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读后感摘抄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读后感摘抄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是一本由当年明月著作,北京联合出版公司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CNY 33.00,页数:29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读后感(一):评《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

年少时此书刚火起来的时候,执着于研读“正史”的我,自心里给本书扣上“杜撰”“噱头”的名号,尤其是这书名,“正经人家谁用这个名字”(笑)。自前几年读了《万历十五年》这几年对明的历史格外有兴趣,再加上红楼解读总是扯着明,翻来读读。文笔轻松诙谐,也难掩元末明初战火烽烟的屠戮残杀。不该受他人影响,但难以克制,对朱元璋的印象改观了一些,对朱棣的印象又恶化了一大把…只是我常常在作者写“此处决战”“攻城”等等时候,想到普通百姓,普通人在历史里是怎样流浪的,太平年代怎样生,生逢乱世怎样死。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读后感(二):真正支配历史的人,不是朱元璋

不得不说要是历史书写成这样,文综也能高些分数,看下来全程无尿点,就像是小说一样。历史即「故事」啊,朱元璋算是中国几千年最苦的开国皇帝了,我个人觉得明朝的建立对百姓来说是幸事,没有了元军的骚扰,稳定的政治环境,也有利于发展农业,丰功伟绩和成败得失都被记录在史册上,供后人评说。

皇觉寺里,明月相伴,孤灯一盏;濠州城中,谨小慎微,奋发图强;鄱阳湖畔,碧波千里,火光冲天!茫茫大漠,金戈铁马,剑舞黄沙!开创帝国,保世宏规,光耀后代!

除此之外,对《明朝那些事儿》很有好感的是,在讲历史的同时,也表达一些作者的一些感悟,我个人是非常非常赞同的,尤其是看了那么多历史故事后,这里稍微放一段:

真正支配历史的人,不是朱元璋,是稻田里辛勤劳作的老农,是官道上来往的商贾,是朝堂上进言的官员,是孤灯下苦读的学子。他们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读后感(三):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

朱重八朱元璋

“石人一只眼,挑动黄河天下反”

开始了,历史由重八开始,掀起了新的篇章。他是一个乞丐,却和乞丐不同,他是一个武装到心灵的战士。在暴政下,他站了起来,从今以后的几十年里,你们都将畏惧这个名字。

“满城近带黄金甲”一步一步,白手起家,靠着无与伦比的军事能力,敏锐的战场直觉,这一生数十场战役,大大小小,他几乎从未做过错误的决定。“如天下太平,谁愿游侠!?”带着一腔的愤慨,手指千军万马,杀尽江南百万兵,腰间宝剑血犹腥!只为叫这世界颠覆,再创新纪元。

“历史大潮,浩浩汤汤,顺之者昌,逆之者亡。”相似的开国,相似的屠杀功臣,令我感慨的是马皇后,书中说她以一人之言,救下了许多功臣,挽救了多条人命,多么仁慈善良的皇后啊,真正的母仪天下。最后马皇后死时,对朱元璋大哭的描写更令我动容,那个如此冷酷无情的男人,却在她死时哭得泪流满面,浑身战栗。那种最深处的爱最深处的感情,终于还是在她离开之时得到了释放。那个女人陪伴他贫穷时陪伴他落魄时,几十年来,从未离开,无时无事不为他着想,又以慈悲之心挽救他,让他手上少染一些鲜血,这样的女人,怎么能不爱呢?怎么能不痛哭流涕呢?

“生如夏花,逝如冬雪。人生如此,何悔何怨。

讨伐完了北元,铲除了功臣,制定了所有大大小小的制度。这一生,朱元璋他兢兢业业,最后,一个孤独的老人守护着一个庞大的帝国,回望这一生,他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爱过恨过,信任过,遭受背叛过,有爱人有朋友有敌人。此生足矣,足矣。

“那一夜,我梦见雄兵百万。”皇觉寺里,明月相伴。

《明朝那些事儿 第1部朱元璋从和尚到皇帝(增补版)》读后感(四):朱元璋,果然是朱元璋

看书前,对明朝历史了解甚少,从电视剧中了解到的关于明朝历史的信息也是零零散散、不成体系,对朱元璋更是没什么了解,只知道他是放牛娃出身,做过和尚,对他残暴的行为也只限于听说过、有些印象,而近期读过的《万历十五年》距离洪武年间也是有些遥远,所以这本书算是让我对朱元璋这个人物有了初步的深入了解。

