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1000字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1000字

《会讲故事的建筑》是一本由李一慢 著 / 初冬伊 绘 / 彭程远 绘著作,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8.00元,页数:11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一):《会讲故事的建筑》,让知行合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建筑天下闻名。中国的建筑里藏着老祖先的智慧。从小我就爱收集民居邮票,在那上面能看到我们广阔的国土上每个省风格各异的民居。那是中国建筑里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带着孩子读了《会讲故事的建筑》,不仅是让他们了解我们这广阔土地上各式各样的建筑,也是为将来的游学作铺垫。因为这书中的小慢和小依就是跟着他们的爸爸边游边学的。他们自称“读行侠”,这个称呼很酷,就是读书、旅行都很厉害的人。

我们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如果能将读书和行路二者结合起来,岂不是更能体现“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会讲故事的建筑》这本书的切入点就很好,故事里的两个孩子既爱看书,又在爸爸和爷爷的游历笔记的引导下,踏上寻找中国建筑的行程。 他们的爷爷曾经是一位火车司机,随着火车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游历笔记里按照中国建筑的不同用途和规则,分为城池、宗庙与祠堂、钟鼓楼、楼阁、……等10大类型,并按这10大类型给孩子们规划了游学的路线。每一个类型中按照这一建筑主题设计了一条旅行路线。 比如,“城池”的路线,第一站是最古老的城池:淹城,第二站是古代都城样本:邺城,接着依次是紫禁城、开封城、长安城、建章宫、周王城,但是淹城、建章宫、周王城这三座城池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它们具体的面貌了,那就用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西安,也就是长安城,作为他们这条线路停留的代表之地。城池这一部分就以西安作为典型,来详细介绍城池的构造和功能。这是一幅全景图,小慢和小依和爸爸坐在山上,一边看古城,一边听爸爸讲解西安城池的城墙、瓮城等各个部分,书中用引线标注了城池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它作为集人类居住、生活、工作、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主要载体,是人们的大家,所以更需要被保护,于是,城墙在古代就起来重要的防御保护功能,是最重要的安全防线,所以,在西安的城墙上,我们会看到箭楼、角楼、马面、女儿墙等构造,不禁惊叹古人的智慧,在防御作战中,这些构造的作用不容小觑。 中国的建筑风格兼收并蓄,宫殿太庙气势磅礴,江南园林典雅宜人,官府威武,关隘险要,你家我家各不同的民居,每一种建筑类型,每一条线路,都值得好好行走、研究,书中对它们的介绍囊括了文化、地理、历史、建筑学等多元化多方位的知识信息。读这本书,行这些路,可以实行知行合一!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二):有生命的建筑-《会讲故事的建筑》

我们可能都有很多出游的经历,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对每一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地理特征......做过详细的了解。

说到游览中遇到的建筑,我们更多会这样评价“哇!这里真好看、这个建筑真雄伟、这里好特别呀...”然后呢,没有了然后......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会讲故事的建筑》才顿时醒悟,这一座座富有生命的建筑,背后又蕴藏着多少的知识,我们怎能就这样一带而过,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翻开书走进《会讲故事的建筑》吧!

《会讲故事的建筑》讲述的是一位爸爸带着他的一对儿女,按照爷爷留下来的旅游笔记,重新踏上旅程。这次旅程很特别,是按照建筑的不同类别分成了城池、宗庙、祠堂、鼓楼、阁楼、园林、民居、官邸实用建筑等划分成了多条游学路线。

