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精选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精选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是一本由亢霖著作,九州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39.80,页数:288,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一):一份不可分割的历史

台湾,是一个自古以来就不可分割地方,它离福建很近,很近。却一直无法向往的任意到达,毕竟我们闽北还未开通自由行,所以台湾对我而言既熟悉又陌生。

台湾素有“亚洲四小龙”之称,它的每一步发展都踩着历史的足印,从神秘的阿里山到清丽的日月潭,从蓝天大海的垦丁到繁华的台北街市,从热闹的士林夜市到高高耸立的阳明山⋯⋯每一处都是那么的与众不同,但比起现有的风景,我更喜欢历史的底蕴。而《一本书读懂台湾史》就是如此的存在。

这是一部驻台资深记者的历史随笔,他把自己的多年随笔作品以时间为依据,以年代为划分,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体现出不同时代台湾的风貌,命运和价值取向,所以这是一本冠名为能读懂一个海岛的过去,现在和未来的书。

全书分为五部,从天灯的愿景来表达最初的目的,是互报平安也好,是躲避日军搜捕也好,这都只是历史的一部分。

从矮黑人到高白人的变迁,从文献记载的第一位主动经营台湾的孙权,从第一所基督教会创办的大学,再到“流求国”的出现,澎湖巡检司的设立⋯⋯这些点点依据都证明着“台湾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作者亢霖并没有自我言说,他对郑和究竟到过台湾产生了质疑,甚至对历史上保卫过台湾的民族英雄都一一列举,可以说,这笔数据和史料并非能信手拈来,必须一一取证,再一一分析,其难,其多,不可预估。

宝岛台湾历经沧桑,从荷兰人的占据到郑家军的突围和成功,从清朝不放弃到郑氏的降清,从鸦片战争台湾的没败到英美法到等国的觊觎,而日本人的野心和张狂,越发明显。

甲午战败,耻辱的割让,一片伤心的太平洋碎裂在甲午上,宝岛人民开始了抗日战争,孙中山,蒋渭水的一些勇士渐渐涌现,还有国民党逃往台湾⋯⋯

作者没有撇开张学良,没有踢出“二二八”事件,甚至是白色恐怖等等。作者不是悲情之人,在文笔中能感受到他的温情,他打开的历史困惑,甚至是不容忽视的历史脉络。

这是一本不煽情的文字,它有温度,有重量。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二):一个海岛的往事

说实话,讲起台湾,我们大多会想起小时候学过的课文《日月潭》、小时候学过的歌曲《七子之歌》,关于台湾,我们有太多太多的事情可以说。现在的我们与台湾,因为当年解放战争而变成一个悬而未决的问题,但毋庸置疑的是,大家都是中国人,同时中华大地,同根同源,血浓于水。但是我们对于台湾的历史,还是有许多未能深知之处,许多生长在台湾的年轻一代,也因为对台湾过去的历史没有一个充分的认识,至今对大陆的我们有太多太多的误解,《一本读懂台湾史》这本书,作者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驻台湾记者,长期居住和工作在台湾,经过长久的史料收集与分析,为我们还原一座海岛的百年兴衰史。

这部可以说是历史随笔集的作品,以年代划分为五个部分,从最开始台湾岛上的原住民的少数民族讲起,通过一篇一篇随笔的前后衔接来推进历史的进程,到三国时期孙权重视海岛,明朝郑和错过台湾,到清朝郑成功在台湾打退荷兰侵略者、施琅将军攻台、到郑氏后人归清、而后是鸦片战争中,台湾军民三战连捷。。。。。。中间的历史穿插着日本、英国、荷兰等西方列强和邻国的黑手,可见,自古台湾就是兵家必争之地,战略位置十分紧要,而这也使得台湾的历史多灾多难。

近代台湾也是经历了太多太多,甲午一战之后,清廷割台湾,丧权辱国,在日本侵略者占领下,依旧有台湾勇士多次策划、组织抗日战争,对侵略者的斗争一天也没有停止过。到后来日本投降,台湾回归,却不料之后国共内战,国民党战败退居台湾,从此与大陆封闭敌对数十年。

