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设计之书读后感100字

设计之书读后感100字

《设计之书》是一本由英国费顿出版社著作,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138.00元,页数:52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设计之书》读后感(一):经典就在妙手偶得

便签本、小夹子、开瓶器,一件一件日常的小物件,在我们的生活里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设计真的是很重要的事。不管是“签名、徽章、署名、作品……”,很多时候想要出彩,我们都需要用到设计。 现代社会考虑到的东西更多,所以更是如此。有时候,可能我们一个小小的设计就能换来别人对我们更好的第一印象。 所以说,不管是什么,往往都需要我们慎重对待,如果用心做到匠心独运的设计的话,那效果肯定也是要更上层楼的。 了解设计,学会设计,是一件很值得的事情。 那么怎样才能了解设计,变成设计大师呢? 俗语说的好,“见的多了,什么不知道”、“没吃过猪肉,最起码见过猪跑”,众位看官您别笑,这就是设计最开始的第一步,通过看来欣赏感知不同的设计,来“了解怎样才能更好的设计”。 《THE DESIGN BOOK》又名设计之书,是了解设计欣赏设计的一个较好选择。 我们都知道,设计绝对不是简简单单的说说而已。像晾衣夹、开瓶器、甲板椅,为什么这些设计多少年来仍然遍布我们的生活和活动空间,原因就在于他们在设计上已经达到了近乎完美的程度,功能性和简便性的统一让它的实用性一直延续至今。 那么,在了解了设计不简单的大前提以后,我们就需要去更多的关注设计的功能性和简便性,太复杂的设计,是不会被大众认可的。 《设计之书》之所以是了解设计的一个不错的选择,原因何在呢? 《设计之书》精选了过去近四百年以来产品设计历史上最富有创意、美感和影响力的五百件产品来向我们展示每一件产品从创意诞生到设计师的设计理念生成以及设计厂商的生产改造的过程。 通过《设计之书》,你不仅仅可以了解单个产品,感受单一产品的魅力,更可以从时间上空间上了解设计变迁的历史,让你从一个设计小白变成设计老手,即便不是大师,也可以得心应手设计,不至于手忙脚乱。 所以不要再感叹怎么样才能去更好的设计了,为什么不一起来看看呢? 他从“产品图片、设计者(包括生卒年份)、生产厂商、设计故事(也就是设计理念的来源)、设计时间”六个方面来介绍这些知名的设计案例,让我们对这些设计案例都能够有一个较为完整的感知。 拿我们办公学习常用的凤尾夹来说,这是1911年由路易斯.E.巴尔茨雷为了将松散的纸张固定在一起而发明的。简单卓越的设计不仅外形非常优雅,而且巧妙的将杠杆知识、三角形固定原理都融入其中,这也让这款夹子一直到现在仍然被我们广泛使用。 或许很多时候真正优秀的作品恰恰就在于那些妙手偶得之的一瞬间,诗句如此,灵感如此,设计也不例外。 你能想象到安全别针最初的时候仅仅是纽约人沃尔特.亨特受够了直别针极容易受损又容易戳到人的特点才把黄铜丝弯曲起来创造的得意之作嘛? 这个因为没有任何接点而不会断裂、松动或者旋转因此也不会轻易磨损的设计成功成为了别针界的一个新宠,甚至到现在仍然是我们家用小物件中不可缺少的一员。 看似是简简单单的设计,其实只要用心每个人都可能得到这样的成果。 哪怕是现在,我们仅仅了解这些设计背后的故事就可以为他们感到幸福,也为我们能够有幸见到这样的设计感到欣慰。 设计本来就是这样,实用、简约,如此足以。欢乐好比美丽,住在使用它的人手中。 像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比如说日常生活常见的一些小用具,开瓶器、回形针、乐巴菲玻璃罐,优秀的设计不需要复杂的步骤就可以实现强大的功能。哪怕是到现在这么久的时间过去,我们仍然在使用,这就是设计的力量,可以想象一个完美的设计在生活中多么重要。 一个简简单单的结构却可以化腐朽为神奇,这就是设计的力量。

《设计之书》读后感(二):你也许不会因此爱上设计,但你一定会因此更爱生活。

你知道腕表一开始是为女性设计的,而男士多佩戴怀表吗?

