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私城记读后感摘抄

私城记读后感摘抄

《私城记》是一本由陈思呈著作,江苏凤凰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46.00,页数:24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私城记》读后感(一):每个有乡愁的人都应该写一本这样的书

2022已读08。前两篇有些干巴,越往后读,情感和主题都越渐入佳境。

读书的过程,是一个唤醒我久远童年记忆的过程:因为来自同个地区,思呈的很多经历,我都有过,很多地方习俗和特产食物,无需多解释便能理解,甚至想着,可以依照同样的主题写下我自己的童年回忆。可惜我记得的都太模糊了。

阅读也是一个不断打开我五感的过程,看思呈写龙眼落在钢板屋顶的声音,小狗跑过石子路的声音,夜晚江边船只靠岸和启航的声音,写龙眼花的香味,写凤凰花带橙的红,写朴籽粿和鼠曲粿这种用植物和糯米混合起来的清香食物。你会发现,生活中有那么多美感和诗意,就在你眼前、你鼻子边、你耳朵边、你嘴巴边,却被你忽略了。

当然最喜欢的,还是她写人的故事:有经商才华和充沛能量却被婚姻和生活压抑的贵婶,具有“草根式的浪漫、百无禁忌的想象力和行动力、日常的幽默感”的母亲,从小就很多鬼点子,长大后白天在油腻腻的摊档卖猪血汤、业余时间和朋友一起听音乐弹吉他编曲的文艺青年彬哥……时间流转,事和物出现又消失,最终什么也不剩下。

还好作者写了下来。“幸好有这一场写作,我不再从故乡被拔离,不再是那个身不由己的中年人,失去应许之地,思念无托。”

每一个有乡愁的人,都应该写一本这样的书,写下自己和故乡的故事。

《私城记》读后感(二):私城记

《#私城记# 》文笔细腻生动且耐人寻味,情感有趣丰富,画面感强,第一次读会有让你想找作者其他作品的感觉,迫切想读完又舍不得读完的那种爱不释手,买书真的是特别值当的事了!花少量的钱就能买到别人那么珍贵的东西! 感觉看此书时整个人都罩上了一层柔光,不断勾起我儿时的回忆,温故情绪异常高涨哈哈,豆花草粿,猪油糖,风吹饼,“猪耳朵”,“老鼠屎”“竹翁”…… 卖货郎“铃咙”的黑色老凤凰上套着一个装满针线,首饰,纽扣等各种杂货的大竹筐,走街串巷时波浪鼓叮咚叮咚的声音不知从哪条街开始穿梭在各条小巷。 带着草帽的汉子“卷糖”甩着腰间一颤一颤的红白色大浴巾挑着担子,粗寻一巷口坐定,拿出敲糖的法宝叮叮叮的吆喝,呶仔们最爱听到这声音,因为“卷糖”来了![偷乐]“卷糖”的担子上铺满腌好的各种水果和一大盘手工糖,挑好水果汉子手一拉一敲一卷,行云流水的动作卷糖水果就好了,那个时候感觉空气都是甜的。 前几年姐姐结婚挽面围观时不明为何姐姐拳头紧拽着,还看得津津有味,对这手艺啧啧称奇,直到二十一岁寻常的某天在好奇心的驱动下和我妈一起请人来开眉,我才总算明白为啥挽面时需要拳头握紧了,真真是疼得龇牙咧嘴,自此对“挽面”这一手艺敬而远之。 …… 原谅我一遇到喜欢的书就会变得啰嗦~换句话说,各种情感在语言文字上的相逢,是像爱情一样神奇的化学反应嘻嘻 我想《私城记》就像一个有趣的宝藏女孩,一个长在古城厝内的丰富的少女,轻轻打开胸脯上的百宝箱,娓娓述说私藏在灵魂根处五彩斑斓的故事,炫耀般,闲话家常般,时而诗意,时而淋漓,很是鲜活灵动!

