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长江文明》读后感锦集

《长江文明》读后感锦集

《长江文明》是一本由冯天瑜 / 马志亮 / 丁援著作,中信出版社出版的2021-9图书,本书定价:79.00,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长江文明》读后感(一):一起领略长江的魅力

《长江文明》一书主要从自然长江和人文长江的角度,对长江文明进行了整理和回顾。

本书融合了地理、历史、人文等知识,用简洁的语言立体化地写出了长江文明。自然的长江部分侧重于从地理学的角度,从长江的流域、干流、支流、湖泊、自然长江认知史等内容对长江的自然属性进行了分析。长江的干流有哪些,支流有哪些,它们的流域面积是多少,全长多少,本书都进行了介绍。与地理书上的对长江的简略介绍相比,本书可以让我们对长江的了解更深入和更全面。

本书的第三到六章主要介绍的是人文的长江。人文的长江主要是以历史为线索,从文化、历史、经济、交通等角度介绍了长江在促进人类的发展方面进行了介绍。河流在历史上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长江对中华民族的发展同样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长江流域的先民,凭借优厚的自然条件,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新石器时代起,就创造出各区段的文明,如长江下游江浙一带早期的农业文明——河姆渡文化、良渚文化、中游汉江地区的屈家岭文化、石家河文化,以及中游偏西直达上游川东地区的大溪文化,等等。”从这个意义上来说,长江和黄河都是中华文化的母亲河。

图文并茂是本书一个很突出的特点。比如,在介绍长江的干流、支流的相关内容时,除了有详细的文字介绍外,还精心地搭配了剖面图、流域水系略图、示意图等。图片具有直观性的特点,在如今的读图时代,如果只是大面积地从文字的角度去论述长江文明对人类的重要性已经在当今的时代意义等,那么很容易会让人产生读不下去。而本书却很巧妙地规避了这个问题,作为一本偏学术性的著作,除了书中有很多的插图之外,还精心地选择了一些摄影作品。如长江三峡之一的巫峡秋景,带给人强烈的视觉震撼力。连绵起伏的群山,碧绿的巫峡水,漂行其上的船,被霜打过的红叶,这一切构成了一幅美丽的巫峡秋景图。不由得让人心生向往,想去领略长江的独特魅力。

本书的封面设计很有特点。主要体现在腰封上,腰封的图片选取的是三星堆遗址中的戴金面罩铜人头像、金沙遗址中太阳神鸟的图片,颜色的对比,形成了某种冲击力,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展开腰封,会发现它与封面是连成了一个整体,铺平开,我们惊喜地发现:它居然是一张海报。展示了长江流域各地遗址的文物,这些琳琅满目的文物在某种程度上代表了长江流域的历史。

如果你对长江有足够的兴趣,那么打开这本《长江文明》,它一定不会让你失望。可以说,它是一本全方位地介绍长江的历史、文化、地理等相关知识专著,从后面的参考资料可以看出,在写作本书的过程中,作者下了足够的功夫,参考了足够多的权威资料,这也保证了本书的科学性与可读性。

《长江文明》读后感(二):长江文明与中华文化的关系

长江流域是中华文明的重要起源地之一,在以往的历史典籍中,因为中原是历史发展的重要舞台,是历史发展的承载物,因此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长江文明是被忽略的,所以我们很有必要将长江文明的起源、发展,最终的成果做一回溯,找到长江队中华文明的贡献事实。

这本《长江文明》是三名学者合著的作品,对长江文明做了非常详细的叙述,分别介绍了自然长江、文化的演进、水运交通等等方面。

长江从雪山走来,一路奔赴大海,长江是世界经济、文化最具开发的区域,从中华文明的发展来看,黄河流域对中华文明早期的发展作用巨大,长江文明在后期奋起直追,最后形成超越。

在本书中,长江被分为自然长江和文化长江,自然长江通过流域、干流、支流和湖泊来介绍长江。长江的地理风貌是经过长期的地质历史发展的结果,长江就像是一条巨龙,从唐古拉山,一路横穿中华大地中部,汇集众水,诸如东海,全场6300多公里,是世界第三大河。长江养育了五亿多人口。长江水系复杂,从高原走来,一路奔向大海,可以说中国自然地理位置最为优越,物质最为丰富的地区都被囊括在里面。

