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闪闪发光》读后感锦集

《闪闪发光》读后感锦集

《闪闪发光》是一本由[美]伊夫·邦廷 / [美]彼得·席尔瓦达著作,北京科学技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5,页数:3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闪闪发光》读后感(一):苦难过后,生命一定会继续闪闪发光

坦白说,最初看到这本书的封面,我心中并无太多波澜,因为它的背景色调显得十分深暗和压抑,画风看上去并不卡通,而是非常写实、第一印象并不十分漂亮,但真正阅读文字之后,我才恍然大悟,那些阴云笼罩的深色背景、那些画面中模糊的、佝偻的、匆匆赶路的、灰头土脸的人物和背影,其实都象征了战争带给人们的压抑和苦难,也正好从视觉上反衬出文中在池塘放归之后、顽强生存下去的“鱼群”的彩色鱼鳞闪闪发光!可以说,作者在带领我们经历了一系列压抑、流离、甚至恐惧不安的逃亡之旅后,最终在“燃起篝火跳舞”一节和结尾处给我们重新带来生命的光明和喜悦!因此我也深深折服于作者想要表达的凝重而深刻的主题——无论战争环境多么恶劣,无论家园和心灵遭受到多少苦难和创伤,废墟之下,一定会有生命在顽强地活下去、生生不息,并且在苦难过后闪闪发光!

《闪闪发光》读后感(二):心怀希望,希望就在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绘本。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战火中背井离乡的一家人,从不放弃对生命的美好期许,去寻找一线生机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 爸爸去参战了,留下哥哥维克多、妹妹马丽娜和妈妈在家里。伊夫·邦廷以哥哥维克多的口吻叙述这个故事。 每天都能听到远处传来枪声,看到浓烟直冲云霄。每天都有陌生人在逃难途中停下脚步,放下行李,吃一点食物,逢人便讲自己和邻居们的悲惨经历。他们一边讲一边哭,还不停地东张西望,仿佛那些人就在我们家门口。 战争给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伤害。虽然伊夫邦廷只是通过孩子的所见所闻从侧面进行描写。但是战争的无情、残酷和人们的忧虑已经被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一天,有一个逃难的男人来到他们家,他带着两条闪闪发光的小金鱼。男人不能再带着小金鱼了,希望能把小金鱼留在他们家。维克多一家把小金鱼留下了,马丽娜还给他们起名叫“闪闪”和“发光”。 又过了几天,维克多一家也必须抛弃他们的一切物品,逃离他们的家。他们不得不把小金鱼留在家里的小池塘中。 逃难的路上,他们听闻了很多事,遇见了好多出手 相助的陌生人。终于有一天,他们到达了安 全地带。他们在营地里住了很长时间,有一天,维克多和马丽娜的爸爸历经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的。在营地里度过了好几个月以后,他们才被告知可以安 全离开。 于是,他们踏上了漫长的回家之路。他们发现,一路上已经看不到房子、农场和动物,只有残砖破瓦和炸 弹炸出来的大坑。 终于走到家了。他们发现他们的房子只剩下了一个架子。 玛丽娜记起了那两条鱼。她朝水塘跑去,发现,他们的水塘像熔化了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里面游着数不清的鱼。 战争无情,伊夫·邦廷的故事却没有血腥和暴力。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的、令人动容的是主人公一家的勇敢、纯真和对生命美好的期许。 只要心怀希望,希望就在。 喜欢这本书里面文字的克制,让人不停地回味。结局耐人寻味。战争,不需要写得多壮烈,也不用刻意拔高。伊夫·邦廷始终把目光回归到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孩子的所见所闻,却已然把战争的愤怒、对生命的希望跃然纸上,彰显出真实的人性。

《闪闪发光》读后感(三):这是一个给人带来爱与希望的故事

这是我第1次读伊夫邦廷的绘本故事,读完之后给我深深的感动和温暖。《闪闪发光》获得过美国儿童桂冠奖,以及《儿童》杂志年度最佳图书,还有美国学校图书馆联合会荣誉图书。从那么多奖项上,我就非常期待这个故事。

故事发生在战争的年代,从一个孩子的角度描写出了战争中发生的故事。然而我们并不是单纯看到战争的痛苦,在这个故事,我们是更多的看到了爱和希望。 故事讲述的是一个叫维克多的孩子,父亲上了战场,妈妈带着他和妹妹要逃离居住的地方。在逃离之前,他们遇到了另外一个男人,男人拿两条金鱼给了妹妹。妹妹把他们命名为闪闪和发光。然而当他们要逃离现在居住的地方,不能带着这两条金鱼,于是就把两条鱼放生到了池塘里。当他们一路上辗转琉璃,最后到了安全地带。在营地里他们终于遇到了自己的父亲。而当战争结束迎来和平,他们能安全的离开。回到自己的家园,他们看到了原来的池塘。而池塘里满是金光闪闪的鱼儿们。妹妹玛丽娜说“那是闪闪,那是发光,我们回来了。”其实当读到这里的时候,我就几乎要感动的落泪了。

或许孩子正在经历痛苦,让他们却又把希望带给了我们。作者在描述这个故事的时候,用了充满希望的语言。两条小金鱼就像是每个人的希望,他们一直活着等待所有人的归来。而当战争结束,家和爱都仍然存在。也给黑暗中的人们带来了很大的慰藉。 虽然现在我们处于一个和平的年代,但我读到这个故事仍然十分感触。因为在任何时刻,任何地点,我们都要对生命充满希望!

