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幻灭》读后感精选

《幻灭》读后感精选

《幻灭》是一本由[法] 巴尔扎克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69.00,页数:2020-7,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幻灭》读后感(一):幻灭

《幻灭》是巴尔扎克的作品当中我最喜欢的一个。在这段故事里,我们能看到追求与成长。我们也能感受到欲望与道德产生的矛盾。巴尔扎克的世界里有活力有自由意志没有决定论,这是我喜欢他作品的原因之一。作品是他晚期写的,可以欣赏他成熟的文字,有个性又丰富。

所以嘛,我还蛮好奇电影业把这个巨作毁成什么样子……

PS:建议熟悉巴黎的人又看过这个作品去巴黎的走廊逛逛。感受一下巴尔扎克描述的巴黎19世纪。

《幻灭》读后感(二):不是书评的书评

今年的第一本。今年决定记录一下,看今年能读多少。 每次读巴尔扎克的长篇,都会怀疑在某些地方是不是为了稿费而凑字数,这部也是。里面夹杂的关于新闻,关于报纸,关于文学批评的观点,很难说不是巴尔扎克本人以角色之口发出的。 在看第三部之前,想,假如吕西安没有遇到罗斯多,会不会有另外的结局。接着便推翻了这样的想法,不会,吕西安的性格就像一个迷茫的青年 ,有着巨大的野心,却又害怕这条路上的艰险,抵制不住路上的诱惑。也许,青年人一时的误入歧途是可以原谅的,但秉性如此,便回不去了。到了第三部,巴尔扎克把读者对于吕西安的所有幻想全都打碎,从大丹士的来信到众人的陷阱,再到最后的西班牙教甫,吕西安终将走向地狱。 另一个和吕西安作为对比的人物,大丹士。从开始两人一人作为领路人,一人是懵懂的青年,到了后来,在吕西安写对大丹士作品的批评时,那一幕大丹士竟然是有了一种,神圣感,像是慈父,而吕西安则在他的脚下忏悔。

这本书大概可以作为对青年人的警醒。但又在想,人世如此,对吕西安的批评是否太过?随即还是否定了这样的想法,人不能决定社会如何,但可以决定自己选择怎样的路,事实上吕西安有不止一次的机会。

看完《幻灭》以后,没有那么喜欢巴尔扎克了。可能是因为觉得语言有些拖沓,可能是没有惊喜感的情节和叙事,也可能是因为自己对于社会现实以及所谓人性并不再想关注。

(什么时候写评论才能条理清楚,逻辑清晰啊,现在还是东一榔头西一棒槌的。)

《幻灭》读后感(三):幻灭

不知是有意还是无意,好像最近一直在看法国人的文学作品,刚刚看完的是巴尔扎克的《幻灭》,厚厚的一本书,用了二十多天才看完,版本是人民文学出版社傅雷先生的译本,傅雷先生深厚的文学功底,让文章读起来朗朗上口,似乎也为原文增色许多。 巴尔扎克是法国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简单说现实主义文学就是如实的反映社会现实。巴尔扎克的这部作品便如同全息记录,把十八世纪初期法国社会的动荡面貌永久的记录了下来。小说里,出身贫寒的法国内地才俊吕西安怀揣梦想,凭籍文学方面的天分前往巴黎闯荡,在见识了文学、出版、文艺等行业的肮脏内幕之后,几经沉浮,染了浪子的习气,做了浪子的行径,更背负了浪子的恶名,一无所成的回到了家乡。无独有偶,其挚友大卫,留在内地经营家传的印刷厂,却因为不懂得商业运营,被老道的对手玩弄于股掌之中,在“银钱老虎”的助威之下,其伟大的发明创造也只能拱手相让,最终隐居乡间,过上安逸的生活。 正像小说的名称一样,小说的主题就是幻灭,幻想的破灭。 破灭的是“天生我材必有用”的幻想,天真、单纯的吕西安,有着卓然不群的才气,但那个时代所需要的并不是才气,从所谓的上流社会到普通的平民百姓,所看重的只是财气,小说里的卑鄙战胜了善良,现实战胜了梦想,虚伪战胜了真诚,浮华战胜了质朴,归根到底,金钱战胜了一切。出版掌握在目不识丁的狡黠商人手里,新闻被唯利是图的市侩控制,艺术更是被方方面面的利益所左右。甚至那些看起来程序严谨,一丝不苟的司法,到头来也沦为了资本家最无情的打手。在这样的社会里,忠诚、纯真、安贫乐道是被嘲讽的对象,那所谓的区区才气,也就更是可有可无的东西了。 都说小说是夸张了的现实,而事实上,现实或许比小说还要夸张,巴尔扎克曾经历过债台高筑和商业失败的生活,也就对他所生活的时代有着切肤的感触。他的现实主义写法,或许便出于他所经历过的现实生活。所以这部小说里的人物,能够以不同的面貌,活灵活现的出现在每个读者的心里。而这部出版于十八世纪的小说,之所以直到如今仍有着旺盛的生命力,或许是因为不管是故事的情节,还是故事里的人物,从来都是活灵活现的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