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精选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精选

《微观红楼梦》是一本由著作,出版的图书,本书定价:,页数:,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一):别样写红楼

《微观红楼梦》是一部红学随笔集,收录作者读红札记59篇,前楔《自序》,巧成一个甲子之数。这些篇章短小精炼,率性而论,但作为整体,信息量颇为巨大,且自成规模和格调,内容涉及《红楼梦》的思想与艺术,尤其以勾稽、论述清代民俗、艺术、风物、道里,诸如饮食、服饰、建筑、节日、古玩、名人旧迹等最为精细,征引的文献遍及古代经史、文人别集、稗说杂剧以及域外论著。

以欣赏的心态读《红楼梦》,以散文——也即文学的笔触涉足红学,重在抒发个性化感悟和见解,是《微观红楼梦》的一大亮色。作者舍弃了红学中常见的繁复考证、长篇大论的研究模式,而出以散文化写作,因此《微观红楼梦》不同于那种艰深、晦涩的学院派红学——如胡适之先生所谓“猜笨谜”和俞平伯先生感叹“越读越糊涂”的考据文字——,凸显出当下红学发展的另一流向——轻快怡人的学术随笔格调。这是戴萦袅这位80后青年女作家的文学性情和才情决定的。书名中“微观”一词,即已道出其自觉的学术追求和定位。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二):另辟蹊径的才情笔记

红楼梦,众多读者喜欢,中国四大名著之一,经典中的经典。然而每个人读红楼梦所想所得各不同。就如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如是,一千个人读红楼也有一千个心得体会。

近来读过的戴萦袅的《微观红楼梦》把我心中的红楼梦解读得细致入微,但却又轻松有趣了。戴萦袅的视角与之前我看到的一些研读红楼的学者大有不同,她看红楼的视角很细微,红到大观园里的甜品、红楼里的冬装、甚至是凤姐的猫、尤二姐的槟榔。光是看这《微观红楼梦》里一篇篇的小标题,就好奇得不得了。黛玉妹妹的鹦鹉如何?妙玉奉茶有何讲究?宝玉读的都是什么书?……带着各个小疑惑来解开谜底。

戴萦袅本科毕业于名校——复旦大学,又是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数学硕士,金融学博士在读。她有着广博的知识。作为一个红学爱好者,她8岁开始读《红楼梦》,后来一直探讨研究红楼梦里的各个细节,她对红楼梦另辟蹊径的研读、诠释,刷新了我对《红楼梦》的思考。可以说,戴萦袅的《微观红楼梦》让我眼前一亮,竟满足了我们对红楼梦小道花边的八卦之心。然而,它不是没有内涵的花边小新闻,戴萦袅对红楼梦的细节解读中,有着独到、精湛的见解,她的红楼笔记入木三分,且不失美观,引经据典,讲得头头是道,让人觉得无懈可击。

作为一名爱吃之人,先读的是其中的一篇《红楼甜品》,在这大观园里,吃的方面是很讲究的。书中提到的各种甜品,有的有写到它们的用料、形容出了它们的美味,但亦有不少吃食,只提到名,却没有细讲。而戴萦袅在该文中就考证了其中的一些甜品,有糖蒸酥酪、奶油松穰卷酥、松油鹅油卷等,光是听这些甜品的名字就很难想象它们的模样,而戴萦袅却结合了各种资料,分析出它们的成份、做法,短短的文,其中要花费的功夫可不少。通过这样的笔记,让我们这些读者进一步知晓了红楼梦中的饮食文化。

王熙凤是红楼梦里出名的犀利姐、悍妇,然,戴萦袅以笔记解析了凤姐是当之无愧的慈母,凤姐对女儿巧姐的疼爱到了极致的地步。《慈母王熙凤》这篇里写到,凤姐给女儿取名之用心,巧姐生病时,凤姐之紧张与用心,甚至于巧姐后被刘姥姥得救,也多亏凤姐救济过刘姥姥,所以给女儿“积得了阴功”。

虽每篇简短,但分析之透彻,令人心服口服。戴萦袅之笔记解读,让我们再见红楼之妙之深邃。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三):红楼梦中人的红楼

近几年,消费红楼梦的说法不断涌现,一时间,各大媒体,报刊都出现了关于红楼梦的评判。但是红楼梦作为一代经典,实际上,是无法被超越,甚至评头论足。说起红楼梦,写过它的有台湾美学大家蒋勋先生,后有大陆刘心武,好像红楼梦一直不缺乏讨论点。这部跨世纪的作品,成功的做到了流芳百世。

