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德尔传》读后感摘抄
《孟德尔传》是一本由商周著作,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2022-7,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孟德尔传》读后感(一):发光的金子
在人文艺术领域,有许多大师生前默默无闻,悄然离世,直到多年后,世人才发现其伟大和不朽,文学领域如卡夫卡、狄金森,绘画领域如梵高、黄玉,但在自然科学领域,这类现象似乎很少,大概其成就很容易转化为生产力,被埋没的概率也就大大降低了。
但稀少并不代表没有,奥地利生物学家格雷戈尔·孟德尔(Gregor Johann Mendel,1822年7月20日-1884年1月6日)就是其中一位。孟德尔是遗传学的奠基人,享有“现代遗传学之父” 的美誉,其最为重要的科学贡献,就是通过豌豆实验,发现了基因分离定律、基因自由组合定律,这就占了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另一个基因的连锁和交换定律则为美国的生物学家与遗传学家托马斯·摩尔根所发现。
《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作为孟德尔的传记,讲述了孟德尔不凡的一生,尤其是他对生物学的伟大贡献。具体而言,本书分为十二章,按照编年史的方法将孟德尔的人生历程娓娓道来,重点自然是他在什么样的环境下做出豌豆实验,其科学成就为何会被时人忽视以及更多不为人知的丰富细节——“作为遗传学的奠基人,他的学习和科研之路也并不一帆风顺:他出生在贫困的农民家庭,小时候干过不少农活,因贫辍学的他没有接受完整的大学教育,后来进入修道院,又因缘际会得以前往维也纳大学进修,回到修道院后,用了近十年的时间才得以完成豌豆杂交实验,但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并未得到世人的认可。”
在作者看来,相比于同时代的生物学家达尔文,孟德尔的贡献一直没有达到科学界足够的重视,而本书恰恰可以弥补这方面的空白,呈现一个真实的孟德尔。正如中科院院士周忠和所推荐的,作者凭借扎实的科学基础、驾轻就熟的语言技巧,为读者生动描绘了一位农民的儿子是如何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巨人——现代遗传学的奠基者——然而,其发现却不幸地长期被科学界所忽视,直到去世多年才被追认的故事,令人唏嘘不已。书中对人物、时间及社会背景的叙述不仅环环相扣,而且条理清晰,思维缜密,深刻并富有张力,令人爱不释卷。
《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应该是国内唯一的孟德尔传记,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们可以重新发现一个平凡而又伟大的孟德尔,这个被忽视的巨人和迟早会发光的金子,也重新认识孟德尔在生物科学的发展史上所留下的浓墨重彩的一笔。
《孟德尔传》读后感(二):孟德尔,一个被忽视的巨人,一个不被理解的天才
他是一名乡村苦少年,却一步步成长为真正的科学巨人;
他自称“实验物理学教师”,却被后世称为遗传学之父;
他用近十年的时间完成豌豆杂交实验,却直到去世这一发现都得不到世人的认可;
他生前孤立于当时的科学界,身后却被疑造假,遭遇不公;