《闪闪发光》读后感(四):闪闪发光:战争阴霾下生命的希望

在和平年代生活的我们,只能通过图片、影像与文字,感知战场的恐怖与残酷!但其实,战争带来的影响,不仅仅局限于战场上的刀光剑影。 备战转态下的国家,无论是战区、安全区还是沦陷区,其国土之上的人民,上至百岁老人下至牙牙学语的稚儿,无一例外地怀着恐慌、紧张与无助的心态,在逃难与逃避的夹缝中寻找生存的契机。《闪闪发光》这本绘本正是从孩子的角度,记载着战时举家逃亡的故事。

《闪闪发光》是美国当代绘本大师、已创作两百五十余部作品的儿童文学女王伊夫·邦廷创作的《生命教育绘本》套书中的一册。故事的主角是一位生活在战时的八岁小男孩维克多。在故事里,侵略者要将他们赶出他们的国家,维克多的爸爸主动参战,前去阻止侵略者。随着战争局势的变化,维克多的家离前线越来越近,他们不得不抛弃财物举家逃亡。逃亡前,维克多将妹妹马琳娜念念不忘的小金鱼放养到池塘中,并为彼此祈祷。此后,维克多和妈妈、妹妹经过长途跋涉,终于来到安全地带;并在安全地带等到他爸爸的到来。战争结束后,维克多一家回到仅仅剩架子的家中。还好,虽然很多东西已被摧毁,但妈妈的花园里还开着花儿、池塘里也游着一群闪闪发光的金鱼......

伊夫·邦廷这套《生命教育绘本》集文学性、故事性、思想教育性于一身,以用平实的文字写下催人泪下却哀而不伤,充满温暖、希望的故事。其中,这本《闪闪发光》的故事,可能离和平年代的孩子们比较遥远;但在伊夫·邦廷生动、简洁又带着希望的讲述中,生命的希望呼之即出。这希望,是陪着我们长大、成长、崛起的力量,这希望也是我们面对苦难的支撑力,这希望更是教导孩子们与人为善、与大自然和谐共处的关怀之情!个人觉得,这本书很适合搭配一些战争年代的故事,与孩子们进行沟通,引导孩子们认识战争、进而感受生命的希望。特别是「主角小男孩维克多在爸爸离家之后,勇于承担一切,成为家里的顶梁柱」这一剧情,非常适合与家中小男孩做互动,鼓励小小男子汉们独立并适当培养他们的承担力!

总的来说,这套《生命教育绘本》比较适合小学阶段的孩子们阅读,这个年龄段的孩子需要深刻的阅读,也需要开始接触社会现实问题,而这些,都可以在《生命教育绘本》中获取。但个人建议,孩子们在家长老师的引导下进行阅读,并通过亲子互动等沟通方式,认识故事中所蕴藏的人性的光辉与人文关怀,以及生命希望的力量!

《闪闪发光》读后感(五):心怀希望,希望就在

这是一本关于战争的绘本。

这本书讲述的是在战火中背井离乡的一家人,从不放弃对生命的美好期许,去寻找一线生机的故事。故事的背景是发生在上世纪90年代的波黑战争。

爸爸去参战了,留下哥哥维克多、妹妹马丽娜和妈妈在家里。伊夫·邦廷以哥哥维克多的口吻叙述这个故事。

每天都能听到远处传来枪声,看到浓烟直冲云霄。每天都有陌生人在逃难途中停下脚步,放下行李,吃一点食物,逢人便讲自己和邻居们的悲惨经历。他们一边讲一边哭,还不停地东张西望,仿佛那些人就在我们家门口。

战争给人带来了难以想象的伤害。虽然伊夫邦廷只是通过孩子的所见所闻从侧面进行描写。但是战争的无情、残酷和人们的忧虑已经被表现地淋漓尽致。

有一天,有一个逃难的男人来到他们家,他带着两条闪闪发光的小金鱼。男人不能再带着小金鱼了,希望能把小金鱼留在他们家。维克多一家把小金鱼留下了,马丽娜还给他们起名叫“闪闪”和“发光”。

又过了几天,维克多一家也必须抛弃他们的一切物品,逃离他们的家。他们不得不把小金鱼留在家里的小池塘中。

逃难的路上,他们听闻了很多事,遇见了好多出手 相助的陌生人。终于有一天,他们到达了安 全地带。他们在营地里住了很长时间,有一天,维克多和马丽娜的爸爸历经了千辛万苦找到了他们的。在营地里度过了好几个月以后,他们才被告知可以安 全离开。

于是,他们踏上了漫长的回家之路。他们发现,一路上已经看不到房子、农场和动物,只有残砖破瓦和炸 弹炸出来的大坑。

终于走到家了。他们发现他们的房子只剩下了一个架子。

玛丽娜记起了那两条鱼。她朝水塘跑去,发现,他们的水塘像熔化了的金子一样闪闪发光,里面游着数不清的鱼。

战争无情,伊夫·邦廷的故事却没有血腥和暴力。与战争的残酷形成鲜明对比的、令人动容的是主人公一家的勇敢、纯真和对生命美好的期许。

只要心怀希望,希望就在。

喜欢这本书里面文字的克制,让人不停地回味。结局耐人寻味。战争,不需要写得多壮烈,也不用刻意拔高。伊夫·邦廷始终把目光回归到孩子,用简洁的语言描写孩子的所见所闻,却已然把战争的愤怒、对生命的希望跃然纸上,彰显出真实的人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