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经典读后感有感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是一本由桑宜川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68,页数:36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读后感(一):两小时了解中国史

都说“中华上下五千年”,五千年的中国史曲折复杂,真要研究,穷其一生也未尽能成。 《长史短说》这本书知道了这个痛点,通过28.8万字,把中国历史做了简明扼要的梳理。 书从大禹治水后被舜让位、但他打破“禅让制”让其儿子启登位建立夏朝开始,以不同朝代为节点(年数少或同期有不同政权的并列,比如“繁荣开放的隋唐”、“民族并立的宋辽夏金”等),通过“粗目录”的方式,让读者快速明了地了解到五千年的中国史。 这其实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因为中国史太漫长太复杂了,其中重要的具有里程碑式的事件也太多了。

而我们翻开这本书、细看目录之后,就发现作者已经做了精妙安排:在介绍不同历史阶段的朝代时,作者设定了固定的格式——历史故事、时代文化、学者评述和纪年图/世系图四个板块。

在“历史故事”里,各个小标题已经讲述了历史事件(比如“蒙古的起源 成吉思汗统一蒙古”)。

“时代文化”则是当期历史中重要的文化事件,历史不仅是政治,文化也是其重要的组成部分。

“学者评述”则引用不同专业人士的评说,集众家之长,为读者提供多角度的思维依据。

纪年图和世系图则通过简明图表,让读者迅速记住不同政权和朝代执政者。 这本书针对的读者是对中国历史有兴趣的普通人士或者学生,所以书没有做深度分析和引经据典,反而故事性很强,且每一段历史都介绍得短小精悍,文字的语言风格也偏浅显,读起来比较轻松。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读后感(二):读历史书最怕的就是内容枯燥,但这本书却格外好看

法国思想家雷蒙·阿隆在其代表著作《历史哲学》一书中这样写道:“历史总是为生活服务的,它提供范例,评价过去,或者把目前这个时刻安放到生成——演变中去。”

读历史书,帮助我们鉴往知来。但是,读历史书最怕的就是内容枯燥无味。哲学博士桑宜川创作的中国历史通识读物《长史短说》,便以一种活泼有趣的形式,向读者娓娓道来中国深远漫长的历史发展。

在《长史短说》这本书中,桑宜川按照中国历史的发展脉络,展现出中国历史长河中那些的吉光片羽;而我们身为读者在阅读这本书时,仿佛回到了遥远的古代,那些重大历史事件则在我们眼前一一铺展开来。

这场跨越几千年的历史旅程,以神秘遥远的夏商时期作为起点,以清代作为终点。通过桑宜川的趣味讲述,我们既聆听了一段段历史故事,更对我们的民族历史和文化传承产生了深刻的认识。

以往,人们往往认为历史不过是一串串冰冷的数字,或一个个模糊的面孔。然而,在桑宜川的的一番讲述中,历史却成为可感可知的存在。这与桑宜川广博的知识储备和生动的语言文字密不可分。尤为值得一提的是,书中设置了大量思维导图,这样一来,就便于读者快速查找历史知识点,从而在较短的时间内积累较多的历史常识。因而,这本书尤其适合中小学生进行阅读。

桑宜川的历史知识非常丰富,但是,他在这本书中又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而是对许多重大历史事件进行了一定的解读,以便于读者更好地理解史实。毕竟,真正地建立起历史观,这意味着我们既要知道那些历史事件,更要在这个基础上形成自己的观点和理念。所以,在构建起个人的历史观之前,我们需要专业人士帮助分析、进行引导,以便深入到史料之中,又能出于史料之外。

举例来说,作者在讲到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的历史掌故时,着重地分析了这段历史时期对于文学艺术和思想文化的促进作用。在大家的既有认知中认为,一个战乱频繁的历史时代,对于社会发展只能起到巨大的破坏作用。就像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是中国历史上社会最混乱、人民生活最痛苦的时代,但相对来讲,却也是精神上最自由、最解放、最富有思辨智慧和生命激情的一个时代。

对于这样的历史现象,桑宜川给出了合理解释和个人见解,更重要的是,他在试图引导读者进行主动思考。当我们作为读者深入到本书的叙述中时,我们不难发现,历史也可以变得生动鲜活、有血有肉。对于生命个体而言,自己能够亲身经历的事情总是十分有限,因此,沉浸在历史之中,便能够极大地扩展我们的生命体验。这也正是《长史短说》一书给我带来的最为直观的阅读感受。

