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读后感大全

人的潜能和价值的读后感大全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一本由[美] 亚伯拉罕·马斯洛 / [美] 威廉·克鲁贝克 / [美]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28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一):关于人类重要的动机理论

人类往往会因为自己的历史意识的不断增长而产生怀疑,抛去陈旧观点,推陈出新,善于思考、试图理解整个生命。探索自身的奥秘和价值,体验真切而独特的个人生活。 在所有的需要中,生理需要是最为重要的,如果所有需要都得不到满足,那么,机体就会被生理需要所支配,当机体被某种需要支配时,它的另一个特征就是对未来的看法也会发生改变。当人们生活富足,衣食无忧时,此时人们就立即会出现“更高层次”的需要。这些需要并非生理上的渴望来主宰着机体。而是当这些需要依次得到满足时,更新或更高的需要再次出现,这正是人类的基本需要是分层次的。 在我们的文化中,在我们处在一个和平、稳定拥有良好秩序的社会中,作为一个健康、正常、幸运的成人,所需要的安全需要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得到满足。比如弗洛伊德是精神分析法(是指通过病人以及心理治疗师所进行的对话来诊疗的方法)的创始人,他弗洛伊德花费数年时间来考察享乐意志,他认为享乐意志是人类动机理论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动机理论必须以人为中心,而不是以动物为中心,但人是一种永远无法满足的动物。科学和哲学也是受安全需要的驱动而产生并发展的,对于追寻安全且稳定的寻求还会体现在人们会选择熟悉的而不是陌生的、已知的而不是未知的事物上面。拥有某种信仰或世界观,比如说把世界上的人组成某种令人满意的、和谐的、有意义的整体,这在某种意义上来说,也是出于人们对安全的追求和需要。不过在特殊的条件下,一个人可能会永远失去更高层次的愿望,注人类动机和本能的满足不会有个完全意义上的真正实施,因为日常行为不仅具有多种动机,同时还有其他决定因素。“例如,另一类重要的决定因素叫作“场”。至少,从理论上来说,行为可能完全由“场”来决定,甚至由特定、孤立的外部刺激决定,如大脑的联想或某些条件反射等。” 纯粹的内驱力本身基本是由遗传因素决定的,不过至于对象的选择以及行为的选择这一定是在生活的历史过程中获得或通过学习取得的,必须以高级动物特别是人类为出发点。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二):把自己作为方法

所谓三观指的是“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即人们对这个世界的认知。而认知来源于生活,对生活的反思积累了我们的生活经验,它把我们由欲望和情感唤起的种种经历变成了客观、普遍的知识。然后再由我们将它归还于生活本身,所以生活在无数特定的生命之中,每一个生命都是在反反复复体验生活。

我们在社会上的一切经历都影响着我们的思维方式,也就是说,环境决定了我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所想即是所见,而人又是社会性动物,群体或社会生活的种种制度要求我们必须遵守。社会造就个体,众多个体造就社会,彼此影响。他强调自我实现者是以问题为中心,对人坦率、真诚。在环境和文化中依然保持自我的人格独立,富于创造且反对盲从。

马斯洛发表过一篇题为《支配驱力在类人猿灵长目动物社会行为中的决定作用》的博士论文,在不惊扰动物的情况下,对不同种类的35个灵长类悄悄进行观察,并做详细笔记。实验证明不仅在猿猴,而且在其他哺乳动物及鸟类的社会行为和组织中,支配驱力都是一个关键的决定因素。他注意到支配似乎源自一种“内在的自信心”或“优越感”,而不是通过肉体攻击取得的。在支配驱力之上重新构建新的理论解释高级动物中的许多社会行为(人本主义)。在他的需求层次论中,个人人格获得充分发挥从而达到自我实现,而自我实现是人性本质的终极目的。

需求层次论图解

尼采曾经说过“人生没有目的,只有过程,所谓的终极目的是虚无的。””我却想到:“只要我们知道自己的价值,就算活过。”

