好像从未存在过似的。它们有着自己的野性,有着自己的抗争力。有没有我们人类,它们都按自己的老一套生活着,自然而然地生存着,甚至活在已经被我们毁了的环境中。

作者拍摄的照片真是经验与难得,让人大开眼界,很多鸟类自身的存在便如精灵一般,每一种移动所架构出的画面都如何画作一样赏心悦目。如果人类真自私到剥夺这些精灵的生存权力,人类就注定要被毁灭了。

作者在拍鸟类的同时,还拍了一张自己的孩子,他是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看见这些美好,人类不能夺取孩子们看到美好事物的权力,这种夺取的行为不但愚蠢而且无知。“我深情地讲诉这个故事是你明白,只要你张开怀抱,荒野自会到来。藏在相框后的飞蛾或黄蜂,窗台上的鸟,它们都在敲打着我们紧闭的窗户,想要挤进我们的心。”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七):《荒野守望》:来自大自然的呼唤

《荒野守望》是本什么样的书?在没有看到之前我充满想象,那会是一个怎样神奇的世界呢?拿到这本书之后我就知道了,原来这是一本要靠“抢”才能看的书!因为这本书一到家,就被我的女儿把它给“霸占”了,她的小手兴奋的指指点点,比比划划。而我只能“央求”她一起分享了。书里的世界仿佛传来了遥远的天籁之音,一种自然的呼唤

本书的作者是澳洲的自然专家,他们热爱大自然,并且把这种热爱传递给了家人和朋友,并且还通过精美的照片和生动的文字,为读者呈现了一个真实而精彩的荒野世界。书中也解释了,由于目前生态的变化,“荒野”正在迅速消失,能够在野外看到这些动物是弥足珍贵的事了。

作者的童年有好多和鸟有关的记忆和趣事,就像鲁迅先生在散文中也写过用筛子捉鸟的事一样,鸟类对于孩子就是一个个小天使。他的孩子受影响也爱鸟,家里甚至有鸟筑巢。童年对于自然的尊重来的自然而然。孩子问我,小动物喜欢我们去看它们么?拍照会打扰到他们么?我告诉她,作者的亲身经历表明了,“只要你张开怀抱,荒野自会到来,它们也想要挤进我们的心。”

全书用精美的图片展示了鸟类、昆虫、萌兽以及荒野几部分,自然的世界呼之欲出。

华丽而优雅的野生鸟类

鸟类摄影的关键是绝对静止,静静的关注和猜测鸟儿此刻的想法。当作者以热爱之心去拍照时,鸟儿还会好奇的看看,仿佛在问你们在做什么呀?无论是黑白和彩色的照片都很传神。同时也有历史知识的扩展,比如库克船长航行第三次去澳大利亚的事。

超乎想象的昆虫世界

对于昆虫,作者从法布尔的文集中产生的兴趣,他认为蜂类:“我心中鸟类之外最棒的生物”,这里的蜂类有的是用泥做巢穴,有的是用石头,都是我们未曾见过的。

袋鼠和澳洲萌兽的日常

提到澳洲又怎么能少的了袋鼠?作者拍下了袋鼠的打斗嬉戏。能够如此亲身经历,别有一番滋味。

荒野奇迹

在真正的荒野,拍下蘑菇岩石瀑布,都是自然的空灵之音,真好。

抢看不易,娃又要动画笔了。她现在喜欢临摹书中的各种动物,边画还边发问,特别想去大自然观察动物,真是身在三尺小屋,心已万里长空。作者用相机和画笔还有优美的文字记录下神奇的大自然,真是特别希望这只是一次普通的随笔,希望我们以后能到现场去聆听自然的声音。设计装帧内容都很好,值得推荐。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八):人类与自然的博弈,到底谁会输,谁会赢呢?

前几天打电话和我妈闲聊,说今天早上起来听见鸟叫了,就像以前在老家时那种小鸟叽叽喳喳的叫声,听起来就感觉空气特别好。我妈说,我在家天天听啊,吵的很。

原来我们在高楼林立、车水马龙的世界里呆久了,觉得听到鸟叫声是一种很稀奇的事儿了。而对于一辈子生活在农村的父母来说,这是一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了。

最近这段时间,武汉温度飙升,一出门就一身汗,大家都说,以前小时候怎么都没这么热,现在不开空调晚上都没法睡觉了。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荒野笔记》

看到这本《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荒野笔记》里面的图片,我想起了我的小时候,那个时候,没有电视、手机、电脑,只有户外活动:观察蚂蚁、看天上飞过的鸟、摘花编花环、野炊……

明明那个时候获取快乐的途径那么少,可是却比现在要快乐得多,这不仅仅是因为年龄不同了,而是因为那个时候的我们做的,都是自己热爱的事情。

这本书的作者彼得·斯莱特和译者姚雪霏,都是对大自然非常热爱的人,他们愿意把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用来研究大自然,和大自然的其他生命生活在一起。

