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人性的枷锁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性的枷锁经典读后感有感

《人性的枷锁》是一本由[英] 毛姆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精装图书,本书定价:56.00元,页数:6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一):人性的枷锁零碎的影评

年轻的菲利普终于走到了一个新的人生阶段,将近三十吧。在他们形容乡村,在乡村游泳捡蛇麻子那一段,我突然想起来了童年。虽然童年的记忆已经模糊,而同伴们也几乎是离开了童年时光就没有再见。但是我总是为那种清新的草地的气息,暴烈的阳光,小草上的露水而感受到一种朦胧记忆中的美感。

很多书和自传往往写到三十岁,就像是,三十岁之后的人生就再也没有青春那样有趣,那样波折。我现在21岁,但是似乎已经看到了某种尽头,我向来对“安定”十分惶恐,也许我就是那种三十岁才会安定的人吧。谁知道呢。谁也不知道在9年之后的我,会怎样看待自己。

菲利普的人生,或者说1/3的人生,真是充满各种无关紧要的坎坷,这种坎坷没有带来什么,也没有销毁什么,无非就是态度更加自然,面对人更难窘迫,正如波斯地毯一样,“挥舞着无意义的人生”。他视他的人生轨迹为一幅画,生命是没有意义的,一切的意义就是把这幅画画成自己的样子,这个轨迹甚至也没法抉择。有时候就是没法抉择。

还是那句话吧”可以迷茫,但是不要停止前进。“人是可以一边迷茫一边前进的。不要因为迷茫而停止自己的脚步。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二):人名太多了,看完书很开心

2019.6.19 人名实在是太多了,是真记不住,但我想作者一开始说本书是自传体小说,那么我也该接受会有这么多人名,毕竟人这一生也会遇到很多人。 书介绍了菲利普从出生开始到三十岁明白自己所要追求的梦想结束。上册所描写的和我自己年龄阶段所经历事情相似,所以会有想从中借鉴,只把书当成书来读。下册写米尔德丽德那些,实在是不想读下去,于是大幅略读,看到菲尔受到挫折会有有替他难受,看到他明白自己内心所想,找到归宿又会替他开心。就像一个老朋友身边讲着他的故事。

1

2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三):人生就是不断挣脱枷锁 获得自由的过程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的一部半自传体小说,该书以毛姆的部分经历为蓝本,真实与虚构紧密地交织在一起。 主人公菲利普自幼年时,疼爱他的父母便相继离世,而后被刻板冷漠的大伯收养。此后的三十几年里,他先后挣脱了宗教、爱情、金钱这些套在他身上的枷锁,最终获得了真正的自由 。菲利普的人生经历,像极了我们每个人的样子,只是他成功了,那么你呢? 第一重枷锁:宗教 在西方神学统治的社会状态下,几乎人人都信奉上帝,上帝是无所不能的存在。 凡是未能得到的事物,认为只要有虔诚的信仰就能在不久后得到;凡是无法改变的事实,就告诉自己这是上帝的旨意不可违背。 所有合理与不合理都在信仰面前变得自然,而在东方,虽没有上帝,却有着相同意义的神灵。 第二重枷锁:爱情 爱情是最令人捉摸不透的东西,你费尽心机追寻未必所得,你未纳入计划里的时候又总是和它撞个满怀。 菲利普对米尔德丽德的迷恋说不上是欲望还是爱,冥冥中就是有那么一股神奇的力量把他牵引,就算是看透了对方虚伪、浅薄,自私又冷漠,也依然无法摆脱。 人生中也总有那么一段过往的感情让人念念不忘,哪怕过了若干年也会在某个瞬间突然想起,它有可能是初恋,也有可能是你的某段刻骨铭心。 第三重枷锁:金钱 “世人慌慌张张,不过是为了碎银几两”,金钱是人无时无刻不在使用着的东西,但又有多少人为被金钱所用,成为了它的奴仆。 菲利普对金钱没有多高的欲望,他虽然没有多少财产,但也曾出手阔绰。然而当投资失败以后,那种居无定所,食不果腹的日子让他明白,钱不是万能的,但没钱却是万万不能的。 就像他自己说得那样:“没有钱会使一个人变得猥琐、吝啬和贪婪,会扭曲他的性格,使他从庸俗的角度来看待世界。” 人这一生,看似处处自己做主,可以把命运完全掌握在手中,然而走着走着就不知不觉沦为了奴隶。欲望像魔鬼,驱使你亲手为自己套上枷锁,但也不是所有人都如此,只希望你能是那些幸运儿中的一个。

