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读后感锦集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读后感锦集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是一本由西门媚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8.00元,页数:2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读后感(一):文字写生

西门媚1990年代开始在广州、北京、成都三地从事媒体工作,作品散见于《南方周末》《东方早报》等上百家媒体。回顾作家西门媚过去的作品,她和很多女作家一样,喜欢谈论“爱与理解”,吟唱“时代与感受”,讲述“食物与怀旧”。但她的字里行间的鲜活气息和经年的感受累积以及媒体人独有的敏锐观察,并不会让人觉得她的作品重复或无趣,反而在当下纷繁复杂的文坛中独树一帜。

所以,当她用好几个夏天的时间给一群年轻人上写作课,所有关注她的人都好奇,西门媚会如何“教写作”。不同于传统教学的写作课,她带领学生参与社会,像“写生”一样观察社会。例如,她带学生去成都文殊坊“户外写生”,就像美院的老师带领学生出去写生一样,观察僧人、小贩、香客、茶客或者其他类型的人,然后选择最有特点的一二,进行人物素描式的非虚构写作。这似乎不再是一类有说服意图的教学行为,而更接近一种踏踏实实地指引,恢复学生被传统写作套路模糊了的对生命微茫的感知,从而把过去难以言喻、不可分享、无法传递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学生从中既是学习写作与文学,更是学习如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人生与世界。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这本书就是西门媚将这一自我感知与训练的“文字写生”教学法经过细心的梳理后写出的一本文学手册,涉及文学、艺术、思想各方面。书中既有关于“非虚构”写作的系列讲解,也有对小说创作中结构和语言的分析,还有对虚构与非虚构写作的技术比较。乍一看这是一本无论命题作文还是小说创作,读者都可心领神会的写作秘籍。其实,通过这些文字,我们也能摸索到西门媚的创作灵感来源。她的文字和绘画是互动的,都是用冷静的目光去拥抱生活。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读后感(二):西门媚的《万物写生》

前几日和几位前辈坐在一起吃饭,听到他们讨论科技于人类社会的影响。这顿饭吃的我忧心忡忡,当科技主宰世界之时,语言、情感以及我们此时此刻焦虑的一切都将消失,或以另一种无需关注的方式被解决掉。现在的“痛苦”都将成为那时的“幸福”。

看完西门媚的《万物写生》,我再一次想起长辈间的对话。经济与科学解答不了的问题历来只能在文学和艺术中去寻求答案,我深信每一篇/幅 呕心沥血的作品除了有技法上的炉火纯青或创新之外,还饱含着对命运和未来的思考与探索。伟大的作家一定是关心人类的,他们必将倾注极大的热情在还没有光的地方,用手中的笔把黑暗带入黎明。当我们还在焦灼如何写作,如何讲好故事的时候,是否能先问问自己最关心的是什么?

似乎开篇就扯的稍远了些,说回正题。《万物写生》是西门媚新近的一本关于“文字写生”的文学手册,书中她详细阐释了自己对写作的建议和经验,还有她对作家这个群体的认识和期待。书的副标题是“奔向故事的旅程”,旅程关乎许多,不只是最后的目的地,还包括路上的风景以及一路而来所遇到的各种状况。我们太容易只看到结局,却不知过程亦是一种进阶和获得。

西门媚在此书中由此及彼,由浅入深地讲述了生活,写作,阅读,思考之间的关系。她是一个擅长观察的人,并极具共情的能力,这决定了她能挖掘到普通人看不到或假装看不到的细节,这些细节和联想构成了文章的血肉之躯,鲜活饱满,生机勃勃。

这和西门媚一直关注、热爱写作与阅读不无关系。一名好的作家不止阅读广泛,视野开阔,拥有随时下笔的勇气和决心,同时也会时刻保持思考,永不落入人云亦云的圈套,并且在看穿某些社会现实之后还能继续热爱和憧憬的人。当然我们可以不用要求自己也和书中的西门媚一样,对写作和阅读都能信手拈来,但至少我们可以从现在开始,尝试去读一些经典的文学作品,尝试着在灵感迸发之时,写下心中所思,而不仅仅是想法多过实践。

语言,哪怕是不完美的,也是上帝赐予人类的最美妙的感觉之一。聚少成多,也许改变的钥匙就掌握在我们自己在手上,只要我们仍然热爱笔尖的触感,热爱文学带给我们的精神满足,并且愿意踏出第一步,这之后的世界(无论虚构与否)自然会为你打开那扇通往终点的大门。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读后感(三):文字写生---独特的写作方法

文字写生---独特的写作方法

我和书友西门媚是在上世纪末在网上读书论坛认识的,算起来也是老朋友了,她现在是作家兼画家,以前曾在广州、北京、成都三地的媒体工作多年,先后在上百家媒体开设过专栏,可谓高产。她独创了“文字写生”这样的写作教育方法,于是就有了这本《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她的其他作品有《纸锋》、《食光机》、《心怀野念》、《完美的路演》、《看不见的河流》等。