作者不止立足于时间轴与事件上来写台湾,他还深挖人物,通过人物来讲台湾,施琅与郑成功的恩怨、西班牙人郭德刚的传教、孙中山的革命之路、到蒋介石与蒋经国父子的故事,人物推动了历史发展,也是历史前进的齿轮。

台湾的人文历史、时代变迁、到近代的变故、现代的科技崛起、甚至蒋经国时代后的各党派之争,到李登辉、陈水扁的“台独”,作者可谓是写完了台湾可以说的所有历史,在参考大量史料书目加上作者自身的台湾工作生活经历,此书的可读性大大提高,给我们这些无法去台湾的大陆人了解台湾的昨日今天,也让台湾的年青一代可以看到海岛的历史,知道过去的故事,如果能唤起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就更好了。如果你想了解台湾,我推荐你读读这本书,你一定会有所收获的。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三):一衣带水,我心牵挂

有几个朋友住在台湾,所以我对台湾也倍感亲切,同时又满怀好奇,不仅仅因为它是我们祖国母亲的孩子,而且因为现实中我们自己熟识的人住在那里,虽然相隔海峡,但是情感不隔断。

早就想对台湾的历史台湾的种种多些了解了,可惜一直以来没有读到过一本能将台湾的历史完整地告诉我的书。而读到亢霖这本《一本书读懂台湾史》时,且不说里面的内容如何,光是这书名就足以吸引我了,这不正是我想要了解的范畴吗?亢霖,驻台记者,对台广播主任编辑,因为工作的关系,他对台湾的历史一定会深入整理、了解,因此有了我们现在在读的这本。

话说台湾,我们的小学语文课本里也有介绍过这个宝岛,长大以后,我又断断续续读过一些关于台湾的书籍,知道它曾先后被荷兰、西班牙、日本占领过,知道后来蒋介石的国民党派退据到了那里,而在这些之前,我所知道的关于台湾的传说还有妈祖的故事,说妈祖本是琉球国(也就是现在的台湾)的一个富家女子,嫁给了中原来的使者(大概是的),他们回大陆的船只在海上遇难了,妈祖和她的丈夫被分别救起以后,断了音信。说是妈祖就是在福建沿海的某个地方被救起,然后就生活在那个小渔村里,因为她手巧,在皇帝生日时织绣了衣裳被进贡,而她的丈夫恰好认出了她的手工,所以找到了她,得以团聚。而后渔民们也将妈祖作为“护航女神”供奉着。虽然是海洋文化的延伸,但是妈祖在我眼里仿佛也是维系着海峡两岸关系的一个代表。

再后来,喜欢《海峡两岸》的新闻栏目,因为关心所以关注。台湾就是祖国的一部分,就好像流浪在外的游子,祖国的亲人时刻挂念着他们。所以对于台湾的历史、台湾的发展,我们也倍加关注。

这本书里的关于台湾的历史从三国写起,提到孙权心系海洋,再到隋、宋、元 、明,就郑和下西洋时是否发现台湾、到过台湾也有各种说法,作者一一论道。此后,荷兰人入侵台湾……一路过来,那些与台湾息息相关的人物的故事在书中讲述,直至解放前夕,国民党逃往台湾,美国的介入,导致台湾与祖国大陆分离,这样的状况对于民众来说是生离死别,忧伤重重,好在,不和平的因素慢慢地总会被消灭,而我们也逐日看到两岸通往的新希望。

书中客观地讲述,让我们了解了台湾史的来龙去脉,在阅读的时候,还会在内心激荡起爱国之情,祖国一定要统一,人民相互不分离,这样我们的祖国才会越来越强大,世界终究是归于和平的,因为这是大多数人的期盼。读懂历史,以史为鉴,少走弯路,多做益事,推进整个社会的发展。