(本书大部分节选马斯洛的论文,故剖析他的两主要观点)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三):一本关于自身潜能与价值的哲学认知科普读物

每个人都会对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持有好奇和探索,都想对自己的潜能有最深切的认知,对自己的价值有最清晰的判断。因为这样,我们对于自身就会更了解,就会给自己一个更加准确的定位。但是同时我们又害怕这种清晰,我们想让自己有无限的潜能,有更具深意的价值。那么,我们到底要如何认识自己呢?怎样才能更积极有效地发挥自己的最大潜力和价值?并以此创造出更好的生活?

读这本《人的潜能和价值》,在这里用一个新的眼光和世界观来看待生命本身,重新认识自我,发掘最深处的天赋和能力,给自己一个实现人生理想的心理机遇! 《人的潜能和价值》是由美国知名社会心理学家、第三代心理学的开创者,被誉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亚伯拉罕·马斯洛所著。亚伯拉罕·马斯洛曾担任美国心理学学会主席,提出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著有《动机与人格》《人的潜能和价值》等作品。 阅读这本书的契机,也是我一直以来对心理学和哲学的兴趣使然。关于人的潜能和价值,也是很多心理学爱好者期待探究的课题之一。这本书很全面地介绍了马斯洛等人本主义心理学家关于此类话题的讨论。世界观体系、心理生活的社会方面、心理学的论据和人的价值、人的动机理论、心理实现与超越、心理治疗等在本书中都有涉及。林林总总,方方面面,都有读者渴望阅读的点。

一开始读这本书,在世界观和绝对真理这些章节,自己并不能很好的理解,大概是与自身颇有距离,我对这方面的认知并不是很多。当阅读到与自身心理相关的“安全与适应”“成长与环境”等时候,就会出现共鸣,会理解作者所说的话,所想表达的意思。在这样的熟悉感之下,我的阅读兴趣就被勾了起来,有时候遇到不懂的,反复琢磨一下,加以联系自身的思考,也就明白了。所以整体看来,这本书并不晦涩,它是一本心理学作品,也是一本关于生命的哲学思想作品,所以它会有它的哲学思考,细读下来会觉得言之有理,不仅加强了自己对自身的认知,更是扩展了自己的价值观,面对世界更加客观,用一个更高的维度来解析问题。这些都是我阅读的收获。 认识自己的潜能和价值,或许不是一朝一夕能实现的,掌握理论与方法,也就迈出了最坚实的一步,剩下的,自己用理性去分析,用感性去激励,相信每个人都会实现更好的自己!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四):人本主义经典著作

提到马斯洛,我最先想到的是他在《人类激励理论》中提出的的马洛斯需求层次理论,他将需求分为生理的需求、安全的需求、社交的需求、尊重的需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每一层都是下一层需求的前提与重点,如此将各个需求有层次的、发展着的、综合地互相联系起来,形成一套价值体系,也是值得我们好好学习的。

由于个体的体质差异,导致其有关自我、文化和世界各方面的偏爱不同,最终形成的世界观就不同。但人类总体上还是有一些内在的相同点,马斯洛被称为“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他主张的人本主义认为人最终并不是被浇铸或者塑造或教育成人的,人的潜能也是与生俱来的,环境并不赋予人潜能或智能,只能容许或者帮助人使其潜能现实化。

马斯洛所著《人的潜能和价值》也是人本主义的经典著作之一,在这本书中,马斯洛选录了有关人本主义心理学观点的一些论文,除了他自身外,还有著名的心理治疗家和教育改革家罗杰斯、心理分析社会学派代表人物弗洛姆、机体论或整体论学说的代表人物哥尔德斯坦等人的作品。虽然不同人物对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侧重点不同,其看法自然会有些偏差,但大家对人本主义的核心内容却是高度认可的,对人无限的潜能和价值也是饱含期待,认为人有能力或者说有潜能创造出一个对整个人类更好的世界(并且人类也是潜意识里这样去做的)。