他唯一留存下的手稿,却在今日遭受质疑;
他是不逊于达尔文的科学家,却鲜少为人所知;
他的贡献是被严重低估的,他的遗物是留存最少的,他发现的理论是鲜少有人理解的,他所贡献的科学研究难以被认同,他孤独的一生更是不被人熟知的,他便是在生物遗传学界如神一般存在的遗传学奠基人——孟德尔。
由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推出的《孟德尔传:被忽视的巨人》一书,将借由常年旅德免疫学学者、知识分子专栏作家商周,在拜访孟德尔工作过的圣托马斯修道院和孟德尔纪念馆所获得的大量一手资料,为我们呈现一个真实而完整的孟德尔,用其一生不为人所熟知的故事再现一代科学巨人的孤独人生。
在科学历史的进程中,有着许多生前不为人知的科学巨人,他们的科学研究在生前多不被人所重视,直到身后才被发现、被认可,很显然,孟德尔便是其中一位。只因他的研究发现看似简单,却无人能达到其智力高度,导致其成为当时孤立于科学界的巨人之一。
饶毅在序言中写到:孟德尔是超乎寻常的科学家,天生的才能、青年的果断、壮年的坚持,在困难中成长,在失败中获得机遇,最终在有限的环境做出了超越时代的发现。
在作者所掌握的一手资料中我们可以看到,孟德尔用掉了近十年的时间,在修道院的后花院里开展植物杂交实验,并对杂交实验中所出现的隐性性状做出精确的统计和分析,以理解背后的遗传学第一定律(分离定律)。他通过7个实验结果从杂交种的内在属性上分解导出遗传学第一定律——分离定律,并通过多对性状杂交实验获得遗传学第二定律——自由组合定律。
然而令人感到遗憾的是“瑰宝无人鉴”,作者在书中提到:孟德尔的报告虽然讲得很有条理,推理也十分严密。但在场的听众,也就是布尔诺自然学会的会员,还是在孟德尔的一连串的数字和字符中迷失了。他们抓住了容易理解但不重要的部分,却对其中最关键的信息充耳不闻。而孟德尔用了整整十年时间所研究出的遗传学第一定律、第二定律就这样在布尔诺自然研究学会上被忽视了。
作者在书中用到了迷失、遗憾、忽视、不理解等词语来深度刻画孟德尔不被认同的科学研究,同时也用孟德尔果断、坚持的追寻,成就了最终的、超越时代的卓越发现。愿我们如饶毅在序言中所倡导的那样:让我们重读孟德尔,共同理解这位孤独的天才。
《孟德尔传》读后感(三):《孟德尔传》:饶毅让我对这本书更感兴趣了
翻开书发现推荐序竟然是饶毅写的!虽然我并不从事生物学、神经学相关行业,但之前也算吃过科研界的瓜。当年饶毅和裴钢关于学术造假的论战,非常精彩。各种内幕不太了解,但光从书信往来,我觉得饶毅更为可信。有这样的人来作序,这本书在我心里的地位瞬间更高大了起来。
本书作者主要介绍了孟德尔的成就。做实验需要几十年如一日的坚守,等待、思考、重复,才可能获得一鸣惊人的成就。当然,大多数人都泯然众人,而孟德尔不是。“从开始挑选适合实验的豌豆品种的1854年算起,到完成整个系列实验的1864年结束,前后一共花了长达整整10年的时间。”孟德尔此前从未发表过植物学论文,可有了这样的成果,谁又会在意他是否发表过植物学论文呢?说到孟德尔,我们从小就知道他的名字,但在我的印象里,他一直是一个勤勤恳恳的老学究形象。幼年的我完全不理解,为什么有一个人每天要在那边给豌豆杂交。现在才发现,能从这种枯燥重复的实验中获取生命性状的遗传规律,简直是天才!
孟德尔的工作极为重要,孟德尔的发现深深影响了人类生活,但是他的成就并不仅限于具体科研,精神上的追求也值得重视。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最终站到了山巅。