平静的讲述,却是最深情的告白。一衣带水的宝岛台湾,是我们心心牵挂的同胞热土。

文/ashley

书评原创,转载刊用请豆邮联系~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四):一本书阅尽台湾沧桑

最早我知晓台湾,应是从历史书中得知这个遥远的宝岛,还通过课本看到了远在大海对岸的日月潭映照的光;后面喜欢上台湾回归祖国的那首著名的“七子之歌“,那时只隐约觉得这可真是件值得骄傲的事儿,当时这首歌脍炙人口,从各大晚会传唱到各个屏幕,总有一个小女孩深情地领唱着,这首歌的旋律如此熟悉,不论何时听到,都觉得是美的;后来我不如青春年少,认识到偶像剧中的各种台湾明星,看到他们浪漫的表演和低吟浅唱,觉得他们真好看,还通过他们知道了有关台湾更多的故事,尽管大多跟娱乐脱不了干系,还知道台湾的阿里山,台北夜市等各种不一样的风景。

我想,有一天,我还是会去台湾旅游吧,看看这不一样的风景,看看我们知晓甚久却从未谋面的老朋友。但在此之前,我还可以通过这本《一本书读懂台湾史》的文字来了解更多的过往沉沦,岁月沧桑。

即便你了解历史,你也一定能猜想这个水域之隔的宝岛,从来都不是安静地做着一个美梦,再从梦 中醒来回到母亲的怀抱。不是美梦,是命运碾转,周而复始的,它与大陆上演的是一幕幕拥抱与分离的巡回演出,这场巨幕中带起了无数的英雄人物,明君圣主,外来觊觎着,或是人民抗争者,外来移民等各种角色,他们共同演绎着一出台湾进行曲,交相辉映。

台湾历史由来已久,名字也是几经更换,从最开始的“大员”,然后是琉球,再到台湾。这是一本由驻台记者亢霖所写的历史随笔,随是随笔,确是经过各种史据考证,推敲细琢而成的作品,虽然作为历史参考书可能略微单薄了些,但是若给普通读者阅读,这便是最直观的一本,方便我们通读这个海峡岛屿的前世今生。全书是按照历史时间来记录的,内容安排一目了然,记录的是每个历史阶段,台湾的面貌体现,归属之家,命运转折和精神风貌。因之是随笔形式,其中基本每一个小结都是一个有趣生动的历史人物和事件,于是阅读过程更加愉快,这是小时候折磨我们的历史书所不能给我的愉悦感受。

我也是从中了解了许多历史书不曾告诉我们的细节,现在回忆起来似乎历史书仅仅记载了郑成功收复台湾,有关琉球名字的来由,荷兰占领台湾,美日侵略台湾,国民党统治台湾,直至台湾回归祖国怀抱这些粗略的大事,但我不知这背后的细节如此波折。譬如郑成功收复台湾之后,原来台湾经历了郑氏政权的统治,还成为明遗留皇族的栖息之地;比如天地会原来主要成员是台湾的无业无产的流浪人士,看韦小宝还曾一度以为是大陆的反清复明的团体;比如荷兰人在占领台湾之前曾被一个叫沈有容的男子逼退;比如外婆记忆中的海蓝蓝的澎湖湾原来是一个兵家必争之地的血战场;比如台湾有一个叫沈光文的文人,你也会误以为那是沈从文的误写吗?比如台湾在日本人手上究竟是如何打理的呢?为何台湾成为了今日的台湾?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带我们阅尽台湾沧桑,读懂它所有的历史沉淀,岁月风华,每道痕迹都带着与大陆牵连的命运,每个海浪都在诉说着台湾背后的故事,每一段历史都是笑和泪的交织。

在不可触摸的历史,在未知但期盼的未来,隔海相望的朋友,一直是大陆心中的牵挂,不论是政权,或是普通人民心里。

《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后感(五):了解台湾的好书《一本书读懂台湾史》

了解台湾的好书《一本书读懂台湾史》

从哪里说起呢?

她总像一个谜,一个地平线上的女子。她总有斑斓五彩,虽也会被蒙上灰尘。岁月越久,疑问就越多于答案。即便立在眼前,也不知从何说起,犹如莫测的阳光,洒在北回归线穿过的海面上。

也许应该从头说起,但头是哪里?

