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是一本由[英] 阿道司.赫胥黎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8,页数:252,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读后感(一):未来的现实

美丽新世界读着没有1984的那种直接的恐怖,描述得也没有那么触目惊心,甚至某些事情还很合理,但是整篇弥漫着一种令人不舒服的感觉,就像温水煮青蛙般,这种难受会慢慢提升。个人觉得是因为所有的一切理论源头就是错误的,并且后面的东西是通过这个源头正确推理出来的,所以呈现出一种看似合理但令人不适的感觉。这也和我们和隔壁某邻居的状态很像。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读后感(二):我们所依赖的意义

真正完美的世界不需要摹写,即使写出来也好像说明书一般。前半本书围绕着伯纳德这一“新世界”中寻找意义的异类为主线,后半本以居留地中原本来自“新世界”中的野蛮人作为主视角进行故事叙述,分别展现了“新世界”的两面:完整无缺的世界秩序和荒漠一般的精神生活。 再论翻译,能看出一些地方的转换是很好的,另外我也看了田老师在豆瓣上发布的译后记,里面说明译者为了照顾内容而刻意选用了比较生硬的翻译风格。权作为解释,但个别地方略有一些不顺,并且我也是第一次发现了中文俗语和英文风格的冲突问题,例如在一堆翻译腔的文字中出现了“柳腰”这个词,这种冲突感很是奇妙。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读后感(三):性与爱

真是一本写的很棒的书,我是说,语言,想象力,哲学……前后混乱、荒诞,读起来有些吃力,最精彩的部分我认为是从野蛮人出场开始的,高潮是野蛮人进入文明世界所带来的不同。

这本书最高明的地方在于,作者用他绝妙的想象力搭建出一个根本不可能存在的世界,凭借高超的语言表达将读者带入情境,从而在这样的情境下产生对于当下所处环境的思考与反思。

因为他描述了一个世界,所以他想表达的东西其实是很复杂的,孤独、规则、哲学、死亡、艺术、科学……但我认为,这本书最大的主题其实是性与爱。性与爱是这个不合逻辑的世界的不合逻辑的基础。因为性是欲望和放肆,所以生命不再由性创造;因为性不是生命诞生的方式,所以父母没有存在的必要;因为父母不创造生命,所以它比性更难以启齿,所以爱情更不必要产生。

在那个世界里,最可悲的是,人们关注幸福所以忘记了痛苦。身处其中这套系统长大的人,大多是愚昧的,尽管有那么两个“阿尔法加”开始反思空虚,也是因为,他们身处的职位。心理学家反思孤独和性,作家反思文学和爱,没有得到启蒙的德尔塔多生子,一旦失去平稳,只剩下野蛮的暴虐。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读后感(四):接受苦难,拒绝被设定的幸福。

这是继《1984》后我看过的第二本反乌托邦著作,也许是之前看过了《1984》,看完这本并没有让我产生震撼的感觉。但是书中所描述的却不得不让人惊醒,虽然我更喜欢奥威尔的《1984》,但是却不得不承认,较之老大哥的强权控制,《美丽新世界》这种温室的“幸福”更加容易让人沉沦,更加稳定,也更有可能实现,我们要永远保持警惕。 印象最深刻的是书中野蛮人和总统的对话,让我对自己的信念产生了怀疑;是啊,总统所述的,不就是人们一直所追求的“幸福”吗,人人相属,每天7.5小时的工作,远胜于目前996的社畜。想睡哪个女人就睡哪个女人,没有苦痛,没有疾病,也没有衰老,这不就人们所追求的吗?存在于被设定的幸福之中,让你想到了什么?没错,就是动物园里的动物,衣食无忧,不为食物而忧愁,每天活在幸福之中;但是人之所以被称作为人,就是因为他多了其他动物所不具备的,自由的思想。如果想要追寻这种幸福,那么你必须放弃为“人”的权利,变成和其他动物一样,生活在被设定好的幸福之中,一只幸福的猪和一个痛苦的人,你选择当哪个? 当幸福是一种被设定好的幸福,那么他还能够被称之为幸福吗,当我们失去了选择的权利,只能被动的接受,那么所有的一切还会具有意义吗?如果让我来选,我可能会说出野蛮人所说的话! “我要的不是正阳的舒服。我需要上帝!诗!真正的冒险!自由!善!甚至是恶!” “实际上你是在要求受苦受难的权利” 没错,我所想要的,就是追求苦难的权利,人因苦难而伟大,幸福因苦难才会显得有意义。我不想要被设定的幸福之中,我想要拥有悲伤的权利,去受苦受难的权利;我们需要诗、文学,需要窗外的蒹葭,需要诗意的月光;需要爱的痛苦,需要家人的温情,需要别离的笙箫。 但是在现代文化的侵蚀下,我们只剩下麻木,在短视频、电影、网络的侵蚀下,我们在慢慢的被设定,诗歌被遗忘在角落,人们所追求的是奢侈的包包、是豪华的轿车,人们都因为物质上的满足得以“幸福”。也许有一天,当我们的物质上得以满足,社会得以稳定后,所有的苦痛都被视为羞耻,所有灵魂被视为异类,我们会不由得感“啊,美丽的新世界”。只是,不要忘了,那存在于角落的诗歌。

《美丽新世界(牛津大学图书馆收藏版本,这不是故事,而是即将来到的未来!)》读后感(五):美丽新世界啊!

机器时代,电子时代,摧残人性。普通人会被视作异类。大家都嘻嘻哈哈的。语言再也无味,甚至会丧失。思维同一化。可以想见,此后数年,我们说的话是一样的,做的事也是一样的。行为完全机械化,语言完全机械化,涉及到思想,也会机械化。我们不再不同。这是很可怕的事。

机器时代,电脑时代,人的思维同一化,不可避免。想要挣脱牢笼,比登天还难。控制了人的思维,就控制了一切。统治者发个信号,每个人都要按照他说的去做。你不同,不一样,会被视为异类。你觉得正常的事,在别人看来不可理喻。先前的朋友,会离你而去。你越来越孤独。

人活在一个圈子里面,出格就粉身碎骨。艺术家天性敏感,觉察到了这个趋势会导致人性的泯灭。那个时代就在前面不远处。我们没有办法逃离。当权者给你描绘一幅美丽的幻景,你便去了,从不思考那是不是真的。当权者对人性了解得透透的,你在他眼中不过是虫蚁。

这样的时代,人的本能冲动也是机械的。人情味不再了,高潮被控制,精确到几分几秒。这样的时代,人不再是人,变成符号,没有色彩,没有感觉,有的只是设定好的程序在你体内驱使你做事,你不再思考这些事究竟该不该做,做了又有什么意义。你无权管这些,你只是棋子,螺丝钉,机器零件。

机器的时代,电子的时代,人的语言不再多彩,你说的每句话,仿佛经由别人的口说出。同样,别人说的每句话,仿佛经由你自己的口说出。别人一张嘴,你就知道他要做什么。别人眼睛一动,你就知道他心里想的是什么。反过来,也是一样。

可怕的机器时代,语言最终丧失原有的功能,语言丧失,思维跟着丧失。只有一种语言,只有一种思维,恐怕不能再被称作语言、思维。

面对这样的世界,我该怎么办?只能让自己变成机器,用冷硬的中文翻译。必须用磕绊、机械、冷硬的中文翻译。感情只流露在瞬间,别的时候,完全机械。机器时代、电子时代残存的普通人的感情,只是水泥棺材上开着的小花。易碎,稍纵即逝。小花本不该属于那个年代。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