你知道大哲学家维特根斯坦也是一名设计爱好者,他设计的门把手步入了经典之列吗?

你知道世界上多数经典的座椅的设计者都是建筑师吗?

你知道有一款咖啡壶自1933年以来,一共卖出了2亿个吗?

维特根斯坦设计的门把手

这些冷门的历史趣味点在这本小而厚实的《设计之书》中俯拾皆是,即便不是设计从业者,读来也毫不枯燥。作者将人类历史上有影响力的设计按时间顺序排列,从十七世纪的一把剪刀开始,一直到本世纪初的苹果电脑等。包罗万象,煞是好看。

阅读这本书,你会惊叹人类为了活得轻便而美好,把想象力和实践力开发到了何等的程度。你会惊叹设计确实是一门艺术,饱含哲理,与特定的社会思潮和形态密切相关,绝不只是静态的物件。你也会惊叹自己经常操作使用的那些物件,内里蕴藏了何等的智慧。

《设计之书》打破了我一直有的刻板印象,即“设计”是跟“高端”“定制”等深度联系在一起的,寻常百姓多半是“将就”。其实并非如此,固然有一部分的设计包含了很高的技术或艺术含量,而价格也让一般消费者望而却步,无福消受。但有更多的设计其实是为了应对普通人日常生活中的难题,提供更精细化的场景解决方案,同时也为生活注入美的素质。借用书中提到的设计家普鲁韦的话来说,设计应该是现代功能主义的一种大众化形式。

因此,你会在本书中发现形形色色的门把手、餐具、台灯、笔等等家用、办公用具,以及简直花样繁多到目不暇接的椅子,各种线条,各种形式,从符合人体流线的,到借鉴自然界生物形态的(比如天鹅椅,郁金香椅,椰子椅,蜂腰椅等等),甚至还有体验不佳,看样子更像是装饰品的椅子,可见人类对“坐着”这件事有多在意。

蚂蚁椅

天鹅椅

潘顿椅

最令我惊奇的是的一款设计品是便条纸。平常唾手可得的东西,竟然被作者与如此多的显而易见的伟大设计品相提并论,甚至有“神话般的地位”。1980年,3M公司生产了这种能够强力黏贴于物体表面,并且揭除后还不留下任何痕迹的的便条纸。一经推出,便如同病毒般扩散到了家庭与办公室之中,并且还开发出各种使用方法,甚至被赋予了文化意义。作者热诚地写道:“这不仅表明了这项发明与其设计的杰出性与明确性,还证明了一款符合人类行为且简单的工具拥有何等强大的力量。”

现代设计强调适用性、简洁性,凸显理性精神,就我浅见,这是一种对古典的、繁复的设计的反动,现代的设计师追求功能和美感的兼得。背后对应的是工业化深入,城市中产阶级的扩大,以及消费社会的降临等等。美学下沉,不再是少数人的专利。占社会大多数人的生活、审美需求重新定义设计,而设计家们亦适应变化,乃至创造需求,这种双向的互动关系,使得设计在现代社会中的作用越来越突出。

这是一本设计之书,更是一本生活之书。透过这一个个设计,生活被如此丰富美妙地展现出来。你也许不会因此爱上设计,但你一定会因此更爱生活。

图片部分来自豆瓣友邻 艺饭、圃生

《设计之书》读后感(三):在广告行业,文案策划需要懂设计吗?三点告诉你跨界学习有多重要

众所周知,达芬奇是西方历史鼎鼎大名的画家,但其实他还是一位思想深邃,学识渊博,多才多艺的画家、寓言家、雕塑家、发明家、哲学家、音乐家、医学家、生物学家、地理学家、建筑工程师和军事工程师……

看到达芬奇的这个介绍,我有点惊呆了,虽然现在很流行跨界学习,但生活在三千多年前的达芬奇,不仅画了举世闻名的画作“蒙娜丽莎”,还有那么多种身份。而且据资料显示,达芬奇在这些领域都发展得很好,配得上这些称号。

而最近我也看到清科集团创始人倪正东是这样评价“VC教父”熊晓鸽的:“他既是投资界字写得最好的,也是投资界最会写文章的,同时还是投资界最会唱歌的。”

不知道在职场的朋友有没有发现,现在企业招人都倾向于招多元化人才。

以前老一辈不需要学习多样技能,只专一自己的领域就能稳妥地走完自己职业生涯的完美旅程了。

但是现在已经是2019了,尤其新媒体时代对一岗多能的需求更加强烈。

一直在品牌营销领域工作的我,以前只深入研究公关传播和市场推广,最近除了开始写作,还去研究设计思维了。很多人问我到底是受了什么刺激?

