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林网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读后感锦集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读后感锦集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是一本由杜维明著作,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平装图书,本书定价:49.00元,页数:356,特精心收集的读后感,希望对大家能有帮助。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读后感(一):对话儒家

文/花样年华

这本书作者通过文明对话的方式,将他三十年来对于儒学的研究以及关注“文化中国”等过程中的思考的一个整体的呈现。看得出作者对儒学的研究非常深入,注入了其全部心血。从最初提出儒学”灵根再植“到发表其学术观点屡屡碰壁,再到后来因和国内学术会议频繁结缘,有机会和老中青三代学者畅谈儒学,并从中汲取很多养分,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观点和想法。

从百家争鸣的一个流派,到演变成影响中国几千年的思想,儒家思想一定是被中国文化深深接纳的。但是现代社会变化万千,历史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出现了很大的动荡,从政治蔓延到经济,从经济影响到文化,但是当今社会,我们度过了忽视和边缘化儒学的阶段,我们又重新开始认识儒学,开始从中获得新的力量。

杜维明作为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哈佛大学东亚系哈佛燕京中国历史哲学和儒学研究教授,在西方文化和儒家思想的融合和分歧上起到了连结作用。这也让我们看到了另类角度的文化融合,以及对儒学的见解。但是,儒学毕竟根植于中国本土,这个思想不论怎么讲,最终都是要服务大众的社会生活的。

杜维明教授的这本书中讲到的内容,正是他呕心沥血几十年的思想结晶,当然他做的工作是为思想传承推向社会过程中的奠基的过程。作品中涉及很多问题,例如儒学是不是宗教,儒学的价值真正体现在哪些方面等等,我们能够看到的不仅仅是作者的一个个观点,更多的是这背后作者的思维模式和思考方法,这是我们作为读者获益最多的地方。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读后感(二):中华传统文化的现代意义

中华文化五千年,从时光的积累中沉淀了无数先知圣贤的智慧结晶,百花齐放的社会,让无数的智慧思想脱颖而出,儒家的“克己复礼”,墨家的“非攻”、道家的“上善若水”,兵家的“诡战之道”等等。

对于中华国人,儒家似乎更加贴近现实一点。看到过民国一张照片,一位老师向自己鞠躬的学生回礼,先不说现代教育的些许问题,就老师而言,对于应试教育似乎更加热衷一些,对于传统文化的那一套似乎不是很感兴趣。

我爷爷曾经是我就读的小学的校长,我奶奶是我老家后西溪小学的国文老师,他们教育学生的方式是当今当老师的职员们都应该要去努力为之的。

到现在,我爷爷奶奶已经故去很多年了,每当看到那些泛黄照片上依偎在他们身边的满脸幸福的学子们,我就知道了师者当如此,教育孩子不是说教,不是批评,不是告状,他们那一代人,目的很单纯,就是为社会主义祖国的未来建设培养杰出的接班人,他们期望的是孩子们本身特性的发展,而不是依附性的教育。

“学而时习之,不亦悦乎”。且不说对于学堂的孩童,还是上班的苦逼,或者白发苍苍的老人,这句话放之四海皆准。“多读书,读好书”,国外地铁看纸质书的人多,而国内看手机的也是一种无奈的现象,读书不值钱,孔夫子也只能向五斗米折腰了。

国人的聪明世界有名,但都不是用在点子上,比如乘公交用假币,买西瓜用假钞,排队吐脏话,等车发牢骚。“聪明与糊涂复合为一,而聪明之用处,除装糊涂外,别无足取。 .”(林语堂)

于丹将中国传统文化说的美轮美奂,其实要认真的话,你们就输了。我们五千年的文化,国人早就忘的一干二净,要看一个民族的根本,先看马路上的狗屎,等候公交的吞云吐雾的烟民,这些就够了。