历史人物,能够在历史长河中留下蛛丝马迹的,都不是等闲之辈,何况像朱元璋这样开辟一个朝代的领袖。当然,历史学家们已经对这个人物做出了各自的评价,此等英雄人物的功过是非也不缺我这个凡夫俗子再来添砖加瓦了,何况我所理解的也不一定就都是事实。我这里只是根据从这本书了解到的故事说一说当前对这段历史的看法。

要说看完整本书,对朱元璋留下的印象,第一个就是坚忍,这一点在他儿子朱棣的身上也有体现,果然虎父无犬子,基因的力量啊!书中说到要成为一代名将的最后一个要求也是坚忍,从书中朱元璋制定的多次战役计划来看,他也绝对符合名将的要求(人家可是名将的领袖)。坚忍,就是要有强大的信念,即便遭遇挫折失败;心中坚定所想所求,不受外界的诱惑与干扰;不被胜利冲昏头脑,不被失败压垮意志,不膨胀也不萎靡。从最初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到后来多次战役中胜不骄败不馁、时刻保持冷静、清醒判断形势并做出应对之举,都可以看出他的坚忍。

其次,要佩服的就是他容易被忽略的军事天赋。作为一代帝王,世人看待他往往会从看待统治者的角度去评价他的政绩、设立的制度、对历史乃至人类发展进程的影响,却可能会忽略掉他开拓帝国版图过程中的智慧谋略。书中不乏对刘基神机妙算的称赞,而说到朱元璋杀掉刘基的动机,其中一条就是刘基的深谋远虑与他一般,甚至有时候还能想他所不能想,由此可以侧面说明朱元璋之智慧谋略也是不亚于刘伯温的。而书中正面描写朱元璋的军事才能和果决判断力的地方也是不胜枚举,龙湾之战的布置、果断决定先攻陈友谅再取张士诚、对战将的部署(这里要cue下将纨绔子弟朱文正安插在洪都这一“狡诈”之举)、鄱阳湖与陈友谅的拉锯战、平江的攻击战、与北元军队的多次交锋等等,而强如陈友谅、王保保这样的对手,也进一步证明了朱元璋的军事实力。

再者要说的,是朱元璋残暴面具下那颗脆弱的心。这个说法看起来很矛盾,前面说了他的坚忍,说明他的内心力量足够强大,为什么又说他脆弱呢?看下他残酷暴行下的动机就知道了。古来帝王,大都多疑,这可能是皇帝的职业病,也怨不得皇帝本人,身在帝位,高处不胜寒。朱元璋在做皇帝之前对待下属还是蛮良善的:常遇春的杀俘行为曾经坏过朱元璋的计划,但后来朱元璋还是给了常遇春很多次建功立业的机会;朱文正的纨绔行为朱元璋了然于心,却也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当然也可以说是因为在这个阶段这些人对朱元璋来说都是有利用价值的。但是书中也提到过一点,就是朱文正的背叛给朱元璋带来了沉重一击,是亲信的背叛在朱元璋心中埋下了不再信任他人的炸弹。而建立明朝之后朱元璋对开国元勋们的赶尽杀绝,更多是为了帮助子孙后代巩固基业。在他心中,他的子孙可能震慑不住这些功勋卓著的功臣将领们,除此之外还有如胡惟庸一般的跳梁小丑,若留给这些人过多的权力,子孙基业可能会被动摇,那不如由他来把恶事做尽,除掉一切可能对他的子孙造成威胁的人。可以看出,朱元璋内心最深处最珍惜的是亲情,书中也提到过,他一生最信任的两个人,一个是马皇后,一个是太子朱标。这一点非常容易理解,他父母早亡,从小孤苦无依,童年最美好的回忆大概就是和父母兄弟生活的时光,所以内心最渴望且最看重的应该也是亲情,这是他内心最敏感的地方,大概也是他强大力量的支柱。

除了朱元璋,书中让我印象深刻的还有明初这些名将们了。慷慨激昂、跌宕起伏的战势,意气风发、各领风骚的将领,卓诡不伦、出神入化的计谋,这些的确让看客感到热血沸腾,但是这些名将们最后一次在战场上取得胜利的场景更让人感到悲壮而凄凉。盛极而衰、鸟尽弓藏,再勇猛再有天赋的将领都躲不过这一历史性悲剧,看到这里,满心唏嘘与无奈。

不过,书中最终也提到了,即便朱元璋本人,也是历史规律的产物。所谓时势造英雄,一切不过都是历史规律。新旧朝代的更替、一代帝王的诞生,都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而朱元璋所创造出来的令他骄傲不已的制度是否能够成功,也会被历史印证。不过这些也都是我们这些后人站在上帝视角的叙述罢了,历史的精彩也在于它的不可重复,再怎么复盘也只有一局。当然,我们也有等待着我们的历史。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