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生的枷锁》的读后感大全

《人生的枷锁》的读后感大全

《人生的枷锁》是一本由[英] 威廉·萨默塞特·毛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78.00元,页数:70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一):《人生的枷锁》

上一次花费十小时以上,还是去年看《霍乱时期的爱情》 对毛姆还是一如既往的喜爱,从《月亮与六便士》、《刀锋》、《面纱》到这部号称他的自传体的《人生的枷锁》 主人公菲利普,就像茫茫众生中的你我,背负各种枷锁,有过茫然有过徒然,最终寻找了人生意义,谱写他的波斯毛毯的专属图案 原生家庭:父母早逝、跛足、寄人篱下 学生年代:自卑、不合群但学习成绩优秀 职责经历:本可以顺利毕业当牧师,却去尝试会计师、画家,最终成为医生。 爱情:自虐式爱情,遇见米尔德里德简直是个巨大的劫数,低自尊的摆脱不了的,一次又一次被伤害,可气又可恨,甚至不惜错过了诺拉,还好最后遇见萨利。 朋友:每个阶段都遇见志同道合的朋友,他总是能从他们身上吸取营养。他对肖克朗临终的帮助,善良的人啊,终究遇见另一份好运,遇见阿特尔尼一家,他最无助最贫困的时候,他们一家人给予他最大帮助,他们一家的乐观和热情,让他体会到人生不止有理想还有家庭。 不抱怨,永保善良,即便人生无意义不如波斯毛毯,我们也要坚持乐观编织自己的毛毯图案。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二):《人生的枷锁》

其实读完给我留下最深刻印象的是,菲利普的勇敢。很佩服他在从事会计学徒,很短的时间就认识到自己,对于会计的不擅长;也很佩服她在学习画画一段时间之后就怀疑自己是否有天分,最终直接找老师沟通果断的放弃。

而其中看的最让我揪心的是他和米尔德里德之间的故事。他对她的宽容与善待,一度让我发出无限的疑问(陷入爱情的人都是这么疯狂的吗?还是小说塑造的缘故?);米尔德里德的可恶,也让我发自内心的疑惑,真的会有人会对如此善待她的人,恶毒到如此地步吗?但是看到他们俩的最后,又不得不说作者真的塑造的很好,这真是最合适的结束。

当然更喜欢的是,这不仅仅只是有趣的故事,其中还穿插了有益的思考,比如说菲利普画画老师福内特先生谈到的贫穷与艺术,是克朗肖(作家)关于人生的意义的讲述,以及面临死亡时克朗肖与威廉伯父不同的做法……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三):你的所言所行就是你人生的枷锁

看到最后菲利普有一个好的结局我是非常高兴的。回过头来思考菲利普的几个阶段,在他贫穷之前,贫穷之时,贫穷解除之后,我想谈一下我的理解,不知道对不对,纯属个人看法。

在菲利普贫穷之前,虽然他脚有疾病,但是他过的很阔绰也很善良,善良得有点愚蠢,对于米尔德里德的死不悔改他可以说百般容忍,简直像偶像剧里的瞎眼男主角,但是我觉得他这种行为是建立在自己有钱任性的角度上;其次,在他有钱的这个阶段,他是很在乎别人看他的脚疾的,别人就是瞥一眼他都觉得是种羞辱,可以说非常的敏感。

在菲利普贫穷的时候,他的善良就慢慢缺失了,他期盼自己的叔叔能够快点去世,然后他能继承遗产。碰到米尔德里德生病、继续干那种勾当,他也是想做躲远点、无能为力了;而对于自己的脚疾,他也没有很在意,可能被生活压迫得没有时间想这么多了吧。

在菲利普贫穷解除之后,我觉得他获得了新生,开始变得没有那么浮躁了,看淡了人性和关系。他努力取得医师资格,也为了自己的爱情放弃了环游世界的理想。

总的来看,我认为生活让菲利普获得了成长,也让他失去了一种灵性和自由。他前期的善良是让他有一个还算不错的结局的原因吧,反正我是这样认为的。

不过我才看了一遍,也许我看第二遍的时候能有不一样的体会,仅以此文做记录。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四):《人生的枷锁》