那些戏水的白鹭、奔跑的袋鼠、翱翔的冠鸠、俯冲捕食的哈斯特鹰、送花求偶的缎篮园丁鸟、好奇观察人类的红眼斑秧鸡、含苞待放的睡莲……

01

02

03

这些生活在澳大利亚的物种,在作者的笔下和照片中,呈现出一种蓬勃的生命力和野性。

如果你有仔细去观察大自然,你会发现,在动植物的世界里,没有人类的干预,它们生活得更加恣意。

这本书里面有这样一句话:

人类文明的进程,于人类是好事,但却是建立在大自然的改变上的。

作为人类,很难说得清楚我们如今的那些高科技的发展是错误的还是正确的方向,但是对于那些野生动物来说,恐怕要打上一个大大的X。

大自然观察日记

最初看到这本书,是因为想让孩子更加了解我们所依赖于生存的大自然,看到一些可能我们终身都无法看到的世界。待我看完一遍后,我不仅想起了我的童年,还想到了我们的未来。

总的来说,这是一本可以做亲子阅读的好书,适合会认字的孩子,图片都是高清大图,旁边还配有讲解,家长陪孩子一起看可以涨知识。

END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九):一本书,带孩子走进自然,热爱自然

最近,一个5岁萌娃凭借自己拍摄的作品《王八上岸》成功与中国国家地理签约,成为摄影界历史的传奇。

据说,《王八上岸》只是在上幼儿园的小女孩萌萌为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在公园里拍摄的,结果拍出来的视频有512个G,被中国国家地理收录。

镜头中,一只白鹭站立在岸边,一只乌龟伸着脖子用力地从水中爬出,明明只是一个公园,看起来却像潮湿的热带雨林,明明只是一只小乌龟,却有恐龙一样的张力,连孩子爸爸都夸她,拍出了侏罗纪公园的即视感。

镜头之下,到底有着怎样的神奇?自然界中,有着怎样的神奇?澳大利亚摄影师彼得·斯莱特的这本《荒野守望》可以告诉我们答案。

彼得·斯莱特是澳大利亚一名家喻户晓的自然历史爱好者。从小就很喜欢摄影,他的作品曾多次在国际展览中获奖,是国际著名摄影艺术家。他观赏并研究大自然60多年,曾出版过20多本关于自然史的图书。 这本《荒野守望》是他和拉乌尔·斯莱特、萨莉·埃尔默共同编制的。

这是一本震撼呈现自然之美的影像日记。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画面的精美,数百幅直击心底的自然荒野影像,带给人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张照片都展现了荒野精灵的精彩瞬间,好像那些生物就在你的面前,触手可及,在呼唤着你走进大自然,去看个究竟。

蝴蝶飞翔的翅膀,在阳光的照耀下,显透明状,就连翅膀上的萤光都能清晰可见。看到这样的蝴蝶,谁能不爱呢?

并且,作者叙述的语言,风趣幽默,很有代入感。

“蝴蝶很矜持。”我们看到蝴蝶时也许觉得美丽、也许觉得平凡,但不会想到“矜持”。蝴蝶为什么矜持?因为它们美丽的上翅只在飞行的时候才会打开,其他时间我们看不见。

蝴蝶的上翅正是凸显它美丽的地方,然而它却收着、藏着,这是一只多么低调的蝴蝶啊。

作者通过精彩绝伦的野生动物照片,以及娓娓道来的生动文字,为我们展示了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那多姿多彩、野性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情感。

这本书不仅仅是一本科普图书,完全是一本美的启蒙书。美育要从孩子做起。一个伟大的民族,一定是一个懂得审美的民族,而一个不懂得审美的人,是有缺陷的。

诺贝尔奖得主罗斯·斯佩里曾说:“要全面开发人的潜在能力,就要促使大脑左右半球共同发展。智力水平表现为人的抽象思维,主要受大脑左半球影响;审美水平则表现为人的形象思维,主要通过大脑右半球完成。”