《私城记》读后感(三):关于思呈、《私城记》的跑偏猜想与碎碎念

真的太喜欢思呈的这本《私城记》,尤其自序,看了两三遍,觉得还可以再多看几遍。这么说,并不是其他文字不够自序好的意思,仅仅是其他文字在它们被排在书里之前已在其他地儿读过了,而自序是初见,太惊艳了。我是一直在期待这个书出来的。我很好奇那些文章会被怎么排列,会被如何串联贯通,看到自序的时候我就懂了,它们就是为了排成这样而一篇一篇被写出来的。

看陈思呈写字,至少十年,从最早的天涯博客开始。她的天涯博客就叫“思呈私城”。那时她博客的个性签名很好笑,积极更新的时候写“博德很好”,怠于更新时写 “博德时好时坏”。再后来看她写微博,看她在《大家》写文,看她的公号,一直注视她。凝望她的生活时,有时想当她的母亲帮她挡住日常琐细事务的纠缠,可更多时候好想成为她的小孩,看她写育儿日常,总忍不住感叹,怎么会有那么有诚意的温柔和智慧的妈妈。

想起来,陈思呈早期的文字不怎么叙写家乡,即使写,也不是书里现在这样一种呈现方式。她早期提到家乡,感觉她更急于把自己从家乡剥离,从自己身上褪去家乡的痕迹,她想和家乡划清界线。可能不是不爱,而是一种近乡情怯?就像和妈的关系。她母亲是非常非常护犊的那种母亲,对女儿的爱阔大到无边无际。思呈写了很多次。获得了非常多母爱的思呈同时也非常地焦虑和担心,担心这种爱终会失去,终会消散,而母女之间也并非毫无嫌隙,都以为很懂对方,都想让对方幸福,可“我们在让彼此快乐的道路上南辕北辙越跑越远”。母亲那么高密度的爱倾注给她,她浸润其中,却也会想躲离。

后来思呈开始频繁回家乡、叙写故乡,我猜和她母亲去世有关。母亲去世了,她怀念母亲,往回看了自己的家乡,自己的来处,父母乡亲的来处,不是因为家乡多么气派炫目令人神往,只因那是自己的根基,回望、观察,会非常的踏实、有安全感。如同《那不勒斯四部曲》里写道:“一个不爱自己母亲(家乡)的女人是一个迷失的女人。当你回到出发点,其实你可能是前进了一步。”难免猜想,思呈开始叙写家乡,是不是也是中年迷茫失落,才想回到来处?

“一个人要在不失去母亲的情况下,脱离她,成为一个像母亲,但又完全不一样的人,这是每个人,尤其是女人,要面临的艰难挑战。”这也是费兰特写的。我在想这里的母亲这个词,换成家乡,也未尝不可。看到这话时,我立刻想起了陈思呈,她的妈妈,她的家乡,她的小孩。思呈在书里写了很多琐细的潮州生活,《城南旧事》的那种写法,非常的日常,但有明亮,也有惆怅。我自作主张地猜想,描摹这些的时候,她心绪肯定难免波动起伏,她确是很克制了。有了这种猜想,再去看那些私城家长里短,看她的笔触,只觉得震撼。正因为这种震撼,作为一个多年的读者,看《私城记》时又多了许多况味,对思呈也有更多的期待。我在想,她开始写故乡了,势必会更深地探向自己的内心,去写日常下更波澜壮阔、更汹涌澎湃、更荡气回肠的各种深刻的爱恨,我真的好期待!

这完全算不上读后感,是跑题很严重的碎碎念,甚至有很多是我自作主张的强关联和过度解读,怕作者觉得冒犯和冒昧。所以只敢放着这里,权当一个记录。

《私城记》读后感(四):心的城

一个人对故乡最大的爱,最深沉的眷恋,莫过于写出文字,令读到文字的人产生向往。我读完陈思呈的《私城记》,便喜欢上那个叫陈厝的地方。很羡慕作者,能够用多情的文字记录泛黄的时光,表达自己最真的情感,这真的是很幸福的事!

