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摘抄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摘抄

《孤独读书术》是一本由(德)叔本华著作,台海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36.80,页数:160,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一):够孤独,才够高效,挺不错的~

孤独读书,并非是一个人看书,而是在一种忘我的境界下读书,这时,你对书的理解会更加透彻~

文学的目的是推动我们的想象,给我们启示“理念”,换句话,就是以一个例子来表示“人生和世界到底是怎么回事”。所以,文学家的先决条件是,洞悉人生和世界。由他们见解的深浅,来决定作品的深度。

在我看来,这本书就能带给我们很大启发~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二):穷人的穷永远是问题,富人永远以为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算大问题

我读叔本华不多,但不要骗我——叔本华大概是不会用这个名字写本书,读过才知道这本书是叔本华论读书的片段集合。

普通人遇见叔本华的长篇大论多会躲闪,就像我,选中这一本书纯是因为「叔本华竟然写过一本论读书的书,竟然还如此单薄,我可以读大师了,我读过大师的一本了」的窃喜感。

奇怪的是,我读过这本书,收获最大的竟然不是读书的启发,而是叔本华对人生见解:穷人与富人的价值观。

摘引如下:

「普通市民所引以为绝望或陷入穷困境地的事情,在达官显要眼中看来,简直是微不足道的琐碎小事,认为只要他们花九牛一毛的助力便可排除解决,因此,这类事情根本不能使他们感动。反之,权高势重的人所遭遇的不幸,外来的力量难以救助,则真的是穷途末路,故事的主角就真的绝对的可悲了。即使位高如国王,也只能以自己的权力来救自己,否则,只有死路一条。再者,爬得高跌得重,而普通百姓不会爬到那种高度。」

真相就是如此直白,穷人的穷永远是问题,富人永远以为用钱可以解决的问题不算大问题,穷人的小问题自然无须在意,所以他们不会因常见穷人而恻隐,但一旦富人遇见了大问题,绝不是他自己可以解决的,能「挽狂澜于既倒,扶大厦之将倾」的富人,绝对是少数。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三):叔本华经院思考的阅读与理解

《孤独读书术》

1、思想在被语言表达之时,其生命停止。而最为紧要处则是如何思考,思考风格。

2、任何多余的都是有害的。只有对思想的重要地位与真实程度的信心,才能激发我们不屈不挠地发觉最明晰与最引人瞩目的思想表达形式。

作品——风格——思想

读者

3、悲剧的核心就在于唤醒观众摆脱生存意志的心理意向,给观众产生人生的悲惨和无价值性,即:人生所有的努力等于零。

悲剧的影戏:自我价值的悲剧消亡性。

悲剧的价值:英雄们对原罪的救赎。

4、意志客观化活动过程中最高阶段理念的显现在于如何以一连串相关的思想行动展示于我们面前,展示意志的自我争斗,看透现象形式的“个体化原理”。

5、一般的“书籍哲学家”如同历史的研究者;自己思考的人,如同事实的目击者。

6、买书又有读书的时间,是最好的状态,但是一般人往往买而不读,读而不精。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四):第三章 假如思考从这个世界消失了