每一条游学路线,书中都先把代表建筑一一陈列并逐个简单介绍,让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后再进入后一页建筑专业知识讲解,还有专门板块“语文故事”“历史故事”等介绍,其后还会对每一个建筑的特征、布局、艺术、诗词、历史文化等等做出详细列举,这里的介绍生动有趣,加上书中大量插图,色彩分明、刻画细致、生动形象,让我们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这是一翻开就不愿意再合上的书,这种游学路线,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同一类建筑的建造时间、功能、历史意义等。对于那些现已不复存在,也只能在书中看到的城池我们也深感惋惜!看到西安城墙的高度和厚度,我们也是大为惊叹,难怪这里能如此坚固!仅建筑的屋顶就有这么多学问,之前也没太注意过区别!鼓楼原来最初的作用就是击鼓报时的呀!这里还有我的偶像诸葛亮的故居!《赵州桥》我在书中学过,这里看着更直观!有机会我也数一数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这些都是孩子看的过程兴奋不已的话语,可见他对这本书的喜爱!这里的游学路线不仅让我们懂得了建筑知识、同时对历史、地理、大语文等都一并输入学习到了,这真的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融入着沉甸甸的知识与文化!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三):《会讲故事的建筑》,让知行合一

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中国的建筑天下闻名。中国的建筑里藏着老祖先的智慧。从小我就爱收集民居邮票,在那上面能看到我们广阔的国土上每个省风格各异的民居。那是中国建筑里重要的一部分。 今天,带着孩子读了《会讲故事的建筑》,不仅是让他们了解我们这广阔土地上各式各样的建筑,也是为将来的游学作铺垫。因为这书中的小慢和小依就是跟着他们的爸爸边游边学的。他们自称“读行侠”,这个称呼很酷,就是读书、旅行都很厉害的人。

我们都说“读万卷书不如行万里路”,但是如果能将读书和行路二者结合起来,岂不是更能体现“知行合一”?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会讲故事的建筑》这本书的切入点就很好,故事里的两个孩子既爱看书,又在爸爸和爷爷的游历笔记的引导下,踏上寻找中国建筑的行程。 他们的爷爷曾经是一位火车司机,随着火车走遍祖国的大江南北,他的游历笔记里按照中国建筑的不同用途和规则,分为城池、宗庙与祠堂、钟鼓楼、楼阁、……等10大类型,并按这10大类型给孩子们规划了游学的路线。每一个类型中按照这一建筑主题设计了一条旅行路线。 比如,“城池”的路线,第一站是最古老的城池:淹城,第二站是古代都城样本:邺城,接着依次是紫禁城、开封城、长安城、建章宫、周王城,但是淹城、建章宫、周王城这三座城池如今我们已经看不到它们具体的面貌了,那就用保存最完整的古城西安,也就是长安城,作为他们这条线路停留的代表之地。城池这一部分就以西安作为典型,来详细介绍城池的构造和功能。

这是一幅全景图,小慢和小依和爸爸坐在山上,一边看古城,一边听爸爸讲解西安城池的城墙、瓮城等各个部分,书中用引线标注了城池各个部分的名称和功能。它作为集人类居住、生活、工作、娱乐等多功能为一体的主要载体,是人们的大家,所以更需要被保护,于是,城墙在古代就起来重要的防御保护功能,是最重要的安全防线,所以,在西安的城墙上,我们会看到箭楼、角楼、马面、女儿墙等构造,不禁惊叹古人的智慧,在防御作战中,这些构造的作用不容小觑。 中国的建筑风格兼收并蓄,宫殿太庙气势磅礴,江南园林典雅宜人,官府威武,关隘险要,你家我家各不同的民居,每一种建筑类型,每一条线路,都值得好好行走、研究,书中对它们的介绍囊括了文化、地理、历史、建筑学等多元化多方位的知识信息。读这本书,行这些路,可以实行知行合一!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四):│好书推荐│《会讲故事的建筑》

作者:李一慢 绘画:初冬伊彭程远 出版社: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 出版时间:2022年05月

封面

我们可能都有很多出游的经历,大多数都是走马观花,没有对每一个地方的历史背景、文化知识、地理特征......做过详细的了解。

爷爷的旅游笔记

说到游览中遇到的建筑,我们更多会这样评价“哇!这里真好看、这个建筑真雄伟、这里好特别呀...”然后呢,没有了然后......所以当我看到这本《会讲故事的建筑》才顿时醒悟,这一座座富有生命的建筑,背后又蕴藏着多少的知识,我们怎能就这样一带而过,我们要认真对待每一个建筑以及建筑背后的故事!翻开书走进《会讲故事的建筑》吧!

