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锦集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锦集

《狄更斯英国简史》是一本由[英] 查尔斯·狄更斯著作,浙江人民出版社出版的336图书,本书定价:平装,页数:2018-3,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一):英国历史流水账

2019.4.1 罗马时代的英格兰,从凯撒第一次入侵的500年历史我们知道的不多,基督教取代了德鲁伊教成为不列颠的主流。罗马人撤离后,皮克特人和苏格兰人,以及撒克逊人不断进攻不列颠,导致沃蒂根君主只能与撒克逊人结盟。 经过了阿尔佛列德和爱德华大帝的两代统治,撒克逊人彻底融入不列颠。阿瑟尔斯坦和六少主时期的英格兰是混乱的,再经历忏悔者爱德华和哈罗德的统治,撒克逊人的统治就到头了。 诺曼底王朝,征服者威廉建立了他的英格兰王国,他的儿子红发威廉即威廉二世继任,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发生于此时。好学者亨利一世由于是英格兰人而得到拥戴,可惜他是贪得无厌,报复心很重而虚伪的人。他的王后玛蒂尔德却是心灵善良的人,致力于消除诺曼人和英格兰人的仇恨。最后斯蒂芬统治了19年,王朝终结。 金雀花王朝,亨利二世开启,统治35年并带来英格兰繁荣,自己却遭到儿子的背叛。狮心王查理,无地王约翰,亨利三世都没什么建树,直到爱德华一世想要一统苏格兰和威尔士。当然,威廉.华莱士的故事就发生在此时的苏格兰,爱德华一世一生都在征战并死在征战的路上。爱德华二世则是昏君,只知道宠臣。好战者爱德华三世南征北战,除了战功赫赫,温沙堡的修建和威克里夫教会改革也是值得记忆。理查二世,亨利四世,亨利五世,亨利六世(出现圣女贞德),爱德华四世,爱德华五世,理查三世,然后王朝终结。

都铎王朝,亨利七世(亨利.都铎),暴君亨利八世,16岁就死去的爱德华,玛丽女王(血腥玛丽),光荣女王伊丽莎白。

斯图亚特王朝,伊丽莎白女王没有子嗣,指定苏格兰国王詹姆士六世为继承人。这是第一个统治英伦三岛的王朝,也是最后一个专制王朝。可是詹姆士六世是个昏君,挥霍无度。他的儿子查理一世继承发扬了他的缺点,最后被送上断头台。在经历了护国公奥利弗的时期后,查理二世继位,于是英格兰进入历史上最荒淫无度的时期。詹姆士二世是英格兰最后一位天主教国王,他死后的1689年1月13日,奥兰治亲王和王妃同意英格兰实行新教信仰。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二):时势造英雄

“以铜为鉴,可正衣寇;以古为鉴,可知兴替;以人为鉴,可明得失。

本书讲述了从公元前50年到公元1689年的英国史,包括亚瑟王、百年战争、都铎王朝、血腥玛丽、伊丽莎白一世、亨利八世等重要时代和人物的兴衰。

一 历史的发展

英国全称大不列颠及北爱尔兰联合王国,包括了苏格兰,英格兰,威尔士和北爱尔兰。英国是历史悠久的君主制国家,直到现在,君主在名义上仍然是这个国家最高权力的象征。

公元前30世纪,伊比利亚人从欧洲大陆来到大不列颠岛东南部定居。

约公元前700年以后,居住在欧洲西部的凯尔特人不断移入不列颠群岛,其中有一支称为不列吞人,不列颠这一名称可能来源于此。

不列颠的文字记载始于罗马入侵。凯撒大帝带着他的军队和文化远征不列颠,然后军队没能进入不列跌,却带来了文化,通商和税收,两国开展的自由贸易带来的收入超过了任何一次武力征服所得。因此,征服不列颠从未被放弃过,直到公元43年,罗马才成功侵占不列颠。然后罗马的入侵直到哈德良长城为止。他们从未征服过今天苏格兰地区的人民。

“天下大势,合久必分,分久必合”。其历史分分合合,反反复复,有斗争有抉择,一部围绕王族亲戚的斗争史,在血统里千锤百炼,有更深的世俗味。时势造英雄,一个个个体在历史的轮回里展演人性的多样性,推动社会文明的更替、蜕变。个体因历史而成就,历史因个体而丰满!读“野史”,从一个个人物故事里读懂文明发展脉络;读正史,从一个个历史事件里研究社会发展规律。