毛姆用两年时间潜心创作,写出这部《人生的枷锁》,书中的主人公的经历都取材于毛姆的童年和青年时期的真实遭遇,毛姆在主人公菲利普 凯里的身上倾注了自己的真情实感。

菲利普 凯里是一位有思想的青年,他天生畸形脚,性格敏感自卑。在孩童时期父母早亡,在作为牧师的叔父家度过年少时期,受叔父的影响,想要成为一位牧师。就读于寄宿学校的期间,同学们因菲利普残疾原因排挤他,菲利普就在这样的环境中度过,在菲利普12岁时,学校兴起了一股宗教热潮,菲利普积极加入宗教组织,每日阅读《福音书》,从书中找到“信念可以移山”,渴求上帝可以把他的畸形脚治好,每天真诚祈祷,期待奇迹的发生,可是上帝的力量并没有实现菲利普的渴求。他发现了宗教的虚伪,并决定不再成为牧师,要改变自己的选择,摆脱来自宗教信仰的枷锁。

菲利普还想追寻生活的真谛,寻找生命的意义。他辗转来到欧洲,学习语言与绘画,结交新的朋友,他们的身上学习,从与他们辩论中找到精神寄托,发现自己并没有绘画的天赋后,与福内特教授讨论是否应该继续后,得到了这样的答复:金钱好比第六感官,少了它,就别想让其余的五种感官充分发挥作用。放弃了绘画这条路。在叔父的推荐下成为一家律所的会计师,发现这份工作无聊透顶后,选择放弃。选择能够养活自己的工作成为医生。菲利普总是拥有从零开始的勇气,在发现自己不适合后果断尝试其他的路。

医学院学医期间,爱上了一位漂亮的女招待米尔德丽德,为她荒废学业,耗费许多父亲留下的遗产,米尔德丽德依旧背叛了菲利普,先是嫁给米勒,后又与菲利普的朋友格里菲思调情,这时的菲利普经历股票赔本与生存困境的双重打击,幸由朋友介绍,在一家服装店当了个顾客招待员,才免于流落街头。由于叔父的去世,菲利普有了继续学医的资本,也遇到自己的妻子。

生活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出世还是不出世,活着还是死去,均无关紧要。生命微不足道,而死亡也无足轻重。

当一个人不得不掂量每一便士的分量时,那金钱就会变得异乎寻常地重要:一个人是该有一种能恰如其分地估出金钱价值的本领。

《人生的枷锁》读后感(五):生命诚可贵,爱情价更高,若为自由故,两者无需抛。

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整本书,可能就是寻求自由了。虽然我很不喜欢菲利普做人做事情的方式,但不得不说的是,在探寻自由方面,菲利普一直很勇敢。从放弃拿奖学金读牛津开始,从伯父家到海德堡到巴黎再到伦敦,菲利普总是在追寻着自由。但追寻了十几年后发现,自己所追寻的自由不过是另一个枷锁罢了。

所以在小说的末尾,菲利普并没有去最后一个在文中提到的自由的所在地:西班牙,相反,和自己不爱的萨拉结了婚。其实我倒不觉得菲利普真的认为西班牙也是一个枷锁才没有离开萨拉,只是菲利普和阿特尔尼一家一起采摘蛇麻子的时候,感受到了家的温馨,感受到平凡人的成家立业,养儿育女的幸福罢了,所以没有选择再去踏上冒险的旅途。但以菲利普的性格,以及他和萨拉之间并无爱的条件下,选择成家,开私人诊所对于菲利普也会是另一个枷锁。或者说,无论怎么做,生活本身就是枷锁。枷锁本来就是无法脱离的。

菲利普一定也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所以从克朗肖给的地毯里认识到了人生本身就是无意义的观点,人生无论痛苦或者快乐,只是地毯上的一块图案而已,不管图案完整与否,漂亮与否都是地毯织工随意创作的,没有意义的。在文章所有人里,克朗肖是最能理解人生无意义的,所以他尽管穷且身体不好,依然能每天快乐,不在意生与死。除他之外,似乎没有人真正的理解到这一点,所以海沃德追寻着理想主义无所得,凯里伯父虽然信基督仍然害怕死亡想多活在这个世上,菲利普也从始至终没有放下米尔德里德。

从实用主义的角度来看,克朗肖这样无非是对自己,对社会无益的,不努力,无法创造价值。他也没有放下金钱与爱情,但依然能活的开心,说明快乐可以和枷锁共存的,不要妄图卸下枷锁,接受它。即尽管认识到人生无意义,但仍能,并且愿意在生活的真善美中获得快乐,或者是说所谓的自由。

其实想评论很多关于菲利普&米尔德里德这个贯穿全书的爱情。但和“枷锁”,“自由”这样的字眼比起来,他们感情中很多细节似乎显得微不足道了。所以略写几笔在评价的最后。

(写了一堆,感觉来气,删了)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