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摘抄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摘抄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是一本由李剑龙 / 牛猫小分队著作,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200.00,页数:44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一):短评写不下

「新科技驾到」 4月28号,日本SF译者@丁丁虫转发《新科技驾到》的链接然后感慨,说要是当初科学入门能够接触到这样的作品有多好,继而又说二代目能够赶上也很不错。 预售了一个月,终于在儿童节之前收到,翻看以后大呼过瘾,说几点值得推荐的: 1️⃣作者李剑龙,现场参与过他以笔名Sheldon开展的科普漫画讲座,风趣、幽默、活泼,抖机灵;扎实、有效、诚恳,做科普。他是把高精尖的科学知识掰开了揉碎了,拿幽默再沏开,满满的硬知识都变成了软科普,有趣非常。 2️⃣每一册前沿科技都遴选了该领域内的一线科研人员,并且此人大多都是该领域内的科普健将。譬如最近在出系列《巡山报告》的王立铭教授负责审定《基因编辑》,他的第一本《巡山报告》写的就是基因编辑。譬如复旦大学的严锋教授负责审定《虚拟现实》,这么科幻的主题也正对上了他最出圈的那句“单枪匹马将中国科幻提升到世界领先水平”。再比如“天问一号”的副总设计师贾阳,我们看着他审定的《火星车》,就能想起浩瀚宇宙之中的中国科技。

看吧看吧,这么新鲜的科普真的不错呀[太阳]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二):孩子即未来

如今科学发展日新月异,一不留神像我这种中年人已经有些力不从心,跟不上时代的感觉越来越强烈。并且这不是错觉,这一套本来应该是给孩子看的科普童书我却也看的津津有味。当然,这可能是我个人的不幸,但却是人类的大幸。

时代永远在前进,而我们的目标也必将是那星辰大海。

说回本书,本套书一共有10册,每册很薄,一册只讲一个方向,而总共基本涵盖了如今最前沿科技的方方面面,像是人工智能、火星车、量子、新能源、基因编程等等。形式采用孩子喜闻乐见的漫画,并且语言非常朴素简单,比口语更口语,没有一点隐晦高深的词语。阅读感受非常棒,不会觉得是在看科普书籍,就像是翻看未来故事,而不同的是这些看似玄而又玄的未来其实大部分早已经走进我们日常生活,而本书就是把这些日常和科学联系起来,引起孩子学习和探究兴趣。毕竟孩子才是未来的希望,给孩子一个印象,就是给未来一个种子。

再聊聊其中具体内容,比如我个人很喜欢《量子驾到》这一册,书里对于这个大多数时间我们都只闻其名但又说不清具体是什么的量子讲解的就非常透彻,从量子纠缠到量子跃迁,从量子叠加到量子隧穿,难以想象量子力学这个曾经对我来说高大上的名词如今我竟然理解了这些名词的含义,虽然只是表面理解,但依然说明写出本书的作者是个非常厉害的专业人士,才能把如此深奥的学问用简单的比喻和文字描述出来。

而书里有一个知识点让我恍然间发现物理那个经典难题依然没有解决原来,就是核聚变,记得小时候大家总是认为核裂变之后很快人类就能研究出核聚变,然后走向银河系,现在来看还是过于乐观,但也不至于悲观,这些难题总有一天会完成,我们的下一代,下一代的下一代,总有一天,所以这本书就非常适合孩子看,有了朦胧的兴趣,也许未来就在他们手中改变。

《半导体驾到》也很有趣,原来我们日常所说的LED的学名叫会发光的二极管,这个名字完全就让我理解了到底什么是LED,光和热之间的转换也非常有趣,半导体的名字也不是随意取的,这种学到新知识的感觉很棒,我一个大人都已经开始对科学感兴趣,说明本书是真的成功了,是的,本书的宗旨开篇作者有说,不在于教会孩子哪些新知识,而在于让孩子有一个科学概念,有了这个概念和一点点兴趣,就足以在以后的岁月和成长中变成参天大树。

最后,这真是很值得给孩子看的一套丛书,百分推荐。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三):一套孩子看得懂大人喜欢看的前沿科技漫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们的培养要从小重视,培养的内容不但包括学校里的基础知识,品德教育,还有那些看上去有些深奥,可望而不可及的前沿科学技术。