在自序中她说:写作是帮助我们塑造思想最好的方法,但是要提高写作的能力,还是需要大量的阅读和学习。写作与阅读是分不开的,都是人生的重要课程,是对人生的重要思索,可以让人超越有限的生命,获得多重的人生体验,也相当于拓宽了人生的维度。大量的有针对性的阅读,能让人超越个人经验的局限,可以对世界有更宽阔的了解,对人性有更深沉的洞悉,也有助于在写作上更上一层楼。

在读书随笔《纸锋》一书中,可以看到她阅读的宽度和广度,尤其注重阅读思想性的书籍和国外大作家的著作,特别推崇加西亚·马尔克斯、多丽丝·莱辛和奥尔罕·帕慕克。大量高质量的阅读为她的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在本书的后面部分,她也介绍了大量值得阅读的好书,对于喜爱写作者有很大的参考价值。

积三十年的创作与阅读的积累,十余年独创的写作教学经验,她写下了一本给所有写作爱好者有参考价值的实践之书。

书中涉及文学、艺术、思想等各个方面,其中介绍很多的写作技术,有关于“非虚构”写作的系列讲解,也有对小说创作中结构和语言的分析,还有对虚构和非虚构写作的技术比较。

她通过给一群优秀的年轻人上的写作课,以自己的写作和教学经验独创了“文字写生”的写作训练之法,带领学生参与社会,以绘画中“写生”一样的方法来观察和描绘社会。学生从中既学到了写作与文学,更是学习如何深入地认识和理解人生与世界。

她认为观察与写作最好的途径就是非虚构写作,这方面她特别推崇写《江城》和《甲骨文》等书的美国作家何伟,认为他是非虚构写作的最好样板,这个我深深地认同,因为我也是很喜欢读何伟的书。如何从细节到主线从而构成一个整体,这里面有很多值得琢磨和练习的地方。

每个人都有观察力,但是不是能够观察到细节还是需要自己的判断力和经验。她引用了自己的亲身经历,叙述自己如何观察洞洞舞厅舞女的往事,生动地表达了一个作家对于生活的细致观察,相信会给读者很大的启发。她带学生去成都文殊坊进行“户外写生”,就像美术学院的老师带领学生出去写生一样,观察僧人、小贩、香客、茶客等各色人,然后选择最有特点的那一个进行人物素描式的非虚构写作。通过这种踏踏实实的细致指引,引导学生去感知真实的社会和生命,从而把过去难以确切传递的感受通过文字表达出来。

书中也引用了日本火车旅行爱好者关口知宏的事迹,他拍摄过很多非常受欢迎的纪录片:《欧洲铁道之旅》、《中国铁路大纪行》、《日本铁路大纪行》等,坐火车是观察各色人等的绝好机会,当然现在的高铁可能就不行了,绿皮火车是比较合适的。

书中在谈文学的时候,也不忘对思想领域的探索,让读者在感受文字之美时,领略文学和思想的生命力,那就是保持对世界的关注和对人类命运的关怀。

在本书的封底,写着作家庄秋水的一则推荐语,我觉得说得非常好:西门媚把写作当作游戏——一种关于生命体验的游戏。如今她把这游戏的规则总结出来,真是了不起的事情。

总之,“读与写,是人的一生修行”。

《万物写生:奔向故事的旅程》读后感(四):春天,向远方出发

想起来似乎是一两年前的事,查记录才知道过去五年了。二零一六年三月西门媚出版了《完美的路演》,我读后喜欢得很,于是买了一大摞,找到西门媚签名,然后送给朋友们。

读西门媚新书《万物写生》的时候,我总会很自然地想到《完美的路演》。比如西门媚在《非虚构,应作为一种解决之道》中写道:“评论文章可以训练学生的思辨能力,但是,记叙文才能加强学生对生活的理解,对自己的理解,到对他人的理解,以至更广阔的世界。”读到这里,我脑海中一下子就跳出来《完美的路演》中的《夜班公车》。

《夜班公车》中只写了四个人物:不愿让座的小伙、抢占空位的姑娘、拎着沉重购物车的老年妇人和她那看起来更年轻更健康的丈夫,西门媚用近乎白描的方式来描写,没有华丽繁复的辞藻,没有曲折幽回的情节,简单到近乎单薄。文章最后,西门媚也只是简单抒发了一下自己的感想:“我想,她(老年妇人)她的生活中,可能一直是这样,缺少尊重,她也不大要求什”,“……年轻人。可能一方面是太累了,另外一方面是太年轻,不懂得体谅。”《夜班公车》算不得高头讲章,没有责备和批判,文字浅白,但有深刻的理解和深深的同情。

可能有些人不喜欢这样的文字,觉得没什么特别之处,我看有豆瓣网友甚至评论“无观察无立意无文采的流水账,索然无味”。但如果我们把视野拉长、放宽,也许会有不一样的看法。前几年上演了一部电影《搜索》,都市白领叶蓝秋在公车上未给一位老人让座,看似一件非常小的事情,却引发了蝴蝶效应,叶蓝秋最终被逼自杀。如果,电影《搜索》中在公车上的是西门媚而不是实习记者杨佳琪,我相信不会再有电影中的是是非非了,这个世界也会多一份谅解、同情和温暖。这就是西门媚朴素文字的力量,它可以让人看到世界的复杂与辽阔,也可以感到这个世界的温度和希望,它还可以救人一命。当初送书给朋友们、尤其是家有小孩的朋友的时候,我对他们说:“《完美的路演》就是最好的写作教材,可以让小朋友们多读读,看看怎么写平常的生活。”

