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100字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100字

《法律、立法与自由》是一本由[英]弗里德里希·冯·哈耶克著作,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67.70元,页数:964,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一):哈耶克的一生学术成就的总结,绝版重开

本书是哈耶克历经17年的思考而分别于1973年、1976年和1979年发表的最后一部系统性的学术著作,一套花费数十年心血的社会科学巨著,讨论了法律与立法之间的关系,阐明了“进化论理性主义”的法治观 。听哈耶克解读法律、正义的真谛,了解市场经济的真相,这是邓正来先生翻译版本。对法律感兴趣的朋友必读的经典。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二):研究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前提

这部重要著作大体上依据“法律、立法与自由”这个总标题所关涉的庞大主题而相应地被分成三卷:第一卷为“规则与秩序”(Rules and Order),第二卷是“社会正义的幻象”(The Mirage of Social Justice),第三卷则是“自由社会的政治秩序”(The Political Order of a Free People)。从哈耶克建构其自由主义理论的逻辑上看,个人以为,哈耶克的这部著作乃是他经由社会理论到自由理论再到法律理论的阐发而试图达致宏大的自由主义社会哲学体系 过程中的重要一环。

毋庸置疑,哈耶克法律理论的建构,如同其社会理论和自由理论的建构一样,极其艰难和繁复。总体上把握哈耶克的法律理论有两条重要的认识路径:

第一,哈耶克的法律理论建构,不仅不是那种即时性的“应景”作品,当然也不是那种在学科严苛设限支配下的“为法律而法律”的研究;在直接的意义上讲,哈耶克以《法律、立法与自由》为核心所详尽阐释的法律理论乃是以他对自生自发社会秩序的可欲性所做的整体性研究为基础的,而这可见之于他为出版这部著作所撰写的涉及不同题域和不同学科的一系列极为重要的预备性研究论文,它们大多收录在1967年出版的《哲学、政治学和经济学的研究》(Studies in Philosophy,Politics and Economics)和1978年出版的《哲学、政治学、经济学和观念史的新研究》(New Studies in Philosophy,Politics,Economics and the History of Ideas)这两本论文集中;而在间接的意义上,哈耶克的法律理论更是以1937年发表的著名论文《经济学与知识》至1960年出版的巨著《自由秩序原理》(The Constitution of Liberty)这一期间所提出的一系列重要论点为依凭的。立基于上述所论,我们可以说,哈耶克实是在其认识和解释社会现象的内在理路的要求下而建构其法律理论的。

第二,也是更为重要的,哈耶克的法律理论虽说在很大的程度上是其社会理论和自由理论的逻辑展开,但是就其整体社会哲学而言,他的法律理论却是进一步理解他有关个人自由与社会秩序之关系的洞见的重要路径,甚至是其基本的前提。这是因为,在哈耶克那里,社会秩序乃是以规则为依凭的,而且个人自由也是以一般性法律为基础的,亦即他所说的“法律下的自由”(freedom under the law),套用他本人在《法律、立法与自由》一书中的说法,“我们的一个主要论点认为,尽管自生自发秩序与组织会始终共存,但是这两种秩序的原则仍不能以我们所希望的任何方式混淆起来。如果这一点尚未得到人们较为普遍的理解,那实是因下述事实所致:为了确定这两种秩序,我们必须依凭规则,然而这两种不同的秩序所要求的规则种类之间所存在的那些重要区别却还没有得到人们的普遍认识”。正是在这个意义上,我们可以说,只有在理解了哈耶克的“法律”观以后,我们才有可能更为深切地理解和把握哈耶克的自由理论乃至社会理论。(节选自 《法律、立法与自由》代译序 邓正来)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三):让学术亲近大众

这套书让作为普通读者的我大为感动。尤其扉页上还印了“让学术亲近大众”,这是给我这样普通人阅读经典的机会。

在本书目录前,还有当今法学界可谓是无出其右的大佬江平为外国法律文库做的序。其中提到有的外国书目的译本误译多有,贻患学林。这也使我想到,当年我很想读哈耶克的《通往奴役之路》,经过网上搜集资料,了解到译本存在问题,于是英语本是渣渣的我,一咬牙买了原版的The Road to Serfdom。多年来这本书被我当自己的圣经一样看待,也许是我过于认可哈耶克了,但本来每个人的观念就不会完全一致,不赞同的也没必要批评我。而且得说,本来我就不专业,还看的原版,可能存在误解。这也再次说明好的翻译有多么重要,如今这本《法律、立法与自由》是多么难得。而且我颇好奇该外国法律文库还会再版哪些书。毕竟我虽然热衷社会学著作,但本就学过法学又通过司法考试的我,对法学书有种莫名的偏爱。