孟德尔的事业波澜壮阔。除去耳熟能详的植物学家身份,孟德尔竟然还是一位气象学家。突然感觉和大师离得更近了一些。细细看了他的生涯,发现孟德尔相当耐得住寂寞,无论是观察植物的杂交结果,还是进行气象观测,都是相当枯燥无聊的内容,他究竟如何在这样的环境下坚守呢?这和志向有关。就像一颗苹果没有内核就无法成长为水灵灵的果实一般,孟德尔的内核从年少时起就茁壮成长。
少年的孟德尔已经立下志向,写出了“拥有思想和精神目标,也就注定崇高”这样的诗句。他家境贫苦,却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成为了名流青史的人。孟德尔的工作极为重要,孟德尔的发现深深影响了人类的生活,但是他的成就并不仅限于具体科研,精神上的追求也值得重视。正是这种精神,让他度过了一次又一次的风浪,最终站到了山巅。
目录蛮有意思,看得出来是刻意为之,很妙——理学夹杂文学韵味。
詹姆斯·马奇曾经说过:你在人生中很早就做的几个决定,会影响到你是否成为一个领导者,它们的影响大于我们现在已知的任何其他因素。第一个决定是谁当你的父母。第二个决定是你在什么地方和什么时候出生。第三个决定是你的性别是什么。这些决定说明了绝大部分的差异。其他因素只是个体差别而已。那么,出生贫寒还需要努力吗,既然已经输在了起跑线上?行可行之事,见可见之人,探可得之果。只要不留遗憾地走完全程,世界会给你一份称心的成绩。
说是传记,其实并不算厚重。短短170页就已经讲完了孟德尔的整个人生。随后附上了一些重要的内容,比如论文和通信、实验的具体进行、参考文献。以前的我并不喜欢看传记,心想伟人如此崇高,一定是智商过人、精力过人,方方面面都远超常人。既然他们注定是伟人,于我又有什么可借鉴的呢?事实并非如此。伟人种类众多,有人出身富裕,有人出身贫穷,但他们最终都度过了“忠实”的一生。无法模仿富翁,那么我们可以从“普通”的伟人看起。不要和别人比成功几率,要和自己比几率。
沉甸甸的书,沉甸甸的心情,沉甸甸的孟德尔,期待一部更加全面的传记出现。
对了,令我惊奇的是这本书竟然是彩色印刷,这在传记类图书中可并不常见啊(除去艺术类)。原力系列质量都太高了。
《孟德尔传》读后感(四):孟德尔的生前身后
几十年来,每一代中国初中生都曾听闻过孟德尔的大名,知道他在修道院里十年如一日地做豌豆杂交实验。可这是一个不完整的故事,毋宁说是一个尚未成形的故事:很少有人知晓孟德尔的生平、志趣,是什么使得这个“神父”对科学事业如此执着、如此坚毅,他的成果又是怎样被遗忘复被发现。
孟德尔是奥地利农民的儿子,1822年出生于奥得河上游一座小村庄里。在父亲和小学老师的熏陶之下,孟德尔从小就爱上了观察研究乡野田间的动植物。由于智力天赋突出,孟德尔一次又一次被尽职的师长们推荐到更大的城市、更好的学校,堪称19世纪的精英级“小镇做题家”。这个过程里,母亲和妹妹一直不遗余力地支持身为长子的他。可惜孟德尔读中学时父亲在果园里意外受伤,令本就堪堪维持的家庭收入变得捉襟见肘。孟德尔没有钱继续上大学,只能选择加入修道院以养活自己。
位于奥地利摩拉维亚省首府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相当开明自由,孟德尔到此之时,其浓厚的科学研究和知识传播氛围已经延续了40多年,拥有植物标本馆、小型植物园、矿石标本馆。这里的许多神父具有博士学位,知识渊博、和蔼可亲,对后辈照顾有加。修道院院长是神父们背后最坚定的后盾,正是他推荐孟德尔到维也纳大学进修。这段大学经历使孟德尔接触到了奥地利的科学精英们,他们大都是奥地利国家各个现代自然科学学科的创始人、开拓者。除生物学和植物学之外,孟德尔也跟随多普勒、埃廷斯豪、雷登巴赫等人学习了物理学、气象学、化学,掌握了学术研究的方法和规范。后见之明地说,孟德尔上大学时一定在实验设计、操作和分析方面学到了很多。