西门媚几年前开始带领学生教授写作。她带领学生去街道、寺庙和茶馆,从观察和交流开始,教他们如何用文字为万物写生,连缀成文。而今眼目下,各种作文培训班如火如荼,我也旁听过一些,培训老师讲的大多是如何得高分的作文技巧,开头一定要开天辟地,结尾一定要声遏云霄,要使用排比夸张比喻各种修辞手法,要好词好句,总之,感觉写文章就像闹革命,非得整出点动静来才行,而且动静要越大越好,至于是不是推倒了民宅毁坏了良田,倒是在其次了。作文老师的理由听起来似乎也很有道理:“阅卷老师一天要批阅那么多试卷,哪有时间逐字逐句来读作文,只有吸引住阅卷老师的眼球,才可能得高分。”这样的作文教学看似很有效率,连前央视主持人张泉灵也跑出来分一杯羹,说什么“一个小时就能看见孩子的变化”。在西门媚的万物写生作文课上,一个小时肯定是见不到成效的。比如一个同学听完讲,去街上溜达一圈,发现一个乞丐,“看样子感觉很有故事”,但他不知道“从哪里开始,怎么说起”,只得回来重新请教。

西门媚的万物写生法看起来费力不讨好,但一定是有意义的。在《万物写生》的第一部分里,西门媚提到了各种写生之法,教同学如何去体察细节、感受他人,如何与陌生人交流、引起共情,获得更多的信息。西门媚期待同学们通过这些方法去认识世界也认识自己,“观众通过他(关口知宏),也能有所体悟,能够发现,世界,不是只有我们在新闻里看到的那部分,也不仅是我们周边的生活,还有很多不易进入我们眼帘的存在,除了愤怒、激烈、快速的东西,还有些亘远,绵长的东西。”观察、了解和思索这个世界是写作的开始,也是让写作充满魅力的不二法则,“……马尔克斯,看起来想象力非凡,原型却有实实在在的来处”。

西门媚并非不讲究作文的技巧,我们从几篇文章的题目就可以看出来,比如《从普林斯顿带到涪陵的“秘籍”》、《小说的悬念诱惑之法》和《从小津的电影体会文学感》,但她反对太多的技巧,“悬念过多是有问题的。当讲述的重心放在如何吸引读者,讲述的内容就会被局限,呈现的世界就不够开阔。”西门媚在意的是如何通过技巧让作品更有生命力,“……巧手安排或者高潮迭起,很容易流于平淡。想要克服这一点,关键点是要安排好多重线索。让线索的交叉起伏之外,形成自然的小高潮”,“如果没有对这个世界复杂性的了解,对人类问题的深沉思索,而仅凭好的小说技巧,也最多能产生一流的作家。”

西门媚在书的第二部分谈阅读,谈成名的作家和他们的作品,在西门媚看来,阅读是写生的扩展,“个人的经验总是狭小的,……但阅读能让你超越这些局限,有了阅读,对世界就有了更广阔的了解,对人性有更深沉的洞悉,才有可能在写作上,更进一步。”西门媚借助作家和作品谈写作的技巧,但更多是在谈作品的生命和意义。“这样的小说,……记忆化作故事,获得长久的生命,这就是小说本身的意义。”写作,不仅仅是简单的记录和创造,它还是观照和思索人类命运的方式,一种超越个体和时空的手段,“文学的价值不仅仅是呈现眼前的世界,更要探索幽微的情感与心理,从个体人生去追求人类的命运”。

西门媚不是把自己局限在一个狭小空间的作家。读她的《食光机》,可以看到她多变而丰富的人生经历:程序员、记者、自由写作者;体制内,体制外;北漂,南下;写作之外,兼职绘画——在绘画方面也是各种尝试,传统的,现代的,无不报以好奇和热情。《万物写生》也延续了这种精神。西门媚认为莱辛是伟大的作家,技巧之外,更多在于莱辛对这个世界的关怀和思索,以及莱辛一直像一个新人一样,不断重新出发。“新人”和“出发”这两个概念在书中不断出现:“文学也应该像霍尼克那样,找到新的观察与表达的途径”,“但即便如此,年轻人还是要出发”,“阅读和写作有时是一场对生命与心灵的审视。是重新认识、对话与告别”,“这种超越了年龄,永不停止的创造,永不保守的思维,也让我非常惊叹”。这让我想起西门媚几年前出版的小说《看不见的河流》,她在扉页上特意写了一句话:唯有理想让世界如此辽阔。

春天,万物生长。成都郊外的田野里,油菜花金黄绚烂,铺天盖地,心中除了喜悦,还有一股勃勃的生气。是该出发了,像一个新人一样,向远方出发,翻山越岭,去那广阔的世界。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