《会讲故事的建筑》讲述的是一位爸爸带着他的一对儿女,按照爷爷留下来的旅游笔记,重新踏上旅程。这次旅程很特别,是按照建筑的不同类别分成了城池、宗庙、祠堂、鼓楼、阁楼、园林、民居、官邸实用建筑等划分成了多条游学路线。

每一条游学路线,书中都先把代表建筑一一陈列并逐个简单介绍,让我们有了初步了解后再进入后一页建筑专业知识讲解,还有专门板块“语文故事”“历史故事”等介绍,其后还会对每一个建筑的特征、布局、艺术、诗词、历史文化等等做出详细列举,这里的介绍生动有趣,加上书中大量插图,色彩分明、刻画细致、生动形象,让我们有着身临其境之感。

这是一翻开就不愿意再合上的书,这种游学路线,让我们更直观的看到同一类建筑的建造时间、功能、历史意义等。对于那些现已不复存在,也只能在书中看到的城池我们也深感惋惜!看到西安城墙的高度和厚度,我们也是大为惊叹,难怪这里能如此坚固!仅建筑的屋顶就有这么多学问,之前也没太注意过区别!鼓楼原来最初的作用就是击鼓报时的呀!这里还有我的偶像诸葛亮的故居!《赵州桥》我在书中学过,这里看着更直观!有机会我也数一数卢沟桥上的石狮子!......这些都是孩子看的过程兴奋不已的话语,可见他对这本书的喜爱!这里的游学路线不仅让我们懂得了建筑知识、同时对历史、地理、大语文等都一并输入学习到了,这真的是一本沉甸甸的书,融入着沉甸甸的知识与文化!

《会讲故事的建筑》读后感(五):《会讲故事的建筑》:领略古建筑的美

《会讲故事的建筑》从书名上就被吸引住了,我们都有听故事的爱好,特别是孩子,更是喜欢听娓娓道来的故事。把道理放进故事里,孩子就容易接受,现在作者把建筑放进故事里,孩子们也更容易理解和激发兴趣。

这本厚厚的大大的建筑故事是资深阅读推广人李一慢所著,里面包含着他的育儿阅读理念,也有他陪伴孩子成长的经历,带孩子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观赏各式各样建筑的心得体会。故事从爸爸带小慢和小依会老家过暑假开始,他们在旧屋的书架上发现了爷爷的笔记本,上面记载着爷爷当年当火车司机时游览过的祖国的古建筑,有心的爷爷分门别类的记录下来,果真是一件宝藏,它开启了爸爸带孩子们踏上重游爷爷足迹的旅程。有爷爷的笔记本做向导,他们游览起来很轻松,也更有意义,不仅是追寻古建筑,更是沿着爷爷的足迹去看爷爷看过的风景和古建筑,会不会产生和爷爷一样的感想和情怀呢?书中介绍的各色建筑我们大都在电视上见过,或是在课本上学过,有故宫太庙,有土楼大院,有桥梁水渠,也有官邸民居、城池宗庙、楼阁亭台。这些古建筑历经沧桑,都是有故事的“人”,见识过繁华盛世,也经历过萧瑟悲凉,有的更是经历战火见证历史,它们仿佛一位慈悲的老者,静静伫立着。它们的故事或是传说典故,或是历史事实,或是地方特色人民智慧的结果。

书中的爸爸也是作者的真实写照,带孩子践行了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理念。这也是我的向往,大宝小时候每年带他游览祖国大好河山,后来二宝比较小没有出去了,这几年的疫情也阻碍了我们的脚步。读了这本书又激发起了带孩子游学的冲动,可以趁着疫情的间隙分别带孩子去不同的地方看世界,看建筑看山川,亲身感受书中的地方,领略古建筑的美感和古人留下的痕迹。需要改进的是以往游览只是看看,没有在游览后记录下来,去探究不同建筑不同风土人情的差别,写下自己和孩子的感受,完成属于我们自己的行走笔记。

书在最后他们旅行回到老家后又发现了爷爷的另一本笔记本,那会是什么呢?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