有个脑力竞赛类的节目,就是两两PK,主持人问的是传统文化,但是让人遗憾的是,有些选手的张狂和自大让人觉得这不是又一个作秀的节目吗,学者的谦逊才是根本,有些桃李满天下的老师都是很低调的,这也是一个传统文化需要反思的地方。

文明对话,先从自己身上做起,而后影响其他,这就是孔子论语的精髓之处,具体是哪一句自己去想,想不出打屁屁。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读后感(三):新儒家为文化中国把脉

新儒家为文化中国把脉

——读《文明对话中的儒家》

邓勤

毋庸置疑,市场经济的游戏规则已经渗透到了当前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企业、媒体、学术和宗教都被市场化了。一个社会用市场的潜规则来处理一切社会事务,损人利己、损人不利己的人愈来愈多,这对一个社会将是非常危险的。整个大陆社会对人文学、人文理念及人文价值不够重视,甚至整个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文化中国都是如此,儒家哲学都被边缘化,这种状况不可能在很短的时间内改变。

新儒家是指民国新文化运动以来全盘西化的思潮在中国的影响力扩大,一批学者坚信中国传统文化对中国仍有价值,认为中国本土固有的儒家文化和人文思想存在永恒的价值,谋求中国文化和社会现代化的一个学术思想流派。当代新儒家代表、学者杜维明认为,文化中国要想在21世纪东西方文明竞争中胜出,我们必须必须积极培养西方启蒙所代表的价值,即要把经济人人所体现出来的价值作为正面价值;要重新发掘传统文化资源,应摆在历史的脉络和语境中重新了解西方。对传统文化不要戴有色眼镜,我们的社会已经进入到一个更宽广的时代,应该有各种不同的资源。

杜维明把自己“看作一个五四精神的继承者”,将儒家文化置于世界思潮的背景中来进行研究,直接关切如何使传统文化与中国的现代化问题接轨,从而自1980年代以来通过借鉴哲学人类学、文化人类学、比较文化学、比较宗教学、知识社会学等跨学科研究的方法,比较多地阐发了儒家思想的现代意义和儒家第三期发展的前景问题,勾画了当代新儒学理论的基本构架,在东亚和西方世界产生了相当的影响。这本《文明对话中的儒家:21世纪访谈》,“以仁心说,以学心听,以公心辩”,涵盖了2002到2013年杜维明先生的最新访谈文章。这些访谈不是在象牙塔里为儒学痛切陈词,而是借此对现代性、全球化、启蒙心态做出的回应,并提出一种新的人文主义的思维方式。

当代新儒家的共通点是一方面致力对儒、释、道三家作出新的诠释及应用,另一方面把西方哲学思想融会在中国传统智慧之内,从而肯定中国传统哲学也可发展出民主与科学等现代思想。事实上,东西方文明各有千秋,只有展开对话,彼此求同存异,才能在这个基础上,重建全球政治与经济的新秩序。儒家应该为此承担一个重要的角色,可谓任重而道远。 杜维明认为,儒家不只是中国文化的自我表述,不只是中华民族的集体记忆,也不只是东亚文明的体现,它是人类共同的精神资源。儒家的启蒙精神含有启蒙的理性,但是没有反宗教的倾向,因此可以和宗教对话。儒家思想可以成为建构全球伦理的基础,在处理全球化和本土化矛盾冲突的问题上,儒家传统有丰富的精神资源和实践经验。

21世纪的儒家必须面对全球。中国的经济崛起,为儒学的第三期发展创造了新契机,作者相信儒家作为东亚文明的体现和中华民族心灵积习的重要组成部分,导引了“文化中国”和东亚现代化的价值取向。中国的崛起向世界传达的信息不应该只是中国的特殊道路,而应是人类存活和繁荣必经的共同道路。

《文明对话中的儒家》;杜维明/著;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年5月;定价:49元

本文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或网友转载),绿林网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未经作者许可,不可转载。
点击查看全文
相关推荐
热门推荐