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略萨谈博尔赫斯》读后感100字

《略萨谈博尔赫斯》读后感100字

《略萨谈博尔赫斯》是一本由[秘鲁]马里奥·巴尔加斯·略萨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0,页数:11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略萨谈博尔赫斯》读后感(一):《一个小说很长的人对一个小说很短的人的访谈》

开个玩笑,不如叫《一个小说很长的人对一个小说很短的人的访谈》。

主要有两部分,一部分是略萨对博尔赫斯的访谈,另一部分是略萨对博尔赫斯作品的一些看法,如果再加一部分,就是开头那篇很有意思的诗,说是诗,但更像是充沛着热情与爱戴的对某个人物的简介。

想知道略萨问博尔赫斯:“那么在您最看重的作家里就没有任何一位长篇小说作家吗?”博尔赫斯不语时,略萨作何感想。

略萨称博尔赫斯为一位善良的凡人,“他的言行举止比起美德来更像是一种文学资源。”毫无疑问博尔赫斯是一位世界主义者,一位无政府主义者、一位厌恶民族主义的人。他说:“那是我们这个时代最大的恶事之一。”博尔赫斯眼里的民族主义者,事实上对本国因素一无所知。

博尔赫斯的作品充满虚构、幻象、智力游戏,最早接触到博尔赫斯是教材对他作品如迷宫一般的评论。他的作品囊括四海,将一切因素都变成了文学性的,短小的篇幅内蕴含着一个巨大的能量体。虽如此,他的作品也始终扎根于阿根廷,在与欧洲的紧密联系中修正地理认知范畴,是博尔赫斯成为博尔赫斯的原因之一。

略萨早年将萨特作为自己的文学导师,认可萨特“文学介入生活”的观点,当时许多人对博尔赫斯的看法是认为他是一个活在自己世界中的文学家。萨特的观点自有其道理,这种区分应该与二者的政治观脱不了干系。

关于博尔赫斯晚年的爱情,也十分有趣。好像“一个老古董突然开了窍”或者说“终于有一个充满活力的人能化解掉博尔赫斯身上的冰块。”