其实,我至今为止仍然没有完整看完红楼梦。倒是听别人讲述的红楼梦一直没少。或许对于和我有太大代钩的作品,觉得无法与之交流。所以一直对细说红楼梦,小谈红楼之类的书,逢见必买。在他人看完一部作品,再转述成自己的话,再叙述出来真是不同极了。仿佛站在两层玻璃后面,通过两层的折射看一件东西。

接着,说一下这本书《微观红楼梦》,在题目上看来,它不免有些消费红楼梦的想法,但是具体还是要看内容,如果内容写的足够好,足够通透,则是为红楼梦添砖加瓦。如果内容只是表面的理解,复制粘贴的内容太多,则明显是消费名著。庆幸的是,个人觉得这本书,还算是为红楼梦助力吧!

从表面的文字来看,作者选择通篇运用散文模式,有点像是读书笔记的感悟之类,但是又更具思想和逻辑。散文写出来就像是古代与现代的笔触碰触,火花大小怎么看都有趣。又像是两代人通过这本书有了交流似的。然而,红楼梦之所以能被各种作者写下,供人阅读。其实正如哈姆雷特,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作者对于王熙凤的解读也是最吸引我的地方。王熙凤泼辣甚至有些野蛮的形象好像已经根深蒂固在大众心里。但是作者却从另一角度,从开始的猜测是否泼辣的王熙凤背后有一个温柔又慈母的形象呢?经过几回合的分析,作者大胆写下这一笔记,慈母王熙凤。

还有一点,作者能让这本书杀出重围,一定要有奇特的角度,关于礼单,关于冬装,作者都有新颖的想法,从现实看向古老的过去,开辟出别样的诠释。玫瑰露,一种普通的饮食,却在作者的眼中有了另一番解释,作者详细解释了玫瑰露的出现,如何取制,和西方有什么区别。蒸馏而成的花露,香而无色,见到的人还以为宝玉喝的是西洋葡萄酒。作者在面对过去与现在时,竟然有些开玩笑的架势,让我很欣赏。

每个人在他人的见解中都有一个自己的红楼梦,而作者的见解最像是红楼梦中人的奇谈。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四):细微之处的阅读启迪

经典之所以为经典,就是经得起口水的传播,熬得住时间的磨砺,受得住百般的追捧和讨论。这就是适合从小读到老的作品——《红楼梦》。

每个深入读过红楼梦的人,一定会不由自主地陷入到红楼梦的琢磨中,或是考究红楼物件或人物的现实映射,或是研究红楼人物的性情特点,或是研究红楼梦醒的时代背景,每一个方面都有丰富的内容可读,目前也有无数有关红楼的讨论成果出炉。其中戴索袅对于红楼梦的微观细节颇感兴趣,因兴趣才有发现结果,这就是《微观红楼梦》。

顾名思义,微观就是重在微小之处,颇有些见微知著的意味。从某个物品或事件的细节,来说明一个人物的性情可爱或厌烦之处,带领读者去关注细枝末节的说明。

比如从妙玉招待众人茶饮这一事件中,分辨茶器及茶叶,茶水的俗气或者高雅,从而推断出妙玉出身世家大族对人情的领悟,也能看出妙玉对难得投缘之人的赏识或认同。比如从宝玉读书一面中,分别出宝玉读书的浅薄之处,这让我看出作者的思考,难得的《南华经》竟被宝玉亵渎至风流范本,实在可气,也着实犯浑,可见宝玉读书欠缺那么一点经世致用的意味。

比如一贯以苛求闻名的贾父,虽时时打骂或贬低,但也有大观园中难得的本家风味的欣赏,也是出于“士族”的教养需求出发。还有宝玉难得一品的玫瑰露的出处及做法考究,关于宁国府准备年货的讨论等。

《微观红楼梦》中讨论的内容不设限,从饮食起居谈到人生哲学,皆是容易忽略之处。读书的时候,你是否如她一样留心过斟茶的盖碗花样,中秋夜宴的螃蟹盅,或是菊花社的菊花酒,元妃宫裙上刺绣的石榴花等。

包罗万象之外,不免让人有些遗憾的是,对于红楼梦稍有了解的人,大概会觉得此文有些浅显罗列之嫌,大部分是关于细节考究的罗列或总结,关于自己的思考并不多见。故此《微观红楼梦》更适合对红楼梦稍有兴趣的俗人,若是深究就不大适合了。