那些高深的前沿技术,比如量子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如果以晦涩难懂的文字传输给他们,他们肯定接受不了,就算成人也很难有毅力去深刻理解他们。要想让孩子们学习到这些技术,就需要直观浅显的角度去告诉他们,他们不需要理解深层的底层技术知识,先了解这些前沿技术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用等大致有个基本的印象就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说不定哪项前沿技术就是他们将来要研究的对象呢。

孩子们对图画非常敏感,比如幼儿园、小学的课本里都有很多图画,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深度。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套书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介绍那些高深的前沿技术,书名叫《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利用漫画和浅显的文字来介绍前沿科学知识。这套图书总共包含十本书,分别介绍了十种前沿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别说孩子,有些技术我自己都压根不清楚怎么回事。这里面我多少有点了解的技术有量子、人工智能、新能源、虚拟现实、半导体、先进通信、人造卫星,基本连皮毛都不了解的有基因编辑、火星车、脑机接口等。所以这套书不但孩子爱看,我也非常喜欢看。因为都是些漫画,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看得懂,大人也非常喜欢看的前沿科技好书,至少让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的大致情况。

这套书非常精美,全部采用铜版纸,全彩印刷,十六开本,画风形象逼真,一墨书香,让人有非常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挑选的十项科学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是改变未来的十大前沿技术一点都不夸张。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李剑龙,绘画牛猫小分队,两位作者可能我们都不熟悉,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经过相关科学技术的专家审定的,这些科学家都是相关技术的最顶尖的专家,保证书里的内容不会出现差错,也体现了制作者对这套书的重视程度。比如《火星车驾到》的审定者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其他技术的相关专家还有吴军、施郁、姬扬、严峰、陈宇、孙瑜、贾国瑞、王立铭、孙亚飞、朱礼君等人,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权威性很高。

这十本书是给孩子看的,但是也可以给大人做普及性的读物,至少对这些高科技能知道个大概,不至于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你一脸懵就不好了,而且趣味性非常强,是一套孩子看得懂大人也非常喜欢看的前沿科技漫画。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四):一套孩子看得懂大人喜欢看的前沿科技漫画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对孩子们的培养要从小重视,培养的内容不但包括学校里的基础知识,品德教育,还有那些看上去有些深奥,可望而不可及的前沿科学技术。

那些高深的前沿技术,比如量子技术、新能源技术、人工智能技术、虚拟现实技术等,如果以晦涩难懂的文字传输给他们,他们肯定接受不了,就算成人也很难有毅力去深刻理解他们。要想让孩子们学习到这些技术,就需要直观浅显的角度去告诉他们,他们不需要理解深层的底层技术知识,先了解这些前沿技术是怎么回事,有什么用等大致有个基本的印象就行,培养他们的兴趣爱好,说不定哪项前沿技术就是他们将来要研究的对象呢。

孩子们对图画非常敏感,比如幼儿园、小学的课本里都有很多图画,就是利用这一点来强化他们对知识的理解速度和深度。

我们今天看到的这套书就是用漫画的形式来介绍那些高深的前沿技术,书名叫《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利用漫画和浅显的文字来介绍前沿科学知识。这套图书总共包含十本书,分别介绍了十种前沿科学技术,这些技术别说孩子,有些技术我自己都压根不清楚怎么回事。这里面我多少有点了解的技术有量子、人工智能、新能源、虚拟现实、半导体、先进通信、人造卫星,基本连皮毛都不了解的有基因编辑、火星车、脑机接口等。所以这套书不但孩子爱看,我也非常喜欢看。因为都是些漫画,语言浅显易懂,所以三年级以上的学生都能看得懂,大人也非常喜欢看的前沿科技好书,至少让人在非常短的时间内大致了解当今世界的前沿科技的大致情况。

这套书非常精美,全部采用铜版纸,全彩印刷,十六开本,画风形象逼真,一墨书香,让人有非常强烈的阅读欲望。本书挑选的十项科学技术,是未来的发展趋势,说是改变未来的十大前沿技术一点都不夸张。本书由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作者李剑龙,绘画牛猫小分队,两位作者可能我们都不熟悉,但是他们的作品都是经过相关科学技术的专家审定的,这些科学家都是相关技术的最顶尖的专家,保证书里的内容不会出现差错,也体现了制作者对这套书的重视程度。比如《火星车驾到》的审定者是中国航天科技集团集团五院火星探测器副总设计师贾阳。其他技术的相关专家还有吴军、施郁、姬扬、严峰、陈宇、孙瑜、贾国瑞、王立铭、孙亚飞、朱礼君等人,都是相关领域的顶尖专家,权威性很高。