博尔赫斯妙在虚构、幻想、扑朔迷离、炫技般在与读者做游戏。

略萨妙在写实,诚恳,虚怀若谷,永远谦逊温和。

博尔赫斯好像高高在上,略萨平易近人。二者都是西语文学的伟大作家,纵使他们风格不同,可两条平行线终有相交的一天。略萨仍在世,希望他能不断突破自我,活的开心畅意。

二者都是导师般的存在,博尔赫斯睿智过人,全然不像双目失明的人。他的心才是他面对世界的真正窗口。

略萨对后辈悉心教导,无论是《普林斯顿文学课》还是《给青年小说家的信》都让我倍受感动,仿佛这个诺奖得主就在我身边,好像能从他的眼神中看到十足的关怀。

这本100页出头的小册子,正好和博尔赫斯的书篇幅相当,用最简单的话,说出了涵义最丰富的句子。

《略萨谈博尔赫斯》读后感(二):《略萨谈博尔赫斯》摘

1.那些脱离现实的、以纯智力构思为基础的抽象主题,例如时间、本体或形而上学,一向让我提不起太大的兴趣,相反,那些接地气的主题,例如政治和情爱——博尔赫斯轻视或忽略它们——在我写的东西里却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不过我并不认为这种兴趣和个性方面存在的巨大差异会是我欣赏博尔赫斯才华的障碍。相反,他创造的那个世界的智与美曾帮助我发现了我的文学世界的局限性,他那完美的行文方式也让我意识到我文字的欠缺。 2.“我读过许多东西,自己经历过的却很少。” 写那句话时我三十岁,那时我还没发觉阅读也是一种经历的方式。 3.略萨:博尔赫斯,在您的生活中,金钱意味着什么呢? 博尔赫斯:意味着能够买到书、出门旅行,意味着不断地买书和旅行。 4.后来的他面前只剩下了听众,已经不再有对谈者了,也许连听众都只有一人——那人不断变换着面孔、姓名和聆听地点,他用无尽的独白逐渐卸去伪装,他一直把自己囚禁或埋葬在假面之后,为的是和他笔下的某个人物一样逃离他人,甚至逃离现实。他是这个世界上最受追捧的人之一,可他给我留下了这样一种印象:我从他身上感受到了巨大的孤独。 5.没人会在意写下这些文字的是一个双目失明的八旬老人,因为文中处处透着朝气蓬勃的激情,这种激情也渗透了一切他触碰或踩踏的东西中。这位作者就像个小青年,喜爱的姑娘刚刚同意和他交往,于是他的语气中充满畅快和欢乐。 6.可是那些作品极度缺乏生命的气息,活跃在其中的人物似乎更像某种抽象概念、象征物或比喻物。让那个世界丰富起来的是思想和幻想,在那里,感觉、情感和所有情绪的表现形式几乎都被剔除了;如果说爱情曾经在那里出现过的话,那也只是文学之爱、思想之爱,而且几乎总是无性之爱。(博尔赫斯在玛利亚·儿玉之前的作品) 7.他革新了西班牙语,赋予了它细腻和精确,博尔赫斯出现之前的西班牙语并不经常具备这两种特点。

《博尔赫斯的虚构》 1.对于我来说,博尔赫斯正是萨特教导我们要去憎恶的那种人,而且憎恶程度如化学试剂般精纯:那种活在自己世界中的艺术家,那个世界是纯粹由幻想和知识创造出来的;那种作家蔑视政治和历史,甚至连现实都瞧不上,除了文学之外,他们对一切都表露出怀疑和戏谑的厚颜无耻的态度; 2.这种幸福感来自他那优雅、干净的文风,来自他对故事的细腻雕琢,也来自他完美构建的故事形式。 3.他身上具有世界主义特性,他对如此广阔的文化环境掌控自如,他借助他人的过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过去,这是成为阿根廷人或者说拉丁美洲人的一种深刻的方式。 4.他的文字就像美食,可以被逐字逐句地品味。博尔赫斯的文字所具有的革命性就在于,其中蕴含的思想几乎和文字的数量一样多,而且简洁又精准 5.我们只有把思想融入情感和情绪中,或者说融入某些具体事物、经历过的经验之中,才能表达得更加清楚准确。我们很难通过逻辑缜密的文字把我们的想法呈现出来。(我们的文学如此丰富,哲学却这般贫瘠,可能原因就在这里 (非博尔赫斯的其他文学) 6.博尔赫斯的文学世界充满清澈无污染的思想,而且这些思想总是十分奇特,是借由极度纯粹、严谨的语言表达出来的,这种语言从来不会背弃思想,不会让思想转而成为第二位的东西。 7.“没有比思考更复杂的享受了,因此我们乐此不倦”,《永生》的叙事者这样说道,这句话入木三分地描绘了博尔赫斯本人的情况:这则故事就象征着他的虚构世界,在那个世界里,思想上的东西总是能吞噬、瓦解物质上的东西。 8.长篇小说这种文体势必要和人类的整体性经验糅合在一起——思想与本能、个体与社会、经验与梦境……它抗拒成为纯理论、纯艺术的东西。长篇小说这一文体先天的不完美性——它依赖污秽泥淖的人类而生存——使得博尔赫斯难以忍受。 9.匕首、罪案、酷刑充斥他的书页,可是这些残忍的东西又被那种精巧的戏谑口吻拉远了距离,那种口吻就如光晕一般,总是笼罩在它们的周围,同样拉远距离的还有他文字中的那种冰冷的理性主义,他从不让自己被情绪牵引,也不坠入追求轰动效果的陷阱。 10.“那个故事中的人物原本是个土耳其人,为了更好地凭直觉感受他,我把他改成了意大利人。” 11.在博尔赫斯笔下,异域就是某种不在场证明,可以帮助他用难以察觉的方式快速逃离现实世界,而且这种做法还得到了读者的认可——或者至少是忽略,对博尔赫斯而言,他逃往的那个非现实世界“是进行艺术创造的先决条件”。 12.那些短篇小说之所以伟大,根源并不在于博尔赫斯使用了哪些叙事原材料,而在于他将原材料变形后创造的产物:一个小型的虚构世界,其中生活着老虎和高文化素养的读者,满是暴力事件和怪异教派、胆怯懦弱的行径和无休止的英雄精神,文字和梦境有时会在那里化为客观现实,使奇思妙想变成合理存在的智力活动,凌驾于其他所有生活表征之上。 13.博尔赫斯的世界之所以独特,就在于存在之物、历史之物、性爱、心理、情感、本能等都在其中被消解了,进而融入了纯智力的维度之中。而生活,这种炙热且混乱的骚动之物,被博尔赫斯加工成了文学神话,被升华、被概念化,然后才来到读者面前。博尔赫斯的加工方式如此纯粹、完满又完美,有时没有使生活洗练,反倒是将之清除了。