《孤独读书术》第三章中叔本华论述了思考的重要性远远超过读书的作用。唯有能自由而正确思考的人,才能发现精神上的康庄大道。只有经过自己思考而获得的真理或见解的价值才非寻常可比。那些能自己思考的人,精神力极强,能把所有的东西克服和同化,并把自己知识、个性、见解等融进自我的思想体系内,无论对任何事情都是靠他切身的经验直接领会理解而来,绝不会人云亦云。真正敏于思考的人,在精神王国中,等于一国之君,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威。而对于读书,叔本华认为从书中阅读别人的思想,只是拾人牙惠而已。因此,我们只能把书本当做眼“引绳”,阅读时依赖他人把自己的思想导向某方面。而且很多书籍非但无益,而且危害甚大,如果轻易被他们诱惑的话,我们非误入歧途不可,因为坏书犹如毒药,足以伤害心神。那些读书过多的人,在健全的理解力和正当的批判力方面甚至远远不如那些所学无几的人。读书是思考的代用物,所以我们不必读太多的书。经常耽于书卷中,眼睛就脱离了现实世界,由书本所启发的次数远不如现实世界多。所以,读书愈多,或整天沉浸在书中的人,他的思维能力必将逐渐丧失,有许多学者就是这样,因读书太多而变得愚蠢。即使需要去读书,读书之前应谨记“决不滥读”的原则,就是不论何时凡为大多数读者所欢迎的,且勿贸然拿来读,把宝贵的时间用来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只有这些书才是开卷有益的。尽管叔本华认为自己的思考远远比读他人的书重要得多,但他也还是不全部去否认读书有一定的作用。他说坐而读也有它的好处,只要功夫深,总可达到你的目的,但同时他还是忍不住要添上了一句“用思考的方法则不是这样。叔本华在他书中对于俗世的真心真情,可用得上梁实秋先生的散文名来表达——为这个人间操碎了心。我真希望全世界那些不学无术,没有任何特长的人完全不存在。”我们这个时代有许多没有原则胡说八道的人,产生了许多低劣而无益的作品,他们也剥夺了读者的时间和金钱,他们因为共同的目的,利益联合起来,互相支持,彼此捧场。看着这些句子,抚掌而笑的同时仿佛一个固执到可爱为人间操碎了心的天才“毒舌”老头已经站在了你的面前。

《孤独读书术》读后感(五):读中思,行中想,不滥读,时间不能被偷走

叔本华反对死读书和读死书,他认为读书必须思考,如果不思考,只一味地读,将会像经常骑马坐车而步行能力必定减弱的人一样,最终失去独立思考的能力,而且他认为在不思考的前提下读很多书,脑海就像一块密密麻麻、重重叠叠、涂抹再涂抹的黑板一样混乱,读书而不加思考,决不会有心得。即使稍有印象,也浅薄而不生根,大抵在不久后又会淡忘丧失。

诚然,我近年读书较多,但缺乏思考,只有了量的积累,也曾傻傻地记载过年阅读册数、字数,仿佛很有成就感。因没有深度思考,很多书的内容已遗忘,读过白读,无甚收获!

叔本华认为优秀的作品因有思想、具真理所以不可能冗长乏味,也不会含混模糊,根本不会令人生厌。因为真理是完全赤裸的,表达真理的方式越简单,真理的影响便越深刻。

首先,使人索然无味,如同嚼蜡的作品,究其原则是作家没有进行充分的思想,他们用文字一知半解地表达自己,他们的作品没有任何具备本身特色的明确观点及清晰的思路。缺乏清晰思想的作品除含混模糊的文字外,还会夹杂流行的词句、陈腐的语句和时髦的惯用语……

其次,叔本华疾呼,应取消匿名写作,匿名写作可以庇护各种文艺上的无赖。因为这个时代不乏许多没有原则胡说八道的人,产生了许多低劣而无益的作品。叔本华一言中的地说:”每个作家,一旦开始为收入而写作,就会写得很坏。“

作家、出版社的利益联合、勾结,使文化、艺术市场形成了互相支持,彼此捧场的局面,这就使赞扬坏作品形成了气候。而他们还不耻地冠以走进百姓、大众的旗号,仿佛大众的品位本低,他们貌似在迎合一样。

因此叔本华倡议大家不要滥读,读古书、读伟人已有定评的名著,品思想,不要让宝贵的时间被贪图金钱、谋求官职的作者偷走。

《孤独读书术》的主旨在于倡导大家思考,书籍仅起到”引绳“的作用,牵引你将所学的一丁点儿知识和自己的思想融合,使自己变得有主见、有判断力。因为放弃思考的人会掉入从众心理、惯性思维和固执己见的陷阱。亦提示大家不要经常耽于书卷中,眼睛永远不要脱离现实世界,因为现实世界的素材比书籍更丰富、更鲜活,在读中思,更要在行中想,培养思考的习惯,成为有思想、有见地的人,成为不人云亦云的人。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