心理学的著作出名的晦涩难懂,但得益于近年来国内心理学的发展,还有本书译者的专业性,《人的潜能和价值》并不难懂,跟随作者的笔墨思绪,好似走了一场心理旅程。羡慕马斯洛与各位学者对生命的思考与感悟,这是凝聚了大家的心血而成的一本书。

想来自己每天生活蝇营狗苟、浑浑噩噩,全然想不到自己与创造人类更好的世界有什么必然的联系,用流行的话说就是:间歇性努力,持续性躺平,或许就是被马斯洛说的向后的拉力拉向了负能量的境地,在这种情况下打打鸡血、喝喝鸡汤也许也是一件正确的事吧。

总的来看《人的潜能和价值》是一本人本主义的经典论文集,对人本主义心理学感兴趣的读者可以将其作为入门必读书籍了。全书语言简练、文章观点清晰,也很适合当作科普读物来读。

《人的潜能和价值》读后感(五):正面给分

《人的潜能和价值》,亚伯拉罕·马斯洛等著。 马斯洛是著名的需要层次理论的开创者,人本主义心理学之父。

这本书是他和一些人本主义心学家共同提供的研究论文集,充分体现人本主义的特点,那就是正面认可,成长和发展。 打个比方吧,记得小时候,老妈在看我作业的时候,发现现在老师批答案都是挑正确的给分,她说她那个年代,老师都是找出错的地方,然后扣分的,我觉得这没有什么大的差别,出来的分数不是一样的吗?老妈却很感慨,说虽然出来的分数是一样的,但是感觉会完全不一样,我们作业上的这种批法只要答出来一点内容,立刻就会得到认可,而他们那个时候哪怕99分都是对的,你在卷面上也只能看到老师写的大大的“-1”。途径不同,感觉完全不同。 马斯洛和他的战友们采用的方法,其实就是正面给分的方法。 强调人的正面价值,挖掘人的正面品质,不是出了问题再去解决问题,而是一开始就让人积极向上。

全书分为16章,系统地阐述了关于人的价值的理论和人如何挖掘自己潜能的方法。 本书从世界观的类型开始说起,讨论人的动机和需要,发掘人的创造力,然后给出一些了解自己的方法和自我教育的方法,让人进行体验。

这是一本非常实用的心理书籍,系统学习有系统学习的好处,如果没有时间系统学习的话,那么随便翻开一章,也能得到触动和提升。 你甚至不需要带着问题去翻开。

我对创造力最感兴趣,所以我用第9章来举一下例子。第9章的题目是《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这一章是由马斯洛本人书写的,我们能看到马斯洛在研究的过程中,也是在不断地调整着自己的认知,他本身也可以作为自我提升的一个鲜活的例子。马斯洛过去一直是以成果论英雄的,所以他把创造力局限于某些传统的领域认为得到了大众的认可才是真正的成功,创造力是属于某些专业人士独有的特权。后来他在生活中发现,有些人并没有得到世俗的成功的认可,但是换一个角度去看他们的话,他们依旧是成功的创造者。比赛场上一个漂亮的铲球,也许并不能够直接得分,但是这个铲球依然有它本身的价值。一个家庭主妇,也许本身并没有可视的社会地位来支撑她,没有直接创造的金钱来衡量她,但她依然可以是一个创造了自己和家人美好生活的女人。马斯洛从中得到了启发,于是他把创造力分成了两种,一种就是我们大众认可的特殊天才的创造力,比如作家、画家、科学家他们的成就一样,这是在过去的价值系统中都已经得到认可的东西。另外一种则是: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 这种自我实现者的创造力是我非常想拥有的东西,也是我读完这本书之后,努力让自己挖掘的潜能。我相信我有。 当一个人能像快乐无忧的孩子一样,不为自己的想象力设天花板,想到什么就去做什么的时候,他的创造力已经在萌芽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