可惜,我们很多家长,专注的是提高学习成绩,忽略了右脑的开发。

儿童启蒙美育要建立在孩子的自然天性之上。美的启蒙,可以从一本精美的照片书开始,也可以在大自然中寻找。

现在的孩子,正成为远离大自然的“全自动化儿童”。他们什么都不缺,唯独缺少与大自然的连接。

当眼见的只有钢筋水泥、触碰的只有拥挤的人群、手里经常拿着的是电子产品时,孩子们的眼界、感观、思想都会受到影响,更丢失了对新奇事物的好奇和对自然的敬畏。

美国摩尔教授指出:多媒体给人的体验是间接的、替代的、失真的,而且形式是单一的。这会极大限制孩子的多感官发展,进而引起很多连锁反应。

改变现状的方法,就是让孩子走进大自然、感受世界,激发对外界、对未知的想象,重拾好奇心。

孩子们在大自然面前,很容易处于心流状态。孩子们在这里学到的知识,比课堂上要更深刻。

如果你想让孩子有所改变,带孩子走进大自然吧;如果条件不允许,那就跟孩子一起读一读《荒野守望》吧,你会收获很多。

《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读后感(十):自然并不是一本神秘的天书

美国著名博物学家约翰·巴勒斯在其书中写道,其实自然并不是一本神秘的天书,而是一本知识无穷无尽的无形之书,它的书页翻开,就在我们周围的树林、田野、湖泊、沼泽中,等着你去阅读。如果你仔细观察和用心思考,往往就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会惊喜地发现许多自己从教室中根本学不到的东西。

对居住在都市中的人而言,想亲近各种动物最方便的方法就是去动物园了,但是想和动物长期相处,似乎就有点困难了,不像在我们小时候,生活中随处可见飞鸟鱼虫等等,从小就学会了亲近和体会大自然。

在霓虹闪烁的城市里,久居的孩子如何了解鸟类、了解野生动物呢?《荒野守望-野生世界观察笔记》,就是一本兼具自然知识和人文之美的科普图书,适合青少年了解自然中的生物知识,同时本书也是值得珍藏的自然画册。

精彩绝伦的野生动物照片以及娓娓道来的生动文字,为读者展示了自然状态下的鸟类、昆虫、哺乳动物那多姿多彩、野性自在的生活状态,同时也表达了人与自然和谐沟通、相处的情感。

作者用数百幅直击心底的自然荒野影像,纵览大自然的各类野生动物,带给读者强烈的视觉冲击;每一张照片都是展现了荒野精灵精彩瞬间的佳作,仿佛那些生物就在你的面前触手可及。

书中描述许多可爱的动物,如至尊鹦鹉、黄蜂、凤蝶、银鸥、白尾仙翡翠、大白鹭、袋鼠等,作者藉由实地的观察,拍照呈现,引导我们进入野生动物鲜为人知的一面;又透过详细的文字描述,使人了解每张照片背后的故事。

透过这样一本荒野影像的图册,既可以了解作者们通过摄像机和动物互动的场景,又可以充分了解澳大利亚的荒野百态。

鸟类是一种体表被覆羽毛的的卵生高等脊椎动物。长羽毛,能维持身体的恒温;角质喙,没有牙齿;胸部有突起的龙骨突,全身骨骼多空隙,内充气体,故身体轻便。鸟类前肢成翼,后肢行走,多数能飞行,活动范围广泛,也有的翼退化,而不能飞行,活动区域相对较小,如鸵鸟、企鹅及多数家禽等。

有很多鸟儿已经非常适应我们的城市生活,比如麻雀、白头鹎、乌鸫、珠颈斑鸠、绿头鸭、棕背伯劳等等。它们就生活在城市树林绿地里。

对于普通的小朋友而言,可以只观察一种鸟,把这种鸟的所有的行为、形态都记录下来。看看它长什么样?有没有漂亮的羽毛?是吃鱼还是吃螺蛳?或者是吃草?这个过程的目的也是培养小朋友对问题的一个细致的观察力。

但在这本书中,作者所呈现的是:观鸟是一种生活状态,不是一场具体的活动。捕捉观鸟的完美瞬间,真正需要的首先是观察的欲望,不是具体的观鸟技巧,而是观察事物的习惯。

一个普通的观鸟者,首要追求的是愉悦,以及不期而遇的惊喜,在这样的惊喜下,才会去引领我们探求鸟类世界,得到更深刻的理解。

爱鸟的人,即使到了陌生的地方,只要听见鸟儿的鸣啭,就不会再感到孤独。鸟儿的歌声让人倍感亲切。

这些充满荒野的自然界从未停止过各种剧幕式的演绎,当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它们自有其生命力和乐趣:家麻雀智慧如人,盗窃后转移赃物,等安全后才偷偷搬回家;夜鹰佯装受伤,欺骗人类离开自己的雏鸟;王霸鹟以小搏大,得意洋洋地骑在鹰的肩上……守望荒野,记录这个精彩纷呈的野生世界吧。

春天,候鸟们从南方成群结队归来,点缀在田野上,用自己的歌声愉悦人们的心灵:轻巧活泼的知更鸟,漫天而来的杜鹃……冬天,也有些鸟儿并不迁徙,尽管艰难度日,但它们却不畏严寒,勇敢地面对凛冽的寒冬:出没于树林中的啄木鸟,在封冻的河面上展开迅疾翅膀飞翔的雪鸡……

我们从自然中来,渴望了解周围的世界,向往置身于原始森林之中,与充满野性魅力的野生动物亲密接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