读历史书,除了惧怕内容枯燥外,读者在内心也会发出这样的疑问:这些古早的事物、遥远的年代,对于生活在现代社会的我们来说,究竟有什么用处和意义呢?我觉得,对于任何一个民族来说,这个民族的历史便是全部个体的集合,如果说历史是一种群体的生命经验,那么学习历史便是承继了过往的群体生命经验,并因此而直抵未来。

为何这样说呢?这是因为,我们虽然与古人生活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但是我们与古人面对的终极问题却极为一致。并且,我们要面对各种各样的生存难题,以及多样的不确定因素。而我们则可以通过阅读历史书籍,来汲取古人的智慧,修养心性、调节心态。

我们经常听到这样的话,“忘记历史就意味着背叛”。可是,我们应该如何了解历史,这便离不开相关书籍作为引导。《长史短说》作为一本有趣、有料并且知识点密集的历史通俗读物,不仅适合历史爱好者重温那一个个精彩的历史片段,更适合中小学生通过阅读掌握经典文化。以深入浅出的方式讲述厚重磅礴的文化,这是所有历史普及类书籍的共同目的,而《长史短说》便承担起这样的任务,让读者在阅读一本书的时间里,实现了跨越几千年历史长河的思想漫游。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读后感(三):读史明智,鉴往知来

“ 以史为鉴”是我高中历史老师告诉我学历史的意义,在岁月的长河中不乏有许多惊人的相似,可当你将所学的历史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时,却发现时代的变换使得这些方法不再适用于此时此景。

那么学史的意义为何呢?当你翻开一本历史书,抑或是课本,我们不难发现其中充满了抉择,而且每一个抉择都会改变历史的走向,此时,若是你将书本合上,设身处地地想下,倘若你是他,你会做出怎样的选择,历史又会发生怎样的改变。而处在这个抉择中心的主角,他的所作所为是否合乎当时情势,是成功还是失败?那原因又是什么?你的想法与他们又差异在哪?究竟是由于什么导致的?所以对于历史而言,我们需要的不是单纯的“记忆”,而是逻辑的“思辨”。

今天为大家带来一本书《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这本书中包含500多个简明故事、25件关键文物、25张时间图轴、40余位名家精述,清晰串联起一部中国古代史。以时间线索为轴、历代故事和关键文物为纲,用轻简的知识点,通识中国古代历史。

书中以国宝文物为引,讲述历史故事,纵览中华文化,结合史学名家对不同朝代的点评、创新提炼的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将中国古代史多维度、有趣味地展现出来。

书中以朝代划分为12章,每章内又由多个历史故事、文化符号、学者评述、创新图轴构成。

历史故事和文化符号包括有田忌赛马、纸上谈兵、围魏救赵、完璧归赵、负荆请罪、孟母三迁、庄子梦蝶、狡兔三窟等500多个脍炙人口的历史故事,带给我们智慧的启迪。

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张荫麟、黄仁宇等40余位学者的观点交相辉映;帝王世系图、历史纪年图多种形式的创新图轴,帮助我们迅速理清纷繁的信息线索。40余位近代历史名家精粹点评,认清朝代面貌,传承古人智慧,寻根生生不息的华夏文明。

这本书是桑教授倾心编著的精华之作。他将多年研究求证的成果以极简的方式输出,力求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清晰展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呈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

翻开《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这本书,我们可从越王勾践身上看到沉潜励志的勇气,从战国四君子身上看到交友的重要性,从刘邦身上看到选人用人的哲学,从隋炀帝杨广身上看到没有德行的下场……

读历史的功用之一,就在于能提供一种“临场感”。而这种现场感,就是以灵活的形式,依循生活经验,走进历史的深处基础上获得的。由于身临其境,由于古今对照,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生活在彼时的人为什么那样生活、那样思考,为什么会做出那样的选择,从而明白了学历史的着力点与意义。某种程度上,读历史与其说就是在读人、读故事,不如说是在读自己。

书中选取了25件极具代表性的文物,大部分取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后母戊鼎、湖北省博物馆的春秋越王勾践剑、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舞马衔杯银壶等等。还有夏朝的乳钉纹青铜爵,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商朝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的晋侯鸟尊、毛公鼎,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水晶杯……这些文物被发现于全国各地,来自于各个历史时期,散发着悠久的文化魅力。