其实道理很简单,不能理解设计概念怎么能写出好的产品推文呢?不能写出好的产品文案,又怎样去制定市场推广策略呢?没有好的市场推文策略,还谈什么公关传播呢?

所以跨界学习已经不是什么新式思维了,而是市场刚需。

最近看了由英国费顿出版社集合50多位作者集体完成的经典设计概念之作《设计之书》,这本著名的设计概念书的作者是世界各地来自各个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看了这本经典著作,不仅对认识经典物品的设计原理有益处,还有助于思考产品的营销传播方案。

《设计之书》精选了过去近 400 年以来产品设计历史上最富有创意、美感和影响力的 500 件产品, 向读者介 绍了每件产品的创意诞生、设计师的设计理念、以及制造厂商生产改进的历史。

从最初满足功能的设计,到追求美感与功能兼得,这些产品的不断更新提升了我们的家居、办公和公共环境。

《设计之书》不仅让我对风靡全球多年的经典设计作品有了更深刻认知,对制定品牌宣传策略有帮助,重点是对设计的概念有了完全不一样的认识。

读完《设计之书》具体有三点收获可以跟朋友们分享一下:

所有好的设计元素都是一个代表该领域象征的符号,而传播思维就是如何理解了符号以后把设计概念物化成文字。

华杉、华楠老师在《超级符号原理》也写到:“营销的本质就是传播购买理由。”

那购买的理由除了由文案定义,还得由设计作品的本身来提炼。

像下图这个日本的经典铁壶,是我在日本的古董市集淘宝回来的。《设计之书》也有介绍这个霰纹茶壶,确实这款茶壶在日本是无处不在的,而且这一经典设计已经上升了国际标准了。

这款茶壶是一般由铸铁制成,拿上手质感相当好,长期放着不用可能会有锈迹,但是只要用茶叶煮两次锈迹就可以除掉了,据说常喝铁壶煮茶是可以有助身体补铁的。

霰纹茶壶,顾名思义,霰纹即类似冰粒的纹路。来源于18世纪的日本,当时文人阶级推行煎茶道,以此从形式上反抗统治阶级崇尚的的更繁复的茶道。

煎茶法鼓励更多的人从茶道本身获得乐趣,于是一款不似先前那般奢侈的茶壶便应运而生。

但是像这款18世纪设计的铁壶,时至2019,不但不会让人觉得它的样子老土设计感不足,还有令茶客一见钟情的欲望,可见经典的设计真是可以历久弥新的。

《设计之书》还介绍了很多生活中会用到的衣夹、凤尾夹、安全别针、各式酒杯、座椅等经典日用品的设计概念由来。很多经典的设计之所以能在往后一直沿用,除了设计感十足、使用方便以外,也离不开用户的口碑传播。

所以说好的设计品,就是一个超级符号,他本身就有传播的力度,好的文案和营销策划在理解了设计师的设计思路以后,制定出优秀的传播案更能令作品广泛流传。

像当年的万宝路,万马奔腾、气势如虹的广告场景不仅让这一香烟品牌深入人心,还引起跟其他品牌不少跨界互动。当年听老一辈说,能买得起万宝路就成了他们那一代人身份的象征了。

《设计之书》有500个经典设计,其中最让人们耳熟能详的卡地亚、劳力士、积家等品牌的经典腕表。

看到这些名表的品牌故事和设计概念以后,就很能明白品牌的沉淀不光是时间的沉淀,还源于经典的设计理念。尤其是腕表这种身份象征的符号,经典耐看、质量上乘、做工精细的款式从来都比花俏的款式来得更广为流传。

《设计之书》还介绍了很多我们生活时常会用到的经典元素的设计概念从何而来,例如张小泉的经典剪刀、乐巴菲的玻璃罐、标致胡椒磨、瑞士军刀等百年以上的经典设计。

这些设计不仅一直沿用至今,无论时易世移审美观发生多大的变化,这些经典看起来还是那么精致且适用度高。

从《设计之书》的作品展示看来,在19世纪以前,设计品多数是从零概念开始的,所以当设计作品成型以后,很容易得到广泛的流传。加上那时候竞品和仿品不多,可以让经典常入人心并流传下来。