结束大学学业回到修道院的孟德尔已年逾三十。他一边在一所中学担任教师,一边在修道院内开展多种实验,除了我们耳熟能详的豌豆实验之外,也对其他各类植物和小动物开展实验。孟德尔在大学期间特别关注豌豆,曾经发表过两篇简单的论文。作为当地重要的农作物,豌豆的品种、产量、病害、时令都是知识分子十分关心的问题。1854年,孟德尔开始进行豌豆杂交实验,设法揭露生物遗传的奥秘,这一漫长的实验结束于1864年。1865年孟德尔当众宣读了论文。
一开始,达尔文还没有发表《物种起源》,但市面上已经有许多类型的进化理论。达尔文的主要贡献是在一大群乱七八糟的理论中决定性地揭露了生物进化的外在规则,孟德尔则一举确定了生物进化的内在规则。这两个现代生物学中最伟大的发现,在时间上居然恰好重叠(一个发表于1859年,一个在1854-1864年实验、1865年发表),而命运却截然不同——前者以最快的速度夺得了世人最广泛的关注,后者在故纸堆中默默无闻三十多年。孟德尔长期被忽视,导致进化论直到20世纪以后才真正完善起来,形成了综合进化论。二战以后,DNA被发现,综合进化论才能进一步发展为形形色色的现代进化理论。回首百年,19世纪中后期科学界内外那些熙熙攘攘的论战,大都成了无意义的喧嚣。
既然孟德尔的发现如此重要,又为什么会长期被忽视呢?这既不是因为孟德尔是个“圈外人”,也不是当时的科学家刻意忽视他。原因只不过是生物现象如此丰富繁多,而社会通讯网络又没有发达到全球互联的地步。孟德尔的影响力所能触及的地方,没有科学家正确地把握住了孟德尔实验的本质和意义,就无法将这一成果传播扩散出去——幸运的是,19世纪的档案存放管理已经比较完善,所以相关的文本有一些被保存了下来。如果达尔文看到了孟德尔的论文,也许情况会大不一样。但今日看来,达尔文并没有这样的机会。
尽管孟德尔的科学成就没有在他在世时得到应有的承认,但孟德尔的故事不是一个悲剧。作为圣托马斯修道院的院长,孟德尔在摩拉维亚省的科学、宗教、农业、教育和政治事业上地位崇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在去世之前不久,孟德尔对修道院里一位年轻的神父说:“虽然我的生命里有过很多悲苦的时刻,我必须充满感激地承认生活中美好的一面。我的科学研究工作给我带来了太多的开心和满足,而且我确信我的工作将很快得到全世界的承认。”那是1884年,距离“发现孟德尔”只剩16年了。在这个遗憾里,是整个科学界遭受了巨大的损失。孟德尔自我圆满、安宁平静,科学研究和发现的喜悦是一种至高的幸福。
《孟德尔传》精练而完整地介绍了孟德尔的生平经历、科学活动和学术成就,客观专业地解读评价了孟德尔取得的成就,讲述了那些与此相关的人们或令人钦佩、或令人遗憾的故事。孟德尔的一生不算多么波澜壮阔,但也绝非乏善可陈。他少年奋力求学、青年投身修会、中年科研不辍、晚年积极活动,恰是一个农民的儿子凭借天赋和努力取得了世俗的成功。不一样的是,孟德尔对科学的热爱始终如一,对自己的信心毫不动摇,这或许正是科学伟人的特征。
孟德尔定律的数学论证
另外,孟德尔豌豆实验和遗传定律的细节、推理、意义书里都写得十分详细清晰,译者同时翻译了论文和相关信件附于文后。
《孟德尔传》读后感(五):孟德尔:“进入到知识王国神秘的深处,理解、探寻、发现”
“时间的旋涡可能将几代人带入深渊。而天才出现的时刻,奇迹就将在废墟上出现变革风暴多么辉煌,欢乐之声久久回响!那将是如何的热情,庆祝伟大的工作 王的加冕!后人将如何地感激啊,一旦他们知道,向古登堡的艺术致敬!”
