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你好,忧愁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好,忧愁经典读后感有感

《你好,忧愁》是一本由萨冈著作,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页数:4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你好,忧愁》读后感(一):法国爱情虚无主义

【在省图蹲了一下午,把这本集子里最负盛名的《你好,忧愁》读完。五星了。其他几篇稍后再看。】【《某种微笑》,“我是一个爱过男人的女人,这是一个简单的故事”,喜欢多米妮克和吕克在戛纳幽会的片段,不过火而贴切地细腻;也喜欢第三部,萨老师的失恋体验非常令人回味】【《一年后,一月后》几角恋;视角在几个人物之间灵活转换,读者全知全能的结局是对情感本质的深刻体悟;几个人物都立住了,萨冈一直都能hold住写男人心绪;爱情虚无主义】【《你喜欢勃拉姆斯吗……》爱情虚无主义升级版,更加复杂,更加无从摆脱,更加无可面对;比较成熟,比较全面地展现了萨冈作品典型人物;对前中年的“少妇”作了极为准确细致的描摹;所谓“年下小狼狗”的形象也塑造地比较成功;除爱情之外,中年危机、生活的倦怠、无从改变的无奈、对青春的怀疑与畏惧,永恒地循环】

《你好,忧愁》读后感(二):不能承受的爱情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年长的女人,或者说是年岁在逐步变大,迈过三十岁的女人,面对感情,或者更确切的说,面对爱情,变得太不自信,太过贬低自己的魅力。文中的宝珥就是这样的。因为世俗的眼光,以及自己的极度不自信,最终还是放弃了年轻貌美的西蒙的爱情与激情、选择了习惯依存的浪荡子罗捷。她发现自己既得救了,又毁掉了。年龄确实是加持在女性身上不可磨灭的存在,加之世俗的压力与有色眼光,想要获得爱情,享受爱情的激情与抚慰确实不易,而稍微好些的,在当今各种观念冲击的包容性的现代都市中,获得经济独立实现财务自由的女性,可以保留有享受爱情的任性。

狂乱——败给物质的爱情吗?我觉得不是。吕茜尔就是一朵需要娇养的用物质呵护的长不大的花。她只能享受爱情之蜜,而不能承受爱情之果。因为她不够坚强或者说是很懦弱,不能承受外界任何的压力;没有责任与担当的自觉。只愿享受物质丰盈带来的宁谧。

某种微笑—— 最喜欢这篇了。无所事事的颓唐。

《你好,忧愁》读后感(三):一生都可以恋爱

几个年龄段的爱情故事。

《你好,忧愁》

《某种微笑》爱上一个大叔的大学生不断挣扎的故事。

《一月后,一年后》文化圈内,你爱我,我爱他,最后,你也不爱我了,我也不爱他了。乱得可以,但是人人都可以坦诚直面自己的感情。

《你喜欢勃拉姆斯吗……》39岁的女人无时无刻不眷恋着她的男人,他们年貌相当,他却若即若离,时有新欢。一个真诚的年轻人爱上了她,朝朝暮暮相处,也打动她,也让她迷恋。可是,身体仿佛有了印记,她还是回到老男人身边,老男人依然心猿意马,固态萌发。

《狂乱》同样被年龄大的人所“包养”的两个年轻人相爱又分开的故事。虽然是“包养”,里面亦有了解欢喜的成分,让年轻的女主角在得到了她奋不顾身的爱情后,又眷恋的温柔大叔。萨冈也是真现实,她写:吕希尔最终嫁给了夏尔(大叔);安托万当上了一个新的出版集团的经理,他的事务非常繁忙,他有一种要听别人谈论他的倾向……他们彼此之间有一米左右的距离,但是就像狂乱并不能让他们回想起任何东西一样。

女的要安全感,男的要新鲜感,要权力。只有年轻人爱的真诚浓烈,可是这些年轻人都要变成中年人,变成老年人。

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这半生算是白活了吗?