这十本书是给孩子看的,但是也可以给大人做普及性的读物,至少对这些高科技能知道个大概,不至于别人说起来的时候你一脸懵就不好了,而且趣味性非常强,是一套孩子看得懂大人也非常喜欢看的前沿科技漫画。

《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读后感(五):量子的爸爸来自粒子家族,妈妈来自波动家族

去年股市打新,我有幸中过一只签,名曰国盾量子,时逢量子通信概念正火,又是科创板上新,上市日内翻了十倍。成为两市名股。 作为一名资深韭菜,我是糊里糊涂小火了一把。 钱赚得有点糊涂,因为咱也不知道这“量子”究竟是什么?为啥中科大一个教授的研究成果能引起市场热捧? 网上众说纷纭,大约也许可能,说是量子传输的一个重要特征是信息传输时难以被窃听,科学家计划借此来建立一个“几乎不可破解的网络”。 这么一听,“量子”很是高大上呀。 其实,我们普通人听到这个“量子”概念,尤其是股市中的“国盾量子”,还只是量子应用中的通信这一块。 在我们的生活中,量子原理的应用是很广泛的。大家回想一下,咱们身边显示时间的机器有多少,有电脑、手机、手表等等,它们谁的时间是最准的?又是谁告诉手表、手机、电脑时间的呢? 答案是原子钟。 当然,这个答案不是我想出来的,是理论物理学博士、科普作家李剑龙在他主编的丛书《新科技驾到:孩子看得懂的前沿科学漫画》之《量子驾到》中揭示的。 李剑龙在《量子驾到》中说到,原子钟是世界上走得最准的时钟,它就是科学家利用量子原理发明的。有的原子钟,至少要经过1000多亿年才有可能走错1秒钟! 李剑龙用形象的口吻描述了量子的“身世”: “我的爸爸和妈妈分别来自科学世界的两个大家族。” “这是我的爸爸,他来自粒子家族,他掌管所有由粒子构成的物质,包括所有的固体、液体和气体。” “这是我的妈妈,她来自波动家族,她掌管所有由波构成的物质,包括所有的电场、磁场和光波。” 他们两个孕育而成的就是量子了。 这样一来,量子既能掌管粒子物质,又能掌管波动物质。量子如何将这样物质融合在一起?答案是“波粒二象性。”量子会用波的招数操纵粒子,也会用粒子的招数操纵波,它创造宇宙中的所有物质,同时还可以改变物质,让物质改变成各种各样的新形态…… 李博士还说到,到目前为止,除了半导体、激光等少数应用全面进入我们的生活外,大部分基于量子规律的应用都还停留在实验室阶段。 哦哦,难怪去年国盾量子上市时,就有相关专业人士提出量子通信尚未完全应用,所以谨防概念炒作……还好跑得快呀。 且不提成人世界的现实考量吧,李博士的这套丛书我拿给家里两个小孩看了,小的还不识字,光指着里面的漫画自己编故事讲(书中插画也出自家,是游学法德的艺术硕士苏岚岚),大的上初中了,看得那叫一个认真,说这套丛书有意思。平时叫她读点经典名著什么的,她个直女思维嫌那些“叽叽歪歪”。 我也饶有兴趣地看了,不止看了《量子驾到》,还看了《先进通信驾到》、《人造卫星驾到》、《新能源驾到》等等全十册。 为啥看?因为世界变化快,咱们上学那会儿,还没有这些概念呢,现在虽然天天听着,也就当个时髦词儿,不求甚解。李剑龙博士的这套丛书,来得正是时候。虽然他是写给孩子看的,希望以此给他们心中种下一颗种子,让科技在他们心中发芽(以我家大宝的表现来看,有效),但我等成年人,在这些新科技面前,其实也是个孩子,读读这套通俗易懂的书,不无裨益。 末了,说说我家大宝对我的“冷嘲热讽”吧。 她是这样说的:“你高兴个什么劲儿,你看得懂,是因为人家写的明白,人家写的明白,是因为人家真的很懂。” 所谓厚积薄发,我就当这是她对作者的赞赏吧,中二少女,就是这样。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