为什么要了解历史呢?因为历史告诉我们来自哪里,了解历史便是了解我们的前世,今生。历史如大地的土壤,滋生万物,没有历史就没有现在的一切。如果没有历史,如人无故乡,浮萍无根,历史就是我们根。

如果有人说喜欢中国文化,那么中国文化一定离不开中国历史,脱离了历史就无从谈文化,五千年的历史长河本身就是一部璀璨的文化史。每个时期的历史背景不同便产生了不同的文化。

打开《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这本书,历史的典故在四千年间穿梭传唱,古人的智慧在华夏大地闪耀发光。

历史如一棵大树,那么政治、经济与文化就是从大树上长出的枝干,同时生长,相伴而行。细品中国历史,你就会沉醉于中国文化,最终真正理解喜欢中国文化,爱上中国文化这句话的含义及分量。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读后感(四):如何更快地提升孩子的历史成绩?这是我见过最好的答案

如何才能更快地提升历史成绩?

今年中考前,老家一个亲戚的孩子向我打电话求助这个问题。

其实,我当前在上海的一家制造业打工,并非专业的历史老师,充其量只能算作历史爱好者,而且我也不知道这孩子为什么会找到我。

后来了解到他的成绩,我渐渐明白了。或许,他此举就如同溺水者抓住岸边的芦苇一样吧,只要能有一线生机,终归比没有强。

毕竟他的各科成绩都很糟糕,唯一感兴趣且有希望能提升成绩的,就只有历史了。

我耐心地给他讲述了一番学习历史的心得,总结出了三则备考经验。出于信任,这个孩子每天临睡前按照我传授给他的经验,对历史书复习了一遍。

前几天中考成绩出来了,他落榜了。对于这个结果,我并不意外,但出人意料的是,他的历史成绩竟然取得了前所未有的好成绩,尽管这个成绩,并不能改变他再也无法读高中的现实。

我想,如果《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能在三年前出版问世,如果那个对历史充满了强烈求知欲的孩子能够读到它,或许他的人生又将开启另外一种可能。

这本由四川大学客座教授桑宜川主编,由创品策划、台海出版社出版的著作,以国宝文物为引,讲述历史故事,纵览中华文化,结合史学名家对不同朝代的点评、创新提炼的思维导图等多种形式,将中国古代史多维度、有趣味地展现出来。

桑宜川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任教十余年,如今在多家知名院校出任客座教授,他学术兴趣和研究领域广博,造诣颇深,著述丰厚。

这部《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是桑教授倾心编著的精华之作。他将多年研究求证的成果以极简的方式输出,力求在轻松阅读的基础上,清晰展示历史文化发展的脉络,呈现中华文化的丰厚底蕴。

知识的海洋烟波浩渺,却又触类旁通。通读全书后,我发现,这部著作的结构和知识点,都与我此前传授给那个孩子的经验,有着异曲同工的效果。

01 25幅照片,让文物鲜活起来

文物是文化的重要物质载体,我国数千年来遗留下来的数不胜数的文物,凝聚了一代又一代先人的智慧和汗水,承载着中华文明的优良传统,铭刻着祖宗先人奋斗的印记。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列举了中国古代极具代表性的25件文物,大部分取自博物馆的镇馆之宝。

譬如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的商代后母戊鼎、湖北省博物馆的春秋越王勾践剑、陕西历史博物馆的唐代舞马衔杯银壶等等。

这些文物被发现于全国各地,来自于各个历史时期,散发着悠久的文化魅力。

通过书中这些印刷精美的文物,孩子的审美意识,求知欲也更容易激发出来,也更有利于历史成绩的提升。

02 500多个历史典故,理清纷繁的信息线索

中华上下五千年,产生了无数历史故事。

当你说出一个典故的时候,知道它背后那段风起云涌、波澜壮阔的历史吗?何为"永结秦晋之好"?为什么说“问鼎中原”?“桃李满天下”又出自什么典故?