在本书中作者将长江作为一种文明类型,和其它文明做了比较。首先是尼罗河和埃及文明,尼罗河造就了埃及文明,可以说没有尼罗河就没有文明古国埃及的诞生,尼罗河周期性的洪水泛滥,让几何数学得以诞生。同时发达的灌溉农业,让统治者能有大量剩余的财富来建造金字塔这样的建筑。

和尼罗河文明不同的是,长江所孕育的文明更加的复杂,更加的有包容性,上游是属于青藏高原与四川盆地接壤的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中部是荆楚文化和湖湘文化,下游是赣皖文化和吴越文化,各种文化交汇融合,互相促进让长江地区成为了中国优秀的文化传播带,可以说在历史发展的长河中,对于长江的开发是中华民族能够进一步发展和延续的动力。

在北宋以后,由于气候逐步向干冷转变,同时北方游牧民族在军事上有着绝对的优势,使得中原王朝无法进一步到达黄河以南的地区,也无法让北宋成为跨越长江与黄河两个流域的朝代。东晋衣冠南渡之后,也无法达到的经济文化重心转移在两宋时代竟然完成了。

本书史料丰富,论述也十分详尽,能够帮助我们了解走进长江,以及长江文明和中华文化的关系。

《长江文明》读后感(三):珍惜它爱护它,让它生生不息

这是学术性强的一本书,但是读着却不枯燥、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长江文明》,让我们在书中了解长江的前世今生,梳理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作者寻访长江流域全境,唤醒中华文化记忆。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的长度居世界第三,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干流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世界最长的前两条河流——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都横跨多国,唯独长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它位于北纬30度的地理位置,这是人类古语文明的发生线。长江占据着天时地利,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长江文明》从自然和文明两大方面来介绍长江。首先从自然方面考证长江,向我们介绍长江的流域、干流、支流、湖泊等,让我们从时间、空间上去认识长江、了解它,知道了它自然的发源、流经、变迁后,再侧重从历史文明的维度来剖析长江文明的发展史。人类自古以来,选择水域栖居,因为水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在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都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按照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分区,上游有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中游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下游则是赣皖文化和吴越文化。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肇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据考证分别距今有7000年和5300年了。早期人类之所以会选择长江下游吴越地区栖居,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对稻粮作物的种植十分有利。当然,还有其他历史原因,书中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先民的生活和长江流域文化的发展。

书中集结了大量的长江流域高清照片,让我们不仅从文字中读取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也从图片里看到真实、直观的现代文明和历史遗迹。

回忆过往,用史料去考据、验证长江文明的流变,结合现代,展望未来,分享、关注长江流域的风险和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这里有很多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前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长江水质污染的问题,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也使得长江流域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那时候,我们知道长江里的扬子鳄、白鱀豚等濒危。发展是把双刃剑,怎样让它只有利而无弊害,是我们时时都要警醒和执行的。

《长江文明》读后感(四):珍惜它爱护它,让它生生不息

这是学术性强的一本书,但是读着却不枯燥、也不会觉得晦涩难懂。《长江文明》,让我们在书中了解长江的前世今生,梳理长江文明的发展脉络。作者寻访长江流域全境,唤醒中华文化记忆。

长江,是中国水量最丰富的河流,它的长度居世界第三,长江长江发源于“世界屋脊”——青藏高原的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峰西南侧。它自西而东横贯中国中部,干流流经1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于崇明岛以东注入东海,全长6300余公里,比黄河长800余公里。世界最长的前两条河流——非洲的尼罗河和南美洲的亚马孙河都横跨多国,唯独长江是我们中国独有的。它位于北纬30度的地理位置,这是人类古语文明的发生线。长江占据着天时地利,长江流域是我国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

《长江文明》从自然和文明两大方面来介绍长江。首先从自然方面考证长江,向我们介绍长江的流域、干流、支流、湖泊等,让我们从时间、空间上去认识长江、了解它,知道了它自然的发源、流经、变迁后,再侧重从历史文明的维度来剖析长江文明的发展史。人类自古以来,选择水域栖居,因为水源是人类生存的重要条件,在长江流域,从上游到中游再到下游,都发现了大量的人类文明发源地。