《微观红楼梦》对我来说的意义在于,通过作者的视角,去发现自我阅读中不曾关注的细节,这是一种对于自己的阅读过程的丰富和改良,这是另外一种收获。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作者:汪星人爱星辰(来自豆瓣)

来源:https://www.douban.com/note/659864510/

《微观红楼梦》读后感(五):一字一洞天

01

都说读不尽的《红楼梦》,往浅了读,这是一个院子里的儿女情长,往深了读,这是一个朝代的兴衰荣辱。

字里行间皆是人生况味,人情练达皆是世事学问。

曹雪芹却调侃《红楼梦》“满纸荒唐言”,可依然挡不住爱好“红学”的人为之品读与钻研。

有一位叫戴萦袅的姑娘,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数学硕士,现金融学博士在读。

就是这样一位名牌大学的理工才女,同时也是上海作家协会的会员,出版过《我们班男生》、《被磕疼的心》、《矢车菊色的心情》等多部图书作品。

追溯她与《红楼梦》的不解之缘,应该是从她8岁那年起的。

研读《红楼梦》已有22年的戴萦袅,对书中的每个细节,小到金星玻璃为何物,大到小花枝巷的房子价格几许,都力求弄清楚、想明白。

为此她查阅了大量明清史料、小说、笔记,将读《红楼梦》的心得体会集结成册,遂成《微观红楼梦》。

02

说《微观红楼梦》像戴萦袅姑娘的读后笔记也不为过。

最新颖独特的地方是她对《红楼梦》评价的角度——从小缺口切入,逐步放大那些容易被读者忽略的细节——贾府的衣食住行都有涉及,至于节日、习俗、灯谜等活动也自在囊中,就连林黛玉的鹦鹉、王熙凤的猫也没放过。

择其书中三个关键词,与大家分享。

03

(一)礼·单

有人说,“中午吃什么”、“周末去哪玩”和“礼物送点啥”并称当代生活的“三大选择困难”。

在古代,送礼同样是传递情义、维系人际关系的一种表达。

你知道《红楼梦》中出场率最高的礼物是什么吗?是“表礼”,即衣料。

在他们看来,衣服是非常实用的礼物。

但要说送礼送出风格的,当属宝玉了。

《红楼梦》中有两处细节,一是事逢薛蟠生日,宝玉送了一幅自己写的字画;二是宝玉将珍贵的荔枝送予探春,是用缠丝的白玛瑙碟子装了去的。

从这两件事可以看出,宝玉有一套自己的送礼哲学——不跟风、不攀比,讲究真情实意,讲究美丽与情调。

(二)拐·卖

电影《亲爱的》里有一句台词:“没有买方就没有卖方,没有卖方就不会有拐卖。”古往今来,社会一直在与“打拐”做着斗争。

《红楼梦》的开篇有一个很重要的情节——甄府的甄大小姐甄英莲,五岁时被人贩子拐走。我们知道,甄英莲就是日后的香菱。

值得注意的是,拐卖幼女在当时是个十分猖獗的现象,她们多被挑断手筋、刺瞎双眼,以乞讨为生。

幸运地,则被卖作婢女、童养媳等。

大户人家的贾府,也常购买侍妾和婢女,其中最典型的两例就是宝玉身边的两个丫鬟,袭人和晴雯。

她们的境遇已算得上是买卖幼女里最好的了,无论最后如何如何,至少她们,在贾府的那几年,不仅自个儿不用太过担心吃穿用度,还给原本那个穷得揭不开锅的家,带去了元气。

(三)消·夏

古人云:“我爱夏日长。”

在那个没有电扇与空调的年代,大观园的少爷小姐们是如何解暑的呢?

饮食方面

1、喝香薷饮。

一种含辛温的香薷和辛凉的黄连的饮品。

2、服香雪润津丹。

“香雪”指白梅,有平肝和胃、生津止渴之功效,配合蜂蜜服用,清热润燥。

3、食冰镇蔬果。

夏日用冰,自古有之,唐宋年间已有记载。盛暑之时,红菱、芡实、茨菰、桃仁……冰湃下酒,鲜美无比。

着装方面

以“清爽”为宜。如那爱红成癖的宝玉,在夏天常穿藕合色纱衫。轻薄的纱衣淡紫带红,属冷色调,看了就让人心生凉爽。

其实啊,古时候的夏天并没有现在那么炎热,那时没有全球气候变暖的现象,更没有温室效应。许多年轻人从隆冬时节就在期盼着暑天的第一碗冰酸梅汤,且夏日昼长,年轻人们可以利用白昼多读些史书,老人可以在凉爽的雨天与友人对弈。

以上。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