其实,矮黑人的事迹是在台湾少数民族的传说中保留的。台湾的少数民族在台湾统称为“原住民”。1997年,台湾当局将台湾少数民族划分为九个支族,2000年之后,族群认定更细致。截止到2014年6月,拉阿鲁哇族、卡那卡那富族被确认为民族,少数民族已分为十六族。

无论是当初的九族,还是更细分的十六族,台湾的少数民族中除达悟族外,都有祖先与矮黑人相处的传说,传说中的刻画是相似的:矮黑人身长不过三尺,行动敏捷,具有高超的生活技能,甚至精通巫术。

在新竹一带,赛夏族至今保留传统祭祀仪式“矮灵祭”,源自传说中的恩怨情仇:矮黑人和赛夏族曾经友好共处,教赛夏族种粟、收割、跳舞和巫术。后来,因为矮黑人对赛夏女子的觊觎,引发纠纷战斗,赛夏人用计谋全歼了矮黑人。残余的矮黑人逃走时留下预言,咒骂赛夏人忘恩负义,必遭天谴。从此,赛夏人会在每两三年收割粟米后举行矮灵祭,祭拜遇害的矮黑人,以免冤魂骚扰赛夏族,同时庆祝收成。

在邵族、邹族、布农族、泰雅族的传说里,活跃着矮黑人短小轻捷的身影。在清代的《凤山县志》等文献中,矮黑人呼之欲出。台湾、大陆和日本学者孜孜寻求矮黑人真实存在的证据,考证其来源是菲律宾还是大陆的苗族。如果来自菲律宾,矮黑人大概属于尼格利陀种,西班牙文尼格利陀(Negrito)的意思就是“小黑人”。

“台湾”的来源有多种说法,最受公认的一种是:明万历年间(1573年后),移居台湾的闽南人逐渐用“大员”一词称呼台湾,这是台南安平一带少数民族自称的发音。首次出现“大员”的文献是万历年间陈第的《东番记》,几经演变,成了更富诗意的“台湾”。清康熙年间,台湾府设立,台湾正式成为全岛名称。

台湾这名字里包含与大陆久远的渊源,这渊源早到矮黑人活跃的时候,早到台湾还根本不叫台湾的时候,比如说,英雄奸雄辈出的后汉三国时。

孙权、东吴和东吴大学。如果孙权真那么天才,要提前几千年创立一所大学,是不可能叫东吴大学的。虽然当时后世都被指称为东吴,在三代据有江东后,他定的国号是堂堂正正的一个字—“吴”,加个“东”字是多余的,偏安一隅的色彩不是谁都想要的。

名器,在千年的沉浮故事里都是重点。大学这名字古已有之,不过在台湾,在大陆,近代意义的大学出现在“西风东渐”之后。1900年,美国基督教会监理会在苏州创办东吴大学,是二十世纪中国第一所民办大学。1952年院校大调整后,“东吴大学”这校名被舍弃,几经变迁,继承者是如今的苏州大学。但花开两枝,故事在对岸继续。1949年后,迁居台湾的东吴大学校友积极筹办复校,1969年在台北恢复大学建制。2008年,中国国民党在台湾赢得选举,夺回执政权,东吴大学校长刘兆玄接受委派,校长不当了,当上马英九任内的首位“行政院长”。一年多后,他为一场台风引发的“八八水灾”负责辞职下台,没再回校园,而是重拾早年的笔名“上官鼎”,写起了武侠小说。

东吴大学的名号在大陆找不到了,根还在。想当初尽管是教会学校,却因为“东吴为历来钟毓之地,地杰则人灵,可造必多”,命名为东吴大学。“东吴”两字是千年闪耀的金字招牌,将这招牌擦到最亮的,是孙权和他的周郎、鲁肃、黄盖等群雄。

但孙权同台湾的关联不必拐弯抹角到一千七百年后的一所大学,公元229年,孙权在建康(今南京)称帝,随即决定“远规夷洲,以定大事”。如果像许多证据表明那样,夷洲就是台湾,孙权就是文献记载中第一位主动经营台湾的君主。

这样的文字,真的很能抓住人的心。《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这是一部由资深驻台记者写出的历史随笔集,所有的随笔联合起来,是一部完整的台湾史。全书分为五部分,基本按年代划分,用一个个具体生动的人和事,体现出不同时代台湾的风貌、命运、价值取向。一本书读懂台湾史,读懂一个海岛的过去、现在、未来。是历史也是情怀,是故事更有寄托。企望在比岛屿更广的地方,比眼前更久的时间里,有更多的灵魂被抚慰、安妥。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