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摘抄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摘抄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是一本由宗白华著作,古吴轩出版社出版的线装裸脊图书,本书定价:68.00,页数:2021-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一):跟着大师,补美学大课

一直都非常喜欢中国传统文化,无论诗词歌赋,还是书法画作,或者是木雕建筑,都是我的最爱!但爱着它们的同时,我但却一直不知道该如何描述它们的美!所以,一直很想读读宗白华先生、朱光潜先生的大作,听听美学大家们是如何诠释美!

前些天,遇到《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这本书,我真真是如获珍宝,爱不释手!

宗白华先生研究美学的文章很多, 而这本书系统地梳理了宗先生的20篇著作。这些文章立足中国传统美学,以纯粹的角度,将中国传统哲学与中国传统艺术两相结合,为我们阐述传统文化之美。

……未完待续……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二):美从何处寻

宗白华先生是我国出的美学大师。关于美学,在宗白华先生以前,很少有人去专门的将它看做是一门学科去研究,也没有人去用类似于美学的概念去研究中国古代的艺术,在这个领域宗白华先生可谓是中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与开拓者。因此要了解中国美学,一定是要从宗白华先生开始的。先生一生关于美学的著作颇丰,对于普通读者来说短时间内读完先生的全部著作显然是一件不可能完成的事情,那么这个时候我们就需要古吴轩出版社近期出版的《宗白华美学十二讲》了。

《宗白华美学十二讲》一共分为四编,分别为中国艺术、中国绘画、中国书法、音乐、建筑与美学散步。如果说前三编的内容是讲述中国古代艺术某一具体方面的美学思想的话,那么本书的最后一编的内容则可以看做是宗白华先生美学思想的一个总的概括。实际上,就本书的阅读顺序而言,笔者也是从最后一编的内容开始的。

在最后一编中,有文章名为《美从何处寻》,这是一个极好的题目。每一个人都喜欢美,美人、美景、美食,凡事带上一个美字,就让人充满了满足,但是美究竟要从哪里去寻呢?先生认为,美的寻找,总归要满足两个条件才是圆满的,其一是要达到我们的主观心理条件,当我们的心灵经历过一番洗涤,克服了小己的私欲与厉害计较,才能够达到深度的美感,发现深度的美,在这样的一种状态下,我们可以发现大自然的美,客观的美,进而还可以去进一步的认识她分析她;其二是客观的物的方面的条件;如梅花盛开,旭日普照等等,他们不是没有生命的,不是空洞的机械的,而是有内容有表现的。美的存在不是凭空想象的,而是实实在在存在的,美的踪迹遍布于自然、人生、社会中,而这些都需要我们用心去寻找。在先生的文字中,曾经多次提及心、心灵等词汇,这种表达自然不是没有意义的,在先生看来,心的陶冶,心的修养和锻炼是为我们发现美做准备的。就像是前些年风靡一时的那句话,这个世上不是没有美,而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而这眼睛,大概便与先生所说的有关于心灵的一切有异曲同工之妙吧,只不过先生的说法更能够一语中的罢!

美的寻找从来都不是一蹴而就,他的内容是无限的,丰富的,值得我们不断的去发现,“第一个造出新节奏来的人,就是一个拓展了我们的感性并使它更为高明的人”。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三):什么是美?如何审美?

什么是美?如何审美?生活在内卷的时代,很多人会觉得美,离自己太远,跟自己没什么关系;审美,又太深奥,于人生也无什么益处。其实不然,美,与审美,与我们的人生息息相关。只有明白美是什么,生活才会在我们的眼睛里闪闪发光。在美学里,处处浸润着自然的奇妙和人生的智慧,等待我们去发现,去欣赏,去在美的指引下,打开人生更广阔的世界。 那么究竟应该怎么审美,什么才是美的?透过《宗白华的美学二十讲》,我看到了答案。 宗白华,北京大学哲学系美学史教授,出生于书香门第,自幼在中国古典文化的浸润中成长,沉淀了深厚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一生都在追求具有中国风格的美。豆瓣评分8.8的《美学散步》就是他所著,是众多艺术高校的美学课程,指定教材和必读书目。冯友兰曾经这样评价他:“中国真正构成美学体系的是宗白华”。 在《宗白华的美学二十讲》中,梳理了宗白华在中国美学方面的20篇经典美学论述文章,将中国艺术、绘画、书法、建筑、文艺等中国传统文化艺术各个领域的美,娓娓道来。书中处处充满人生智慧,令人在诗情画意中,不知不觉地接受到美的熏陶,是一本上好的美学入门读物。 在宗白华先生眼中,山环水抱的亭台楼阁是美,玄远幽深的山水画是美,潇洒俊逸的书法是美,一草一木也是美,美是一种令人快乐的体验。与西方柏拉图、康德、黑格尔等大家理性、深奥的美学理论相比,宗白华先生对于美的讲述得格外通俗,还原不同时代的场景,将中华文明上下五千年百花齐放、争奇斗艳的“美”诠释得文采斐然,梳理得简单易懂,不仅完整地讲出了中国传统的文化艺术美在何处,更将自己的人生经历和感悟融入其中。 让我们从阅读宗白华先生的《宗白华的美学二十讲》开始,走出欣赏美的第一步,不要被琐事绊住了追求美、眺望美的脚步。当我们迷茫、困惑时,换个视角,欣赏大自然、人生、艺术中的美,或许我们的前方会豁然开朗。 看完这本书后,怎么说,对于美学来说,我也算是一瓶子不满、半瓶子晃荡的入门了。以后再出门旅游、逛博物馆、美术馆的时候,我也可以开始尝试着去欣赏一座建筑、一幅画、一个文物的美了。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四):宗白华大师讲中国传统美学