我决定本篇书评不讨论学术问题,哈耶克早已封神,没必要继续探讨。我就说说普通读者会关心的问题,从经济的角度来看这书值不值,当然也不过是我个人的分析角度。

这三本一套,包装设计都很好,重要的是在当今盛行轻型纸的出版界,该书是胶版纸,业界良心啊。这样在北方生活的我,就不必担心该书的保存问题,存放几十年相信也不困难。

而是否有收藏价值呢?我查到上一个版本是2000年出的第一卷、2002年出的第二、三卷,皆为平装版。两本在市面上早就溢价多倍。所以,过了这村万一又是二十年呢,喜欢的抓紧买吧。

而且如今可以用一本书的钱买到全新的一套精装,这幸福指数飙升。可能会有人说本书标价258元,但现在谁不用电商平台呢,也是因为电商折扣太狠,一年经常各种领券和折扣。要知道羊毛终究是出在羊身上,这才导致了图书标价越来越高。打完折,书商不亏,电商不亏,读者还以为捡了大便宜,心里美滋滋。所有人都开心的营销方式倒也很哈耶克式。这不就是自生自发秩序吗?

在本书里,哈耶克强调的自生自发秩序更具有组织性、结构性。而我则觉得随社会演进,人的自由度越来越高,自生自发秩序既存在于群体、行业也包括不成文的商业习惯。就如我上段分析书商、电商与读者的关系。如果都点破了,书甚至没法卖了。当然,自发秩序并不都是良性的。就像有人会讨论恶法非法的问题,自发秩序也存在弊端。

我仍旧以书为例。近来逐渐声势浩大抵制轻型纸,不也是因为读者喜欢捡便宜,电商就狂打折,大量书商为了摊成本,使用轻型纸。读者们当然是后知后觉,可一旦尝到了甜头的书商怎么可能轻易放弃轻型纸,以至于连很多精装书都用了轻型纸。在我看来,提高定价和用轻型纸都行业里默认的不成文秩序。也许有觉得我把商业获利行为说成秩序过于拔高了,但某类行为一旦成为通用习惯,还能说这不是秩序吗。

也许有一天对轻型纸的抵制会形成出版业的行业准则,比如精装书不得使用轻型纸。而违反行业准则,则会有相应的惩罚,甚至有法律约束。

我想,法律的源头是自由。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四):【转】王荣余:“预期”与哈耶克终身问题——基于《法律、立法与自由》(第一卷)

【作者简介】王荣余(1991-),男,重庆人,西南政法大学行政法学院法学理论法学博士。现为西南政法大学哲学系专任教师。先后在《学术月刊》、《法律方法》等期刊上发表论文十余篇,研究方向为法哲学。

摘要:秩序是"……正确的预期……或……被证明为正确的预期"。针对"个人互动与社会整体秩序间关系以及秩序与规则间关系"这一哈耶克终身问题,"预期"提供了一个实际可行的视角。如何正确理解预期,这涉及哈耶克的知识观,以及预期的"规则—文化"设定,乃至"合法预期"等内容。具体而言,由预期、个人行动者、法律(规则)、整体社会秩序前后相续的逻辑勾连开放出哈耶克终身问题的解决路径。作为一种制度而存在的法官作为能动的因素使预期的维护获得制度意义上的保障。至于预期是否真正解决,以及在何种程度上解决了哈耶克终身问题,这还需予以具体的历史的审视。

《法律、立法与自由》读后感(五):【转】邓正来:普通法法治国的建构过程——哈耶克法律理论研究的补论

【作者简介】邓正来,复旦大学特聘教授,复旦大学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院长、学术委员会主席,Fudan Journal主编,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政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法学院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Honorary member of Association of Chinese Political Science(USA)。主要论著:《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社会研究》,《规则·秩序·无知:关于哈耶克自由主义的研究》,《中国法学向何处去》,《学术与自主:中国社会科学研究》,《国家与社会:中国市民会研究》,《谁之全球化?何种法哲学?——开放性全球化观与中国法律哲学建构论纲》,《哈耶克社会理论》,《哈耶克法律哲学》。主要译著:《地方性知识:事实与法律的比较透视》,《自由秩序原理》(上、下),《法理学:法律哲学与法律方法》,《法律、立法与自由》(三卷本),《哈耶克论文集》,《个人主义与经济秩序》,《政治学说史》(上、下),《西方法律哲学文选》(上、下)。

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冯·哈耶克,(又译为海耶克,Friedrich August von Hayek,1899年5月8日-1992年3月23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