《略萨谈博尔赫斯》读后感(三):诺奖得主是头号迷弟,这是什么样的感受?

这是篇摘记。

诺奖得主是头号迷弟,这是什么样的感受?

-

略萨真的太会夸了!小书一翻开,就是略萨写博尔赫斯的长诗。

“长篇小说难以容下 他过量的才华, 于是它们分*裂成一篇篇 奇特、睿智、冰冷、 如圆环般完*美的短篇小说。”

“总而言之: 他是那个时代 最敏锐 最优雅的作家。 同时, 可能, 还配得上另一种奇怪的身份: 一个善良的凡人。”

-

到处是夸赞:

“博学在博尔赫斯这里永远都不是含糊、学术的东西,而是一种奇特、耀眼、有趣的东西,是一种灵魂的冒险。”

“他身上具有世界主义特征,他对如此广阔的文化环境掌控自如,他借助他人的过去创造了属于自己的过去,这是成为阿根廷人或者说拉丁美洲人的一种深刻的方式。……也是他成为博尔赫斯的一种方式。”

-

《略萨谈博尔赫斯》 99读书人@人民文学出版社 收录了略萨半个多世纪以来为博尔赫斯而写的文章、书评、演讲稿和采访稿,呈现博尔赫斯的创作生涯、文学理念、政*治观点,还有私人生活的一些方面,以及两人的交流与拉美文学的传承。

-

问:法国文化对你意味着什么?

答:莱昂·布洛瓦有个想法让我格外着迷。他认为宇宙是被书写而成的,是神设计出的一种密 码。

阿波利奈尔那些史诗式的诗歌中的声音肯定在我的某首诗歌里回响着。

如果只能选一位,那么,就是福楼拜。

-

问:如果余生都将在荒岛上度过,只能带五本书,你会选择哪些呢?

答:吉本的罗马史两卷本;罗素的《数理哲学导论》(因为读不懂就可以反复读);《布罗克豪斯百科全书》或《迈耶百科词典》或《不列颠百科全书》中的某一卷;《圣经》。

-

略萨:长篇小说的优势在于一切都能被写成长篇小说。我认为那是食人番式的文体,它能够把其他文体都吞食掉。

博尔赫斯接着讲述了“食人生番”词义的衍变以及它与拉丁美洲文化的渊源。(略)

-

对欧洲的怀念是一种乡愁。

-

博尔赫斯从根本上革新了拉美的文体传统,他证明了西班牙语文学也可以像法语一样优雅。

-

短篇小说适合呈现博尔赫斯想要刻画的东西:时间、本体、梦境、游戏、现实的本质。

-

以上是摘录。这本小书要从薄往厚里读,太多想笔记的,只能从略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