所有从事品牌圈和广告圈的朋友,都应该知道一个品牌之所以能在品类中突围而出,除了产品质量过硬、用户使用口碑传播以外,还离不开包装的设计、广告的宣传和传播途径等方方面面。

做过销售的朋友都知道,接触新的产品都要经过一系列的产品特性培训,这样在客户咨询的时候才能回答流利容易成交。

同样道理,只有把品牌从概念到设计,再到文案和传播的闭环都想得通透明白,我们无论处在闭环链的哪一环,都能把整体形象呈现得环环相扣,深入消费者的心里。

踏入2019年,自媒体盛行已经十个年头了。我们每一年都听说,新媒体的红利期已经过去了,自媒体越来越难做了,想打造自媒体个人品牌更是难上加难了。

但是请问哪个行业不难呢?连美团外卖都是用人工智能管理了,我们凡人可以做的事情,除了想去改变世界,更重要的是别轻易被世界改变。

是的,难的不是某一个人,每个时代总有优胜者,也总有失败者,失败的人永远只看到困难。对于做实事的人来说,什么时候不难呢?迎难而上才是成大事者应有的态度。

当我最近开始在各平台写作并建立个人品牌的时候,我发现最大的困难并不是写作这条路有多难,而是比自己优秀的人太多了,重点是这些比自己优秀的人还比自己努力很多。

知难而退是弱者所为,迎难而上只是为了挑战更好的自己,在我的认知世界里,只有“做”或者“不做”一件事,并没有“做不到”。

因为我知道,再难的事,你不干一样有别人能干好,所以问题不是出在事情本身,而是出在自己身上。

罗振宇说过:“一个做事的人,总要以某种方式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

多元化的见识和认知能力,不但可以让我们多了社交谈资,也可以在任何领域的工作上与合作伙伴沟通得心应手。

所以为了确认自己在这个世界的存在,无论什么时候,为自己还有的梦想尽力一搏吧!

来到2019年的九月底了,再过三个月,我们又可以跟2019告别了。有时候回头看看一年下来走过的路,除了感慨时光飞逝,还能留存在回忆里甚至作为年度记录的事情真的不多。

趁我们还年轻,多去认真的感受生活,体会各种时代的产物给我们带来的蜕变吧。

像《设计之书》这样的汇集400年以来500款经典设计作品的文献类科普书,浓缩了几个时代的精华,很值得对生活美感、广告营销、品牌传播等领域有关注的人士阅读。

现今社会需要的是多元化人才,如果文案理解不了设计师设计产品的设计思路,也必定写不出完美的营销策划案。同样道理,在每个大行业的闭环里,了解相关职能的特性也能使我们的工作更加畅通无阻。

《设计之书》读后感(四):挪威人为什么佩戴回形针上街?

“挪威至今还是回形针的精神家园。”

这么一句无厘头的话,出现在《设计之书》的第29页。一枚不起眼的回形针,是如何成为挪威人内心反抗禁令的象征的?时间还要追溯到二战时期。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两个月便打败了挪威,然而占领区的挪威民众却从未屈服。德军禁止挪威人佩戴印有他们国王肖像的徽章,于是挪威人便改为别上一枚回形针,作为禁令之下团结反抗的暗号。

挪威桑维卡的回形针雕塑

这段故事,只是《设计之书》500件产品中的一段轶闻。但从中我们也可以看出《设计之书》的妙处:它甄选出400年设计史上最具伟大的500件产品,为你细细讲出背后的来龙去脉。

photo by 圃生

这些产品,有的已经是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们对它们太过熟悉,乃至完全遗忘了这些经典设计的伟大之处。

比如发明于170年前的安全别针,有了此物你再也不会被直别针戳到,也不会断裂、松动造成磨损。而同时代的晾衣夹,最初竟来源于美国的震教徒。

在这本书中,你能看到太多堪称绝妙的点子,不得不赞叹于人类的智慧:

拉链通过一次又一次的改进,在1913年定型,并影响到60多年后的朋克风元素。

现在出游户外必备的帆布折叠椅,其实是从军旅家居改进而来,从1932年发明到1960才投入生产,现今成为中年大叔的钓鱼好伙伴。

现代冷冻技术进步,人类得以量产冰淇淋,却难以舀动。冰淇淋勺发明者把粗勺子的柄挖成中空,灌入防冻剂,握持时人的体温便可传导至勺铲,轻松挖取冰淇淋。因为设计太完美,从1935年问世至今,设计从未改动。

从羽毛笔到钢笔,再到1950年发明的圆珠笔,1970年发明的中性笔,书写越来越方便轻松。

最妙的还是1971年发明的冷热混合水龙头。

你能想象吗?直到70年代,人类已经能在月球上行走,却没有冷热适中的水洗手洗澡!

至今在欧美国家的一些老房子里,你仍然会发现冷热水是两个水龙头,一个烫得要命一个冷得要命。回家打开花洒,沐浴着温水,必须诚心诚意感谢这件“人类之光”。

当然,在书中你也能看到许多熟悉的名词:moleskin笔记本、卡地亚手表、万宝龙钢笔、瑞士军刀、劳力士手表、zzipo打火机、特百惠保鲜盒、swatch手表、无印良品CD机、苹果iMac电脑、戴森风扇……

通过《设计之书》,你能看到这些国际大牌的经典产品在诞生之初的故事。

photo by 圃生

比如卡地亚于1988年就推出了第一款手表,但面向的人群却是女性消费者。手表后来被男士接受,是因为他们意识到在战事、驾驶或者飞行时,能够读时是一件多么重要的事,因为此时他们根本没有机会掏出怀表来看时间。

1904年卡地亚出品的Santos手表,可以说是史上第一个真正商品化的手表。这款表的第一位客户是一名巴西飞行员,他需要一款在紧张的飞行过程中也能轻易读时的钟表。1907年他首次戴上这款手表飞行了220米,而飞行员之名Santos也成为了手表的命名。

读《设计之书》,你经常会有突破以往思维的时刻。

你是否能想象,早在1936年,人类就已经发明了房车!那是一名热爱旅行的美国人,少时跟着毛驴商队游荡在俄勒冈州,后来又当过牧羊人和商船船员。他最终在洛杉矶落脚,开了自己的广告传媒公司。

他的杂志上刊登了一款旅用拖车的设计图,却收到了读者的抱怨,于是这个美国人决定动手来改进。降低了房车地板距地高度,提升了车顶高度,拖车改造成了一座可移动的住宅。

1936 清风牌房车

之后他又研究了航空器的技术,用轻质的铝来制造房车外壳,车体设计成符合空气动力学的水滴型,最终完成了这款非常轻的拖拽式房车,甚至骑着自行车就能拉动它。

而这个发明房车的美国人,华莱士·默尔·拜厄姆,他的品牌也就是今日在房车领域大名鼎鼎的“清风”房车。至今,清风经典的拖拽式车型,依然和1936年的第一款“飞剪船”房车外观极为相似。

现在的清风牌房车

最后讲一个有趣的故事吧。《设计之书》中收录的最打破次元壁的产品,大概是著名哲学家维特根斯坦所设计的,门把手。

很多人不知道,维特根斯坦少年时爱好机械与技术,10岁就自己做出了一台简单实用的缝纫机,大学时学的是航空工程,所以动手设计个小物件完全不在话下。

维特根斯坦在自家的房子里也坚持贯彻哲学的一致性,为了配合金属和玻璃做的门,不破坏房间的整体和谐感,他亲自设计了一款门把手。

这个门把手不需要面板,安装时直接穿过门,整体用黄铜铸造,使门和把手之间做到了无缝衔接。被《设计之书》的作者评价为“展现出他对机械结构的绝佳理解,和对比例与尺度的敏锐把握”。

然而可惜的是,1972至1975年,维特根斯坦住宅废弃期间,所有的门把手都丢失了。如今,特克诺莱公司基于原版开始生产改进后的门把手。

世间的大部分人,可能毕生不会都维特根斯坦的哲学著作,却会用到他的设计。天才的思想光辉在各个领域,都至今为世人照耀前路。

而《设计之书》就是收录了这400年来的人类天才智慧,小小一本,聚于你的掌中。

设计之书

9.0

英国费顿出版社 / 2019 / 后浪丨湖南美术出版社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