人生本没有意义,为了追寻意义而生存是愚蠢又可笑的。你竭尽全力要做的,也只不过是在地毯上编织出精美的图案,而已。 《人性的枷锁》期待你早些读到,早些做自己真正的的主人。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四):望

我真的是边读边暗自在心里感叹,怎么有人的童年少年时代跟我这么像,这么奇怪的经历都能相似,人生的这一点还是很有趣的。

只是,菲利普的痛苦来源于他那只天生残疾的脚,而我并没有。我四肢健全 ,在同龄人中身高算是排在前面,容貌也是中等靠上 。然而我却有那孤僻、敏感、害羞的性格 ,并且持续至今。我对人际关系感到非常的苦恼。上学时无论是课堂上还是寝室里,我内心极其希望自己是个隐形人,每天早上睁开眼睛想到要面对别人,就像被扼住了喉咙,觉得痛苦万分,日子一天天望不到尽头,内心很容易就充满绝望。我很少会感到快乐。当上到大学可以逃课时,我毫不迟疑的逃走了,逃到图书馆,逃去电教室看电影,逃到安静的角落读小说,逃到空旷的操场、湖边背书,一个人自由自在,觉得可以呼吸了。我也是可以跟别人建立友谊,可是我会要求友谊的唯一性,她跟别人也那么亲密,会让我心里十分不开心,也会在情绪上表现出来,但就是不明说。如果我做了一些牺牲或是先行付出,我会希望对方也能反馈给我一些,如果没有,那么我会慢慢远离,那唯一的亲密关系,很快就又疏远了,我又恢复到了一个人的状态。从小至今,我没有留下一段长久的友谊,至今是孤独。我的这种孤僻,让班级中的所有人都不喜欢我。男生女生都非常不喜欢我,明的或暗的,我会嘲笑,我都知道,这让我非常的难受,心里更加绝望。

还好终于毕业了,上班后不需要从早到晚都面对别人,虽然跟领导、同事没有很融洽的关系,不圆滑,没有很受欢迎,但起码我能好好的专注自己的工作,不需要跟别人有太多的交集。还是淡淡的,一个人,这当然影响到了交友,影响到了结婚,可是我改不了。变成别人那样,我做不到,朝那方面努力都觉得难受。感情上经历了几个人,不合适也不开心。现在已到了而立之年,对婚姻虽然还有期待,但不像前几年那样盲目和迫切,目前想的是先找一个更好的稳定的工作,碰不到婚姻带来的稳定,也没有友谊的支持,先用工作把自己后半辈的生活稳定下来,起码先有个保障,就不怕了。

我对别人不感兴趣,对他们的喜怒哀乐无法感同身受,可能生性凉薄。

我跟菲利普一样有着悲惨的成长经历 ,饱受人际关系、金钱、感情的折磨。他最后成为了一个优秀的人,菲利普不就是毛姆先生嘛。他在巴黎和伦敦跟艺术家结交,从中得到了不少的启发;他善于跟病人打交道 ,观察细致,从这些人身上了解到了社会的方方面面;他获得了阿特尔涅家真诚的友谊,感受到了温暖的亲情;他挣脱了对米尔德丽德的情欲枷锁,寻找到了温暖的方向,并组建了幸福的家庭;他积累了深厚的文学素养和独特的审美观,为后来写作打下了良好的基础。而我,缺少他那样的内省。我的脑子常常是空白的,我从悲惨的经历中并没有获得什么有益的思想或独特的世界观,我对很多事情没有自己的看法;我没有什么敏锐的观察力,常常对周围视而不见;我的文学素养也很差,偏好小说,却沉迷故事情节,常常囫囵吞枣,读过即忘,没有什么吸收;我学业读的一塌糊涂,没有什么成绩;我至今没有找到温暖的所在,常被感情伤害;常常抱着不切实际的幻想,这点倒是跟海沃德一样,头脑平庸。唉!真是失败。我就这样平庸、无聊、空洞。常常陷入困境,常常悲伤,偶尔会想要不一了百了吧。但直至目前,还总是能找到想做想看的事情。虽然这样,这么多年也对这种状态习惯了,暂且苟活吧。望明天,望明月,望心灵静谧。