二 艺术特色

几乎是狄更斯创作水平的巅峰,朴实的语言、犀利甚至沉重的讽刺、耐人寻味的细节在这里融为一炉。他无意迎合年轻读者,也无意借古讽今。他的英国史不无偏见,却因激进和主观更受欢迎。——英国当代著名历史学家、主持人David Starkey

本书没有教科书般的说教,没有一本正经谈史论经,以讲故事形式把历史、人物演绎得生动,有趣,在轻松阅读中领略历史的更替,人世兴替,一窥英国的古老历史和渊源。

“读史使人明智”。智生于多事,英国王朝更替,风云诡谲,有勾心斗角有宅心仁厚有斗智斗勇有厚黑计策。外敌入侵,异族掌权,同族相煎。欲望的折腾,权利的倾轧,人心的叵测,在狄更斯的笔触中淋漓尽致展现。

本书语言朴实实诚,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雕琢的语义,一言一语都是场景的再现,没有过多的修饰,反而让人觉得更真实,更感同身受!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三):英国史上的国王群体展

上学那会儿,我一上历史课就打瞌睡。真的,几乎毫无例外!为什么这样,我也不太清楚,充当催眠曲的,不知道是历史老师那激越而铿锵的声音,还是历史书上的单调无聊的内容,后来想,应当两者兼而有之,而后者更甚。 所以,我上学时学的历史都是梦游态的;所以,工作以后开始努力补功课。

补课时才发现,比起历史教课书上的内容,很多历史都是那么有意思。原来,历史可以是有趣的:历史是由人创造的,优秀的史书应当是有人的温度的,不是历史教科书上的冰冷的有着巨大疏离感的。

决定读这本《英国简史》,除了冲作者的大名而来,更是因为在此之前,曾有狄更斯的《双城记》带给我深刻的影响,虽然它是本小说,但我竟通过小说感受到有别于教科书上的法国大革命,我第一次感觉到了法国大革命几乎完全不同于课本上的法国大革命。这位卓越的大家有着精巧的手笔恢宏的视角与悲悯的情怀,并且其文笔极其幽默有味。

那么,读读大师 《英国简史》,又如何呢?

我想,它完全不在我未翻书之前的想像里。读完之后,我想这本书完全可以用一句话来概括:千年英国史上(公元前50年至1689年)的国王群体展,或者叫做《英国历代帝王传》。

翻开书,大不列颠历史上的历代君王便列队走来,几乎一个不漏,而随之而来的,是从不列颠人迎来最早的入侵者——罗马人以及撒克逊人开始,这片土地上的历史画卷被徐徐打开,这是一本由国王的传记为经线牵出一部英国简史。这大概是文学家特有的历史笔法(这让我不由得想起司马迁的《史记》了,司马迁首先也应当是个文学家,然后才是史学家吧),因为文学是关注人的,人,是文学永恒的第一主题。

所以,不同于严肃庄重的史书,狄更斯在这部“英国君王史”中,简直是充满了嬉笑怒骂,在叙写史实的同时,把自己的嘲讽、愤怒、轻蔑,以及同情、颂扬、慨叹等极具个性化的情感倾注在历史人物身上。 例如:

这样的历史书,读起来有读历史故事的独特体验,好玩有趣适合慢慢读,每天读一两个人物。像我这样,一口气把它吞下去,后果就是——被N个亨利、N个查理、N个玛丽……全部绕晕,完全分不清谁是谁了,这就尬了!