按照长江上中下游流域分区,上游有羌藏文化、滇黔文化、巴蜀文化,中游是荆楚文化、湖湘文化,下游则是赣皖文化和吴越文化。其中历史最悠久的是长江下游的吴越文化,肇端于新石器时代的河姆渡文化和良渚文化,据考证分别距今有7000年和5300年了。早期人类之所以会选择长江下游吴越地区栖居,是因为这里气候温和、土地肥沃、水网密布,对稻粮作物的种植十分有利。当然,还有其他历史原因,书中从历史、文化的视角进行了具体的分析,让我们了解了先民的生活和长江流域文化的发展。

书中集结了大量的长江流域高清照片,让我们不仅从文字中读取长江流域文明的发展,也从图片里看到真实、直观的现代文明和历史遗迹。

回忆过往,用史料去考据、验证长江文明的流变,结合现代,展望未来,分享、关注长江流域的风险和机遇。长江经济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龙头,这里有很多机遇,但是也面临着许多严峻的环境问题,前几年,我们经常会听到长江水质污染的问题,这不仅给人们的生活造成了很大影响,也使得长江流域的生态造成严重的破坏,那时候,我们知道长江里的扬子鳄、白鱀豚等濒危。发展是把双刃剑,怎样让它只有利而无弊害,是我们时时都要警醒和执行的。

《长江文明》读后感(五):一场走心的长江文明旅程

作为一个南京长大的妹子,在读《长江文明》的时候,感觉到了格外的亲切。生在南京,大学学在长沙,总是行走在各种沿江的旅途里,对于长江总是格外的依恋。而这次阅读感觉这是一本格局比较大的,科普类型的书籍,作者从严谨的数据、史实的文献,格局大开、方方面面的向读者展现出独属于长江流域的文明魅力。全书从长江流域湖泊的构成写到认知长江的演变,从全世界流域的发展到长江上中下游细化的文化演变,从经济文明的发展到近代河运的进步,步步前行,了解更加丰富的长江。

第一次在书中看到自己专业方面的内容,还是格外惊喜的。地理信息系统本是个比较冷门的学科,却是在长江长度测量中起到了比较重要的作用。长江由雪山发源,一路汇集了无数的支流,行走了无数山间险峻的弯道,想要测量其长度无疑是困难的。也因此,我所学习并且从事的学科起到了很大的作用,通过航拍可以有效的测量出流域的长度与范围,可以更加节约人力的成本,这样的一切也是科学与长江经济文化发展的重要联系。

从小学习的课本,让我一直以为长江的源头毋庸置疑是沱沱河的。结果这次的阅读却是让我发现,曾经的理所应当,是经过了无数历史堆砌而成的。因为《长江文明》而知晓了原来历史之上,长江的源头曾经有过众多猜测,穿过时间的长河,长江源头从武汉一路被考察证实直到了绵延的雪山深处,中华儿女的聚集地也沿江逐渐扩张、逐渐分散在中华大地的每一处。作者用心的将那些过往江源图插入书中,将尘封的历史再次擦亮,让我们了解到了探索的魅力。

大江大河总是能够孕育新生的文明,不仅仅是中华大地,不仅仅是黄河与长江流域,几乎所有古代文明都是有着大江大河的。作者用第三章一半的章节给读者展现了四大古文明与大江大河的关联,不同的水流特性造就了文明不同的风格。对于不同文明与自然的对比,也令全书的格局变得更加开阔,并没有局限在长江流域,让其他的文明也同时短暂的出现在读者的眼前,不同流域有着各自不同的特征。

第四章则是向读者展现出了多元化的长江文明。长江从青藏高原唐古拉山脉各拉丹冬雪山中蜿蜒而出,全长6300多千米,拥有7000多条支流,如此广阔的流域,诞生了许许多多的文化。回想自己过往的旅游经历,竟然是陆陆续续沿着长江前往了许多地方。丽江、重庆、长沙、武汉、合肥、南京、上海,逆流而上,不同的城市,不同的时间,同样的是这蜿蜒的长江。这些城市有着截然不同的风格,同为长江流域,或绚丽、或热辣、或踏实、或厚重、或精致,均是令人着迷的长江文化。

历史的齿轮不断旋转推进,更加优越的自然条件让长江经济文化渐渐超越了黄河流域。而如今我们生活的时代交通便捷,科技也逐渐进步,整个中华大地都焕发出更加蓬勃的生机。先进的区域带动稍显落后的区域一同前行,走向更好的未来。

最后想说的是,感觉这本书惊喜多多,甚至连封面都是充满了彩蛋哦~封面可以发现整条长江,而翻看封皮,则可以看见长江流域的典型文物哦,满满的精致用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