……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全书以朝代划分为12章,每章内又由多个历史故事、文化符号、学者评述、创新图轴构成。

历史故事和文化符号包括有大禹治水、卧薪尝胆、庄子梦蝶、华佗与五禽戏、蔡伦与造纸术、刘义庆与《世说新语》等等500多个历史典故。

书中还穿插了吕思勉、陈寅恪、钱穆、张荫麟、黄仁宇等40余位学者的观点交相辉映,而这样的布局结构,更有助于孩子迅速理清纷繁的信息线索,形成先进的历史观。

03多种形式的创新图轴,让历史变得更轻松

作为压轴的亮点,《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附有历代帝王图卷,并选取了3个有代表性的著名帝王以及他们一生的历史大事件,制作成书签,显得有料又有趣。

全书结合历代关键文物、重大事件、史家观点、思维导图等内容结构,按时间脉络清晰展现中国历史文化精粹,以简练故事呈现中国古人的卓越智慧,是一本轻松有趣的科普通识书。

它既可以提升读者自身的历史素养和文化底蕴的,也是促进亲子关系的家庭读物,家里有孩子正在读初中的家长,不妨一读。

《长史短说 中国历史通识》读后感(五):这是一本轻松有趣的历史书

一说起历史,很多人就头疼。

因为中国上下五千年的历史,当中发生了很多事情,也出了很多人事物。

对于像我这样记性不好的人,我能记清楚唐宋元明清就已经很好了。

在唐之前的事情就变得非常模糊了。

所以看历史类的书籍,我就会比较抗拒。

久而久之,也就对历史不那么熟悉了。

可是,国人怎么能不知道华夏五千年的历史,不知道历史故事还怎么给还是讲历史,树立榜样呢?

如果有一本书,能把华夏五千年历史讲清楚的同时,有趣又有料,那么人人都会爱看历史的。

那么我会推荐《长史短说》这本,这本书就是有料又有趣,还能把历史讲清楚的一本书,也是非常适合历史小白的一本书。

书的作者桑宜川是历史文化学者,曾在四川大学外语学院担任教学十余年,之后赴海外。现在是四川大学、四川师范大学、天津财经大学等十多所高校的客座教授。

而且他在海内外多家中英文报刊撰写、研究和传播中国文化。

《长史短说》这本书,结合了经典文物,历史重大事件,按照时间的脉络清晰地展现出中国历史文虎的精粹,以简练的故事呈现出中国古人的卓越智慧。

是一本集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为一体的历史类的书。

读史最怕枯燥无味和一本正经了,所以一本有趣的历史书绝对不是枯燥无味的。

《长史短说》这本书最大的好处就是,它用历史故事串起了每个朝代。

用故事串起每个朝代有个好处就是,容易让人记住。

书中从大禹治水的故事开始讲起,虽然这个故事大家都很熟悉,但是很多人并不知道推翻禅让制的是从大禹开始。

大禹在晚年间,各部落的首领一直推举伯益为继承人,但大禹却在暗中扶持自己的儿子启。

就在大禹死后,启凭借权势杀死了继承人伯益。

由此建立了中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夏朝。

从夏朝开始,就没有了禅让制度,而是开启了父传子的世袭制。

这一制度在中国实施了将近四千年,直到1912年清朝被推翻。

看,用故事串起的朝代,脉络一下子就变得清晰了。不费丝毫力气,我一下子就记住了奴隶制的起源和夏朝的由来。

除了用历史故事串起了每个朝代之外,在每个朝代之后还会附上学者的评述。

顾名思义,就是学者对每个朝代的解读。

当你以为你只能看到书中作者观点的时候,其他学者又给了你另外一个视角和观点。

两者相结合有一种豁然开朗的感觉。

除此之外,还附上了朝代的图系表。

这个图系表就像思维导图一样,用关键词串起了每个朝代的君王和他们儿子的故事。

除了上述说到的历史故事,历史人物,君王年表,还有一个非常好的地方就是,这本书介绍了很多文物相关的知识。

这其实是非常难得的,因为大多数历史书基本上都在正正经经的讲历史,未曾想过给看书的人拓展下思维。

每个朝代都有自己的历史文物和具有代表性的文物。

但其实知道的人并不多。

这本很难得的是附上了一本薄薄的历史文物精选。

夏朝的乳钉纹青铜爵,镶嵌绿松石兽面铜牌饰,商朝的后母戊鼎、四羊方尊,西周的晋侯鸟尊、毛公鼎,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莲鹤方壶,战国时期的牛虎铜案、水晶杯……

其实,在这本书的开头也介绍了很多文物,从文物中去感受历史的温度和历史的变迁。

如果想要轻松读懂历史,其实这是一本非常适合的书。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