《你好,忧愁》读后感(四):面包与爱情 若为自由故 二者皆可抛

比起成名作《你好,忧愁》,觉得还是最后两篇《你喜欢勃拉姆斯吗》和《狂乱》更加成熟,每个人物的心理建设更加完整。虽然二战后叛逆青年心不在焉的爱情观和中产阶级自命不凡的生活态度,很难引起当今我们的共鸣。

小说的主角永远是那些受到过原生家庭伤害的人。这样的主人公才有资格矫情的谈论忧郁与孤独。在幸福的家庭长大,每日过着朝九晚五充实生活的人,哪里那么多的心事可以倾诉。

萨冈眼中的中产阶级男女,想方设法的用金钱和地位来诱惑那些新鲜的肉体(虚荣的年轻人),得以假装延缓他们自己的衰老。

多数踌躇满志自命不凡的男人不会去珍惜固定关系中的女人,他们只有在失去之后,才会后悔嫉妒,才会去回忆思考年轻的时候他们是如何追求爱的。 恋爱中的女人,犹豫不决,患得患失,让人觉得可怜。吕茜尔在面包与爱情之间的挣扎非常典型非常深刻。其实吕茜尔并不是那么拜金的女子,她更看中自由,以爱的名义来改造她是让她逃离安托万的主要原因而不是面包太少。 20岁的时候,我也坚信可以遇到理想中的爱情,但到30岁以后就像大多数人一样,视爱情为灾难。看完萨冈的小说就更加害怕恋爱了。太爱你的人想要用爱来监禁你,不爱你的人让你郁郁寡欢。可以找到一个三观一致,只是淡淡的喜欢彼此的人,做自己,一起前行实在太难。

所谓的才女封号,真的觉得有些过誉。萨冈只是非常精准的把自己的情绪和心理通过小说中的人物倾诉出来。残酷且并不浪漫。唉,果然忧愁是会传染的。

《你好,忧愁》读后感(五):无题

我们生活的这个星球孕育了许多不同种类的文明,我们说着不同语言踩着不同节拍舞动。但就我的所见所闻,即便不同文化背景的人,对于青春,对于死亡的情绪波动是非常相似的。

虽然第一次读《你好,忧愁》是刚上大学那会儿,但因为萨冈的八卦新闻对作家本人早有耳闻。记得在看此书的很久之前,偶然在一篇评论欧洲现代女作家的文章中看到一张萨冈的黑白照片,当时就有一种惊艳的感觉。大大的眼睛顶着一头利落的短发,分明的光影下的被睫毛遮住的目光,整个人透着一种晶莹又破碎的美。评论家对萨冈和她的作品一贯是褒贬不一的,青春、明快是她的一大特点,也是从这篇《你好,忧愁》就开始定下的基调,而作品内容的单一和对塑造人物缺乏深度的挖掘也使之备受诟病。

《你好,忧愁》的故事挺简单也挺俗套,大概就是一个不靠谱的大龄富二代和他的女儿从头到尾各种作,文中的“我”是那个对活着即感到无望又无力真正去逆行的女儿,一朵娇媚的花骨朵把根茎扎在戈壁的沙砾间,稍微的风吹雨打便凋零殆尽。也许是“我”还年轻还没有真实的体会过生命的脆弱和短暂,所以才能仗着青春和财富还可以肆意挥霍,起伏不定情绪必须要宣泄出来,不管是血还是泪都能痛快的咽下去,这样帅气的人生谁不向往?当谋划已久的这部青春狗血剧真正拉开大幕后,“我”其实也只是这幕荒诞中的一员,面对父亲情人生命的逝去,“我”也最终只是感到忧愁,“我”也终究是一个孩子吧。

两个月前外婆的过世大概是我想要重读这本法国青春小说家的中篇最大原因。当外婆过世的前后一段时间里,我深深的感觉的这个世界有一种力量从身体抽走了一些东西,而我知道这些东西我会记得却再也无法真实的感触到它们了。难过是肯定的,可是还有一种我至今也说不清楚的情绪萦绕着。这种情绪绝不是靠哭泣和反复强调就可以宣泄出来的,我想这就是死亡带给一个生命还剩好大段距离的我一种无法回避的感染力。外婆不是家里第一位过世的亲人,可却是我成年后的第一位。小时候也有亲人过世,我尽管也伤心也痛哭,却好像很容易被生活其他东西从那种情绪里带出来。

生老病死人之常情矣,到现在我仍旧很理智的这么安慰自己,但怎么也抵消不掉那种惆怅茫然的情绪。也许有一滴泪留在我心底,代替那些因为生命逝去被抽走的东西吧。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