话说,估计读这本书最大的障碍,大概就是这些国王反复雷同的名字了,谁读谁知道它一准又会让你想起《百年孤独》里一堆的奥雷连诺和苏尔乌拉!哦,天呐~~~~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四):所有历史的底色都是人性

“狄更斯”与“英国简史”的组合,让人油然而生阅读的兴趣,而结果也确实不负期望。

整本书的写作风格,若以中文书做个简单类比的话,与当年明月的《明朝那些事儿》相似,文笔轻松、幽默,阅之卓然有趣,不觉枯燥。不是历史大事记的写法,时间的刻度不强,不像历史类书籍那样罗列“XX年,XX做了XX大事”,而是为历朝历代的帝王“画像”,描绘了这是些怎样的人,或残暴,或虚伪,或愚蠢,或可叹。这些人的所为之事是其特点的说明,因此带有作者个人鲜明的喜恶观与评价,由于作者用简炼而丰富的语言讲述了帝王们的所作所为,所以读者往往会赞成作者的评价,而不觉得偏颇。当然,同样的历史,不同的人有不同的解读,不赞成作者的观点,也很正常。

全书内容,从公元前罗马的尤利乌斯·恺撒征服不列颠开始,依次为诺曼底王朝、金雀花王朝、都铎王朝和斯图亚特王朝的各位帝王画像,一直到1689年,奥兰治亲王和王妃登上王位为止。在“尾声”部分,则以极其简略的文字,将历史拉通至1840年,维多利亚女王继位和出嫁。

读完之后的感想,除了写作上的特点让我印象深刻以外,主要是历史本身了。

所有的中外历史,无一不是权力争夺、血腥屠杀、尔虞我诈、波谲云诡、翻云覆雨、谜雾重重。不管每个国家、每个民族在发展的进程中,有着怎样独特的文明和文化、遭遇到怎样不同的困境和机遇,然而欲望、人性、争斗、追逐却高度相似。在当是时,身在历史中的人恐怕很难跳出自身的局限,或是自以为君临天下,主宰浮沉,或是哀叹生不逢时,身不由己。但是,借着作者的笔,将历史的长卷摊开,我们作为历史的后来者,站在更高的角度上看时,再辉煌的风云人物也幻化成一个小点。即使一些伟大的人物的思想和 做为深远地影响了后世,他们个人的喜怒哀乐都成了过眼云烟,化为一声惆怅的叹息。

如果拿本书和中国的帝王传记对比,有相同之处,也有不同之处。

相同的方面,一样有精明的帝王和愚蠢的帝王之分:“帝王”这个位置只是给予了他们身份,未必给予他们智慧;一样有幸运的人生和倒霉的命运之分:送上门的王位继承、打破头的争斗、时代的宠儿、欲死不能的悲惨;一样有野心勃勃和混吃等死之分:或是励精图治、国泰民安,或是天下大乱、污烟瘴气。对宠臣无原则的纵容导致自己垮台、对人民血腥残暴的镇压,换一个人名,换一个地名,几乎可以场景互换。

不同的方面,一是西方的历史中,宗教的力量之大,足以改变一个国家的帝王命运和发展走向,这在我国历史上是很难想象的。宗教在我国古代,是帝王们的信仰、爱好、政治手段,是帝王们股掌间的一枚棋子,从未成长为反制帝王的势力。但狄更斯在书中并未就宗教在英国历史上的发展和地位展开议论,其书主旨不在于此,只是在叙述各帝王的人生生平时,提到了宗教对他们命运的摆布和捉弄;二是西方的议会制,这与“君权”与“相权”纠缠不休,直到最后“君权”独揽大权的中国历史完全不同。因此,英国帝王所经历的斗争又多了一层内容;三是因为地理位置与历史发展的诸多原因,英国与周边国家的互相融合与互相争斗贯穿其整个国家的发展史。虽然我国在西汉时期与西域诸国、唐朝时期与周边诸国都有着密切的联系,但总体而言,是“君国”与“臣国”之间的关系,没有哪一个国家强大到长期与中央政府对抗,并立数十年,也没有通过平等的、互换的、大量的联姻形成错综复杂、影响后代的国家盟友关系。所以,英国历史读到后面,越来越复杂,涉及的关系、事件层层叠叠,连狄更斯都不只一次地说“看不清楚”。甚至有时,我得画几笔草图才读得清晰。就好比:中国历史像金字塔型,帝王高高在上,下面辐射了本国政治、经济、社会、民族、文化等多类内容;而英国历史像蜘蛛网型,帝王坐在中间,牵涉的内容从宗教到议会、从宫廷到国外,每一份力量都足以撼动他岌岌可危的宝座。

E>Uh��L

《狄更斯英国简史》读后感(五):给小孩看的通史

“这是一个最好的时代,也是一个最坏的时代……”得益于郭小四的推广,《双城记》这段经典的开头可谓是耳熟能详。这段话的作者就是本书的作者,英国伟大的小说家——狄更斯。