《私城记》是作者经年之后的蓦然回首。那些沉淀在心底的过往,是挥之不去,不吐不快的郁结。一段打酱油的路和一同走在路上的伙伴,一口如今可能早已废弃的井和井边劳作的人,一个煤球和它的带来的温暖,一次记忆深刻的新年和一丝乐极而逝的惆怅,还有那个渐行渐远渐无书的童年好友和再相见时的凄楚……当一切形成了文字,展现给读者时,作者便完成了与过去自己的一次心灵对话,也完成了心的扩容。

陈思呈的文字有画面,有声音,有味道,透着一点点的幽默,一点点戏谑,还有一点点伤感,营造了一个恰到好处的氛围。

娟娟的母亲贵婶,一个独立要强能干的女人,却充满悲情的色彩。作者粹炼的几段文字便写活了她,散文写出了小说的质感。幽闭在小地方的小人物那注定的宿命,真的令人唏嘘。

过年时放鞭炮的剩下的红色纸屑,让我仿佛闻到了那弥漫在空气中的硝烟味。想起某个大年初一的早上,我和表姐堂姐也穿着布料款式相同的新衣,迎着财神的方向,走过那贴着大红对子的一个个大门口,踩着鞭炮的残屑,一路的笑声,飘到很远很远的远方,此时此地还听得见。

在江边,那捣衣的女人和排工的互骂声,偷鱼饭被水冲走裤衩的男孩子们在水中的扑通声,船到码头时机器的突突声......汇成动听的交响乐,嘈杂忙乱中却是火热的生活。

老厝的味道,是最勾人心魄的。那条巷子里,每个铺子所散发的香味都是作者生命中独有的,足够一生回味。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寻觅乡味的执念也会日甚。若有一日,走过陈厝,我也想尝尝风吹饼、“老鼠屎”、芋头蘸鱼露、还有各种粿的味道,满足我的好奇心。

“吾乡的旧时光,原来别无他事,也无深言大义。然而越是无聊,却越有风致。”都是普通人普通事甚至普通的文字,说的是作者的乡愁乡恋乡情,可无一人一事一物不让我共鸣共情共忆(尿换钱除外),有种与作者同呼吸共命运的亲切感。南北之间地域文化有差,但人与人之间童心无别。在怀旧的年纪读到这本书,之于我,特别感恩。放下了对记忆中某些人和事的耿耿于怀,记住自己在最好年纪,用最澄澈的眼神和最纯净的心感知过的那部分世界,似有一束明媚的光,照进我的心里。

“我们不知道哪一次见面会是永诀,我们也不知道自己的日子是否已经来临,而且我们还是活着,一事无成又全心全意,见风使舵又用尽全力地,活了下去。”好喜欢这样的文字,直说到我的心里。

每个人心中都驻着一座私城,或是回不去的故乡,或是回不来的亲人,或是走远的青春、亦或是触不到的恋人。站在生命中的又一个起点,把一切重新放回心里珍藏起来,再出发,去寻找未来的自己。

《私城记》读后感(五):她的私城,我的念想~

偷得浮生半日闲,二刷《私城记》。

我在书上市的第一时间就熬夜读了一遍,这本散文,原不必一气呵成,各自成章,可随时断续,但因为内容的生动,温暖,诗意,有泪有笑,所以拿起容易,放下难。

二刷依然感动,《私城记》表面是陈思呈私藏的童年记忆,但这记忆是在人到中年时经过了发酵,沉淀,省思后的回忆,回忆不仅呈现了潮州的风俗人情,也写出了故乡对每个人在心理层面的意义。是的,我被感同身受了,在字里行间感受的不仅有温暖,有诗意,更有爱意,善意,有怅然,有遗憾,有辛酸,有向往,有羡慕,也有追忆,有遐思,有见识,也有对照,有反省……跟着作家回忆,我想起我曾经在去打酱油的路上发生的故事,想起我家乡的四面井,井边的乡亲,我脑补思呈结婚的场面,我心疼书中的贵婶……想去潮州的乡下,含一块猪油糖,去喝一碗彬哥家的猪血汤,吃一份四月半的卤鹅,最好还能吃到一碗鱼饭,我也要再回我的故乡,再欣赏一次踩高跷,再喝一碗甜冽的井水,再来一份糖三角,一碟腌咸肉……

我还要像作者学习“我决心不再做严厉的人了。中年如此仓皇,我们应该像保存雪夜的火种那样,保存人世间所有的善意。”

这本不仅文字有温度,生动,插画也是生动,有岁月感。插画是由一名货车司机的作品,他们共同的生活经历,共同创作,让《私城记》大方,自然,生动呈现。

幸好有这一场写作,也幸好有这一场阅读。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