《人性的枷锁》读后感(五):人生就是一块绘满图案的地毯

张爱玲说: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爬满了虱子。我严重怀疑这句话是从毛姆的《人性的枷锁》中“人生就是一块绘满图案的地毯”套来的,因为,张爱玲也是毛姆的粉丝。 因为看了《毛姆阅读课》,喜欢他的写作风格,喜欢他读书就是找到阅读的快乐,所以入手了他的代表作《人性的枷锁》。 《人性的枷锁》是毛姆自传体的小说,里面有作者的生活经历和感情历程,是一部情节曲折、探询生命意义的哲理小说。主人公菲利普·凯里出生在英国中产阶级家庭,幼年父母双亡、一只脚先天畸形、寄养在做乡村牧师的伯父家,这本书叙述了他从母亲去世直到他年近三十刚从医学院毕业的成长过程,讲述了他在摆脱三重枷锁过程中的挣扎、无奈,直至摆脱后由衷地高兴、自豪,在这个过程中,他也参透了人生的意义。 01宗教的枷锁 一百多年前的英国,基督教虽然有分化的倾向,但宗教统治依然稳固。菲利普的大伯威廉·凯里从牛津大学毕业后成为一名乡村牧师,膝下无子女,在收养了菲利普后一直给他灌输基督教的教习,并把他送到皇家公学,希望他以后能当一名牧师。 小小的菲利普对基督教深信不疑,认为其无所不能,他努力学习,在皇家公学学业出众,不出意外的话可以直接升到剑桥大学,并顺利成为一名牧师。 他和大伯讨论:只要诚心祷告,天主就能完成人的心愿。他们俩一致认为是可以的。自此,菲利普每天祷告,甚至为了表达诚意,冬天脱掉外套跪在寒冷的地面上祷告,希望天主能使他畸形的脚恢复正常。可想而知,他的希望落空了。由此导致他对宗教的失望,他毅然决定放弃牧师职业,转而学习绘画。 02感情的枷锁 书中,菲利普经历了四段感情,其中与威尔金森小姐、诺拉、莎莉的三段感情中,菲利普都占据主导地位,决定权在他手里。对他来说,真正的感情枷锁是与米尔德丽德的恋情,他身陷其中不能自拔。 米尔德丽德是点心店的女招待,在他眼里,她贫血(嘴唇无血色)、身材干瘪(乳平臀窄)、做作(举起酒杯时翘起小拇指),即使如此,也许是出于征服欲,他爱上了她,自此一发不可收拾。 米尔德丽德在和菲利普交往的同时,也和一位德国人米勒交往,并且看起来她更喜欢米勒,因为和他在一起,他们谈笑风生,和菲利普在一起只是为了吃饭、看戏、花钱,直到有一天,她告诉他,她要和米勒结婚,菲利普难受之余还是给她买了一个价格不菲的化妆包作为结婚礼物。 再次见到米尔德丽德,她已经接近分娩,米勒这个有妇之夫在玩够她之后抛弃了她,她身无分文来找菲利普。菲利普不计前嫌,花钱给她做检查、接生、坐月子,介绍她认识自己的朋友格里菲斯,然而,米尔德丽德和格里菲斯一见钟情,想和格里菲斯去牛津旅游,但格里菲斯没有钱,菲利普竟然提出自己出钱,资助他们俩去旅游,随着他们的成行,他和米尔德丽德的关系再次中断。 数月后,在街上,他碰见了米尔德丽德,她已经沦落风尘,为了挽救她,他让她搬到了自己的小套间里,负责打扫房间和做饭,但拒绝与她有身体上的接触,米尔德丽德在几次与他身体接触失败后,恼羞成怒,砸光了室内的所有东西后,再次消失。 最后一次,米尔德丽德给他来了一封信,让他来看看她,他如约前往,发现她重操旧业,已经患上严重的性病,他给她开了药,让她找个正经的事情做,但她在病情好转的情况下,又重蹈覆辙,他无奈离开。 03金钱的枷锁 由于相信股票经纪人朋友的许诺,菲利普把剩余的全部钱财投资股票,不想战争使股票跌到一文不值,他不仅没有钱完成学业,连基本的生活都难以为继,在外面流浪、飘荡的日子里,对金钱的体验铭刻在心。 在朋友的帮助下,在一个纺织品加工厂打工养活自己,这样坚持了2年后,直到他的大伯去世,他继承了他的遗产,终于得以继续完成他医学学业。 04结语 在经历、摆脱了种种人性的枷锁后,菲利普从诗人克朗肖送他的一块地毯和朋友海沃德的死中,参透了人生的意义:人生就像这块地毯,你的经历就像地毯上的图案,你死亡的时候,地毯上的图案也就消失了。所以,人生没有意义,人活着也没有目的。生命微不足道,死亡也无足轻重。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