在这本书中,狄更斯简要的从远古时期的英国一直谈到了光荣革命时期的英国。中间夹杂着他对于各个历史人物的评价,和各类历史事件的看法。作为想要了解英国历史的人来说,当然还有更好的书来代替它,如果《地图上的某某史》要出英国版,那我会更偏向于读这个系列。

狄更斯毕竟是小说家,在看待历史事件时有很强的好恶倾向。不过作为一个英国人,以及自学成才的大家,他对英国历史整体脉络的把握是没有差错的。

最早生活在英伦三岛的,是古典社会三大蛮族的凯尔特人。有印象的话,我们还记得凯尔特人分布在从伊比利亚半岛到高卢,到意大利北部,到巴尔干半岛的广阔天地中。罗马崛起后,凯尔特人成了重点打击对象。直至今日,残存的红发凯尔特人,只能在法国西部的布列塔尼地区、英国西部的威尔士地区、英国北部的苏格兰地区看到了,凯尔特人的失败,也让拥有红发的人种在千百年来备受歧视。

罗马人在将军凯撒的带领下,一波一波地入侵英格兰地区。凯尔特人不断反抗,终于在罗马式微的年代,将罗马人赶回来欧洲大陆。可是噩耗传来,日耳曼人的一支——盎格鲁和撒克逊人,如潮水般的涌入到了英国,并成功地替换了人种。如今生活在英国的,主体就是以盎撒人种为核心的日耳曼人,与德国人是同种的。

盎撒人统治了英国还没有得到安定,毗邻北海的英国多灾多难。因为气候变得寒冷,生活在斯堪的纳维亚半岛,也就是如今北欧地区的日耳曼人,乘着维京战船在整个欧洲大陆烧杀抢掠,连英国也没有逃脱。丹麦人入侵,使得英国北部成为了丹麦区。在大帝阿尔弗雷德的带领下,盎撒人抵抗住了丹麦人的入侵,狄更斯则是不惜赞美歌颂之辞,对大帝阿尔弗雷德进行评价。

在盎撒人和丹麦人相爱相杀的过程中,生活在法国北部的日耳曼人——诺曼人,则对英国疆域蠢蠢欲动。著名的征服者——威廉闪亮登场。威廉率领大小贵族,越过英格兰海峡,成功击败了威塞克斯王朝最后一位国王,成为了英国国王。至此,再也没有外国人在之后成功入侵并统治英国了。

我们可以看到,虽然英国在后期欧陆争霸时,凭借着汪洋大海和精锐的海军,肆意进行势力平衡的操作。可是在此之前,也饱受了战火的折磨。在诺曼王朝之后,便是著名的金雀花王朝,英法百年战争便发生在这个朝代。不过狄更斯并没有就英法百年战争,英国人是如何痛揍法国人,抒发自己的民族自豪感。相反,他对生活在此时的英国和法国平民充满了同情,还认为贞德收复国土,是真正的圣女。

金雀花王朝的末期,是著名的历史事件——红白玫瑰战争,讲的是以红玫瑰为家徽的兰开斯特家族和以白玫瑰为家徽的约克家族,争夺英国王位的故事。这一历史也是负有盛名的小说《冰与火之歌》现实世界的历史背景。

尔后的兰开斯特王朝、约克王朝都乏善可陈,到了都铎王朝时,杀妻狂魔亨利八世、权臣克伦威尔,乃至英国黄金时代创造人伊丽莎白一世都登场。英国也乘着大航海时代、文艺复兴,科学发展的东风,逐渐成长为一个庞大的帝国。

不过狄更斯对英国在全球取得的霸业,并没有很好的谈论。可能是基于他本身的谦虚,说到底,英国之所以能够在如今世界范围内取得这么大的优势。就是基于数百年来,对全球各地的侵略、殖民和掠夺。使得她的思想、文化、语言、制度传遍了世界各地。

狄更斯后面也谈到了护国公克伦威尔和光荣革命的事件,因为去古未远,所以很值得参考。

狄更斯在撰写此书时,秉持着对弱小的同情、对人民的热爱和对世间公道的追求。作为移风易俗的历史普及书来说,是很好的,可以给小孩子作为课外历史读物来看。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