奥地利帝国生物学家、现代遗传学之父(father of modern genetics)约翰·孟德尔(1822.7.20-1884.1.6),不止是一名植物学家还是一名昆虫学家和气象学家。
他出生于奥地利帝国西里西亚海因策道夫村一个贫寒的农民家庭里。
孟德尔童年时,在他父亲的农场果园里,耳儒目染他父亲对果树栽培和嫁接的热情,悄然滋生对园艺学和农学的兴趣。
后来,约翰·孟德尔的母亲支持他到更好的学校去上学,他的父亲为了供他上学筹集费用,将自己的农场卖给之前帮自己打理农场的大女婿。
孟德尔的妹妹特蕾西娅将自己嫁妆的钱也拿出来援助他。孟德尔由此得以完成中学学业,从家乡海因策道夫村走进布尔诺的修道院,最终进入维也纳的高等学府。
1843年体弱多病的孟德尔在半工半读的情况下,以几乎全优的成绩从奥尔米茨大学哲学院的古典哲学专业毕业。
此时21岁的孟德尔为了继续上大学、深造,选择到布尔诺的圣托马斯修道院成为一名神职人员,道名为格雷戈尔(Gregor Johann Mendel)。
圣托马斯修道院是当时摩拉维亚省的科学文化中心之一。
1850年当孟德尔遭遇教师资格考试的失败后,在伯乐纳普教长和贵人考试委员会主任、贸易部长、奥地利帝国科学院院长鲍姆加特纳教授的引荐之下,孟德尔于1851年10月10日前往维也纳攻读为期两年的大学学位。
孟德尔在维也纳大学生涯里,得到了诸多领域的科学家的指点,他学到了最先进的科学知识和理念方法,得到了基本和系统的科研训练,并在课堂之外开启了个人的科研实验生涯,为他后来能够开展独立的科学研究工作奠定了基础。
孟德尔在大学图书馆,阅读到了当时著名的植物学家卡尔·弗里德里希·盖特纳在1849年出版的《关于植物王国里杂交种的研究和观察》一书,这部在植物杂交领域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著作,启发了他后来的豌豆杂交实验。
在1856年至1866年期间,孟德尔在无数次的豌豆杂交实验里,最终发现了现代遗传学三大基本规律中的两个,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艰辛的科研工作给他带来了快乐和成就感。
孟德尔是第一个用实验证明有且只有一粒花粉让一个植物卵细胞受精的规律的人。
孟德尔46岁的时候,个人职业生涯步上了一个新的阶梯,被提拔为修道院的院长和教长。
阅读了孟德尔的这本传记书籍,看到年少时的孟德尔曾因家贫和生病而辍学,他家人从来都没有放弃或劝退他对知识的渴求之路,实在令人叹服。
孟德尔持之以恒的探索精神和坚韧的意志、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德才兼备的学术精神,恰如朱熹在《论语集注》中所言,子曰:“吾十有五而志于学,古者十五而入大学。心之所之谓之志。此所谓学,即大学之道也。志乎此,则念念在此而为之不厌矣。”
-
《长期主义》读后感摘抄《长期主义》是一本由[美]杰夫•贝佐斯(Jeff Bezos)著 / [美]沃尔特·著作,中国友谊出版公司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2022-08-17阅读全文
-
暮色将尽读后感摘抄《暮色将尽》是一本由[英] 戴安娜·阿西尔(Diana Athill)著作,四川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9.80元,2022-08-17阅读全文
-
小兔卡尔在成长读后感摘抄《小兔卡尔在成长》是一本由[德] 罗特劳特·苏珊娜·贝尔纳著作,云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8.2022-08-17阅读全文
-
《自信表达》读后感摘抄《自信表达》是一本由【美】约瑟夫·德维托著作,西苑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89.00,页数:306,特精心2022-08-17阅读全文
-
《乍见之欢》读后感摘抄《乍见之欢》是一本由曹晨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203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2022-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2022-08-17阅读全文
-
《卡尔•威特的教育》读后感精选《卡尔•威特的教育》是一本由卡尔•威特著作,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022-08-17阅读全文
-
北宋觉醒读后感1000字《北宋觉醒》是一本由蔡晓琳著作,浙江出版集团数字传媒有限公司出版的电子书图书,本书定价:24.99,页数:202022-08-16阅读全文
-
《国乐无双 方锦龙的趣味国乐课《国乐无双 方锦龙的趣味国乐课》是一本由208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2022-08-17阅读全文
-
她职场读后感100字《她职场》是一本由邱玉梅 / 刘筱薇著作,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2-8,特精2022-08-17阅读全文
-
《南风其凉》读后感精选《南风其凉》是一本由刘泰然著作,团结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98元,页数:57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2022-08-17阅读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