看完《宗白华美学二十讲》,有一点感触最为深刻:其实我们大多数国人并不了解真正的中国传统美学。至少,我们的传统美学是建立在他人的经验上,是被教育的成果,而非真正懂得中国传统美学的内涵,抑即所谓“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通过《宗白华美学二十讲》可见宗白华大师对中华传统美学透彻的理解。

那么,宗白华大师何许人?他是我国近代著名的哲学家、美学大师、诗人,曾先后在南京大学、北京大学担任哲学系教授,著有《中国艺术意境的诞生》、《中国美学史中重要问题的初步探索》、《美学散步》、《康德美学评述》等书,是我国现代美学的先行者和开拓者,被誉为“融贯中西艺术理论的一代美学大师”。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则是古吴轩出版社“生活大美学”丛书中的一册,它辑录了宗白华大学关于中国传统美学的二十篇文章,通过大师的小文章,向读者介绍中国传统美学的真谛。在书中,宗白华大师不仅介绍了中国传统美学的特点、由来,还从中国绘画、书法、古代音乐、园林建筑的艺术特点中阐释里边蕴含的美学思想,最后,宗白华大师关于不同时代的中华传统美学进行品评的几篇文章也收录在此书。宗白华大师的文章引据丰富,通俗易懂,各种经典例子顺手捻来,读后深感大师功力之深厚。

在《宗白华美学二十讲》中,当谈论中国艺术时,宗白华大师提到了“隔”与“意境”,这很容易让人想到同为美学大师的王国维在《人间词话》中提到的“隔”与“境界”。二者都是为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学,但含义却有所不同。宗白华大师的“隔”是外界物象造成的距离,也是心灵内部方面的空。空间的“隔”会造就诗境、画意,而心灵的“隔”则会让精神淡泊,让艺术空灵化。简言之,是距离产生美的“隔”。宗白华大师是赞成“隔”的。但是,王国维大师所谓之“隔”是词人与读者间的交流阻碍,或是因为矫揉造作,或是因为因袭陈言,读者不能获得真切之感,因而,王国维大师反对“隔”。不难看出,在两位大师的理念中,虽然同命名为“隔”,但二者所指实为不同。对于“意境”与“境界”,宗白华大师认为将宇宙人生的具体物象通过作者自我内心的反映,用特定的艺术形式表现在外就是艺术的境界,意境的美来源于心灵的映射。王国维大师则明言“境非独谓景物也,喜怒哀乐,亦人心中之一境界。故能写真景物、真感情者,谓之有境界,否则谓之无境界”。两相比较,“意境”与“境界”都强调作者的内心,但意境更注重内心情感的转化,而王国维大师则侧重情感的真切与否。宗白华大师的“意境”比王国维大师的“境界”在艺术的表现过程中要求更为具体。

不论是哪一种艺术形式,中国绘画、书法、舞蹈、或是建筑,宗白华大师都始终强调将外物通过内心的映射再传达给观众。艺术品的写实与否在西方文化传统中讲究,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并不是顶顶重要。将宇宙人生的意象融入生活,才是中国美的精神。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读后感(五):起于好奇,止于认识

《宗白华美学二十讲》这本书的设计有些特别,在家中全部的书架中找不出第二本,封面是很普通的,但其侧面让我新奇了好久,它是没有封口的……

说起这本书的来源,并不是因为我是美学研究者或是崇拜者,纯粹是因为好奇心作怪,美学到底讲什么呢? 本书一共如书名,总共二十讲,主要分为三个部分:中国艺术的整体介绍,绘画、书法、建筑、音乐、舞蹈、诗歌等的美学思想,美学的何去何从。

中国艺术,由能空、能舍,而后能深、能实,然后宇宙生命中的一切理一切事,无不把它的最深意义灿然显露于前。 作者说,美感的养成在于能空,对物象造成距离,使自己不沾不滞,物象得以孤立绝缘,自成境界…… 不禁想起领导说过的“空杯心态”,其本意象征意义是做事的前提是先要有好心态,舍弃过去的荣耀和挫折,也是否定自己,有舍才会有得,才能找到自己的不足,找到努力的方向。 我觉得它们有些相似的道理。当我们总认为自己懂得很多,也就是杯子很满的时候,是难以发现他人的美存在的,我们会自带着优越的光环,容易觉得他人哪哪都不好。 如果我们倒掉自己杯子,把自己当成小白,重新学习,那么他人的身上会有许多的闪光点,那都是美感的存在啊。

作者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这话有些强烈的认同感,也有人这样说,我们的心是什么样的,我们看到的世界就是什么样的。一切的一切,都源于我们的内心,和他人无关。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眼睛对我们至关重要。然而更重要的友善的内心,如果我们的内心充满爱和阳光,我们的世界将被爱和美好包围。 世界还是这个世界,但是随着我们的内心的改变是可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观点,改变自己的态度,从而发现不同的新世界。 世界是无穷尽的,生命是无穷尽的,艺术的境界也是无穷尽的。希腊哲人对人生指示说:“认识你自己!”近代哲人对我们说:“改造这世界!” 为了改造世界,我们先得认识。这也是近期在多本书中看到的观点——改变,往往从了解开始。只有充分了解认识,方能找到改造的方向。 读这本书,起于好奇,止于认识,认识美学,培养美感,营造美好生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